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趣味教学,建设生动课堂

2021-01-17姚雅

红豆教育 2021年28期
关键词:课件单位质量

姚雅

1教学理念

在小学阶段,数学学科主要希望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数据分析、符号意识、逻辑思维等方面的能力,是一门较为基础的学科,但是相对的,其本身复杂的知识结构以及计算繁琐性,也令其具备极强的枯燥特征,假如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势必会令小学生们失去学习兴趣,进而导致知识结构脆弱、成绩下滑等方面的问题,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学生恐惧数学。

对于这种情况,老师应当在教学中立足知识点以及课堂核心内容,积极应用趣味性教学方式,打造生动课堂,令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产生强烈兴趣。

2教材分析

《千克和克》一课位于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当中,为独立单元,知识点难度并不高。结合中小学生数学学科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本次教学设计中将主要择取对应教学资料,并配合适当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3学情分析

我校三年级X班,包括学生xx名。多数学生掌握较为基础的数学素养,拥有良好学习习惯,对老师的教学依从性相对较为理想,但是其中有一小部分学生有急于求成的心理;部分学生数学素养中等,学习习惯中等,有偏科现象,对老师的依从性一般,不过能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少部分并未掌握科学的学习方式;极少数学生相对调皮,尽管思维活跃,但是不得章法,对老师的依从性也不是十分好,偶见不良学习习惯。

4教学目标

①知识、技能目标:指引学生能够结合生活情境认知“克(g)”以及“千克(kg)”两个质量单位,并了解1千克=1000克的换算比例。

②过程、方法目标:借助掂量、估计、称重等活动形式,建立“1克”和“1千克”之间的质量差异观念,并以此作为标准判断物体质量。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了解不同的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感受质量单位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关联,感悟数学知识的实际价值。

5教学重难点

认知“克”和“千克”两个质量单位,了解1千克=1000克;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之间的质量差异观念。

6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构建情境、生活情境教学、主观探究思考等。

7课时安排

1课时。

8教学过程

阶段一:教学导入

老师:大家在日常生活当中接触过各种各样的食品包装,有没有注意观察过包装上标注的重量?(展示课件:食品包装,并单独标注“净含量”的位置)

学生:(观察)基本上都写着xx克。

老师:没错,我们吃的东西一般都是较轻较小的包装,所以使用的是“克”。那么(展示课件:大米、面粉等较重的食品包装,并单独标注重量的位置)

学生:(观察)基本都写着xx千克。

老师:是的,那么我们单从这两个课件的照片上来看,可以发现“千克”和“克”哪个更重一些?从直觉想一想。

学生:应该是“千克”更大,虽然前面的数字比较小,但是大米和面粉可比零食要重多了。

老师:说得对(写板书)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讲解的“克和千克”了。

【评析:借助生活情境导入教学,生动且具体,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注意,并将精力集中在课堂上。】

阶段二:教学过程

老师:下面老师给大家演示一下“克”和“千克”的概念。

(老师称两袋500g的盐,发现两袋盐重1000g,然后托盘的重量单位是千克指针指向1也就是重1kg,所以1000g和1kg相等)

老师: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明明指向的是1,但是却等于两袋500g的盐呢。

学生:因为1kg和1000g是相等的。

老师:(写板书)对的。大家还能说一说生活中kg和g为单位的物品有什么吗。

学生:我的面包袋子上写着250克。

学生:学校修花坛的时候,工人搬运的水泥袋子上有的写着50kg。

(下略)

【评析:此阶段为借助现实生活的经验以及老师的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比例。】

阶段三:引导巩固

老师:(展示课件)现在老师要给大家出一些小问题了,老师给出一个数字和一个物体,大家尝试把“克”和“千克”填进去。

(参考:“一根固体胶:30___”、“一袋大米:25___”、“一个面包:400___”等等)

(学生依次完成,可以应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加以辅助)

老师:(展示课件)现在老师的问题要提高难度了,给出单位和数字都不一样的两个项目,大家想一想哪个更重一些,把“大于号”、“小于号”或者“等于號”填进去。

(参考:“3千克___3000克”、“4千克___3999克”、“500克___5千克”、“4500克___5千克”等等)

(学生依次完成,可以应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加以辅助)

结束之后常规布置课后巩固和作业即可。

【评析:应用小组合作的形式,鼓励学生们自主解决问题,并尝试将其和现实生活关联起来。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

9板书设计

《千克和克》

1kg=1000g,1千克=1000克

10教学反思

本次授课结束之后,学生A反馈:基本掌握了“克”和“千克”两个质量单位以及记忆技巧,了解其在生活当中的实际应用;学生B反馈:掌握“1kg=1000g”,对于质量差异有了新的认知;学生C反馈:数学原来可以这么有趣,以后更加愿意学习数学了。

教学过程顺利完毕之后,笔者也针对自身的课堂教学加以适当反思,立足优势和劣势两个层面加以考虑和思考,总结经验如下:

首先,从优势层面而言。学生的学习效果比较理想,教学目标基本得以实现,学生们也从老师构建的教学情境中基本了解“克”和“千克”两个质量单位的概念和差异,并理解其在日常生活的应用;教学过程也基本上和笔者初期构想相符合,没有太大的偏移。教学期间,学生学习改变了枯燥乏味的特征,主动性较高,能够深化理解以及知识迁移。除此之外,该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锻炼逻辑思维和信息整合能力,有助于为未来的多元化思考和知识推理解决习题和课外生活问题奠定基础,感悟数学知识“来自生活、回归生活”的过程,这对深化核心素养有较强的实际作用。

其次,从劣势层面而言。可能因为长期处于传统灌输学习和题海战术的模式下,部分学生还不是十分适应老师采用的情境教学以及应用的多媒体资源;另外,在探究思考中,有的学生出现了走神的问题,这一问题还有待完善。

整体而言,趣味性的小学数学课堂还是有较强促进性的,目前我国“双减”政策正在广泛推行和应用,在课堂上积极深化学生的综合素养十分必要。教学始终是有章可循的,不能盲目套用他人的教学方式,避免学生刻板生硬。

猜你喜欢

课件单位质量
二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一)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件设计的重要性
Theme Analysis on Pursuit of Friendship in Oliver Twist
长度单位
An Account on “Yoknapatawpha”
睡个好觉
WEB课件开发系统的设计思路
精简课件,优化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