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带你认识失眠的病因及诊疗

2021-01-28李基强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21年1期
关键词:阴气心脾阴阳

李基强

一、中医是怎么看待失眠

人的一生中,很多人都在与失眠做抗争,研究显示,我国约有40%的人患有睡眠障碍,几乎有3亿左右的人被失眠所困扰。中医通常会将失眠称之为“不寐”、“目不瞑”等,中医认为失眠问题主要集中在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等方面,患者会伴有入睡困难、睡醒后无法再入睡、整晚睡不着、半睡半醒等症状。《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提过,“不寐之症”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意思是人类的正常睡眠与人体中的阴气、阳气息息相关,若身体内阴阳失调后,则会影响到人的睡眠,只有气血充足、脏腑调和、心神安定的人才能正常的睡眠。不仅如此,中医认为失眠会导致人体内阴气枯竭,从而出现焦虑、情绪波动大、恐慌等情况,长此以往甚至会诱发中风、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

二、失眠的病因到底是什么

在中医看来,失眠的原因通常与人的心脏、肾脏有关系。认为“心火不下于肾,肾水不能上济于心”时,人体的阴阳就会失调,从而产生彻夜不寐、睡不着觉的情况。但随着中医的不断发展,中医认为人失眠的原因同样与肝胆疾病密切相关。因此,针对一些非常顽固、病程缠绵的失眠患者,医生通常会从肝胆疾病方面分析患者失眠的原因。

不仅如此,中医古籍中记载,劳逸失调、饮食不节、轻质內伤、脾胃不和均会引起失眠,比如《黄帝内经》中提到“胃不和则我不安”,意思是消化不良、脾胃虚弱的人,晚上也会睡不好觉。除此之外,中医认为情志内伤、饮食不节会导致阳气无法入阴气,身体五脏内阴阳将会失衡,或者阳气运行不通畅,都会影响人的睡眠,使人出现失眠症状。

三、中医诊疗失眠你了解吗

中医诊疗失眠时,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实际症状分析患者是否患有失眠症,若患者常常伴有醒后不寐、时睡时醒、入睡困难、彻夜难眠、头痛、心神不宁、多梦等症状,且经过检查后没有会影响睡眠的器质性病变时,意味着患者患有睡眠。之后,中医会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分类,不同类型的失眠患者,其治疗的方式会有着较大差异性。

第一、气郁化火型

一些患者经常会因为肝气郁结而变得烦躁不安,中医领域中,阳气有剩余就会化作肝火,从而影响人的心神,使人排斥阳气,无法让阳气进入阴气,最终导致心脏、肝脏功能紊乱,气血失调,导致患者失眠。对于这类失眠患者,其治疗的原则在于“平调阴阳”,使体内阳气、阴气保持平衡,从而恢复正常的睡眠。患者可通过中药调理、针灸、推拿等方式,调节阴阳,治疗失眠。

第二、心肾不交型

中医认为,心主火、肾主水,若肾脏亏损、肾水不足,或者心脏虚弱时,就会导致人失眠。这类失眠可服用太子参、当归、炙黄芪、茯苓、龙眼肉、炙甘草、炒白术等中药材水煎成的药剂进行治疗。

第三、心脾两虚型

心脾两虚型的失眠患者,伴有完善多梦、脸色无光泽、容易惊醒、食欲不振、精神疲乏等症状。在治疗时需要重点养气补血、补益心脾,比如服用生地黄、百合、五味子、珍珠母、龙齿等中药材煎制而成的汤药,每天服用两次。

第四、阴虚火旺型

阴虚火旺型失眠患者,是因肝肾阴虚引起的失眠,患者还会伴有咽喉发干、耳鸣、心慌、心烦、手脚心热、腰腿酸痛等症状。在治疗时,应强调补养肝肾、滋阴降火,比如服用天王补心丹、黄连阿胶汤等中药,或通过针灸,刺激神门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穴等穴位治疗失眠。

四、失眠患者在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

失眠患者在积极进行规范治疗的前提下,还需做好以下工作。首先,生活中保持居住的安静、清洁,每天按时开窗通风,并且不要在室内吸烟。在舒适、安静的环境中,患者可以安心的睡眠。除此之外,晚上睡觉前,患者需要将窗帘拉好,防止强光、噪音,同时选择平整、清洁、软硬度合适的床铺,被褥、床单需要勤换勤洗,保持清洁。

其次,睡眠姿势对患者来说非常重要,患有心脏疾病的人,最好面朝右侧,防止心脏挤压,高血压患者则应适当将枕头垫高。条件允许时,患者可请专业的医生进行推拿按摩,放松身心,从而在神经安定后自然入睡。最后,睡觉前患者应避免饮用浓茶、酒精、咖啡等饮品,这些饮品会刺激人的中枢神经,影响人的正常睡眠。再者,为了能够快速入睡,患者也应该避免看刺激性的书籍、电影,或者做剧烈运动,而应该听一些舒缓、放松的音乐,辅助睡眠。

总而言之,失眠是一件非常让人痛苦的事情,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身心健康。中医在治疗失眠方面,会对患者进行辩证诊治,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对患者展开治疗。服用中药、针灸、推拿是中医治疗的主要方法,但是在治疗过程中,建议到专业、正规的中医诊所或医院接受治疗,切记不能自行用药或实施针灸。

猜你喜欢

阴气心脾阴阳
从“阴气”概念探讨芍药“益气”功效在经方中的应用
腹针结合头颈部按摩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
极爱极爱的感觉
过桃花村
《此情可待》中道家思想的体现和嬗变
阴阳合同(双语加油站)
法于阴阳
阴阳泛函
青梨
浅论守阴阳在养生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