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抗疫故事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2021-01-16吴楠楠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抗疫防控精神

吴楠楠

(上海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23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深刻指出,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1]。2019年末的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作出重要指示,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疫情发展,要主动回应国际关切,讲好中国抗击疫情故事,展现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精神风貌[2]。同时密切关注社情民意,及时开展解疑释惑工作,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发出好声音、传播正能量[3]。中国共产党闻令而动,带领中国人民在战“疫”中已经取得阶段性成就,中国抗疫故事和抗疫精神是这场疫情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教育青年的生动素材,有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因此,面临纷繁复杂的现实境况,应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从危中取“材”,为中国青年讲述更易为其接受、更易将其打动的抗疫故事。

1 明确总体要求,选材中国抗疫故事

疫情暴发后,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全面加强集中统一领导,强调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明确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有理想有担当,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抗疫的故事,是当代中国青年需要了解的事实。

1.1 坚定信心:中国共产党敢于担责、全心为民的故事

全心为民是党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在自己的大旗上,并且矢志不渝地践行这一宗旨,每位领导人都将人民权利和地位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毛泽东曾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4]。紧紧依靠人民,激发人民力量,与人民保持血肉联系,是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根本。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党同样将人民的生命健康置于第一位。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从中央到每个普通的共产党员,都时刻心系疫情防控第一线,准备为人民群众贡献自己的力量。首先,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做出决策部署。他多次强调将“人民身体健康放在首位”,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以及党外人士座谈会和听取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和中央指导组汇报等多次会议,因时因势调整防控策略,对加强疫情防控、开展国际合作等进行全面部署。此外,习近平总书记深入一线,赴北京、武汉、浙江、陕西、山西等地对疫情防控和经济工作进行实地考察。其次,党旗高高飘扬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每位党员都以担当书写人生,不论在医院最危险的前线,还是社区和物资运输后勤保障,共产党员都是铿锵有力发声“我先上”,身体力行地将抗疫进行到底。正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和每位党员的不断付出中,中国的抗疫在短时间内取得阶段性成就,使疫情没有在中国大地肆虐,保护了中国人民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

1.2 同舟共济: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斗争的故事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5]。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深深印证了这一点。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此次疫情传播速度之快,蔓延范围之广前所未有,仅依靠国家的防控是不够的,必须建立起人民防线。新冠肺炎疫情与以往中国面临的其他挑战不同,威胁着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需要全国人民同舟共济,共克时艰。

同舟共济,说到底就是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中国人民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众志成城,高度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发扬了中国人民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等。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十日奇迹”火神山、“硬核”宣传标语、“一夜奇迹”方舱医院等。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精神在这次疫情防控中体现在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奋斗在与病魔抗争的第一线,党员同志奔走于社区之间,基层干部实地走访贫困户家中为其发放口罩、消毒宣传等。中国人民的伟大团结精神是一句句坚定有力的“我是党员,我先上”,一封封壮怀激烈的“请战书”和“入党申请书”,这些都体现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众志成城、守望相助的伟大团结精神之力。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6]。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历经千百次磨难而不倒,是全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中国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底气所在。

1.3 科学防治:各行各业无私奉献、科学战疫的故事

人民的力量是伟大的,也是各行各业无私奉献的生动体现。科学防治体现在各行各业的行动上:在医疗卫生战线上,涌现出钟南山、李兰娟、张伯礼等一大批疫情防控工作者;科研人员以最快速度分离毒株并坚持药物、疫苗研发;全国各地医护人员除夕夜紧急赶往武汉后又陆续分批前往。互联网企业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功能最大力度更新实时数据,及时传递信息,把握舆论导向,坚决从源头上杜绝谣言,消除恐慌。交通运输部门坚守在第一线,及时调整铁路方面应对策略,确保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减少财产损失;根据疫情蔓延态势,公路采取相应措施,在保证人民生命健康安全情况下,努力减少对返程人员的影响。农村和社区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农村基层干部和社区下沉干部是农村和社区疫情防控的中坚力量,他们通过大喇叭硬核喊话、循环播放最新疫情信息,在各个路口设置“劝返点”,确保人口不流出,外来人口不进入,用最接地气的办法阻止疫情在人群中蔓延。教育部门多次召开会议,及时部署,“停课不停学”,延缓开学时间,推迟考试,将必要的考试由现场面试改为线上面试等工作不断推进。科学防治是战胜疫情的重要一环,也是全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的重要保证。

1.4 精准施策:各级组织实事求是、有效行动的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讲话指出:“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7]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有人对中国政府和人民为抗击疫情做出的努力发出质疑声,也有人开始唱衰中国,称“新冠肺炎疫情是压倒经济全球化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世界与中国脱钩的良好时机。这些言论与中国实际情况极为不符,会让青年产生错误认知,为此,要讲述好全国各级组织面对疫情精准施策的决心和能力,讲好各级组织有效行动的故事。 在中共中央统一领导下,各地全方位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有令必行、有禁必止,严格高效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全国形成了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疫情防控局面。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各级组织根据本地、本单位实际情况,按照疫情的严重程度将风险等级调控为一级、二级、三级,积极组织本地相关单位进行疫情的救援工作和防控工作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持久战准备,积极配合中央的政策措施,坚决遏制疫情的蔓延。正是在各级组织的有力配合下,群众得以理解中央的决策部署,安心居家生活;正是在各级组织的不断关心中,被隔离群众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配合隔离救治工作;正是在各级组织的大力宣传下,群众将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头等大事,协调好家庭各方面生活需求。

总之,正是中国共产党坚定信心,用最快速度带领人民与疫情赛跑;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同舟共济,用自我付出建好防疫城墙;中国各行各业科学防治,用无私奉献与病毒作战;各级单位精准施策,用有效行动阻断病毒蔓延的共同努力,才使得疫情得到控制,这些故事是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努力和不断明晰的印记,对新时代青年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2 中国抗疫故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重要体现

从历史的角度看,此次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和世界人民、对中国和中国人民都是极大挑战。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在战“疫”中取得的成就不容忽视,中国抗疫故事宛如悠长的画卷徐徐展开,这些故事有利于青年明理、正心、传承。

2.1 故事说理,增强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认同感

用中国抗疫故事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升温。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当代青年在精神上更强调自主、开放和超越,物质条件的充足使他们很难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达到“真学,真会,真信,真用”,因而无法从内心认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中国抗疫故事是一个个真实的故事,有温度、有热度,更能触及青年心灵深处,每个故事背后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运用,以故事为切入口讲述背后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相较于单纯的理论更容易激发大学生的兴趣,相信能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活性,对青年教育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中国抗疫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运用。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8],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道路。随着中国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入了中国特色,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新理论成果,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发挥巨大作用。疫情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中国共产党在疫情防控中的领导地位,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取得阶段性成果。

相较于晦涩难懂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故事讲述显然更平易近人,讲好中国抗疫故事,讲清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抗击疫情中的成效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要选择青年喜闻乐见的抗疫故事,讲出新意和深度。当代青年在疫情期间获取的大部分信息是从互联网而来,面对纷繁复杂而又庞大的信息库,他们缺少辨别能力但充满新鲜感。所以,作为故事的讲述者,要把握青年这种心理,做到旧事新谈,旧事深谈,而不是空洞地讲述和说教。其次,要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讲清故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灵活运用。用中国抗疫故事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生活化、大众化,说清其特点和优势,有利于增强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同感。

2.2 故事共情,厚植青年爱国主义情怀

青年在祖国的各个历史存亡时刻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绵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9]。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承中,青年,就是每一个时代的接棒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数百年前,救亡图存的青年一代参加五四运动,在嘉兴南湖共商国是,在西南联大发出青年之声;近代以来,建设国家的青年一代创造出一个个奇迹:大庆油田、红旗渠、深圳速度、抗震救灾等;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强国富民的青年一代是北斗团队、嫦娥团队、神舟团队的生力军,也是此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中坚力量。

让青年在战“疫”中认识中国,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知国才能爱国。首先,疫情这面镜子照出真实的中国,每个青年都看到一个以人民为中心、与人民血肉相连的执政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其次,疫情这面镜子照出温暖的中国,每个青年都看到中国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民族,每个人守望相助、同舟共济,更有无数勇敢的人为同胞冲锋陷阵。最后,疫情这面镜子照出担当的中国,每个青年看到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情怀,敢于壮士断腕,承受重创而担负起大国责任。面对真实、温暖、担当的中国和疫情的现实境况使得青年一代毅然扛起新一代的“长征”大旗奋斗在抗疫一线。青年一代胸有大志,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他们将青春梦想绽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里;青年一代心有大我,在大家与小家的抉择里,他们毫不犹豫将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作为己任,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青年一代行有大德,他们以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气魄坚定迈出前进步伐。

2.3 故事传神,引导青年对中国精神的时代传承

中国抗疫故事是中国精神的时代表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10]。中国抗疫故事的主体是中国人民,引导中国人民勇往直前、携手抗疫的精神是中国精神,这种精神通过中国人民的抗疫行动不断得到彰显。中国抗疫故事体现了中国精神的强大力量,丰富着中国精神的内涵。在这场人民战“疫”中,全国人民充分发挥了“斗罢艰险又出发”的斗争精神、“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担当精神,“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革命精神,“功成必定有我”的奉献精神,“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团结精神,这些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热爱祖国,敢于担当,发展成新时代的“抗疫精神”。中国抗疫故事是抗疫精神的现实镜像,在现实中不断刻画中国精神的细枝末节,增强中国精神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提升中国精神传播的温度和信度。

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引导青年传承中国精神。首先,要讲好中国故事的精神内核。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11]。通过讲述中国共产党不惜以经济为代价也要遏制疫情蔓延的故事,引导青年认识到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本色;通过讲述医护人员牺牲小我、奉献大我的故事,强化青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认同;通过讲述默默无闻的人民支援抗疫的故事,引导青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使命传承。其次,要讲好中国抗疫故事中的榜样人物,使青年认识到精神的主体是人。中国抗疫之所以取得阶段性成果,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英明决策不可分割,与以钟南山、李兰娟等无私付出的医护人员不可分割,与武汉人民、湖北人民顾全大局、自我牺牲不可分割,与奔走于社区的基层干部等日夜值守不可分割,与广大人民群众同舟共济、齐心抗疫的决心不可分割。最后,要讲好时代青年在疫情中发挥重大作用的故事,通过同龄激励,榜样引领,增强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奋斗的决心,增强其对中国精神的现实认同,使之将中国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总之,理论层面上,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可以加强青年头脑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认同感;价值层面上,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可以厚植青年爱国主义情怀,有利于青年形成爱国心、报国志、强国行的意念;现实层面上,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可以引导青年对中国精神的时代传承,做好新时代民族精神的传承人,时代精神的建设者。

3 实现中国抗疫故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现实路径

在这次疫情期间,党中央采取的一切防控措施,都是对“人命关天”这四个字的最好注解[12]。面对战“疫”大考,社会各方应“化危为机”,善于在疫情危机中汲取力量、捕捉机遇,发挥抗疫故事的青年思想政治价值,在无形中传递思想政治教育温度、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广度、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深度,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不断强化使命感思维、辩证思维、艺术思维,使中国抗疫故事进课堂、进网络、进生活。

3.1 中国抗疫故事进入课堂,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引力

此次疫情传播范围之广前所未有,每个人都深受其影响,因此,抗疫故事的讲述者应更为广泛,选择范围应更为动人,讲述方式应更为多样,具体可分为3个方面。首先,思政教师为主,全科教师参与。一方面,高校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讲好中国故事,在故事视阈下开展政治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开发和利用抗疫故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用感人肺腑的中国抗疫故事传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阐释爱国主义的真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中国运用,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品位,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另一方面,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讲好中国抗疫故事不是某个老师的职责,是全体教师育人的功课。第一,将抗疫故事中的某些细节与专业课程相联系,既可以增加专业课老师课堂的趣味性,又能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第二,辅导员是与青年思想最接近的群体,辅导员的引导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日常课堂为主,课外活动为依托。日常课堂是对青年学生进行教育的主渠道。讲好中国抗疫故事,要充分利用好日常课堂,通过疫情相关知识讲授、国家有关政策解读等方面建立学生对疫情的正确认知,帮助青年学生树立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课外活动是课堂的延伸,在活动中青年学生更能参与其中,理解把握中国抗疫面临的困难,取得的成就。最后,综合教材为主,榜样分享协同。恩格斯指出,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13]。精选疫情期间的生动故事编入教材,既是对疫情成果的珍惜和保护,也是使更多人对之重视的重要方式。此外,在疫情期间,涌现出许多无私奉献的榜样人物为人民的生活稳定保驾护航,他们有的是科学泰斗,有的是我们身边的平凡人,还有许多是新时代青年,他们是广大青少年学习的榜样,他们对青年的影响在榜样引领和同龄激励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3.2 中国抗疫故事渗入网络,激发思想政治教育活力

青年是网络空间活动最为活跃的群体,将中国抗疫故事渗入网络要注意层层递进,以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既定内容,具体可分为三步进行抗疫故事的网络渗透以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广度。首先,注重网络话语建设,使青年看到健康的网络生态。青年是网上冲浪的主力军,他们对于网络信息的敏感度高于其他人群,在抗疫期间,有的国家对中国采取的行动恶意诋毁,对中国的形象恶意抹黑等行为都会对青年一代的思想产生影响,大学生要认清时代赋予的使命,充实内心,丰富知识体系。因此,维护网络生态环境,注重网络话语建设对抗疫故事的正面宣传十分必要,也是影响青年价值观的第一步。其次,提高青年参与度,使青年说出自己身边的故事。青年是此次疫情的参与者和贡献者,他们或是毅然去往最危险的第一线,或是安心宅家不为祖国添乱,或是积极发动网络力量传递正能量,募集物资。他们作为亲历者,写出的故事更能为同龄人所接受,因此,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提高青年参与度对于网络环境的维护和抗疫故事的传播有积极影响。青年一代有文化、有思想、有担当,他们亲历的故事是网络空间正能量最好的旁白。最后,生成优秀的网络作品。疫情期间发生的感人故事,青年用细腻的笔触记录、复刻,这些作品需要形成系列作品以适时展示,这些以文字、图画、影像等方式记录下来的优秀作品发布在网络空间,有更大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将持续维持网络良好生态环境。同时,这些作品是中国故事、中国文化的现实载体,真实展现出中国人的精神气魄。

3.3 中国抗疫故事融入生活,散发思想政治教育魅力

中国抗疫故事是一个个中国人坚强的面孔、柔软的心灵,这些故事本就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每个中国人不可分割。但是,由于青年对社会了解不深、看问题表面化等特点,对这些故事可能无法做到铭记和深入把握背后真相。因此,将中国抗疫故事融入青年生活,不但会对他们产生长远持久的影响,而且随着对国家和社会的了解,也会有更深刻的见解,是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深度体现的良好方式。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提倡爱家爱国相统一,让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14]。要达到这个效果,需要有意识从两个方面建设青年的生活环境。首先,地点标识。中国抗疫故事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青年是易动好动群体,将中国抗疫故事中的人和事做成具有纪念意义的展示品,利用博物馆、展览馆等场所进行展示并配以讲解会使青年对抗疫故事更加了然于心,激发青年的爱国情怀和自豪感。其次,日期纪念。抗疫故事在不同的时间节点取得了突出成果,如“吹哨第一人”及时上报、各领域专家齐聚武汉、武汉“封城”、军人进驻等时间都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环节,这些时间线是生死线,值得当代青年牢记于心。节日和纪念日作为国家软实力文化的核心体现,作为传统和文化凝结的载体,有必要深化其在青年群体中的影响力与感染力。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青年生活,用特定的“仪式感”提醒青年不忘历史、砥砺前行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经验,对青年的教育效果较于课堂讲授会事半功倍。随着中国抗疫故事的画卷在不同地点和时间展开,青年对中国故事、中国文化的认知定会不断加深,对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定会日益精进。

猜你喜欢

抗疫防控精神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团结抗疫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