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探究

2021-01-17赵海军

红豆教育 2021年28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探究

赵海军

【摘要】随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当下教育的重要课题,而小学科学学科是小学教育当中的基础性学科内容,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内容对学生的科学能力以及思维创新能力有着独特的培养促进作用。其中科学性实验,是小学科学学科的重要教学内容,提升实验教学水平对于小学科学教育价值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基于此本文就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教学策略;探究

小学科学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趣味性,其能够带领学生打开科学的神奇大门,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科学意识,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新思维基础。并且科学教學是以科学实验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科,在实验教学中,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进行科学知识内容的了解与学习,还能够帮助学生感受科学的魅力所在,进而帮助学生提高对于科学内容的探索学习欲望。进而通过实验教学方式推动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

一、活用教材,整合资源提升探究能力

现有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灵活运用教材,让教材为科学探究服务,用教材而又不为教材所束缚,才可以充分发挥教材的潜在优势。而我们现在使用的教科版教材最大的优势是按照单元主题—课主题—话题的顺序进行编排。以“天气”单元教学为例,该单元从三个阶段进行教学探究:第一阶段,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信息描述天气中的云量、降水量、风和气温,并收集与记录较长时间的天气信息,制作“天气日历”;第二阶段,对记录的四种天气特征的数据进行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第三阶段,对观察与记录的数据进行小组探讨、分析与小结,这样学生就可以对本地“天气”有整体性的大概认识。我在实际的教学中,并没有按课时进行教学,而是进行单元的整体教学,以“天气日历”作为主线,通过引导学生关注本地较长时间里每天的天气变化,并要求学生像气象学家那样去跟踪观察、测量和记录天气状况,通过长期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的过程,让学生对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细致安排,关注学生

“昼夜交替现象”是小学科学第一课,也是“地球运动”的起始课。这一课,笔者先让学生科学探究,对昼夜交替现象能做比较合理的解释,这样可以为学生后面的地球自转、公转等“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知识的学习打基础。昼夜交替每天都在发生,这一自然现象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而且通过观看电视或阅读书籍,“地球绕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的观点早已在部分学生脑中根深蒂固,但是若要学生讲出证据,学生什么也说不出。大多数学生还停留在知其然,并不知其所以然的阶段。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地球的运动,他们的认识是不完整、不全面的,甚至有些是错误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教学目标设定为:让学生明白,在信息有限的情况下,对于一个现象我们可以有多种解释,要想找到正确的科学解释,就必须寻找更多的信息和证据,这就需要通过模拟实验。

三、营造良好的实验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研究表明,学习环境对于学习者的学习效率能够产生直接影响。在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中,往往最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去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提升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也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和教学需求,创新实验教学过程,营造良好的实验氛围,激活学生创新思维,调动学生实验积极性。例如,在对“种子发芽了”这一科学实验进行教学时,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就会产生很多的疑问,如:为什么我的种子还没发芽?他的种子就发芽了呢?怎样才能够让我的种子也快速发芽长大呢?这时教师不急于将答案直接告知学生,而是通过创设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鼓励和激励学生创造和创新,让学生针对自己心中的疑问进行思考和探究。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没有浸没在水里的种子都发芽了,而浸没在水里的种子都没有发芽。然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验证自己的答案,看看种子发芽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四、过引导实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培养学生科学学科素养的关键。因此,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将创客教育与科学实验相结合,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思考和探究的机会,鼓励学生创造和创新。同时教师还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并根据实验内容,设计引导性实验,深化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例如,在对“固体和液体”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实验教学内容,设计引导性实验,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帮助学生掌握固体和液体的相关知识。首先,教师可以事先准备水、胶水、墨水等液体,冰、粉笔等固体。然后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进行引导教学:“同学们,你们都认识这些物品吗?你们会怎样对这些物品进行区分呢?”然后教师可以拿出一杯水,并边说边演示:“现在将水盛在圆柱形的杯子里,它是什么形状的?如果将它倒入到方形的杯子里,它的形状会发生改变吗?这说明什么问题。”学生回答道:“会发生改变,说明水的形状容易发生改变。”接着教师可以继续引导:“这里有一块冰,现在将它放在圆柱形的杯子里,它的形状是否发生改变?将它取出放入方形的杯子里,它的形状会发生变化吗?这说明什么问题?”这时学生通过观察后,回答道:冰块的形状没有发生变化,说明冰块的形状不容易改变。

结束语:小学科学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发展需求,对科学实验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和创新,引导学生参与到具体的科学探究活动中,获得相应的科学知识和情感体验,以此来提升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公成.浅析小学低年级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学周刊,2020(13):19-20.

[2]殷春丽.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32):120+125.

[3]杨先通,韩慧,王娟,郭明,王强.新课程标准视域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探讨[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0(03):90-95.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探究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