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江区:创新构建“四双”技能人才培育模式

2021-01-27徐黄诚

四川劳动保障 2021年2期
关键词:温江康养技工

文/徐黄诚

成都市温江区人社局积极探索和创新“校地企”合作新模式,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技能人才培育新格局,为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能人才支撑。

坚持“政府+市场”双轮驱动

温江区打造以政府主导汇集培训资源、以市场导向收集培训需求的双轮驱动模式,促使政府与市场双向发力、供需精准对接。充分发挥“一个脑袋两只手”校院企地协同创新模式优势,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联动3 大产业部门和3 大产业园区、9 个镇(街)力量,汇聚36 家职业(技工)院校和区内外培训机构资源,构建起技能人才培育“联盟阵线”。积极促成国药康养实业(上海)有限公司、成都医学院、成都铁路卫生学校来温江合作,与温江的技工院校达成合作意向,为“三医两养”技能人才培养“输血赋能”,助推中德合作能力认证体系落地温江。随后还将建立链接成渝两地政府、院校、企业、机构等多方资源的康养人才培育联盟,以人才助力高质量就业、激活康养产业发展动力。紧盯“院校最专业、企业最迫切、市场最需要”的培训项目,摸清市场培训需求582 个,对接11 所职业院校,提供161 个专业,促进“需求清单”和“培训清单”供需对接,最终锁定了培训项目33 项,涉及1.3万人(次),实现“政府有为”与“市场有效”完美结合。

创建“线上+线下”双核资源

立足全域,联动线上线下资源,推动各类平台串珠成链、培训资源连线成网。以“线下”资源为前沿,引导师资互用、成果共享,共建“三医两养”产技人才市场化培育前沿基地,相继在职业院校、培训机构、企业新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6 家,搭建技能大师工作室、首席技师工作室15 个,持续推进“三医”实训基地、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基地、手工文创基地等产业特色人才培育平台建设,打造技能人才前沿“孵化地”。以“线上”资源为纵深,充分发挥集群效应,发布征集令,招引区内外职业(技工)院校和培训机构涉及培训专业3 大类154 个,建立线上培训机构库、培训专业库、培训师资库,注满技能培训纵深“蓄水池”。充分利用“新基建”技术优势,率先在西部成立“三医两养职业培训网络学院”,链接全市公共资源和本土特色网课2100 余个,打造技能培训“空中教室”。

深化“品牌+项目”双向融合

创新打造以塑造“技能温江”品牌为统领、“三化培育”“三医技工”“康养护工”“乡村工匠”为特色、农商文旅体养多领域协同发力的“N”个技能培育项目。一是“‘三医’技工+定制化”项目。探索“三单式”培训模式,靶向培育“三医”技能人才;开展“入校即入企”“入企即入校”的新型学徒制培训;实施“种子计划”,优选四川理工技师学院制药专业64 名应届毕业生组建“药明生物种子班”“罗欣制药种子班”,依托“三医”院校开展智慧工程师、医药检验师等项目培训,为企业发展储备产业人才,让产业工人“活”起来。二是“乡村工匠+特色化”项目。实施“妙手回村”精品系列培训,以“指尖上的爱”乡村人才培训基地为依托,系统培育中国拼布制作民间艺人,实现居家灵活就业;实施乡村民宿管理师培训,培训乡村民宿管家、经理人,开展“温江乡厨”“花木网络带货师”等特色项目培训,让乡村人才“富”起来。三是“康养护工+市场化”项目。建立“培训机构+行业协会+市场终端”“三位一体”人才培育架构,组建校企“康养护理产教联盟”,实现“培训+考核+签约”全链条输出,打造“金牌月嫂”“温江护工”等康养产业培训项目,让康养人才“香”起来。

抢建“标准+认证”双轨通道

健全技能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打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通道,拓宽技能人才评价渠道,提高市场和社会对技能人才的认可度。研制技能认定“新”标准。积极与成都市职鉴中心对接,借助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平台优势,研究制订“温江园林植物编织造型”专项职业能力考核标准,并获全省论证通过,抢先确立了“温江标准”。目前已有42 名“编艺大师”取得此项认定。支持职业院校调整专业设置,加强与大健康产业的契合度,开发互联网营销师、老年健康评估师等新职业认定标准,提升新职业社会认同度、公信力。搭上等级认定“快”车道。依托四川理工技师学院、四川交通技师学院、成都金鼎公司等院校和企业抢先建立职业等级评价试点基地,为学生、员工提供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服务,颁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畅通技能人才发展通道。

猜你喜欢

温江康养技工
山水禅心 康养五莲
从技工到英雄
温江区“家庭医生制度”实施现状与对策分析
康养太极:太极康养教学教研实践创新初探
对新时期技工院校班级管理工作的思考
即墨温泉:未来康养休闲之地
那些康养旅游特色小镇
温江地区职业学校现状分析
技工与专家
浅析温江乡村旅游现状及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