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性肿瘤5 例并文献复习

2021-01-18陈琼霞刘丽江

关键词:梭形阴性染色

黄 萱,李 艳,吕 晶,陈琼霞,陈 莹,刘丽江*

(1. 江汉大学 医学院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湖北 武汉 430056;2. 长江航运总医院,湖北 武汉 430010)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ur,SFT),属于中间型软组织肿瘤,由分布较广的纤维母细胞样细胞构成,且均表达CD34 抗原[1]。肿瘤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但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非常少见[2]。笔者收集近年明确诊断的5 例病例,结合文献进行分析总结,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及诊断的准确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病理资料

收集江大病理诊断所2013年1 月-2019年12 月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SFT 病例共5 例,均为手术切除标本。男性3 例,女性2 例,年龄段为9 ~57 岁。临床以出现头晕头疼、呕吐、视物不清、肢体运动受限等症状为主。核磁共振检查显示肿瘤发生部位主要在颅内额颞叶、小脑及松果体区。病理肉眼检查,肿瘤为灰白灰褐色肿块,无包膜,界限不清,详见表1。

表1 5 例SFT 的临床病理资料Tab.1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data of 5 cases of SFT

1.2 方法

1.2.1 标本检查方法及主要试剂 所有活检组织均全部取材,经常规福尔马林固定后石蜡包埋制片,分别做HE 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S-P 法染色。AE1/AE3、Vim、EMA、S-100、PGP9.5、GFAP、NSE、Olig-2、CD34、CD99、Bcl-2、CD117、Ki-67 等特异性抗体购于福建迈新生物有限公司,STAT6、p53 等特异性抗体购于博士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操作步骤按照说明书,并执行免疫组化的质量控制标准。

1.2.2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判断标准 所有检测的指标均以出现棕黄色颗粒状着色,并且定位准确为阳性表达;无棕黄色颗粒状着色为阴性。

1.2.3 随访 全部病例术后建立电话随访机制。

2 结果

2.1 大体检查

全部病例的肿块均位于颅内,境界不清,直径7 ~11 cm。切面灰白灰褐色,无包膜,质地较硬。

2.2 光镜检查

梭形及短梭形肿瘤细胞增生密集,部分区域细胞席纹状排列,其间夹杂较多形状不规则的血管,呈血管外皮瘤样外观;亦可见细胞疏松区域,肿瘤细胞散在呈星芒状,伴胶原纤维玻璃样变;个别病例梭形细胞增生活跃,细胞核大,浓染,核分裂像及病理性核分裂像可见(图1 和图2)。

图1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WHO I级)短梭形肿瘤细胞间夹杂形状不规则血管,呈血管外皮瘤样结构(HE 100×)Fig.1 Solitary fibrous tumor(WHO I class)The short spindle tumor cells are interspersed with irregular blood vessels(HE,100 times)

图2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WHO II 级)短梭形肿瘤细胞密集增生,部分细胞核异型性明显(HE 100×)Fig.2 Solitary fibrous tumor(WHO II class)The short spindle tumor cells proliferate densely,and some nuclei are heteromorphic(HE,400 times)

2.3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短梭形瘤细胞在Vimentin、CD34、CD99、STAT6、Bcl-2 均表达阳性;AE1/AE3、EMA、S-100、PGP9.5、GFAP、NSE、Olig-2、CD117 均表达阴性;Ki-67 增殖指数5% ~20%;p53 在中、高级别的病变中呈阳性表达(图3 ~图6)。

图3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WHO I 级)CD34 在梭形细胞胞浆中表达(IHC 400×)Fig.3 Solitary fibrous tumor(WHO I class)CD34 is expressed in the cytoplasm of spindle cells(IHC,400 times)

图4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WHO I 级)STAT6 在梭形细胞胞核中表达(IHC 400×)Fig.4 Solitary fibrous tumor(WHO I class)STAT6 was expressed in spindle cell nuclei(IHC,400 times)

图5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WHO II 级)Ki-67 在梭形细胞胞核中表达,增殖指数15%(IHC 400×)Fig.5 Solitary fibrous tumor(WHO II class)Ki-67 was expressed in spindle cell nuclei,with a proliferation index of 15%(IHC,400 times)

图6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WHO II 级)p53 在梭形细胞胞核中弥漫性表达(IHC 400×)Fig.6 Solitary fibrous tumor(WHO II class)p53 is diffusely expressed in spindle cell nuclei(IHC,400 times)

2.4 随访结果

术后随访18 ~26 个月,1 例患者局部复发,1 例失访。全组病例除接受手术治疗外,未接受其他治疗。

3 讨论

3.1 SFT 的临床特征

SFT 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中间型肿瘤,1931年由Klemperer 等[3]在胸膜腔描述为梭形细胞肿瘤,来源于表达CD34 抗原的树突间质细胞。该病几乎可发生在任何解剖位置;如头颈部可见于眼眶、鼻、咽旁间隙、会厌、喉、甲状腺及颈深部软组织等部位,但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较少见。

中枢神经系统SFT 好发于成年人,发病年龄41 ~48 岁[4-5],个别病例可发生在青少年且无性别差异;本组病例中,患者最小年龄9 岁。肿瘤常位于硬脑膜,也可发生在侧脑室和脊髓,影像学多表现为局限性、孤立性肿块,界限较清。该病变临床进展上常表现为良性,少数表现为侵袭性生物学行为。

3.2 SFT 的病理学特征

SFT 肉眼检查:肿块可见包膜或假包膜,切面灰白灰褐色,质中,偶见出血及小灶状坏死。光镜下形态学表现多样,主要为密集增生的梭形肿瘤细胞排列成席纹状及血管外皮瘤样结构;细胞疏松区域内可见肿瘤细胞散在呈星芒状,伴胶原纤维玻璃样变。病理形态学特征包括肿瘤细胞的增值指数、病理性核分裂像及肿块的大小等均是预测肿瘤预后的有力依据。

3.3 鉴别诊断

①颅内血管瘤型脑膜瘤。该肿瘤起源于蛛网膜颗粒的内皮细胞和纤维母细胞,肿瘤包膜完整;瘤组织内含有丰富的大小不一发育完好的血管,血管之间散在旋涡状、编织状的瘤细胞岛及砂粒体,易与SFT 所表现的血管外皮瘤样结构混淆。但前者肿瘤细胞分化较好,核分裂像少见,其EMA 和Vimentin 表达阳性,CD34 表达阴性,可与SFT 鉴别。②颅内的血管源性肿瘤——血管周细胞瘤。该肿瘤在命名上容易与血管外皮细胞瘤混淆,而后者大部分属于SFT。血管周细胞瘤常发生于年轻人,其发生与脑膜有关,集中在小脑幕静脉窦周围,是一种细胞丰富的具有恶性倾向的肿瘤,病理形态学表现为成片的瘤细胞围绕着不规则血管分支分布;细胞大小一致,梭形或多角形,胞核卵圆形,染色质深染且粗糙,可见明显的异型性及病理性核分裂像。血管周细胞瘤可以表达CD34,但表达较弱,呈斑片状分布,且CD99、STAT6 和Bcl-2 均表达阴性;而SFT的CD34 和STAT6 呈弥漫性强阳性表达,两者可以此鉴别。③颅内少突胶质细胞瘤。该疾病病理形态学特点也呈多样化表现,瘤细胞片状增生排列,细胞核圆形、椭圆形,均匀一致,核周胞浆透明,其间可见丛状增生的毛细血管网,部分区域亦可见黏液样变性及钙化,此形态学与SFT 的部分区域相似,但免疫组织化学指标GFAP、NSE、Olig-2 均阳性,可与SFT 鉴别。④神经鞘瘤。该型肿瘤常表现为两种组织学结构:Antoni A 型,肿瘤细胞束状排列,细胞核栅栏样;Antoni B 型,瘤组织疏松,含有大量噬脂细胞和扩张的血管。颅内神经鞘瘤大多表现为Antoni B 型,与SFT部分区域形态学表现相似,但前者特异性表达S-100 ,而CD34 及STAT6 呈阴性表达[6],可以与SFT 鉴别。

3.4 SFT 的发生机制

相关文献[7-8]提到,大约90% ~100%的SFT 病例中,发现有NAB2 和STAT6 基因融合现象,可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到,这两种基因的融合是SFT 发生的主要致病事件。STAT6 基因无论在良性还是恶性SFT 中都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染色阳性率高达95%,但高级别的恶性SFT 中,肿瘤细胞STAT6 染色有时表达阴性,需做RTPCR 来识别基因融合现象,以进一步协助诊断[9]。本组全部病例,肿瘤细胞STAT6 染色均为阳性(图4)。

本研究中,有2 例SFT(WHO II 级)肿瘤细胞p53 染色阳性(图6),其他良性SFT 则为阴性染色,这一现象值得引起注意。p53 基因是肿瘤抑制基因之一,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10-11]。约50%的肿瘤可检测到其发生突变[12],也包括SFT。文献[9]报道提到,高级别的恶性SFT 中,肿瘤细胞显示p53 弥漫性阳性染色,而良性区域则表现为局部阳性染色或阴性,但对这一现象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Kurisaki-Arakawa 等[13]对SFT 良性区域和高级别肿瘤区域分别进行测序研究后,发现DNA 结合区域的点突变只发生在高级别区域。本组大部分SFT 病例是属于良性范畴,肿瘤细胞形态温和,p53 阴性表达;但有2 例SFT(WHO II 级)的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且p53 弥漫表达(其中1 例为局部复发的病例)。这一现象提示:p53 基因参与了SFT 的发展机制,与肿瘤的侵袭性相关[14],并且可以与STAT6 协同辅助诊断高级别的SFT。目前这方面研究甚少。

综上所述,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是一类少见的肿瘤性病变,属于中间型肿瘤,有一定的复发倾向。病理形态学特点是重要的诊断依据,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辅助其诊断及鉴别诊断。p53 和STAT6 协同辅助诊断高级别的SFT,并且p53 基因突变为这类疾病的发展机制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

猜你喜欢

梭形阴性染色
无限路及其笛卡尔积、直积的孪生α-距离边染色
首都博物馆东馆梭形钢柱体系施工技术
玉簪属种质资源收集筛选及耐阴性研究
肾脏黏液样管状和梭形细胞癌1例报道
原发性前列腺梭形细胞肉瘤1例
关于路的k-方图的邻点可区别-边全染色和第一类弱全染色
人类独特的脑细胞
科学期刊发表试验研究阴性结果的重要性
△(G)=8且不含有三角形,4—圈的平面图的完备染色
两类图的b—染色数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