APP下载

高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路径

2021-01-31陆春东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1年36期
关键词:直观图德育数学

陆春东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实验学校 226100)

现阶段,随着新课标的持续推进,进一步倡导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强调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德育更是排在首位,重要性已经超过智育,推动他们全面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紧跟时代步伐,讲授数学理论知识与解题技能的同时着重渗透德育教育,将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人才,促使他们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一、深挖课本德育素材,有效融入德育教育

课本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与主要切入点,是确保各项教学计划顺利开展与有效实施的重要素材,还是学生汲取知识与锻炼技能的优质媒介,自然也关系到他们道德品质的形成.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同之前相比有所改进与创新,增设有不少蕴含德育教育的内容,不过教师需深入发掘,认真研究课本知识,从中提取德育元素,通过恰当运用渗透德育教育,引领学生积极思考,使其深刻认知数学知识,让他们接受正确的道德观教育.

在展开《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教学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学生“祖暅原理”,指出:这是一个涉及求几何体体积的著名命题,祖暅在求球的体积时,使用“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的方法,其中“幂”是横截面的面积,“势”是几何体的高,意思就是两个同高的几何体,如果在等高处的横截面面积相等,则体积就相等.同时介绍祖暅原理的使用方法与意义,还可以更为详细的引入相关数学史,这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数学家祖暅在公元5世纪时通过自己的亲身探索与反复实践获取的原理,还根据这一原理证明几何体“球”的体积计算公式,这一学术成果要比欧洲的卡瓦列利原理早一千多年,体现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以及骄人成绩.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深度挖掘教材中所隐含的德育元素,同时适当补充一些课外知识,增强德育教育的渗透力度,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有效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

二、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强化德育教育渗透

课堂是开展各项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想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教师需敢于创新教学形式,摆脱以往“灌输式”教学模式的束缚,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领他们采取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德育教育的渗透.同时,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借助游戏教学、小组合作等多种课堂教学方式,营造一个更为适宜的德育教育环境,无形间对学生产生德育熏陶,提升他们的道德品质.

在教学《三角函数的概念》过程中,教师谈话导入:在初中,大家已经学习过锐角三角函数,在直角三角形ABC中,∠B为直角,那么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A的正弦、余弦、正切分别是什么?引领学生回顾初中阶段学过的三角函数定义,鼓励他们在小组内自由交流与互动.接着,教师讲述: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大家已经把角的概念推广至任意角,现在所说的角可以是任意大小的正角、负角和零角,那么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又该如何定义呢?引导学生继续在小组内合作探讨,将锐角三角函数推广至任意角三角函数,随后指导他们将角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展开研究,将几何问题代数化,实时融入数形结合思想,使其尝试给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下定义.

对于上述案例,教师坚持循序渐进、由浅及深、由易到难的指导学生合作学习,一起探索任意三角形的奥秘,培养他们脚踏实地的优秀学习品质,以及刻苦钻研的科学研究精神.

三、注重联系现实生活,学生形成正确观念

数学是一门典型的工具性学科,同现实生活有着密切联系,不仅教材中蕴涵着不少生活化元素,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更是有着广泛运用,数学现象也普遍存在.在高中数课程教学中,为进一步渗透德育教育,教师应该高度重视数学同生活之间的联系,不仅可以把一系列生活实例引入到数学课堂上,也可以带领学生积极参与课外实践活动,使其一边参与社会实践、一边接受德育教育,进一步提升德育教育的成效,助推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以《统计案例——公司员工的肥胖情况调查分析》教学为例,通过课内知识的学习,学生进一步学习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数据直观图表的表示方法、数据统计特征的刻画方法,通过具体实例,他们感悟到在实际生活中进行科学决策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使其体会统计思维与确定性思维的差异,积累更多数据分析的经验.之后,教师积极开辟第二课堂,要求学生调查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如:家庭用水、用电情况,每个月的生活费开支情况,垃圾袋使用数量情况,认真搜集数据,绘制成各种样式的统计表,计算出样本的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标准差、方差,用众数、中位数、平均数估计总体集中趋势,通过分析证实我国当前正面临着严重的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问题.

针对上述案例,教师注重数学教学同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以课内教学为前提,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外实践活动中,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四、善于发现教学契机,实时渗透德育教育

在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中,同显性的知识与技能相比,德育教育属于隐性内容,对教师的业务能力与教学水平要求更高,要善于发现教学契机,实时渗透德育教育,带领学生一边学习数学理论知识、一边接受德育熏陶,改善他们的道德品质.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要把握好机遇,灵活自如的融入德育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让他们无形间受到熏陶教育.

在实施《立体图形的直观图》教学时,教师先在多媒体课件中出示一些立体图形的透视图,如正方体、长方体、棱锥、圆柱、圆锥、圆台和棱台等,由学生判断分别是什么几何体,使其复习旧知识,提升他们概括与类比推理的能力.接着,教师展示阳光照射矩形窗户的图片,提问:矩形窗户在阳光照射下留在地面上的影子是什么形状?让学生通过思考了解平面图形的的直观图,锻炼他们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之后,教师讲述斜二测画法的原理是利用平行投影,讲解和示范具体步骤,指导学生用斜二测画法画出水平放置的正方形的直观图,并让他们尝试画出其它常见立体图形的直观图.

如此,教师抓住学生亲自动手画图的机会,使其用斜二测画法画立体图形的直观图,培养直观想象和几何作图能力,帮助他们养成规范画图的技能和习惯,实现德育教育的渗透.

五、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增强德育教育力度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针对德育教育的渗透,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灌输与口头说教方面,还要积极开展一些有关德育主题的实践活动,增进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增强德育教育的渗透力度.高中数学教师应当围绕课本知识提炼德育主题,据此开展课外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来到校园、社区、社会与大自然中,促使他们在实践中提升个人德育素质.

在进行《随机事件与概率》教学时,教师先结合课本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与随机事件的概念,使其会根据概念判断一个简单事件的类型,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和演示切实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促进学生乐于亲近数学、喜欢数学,激发他们学以致用的热情.之后,教师可以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调查、研究一些生活中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如:超市举办活动购物满一定金额抽奖,买保险,购买彩票等,并着重分析抽奖这一案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中奖的概率是1/1000,那么抽奖1000次一定能够中奖吗?他们认真探索以后发现并非如此,从而理性看待这一事件.

上述案例,教师将德育教育的渗透由课上很好的顺延至课下,让学生提供亲自探索生活中随机事件,知道概率产生是有一定规律的,使他们辩证的看待随机事件,不要盲目消费.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深刻意识到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与价值,以课本知识为立足点,结合高中生的身心特征与发展规律制定教学规划及优化渗透路径,把握好高中时期的教育时机,努力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

猜你喜欢

直观图德育数学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与三视图
平面图形的直观图中线段的变化规律探讨
圆的斜二测画法的直观图是何种椭圆?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