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老年生命教育的实践问题及破解之策

2021-01-16朱丹蕾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老年人生命生活

朱丹蕾,徐 君

(浙江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一、老年人对生命的错误认知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随即带来许多老龄问题,如老年人孤独、代际关系等,尤其是基于生理与精神层面的“生死问题”,引起了社会对老年生命的广泛关注与重新审视。老龄问题的来源大多为老年人对生命的错误认知,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

(一)老年人对自然生命的无知

自然生命是人类其他生命的物质基础,是动物性的本能生命, 是自然的、自在的生命。当前,我国老年人对自然生命保持无知的状态,缺乏科学的生理知识,无法准确理解一些疾病知识,并且对死亡的认知也有所偏差。死亡是人类自然生命中不得缺失的局部。海德格尔认为 “人是向死的存在 ”,只有向死才能敬生。正视死亡是拥有积极自然生命观的基础与前提。[1]目前,我国老年人面对死亡有两种态度偏差:一是逃避生命必然终结的现实,自欺欺人。这种观念下的生命必然成为无意义的存在;二是对死亡有着深切恐惧,整日处于阴影下,谨小慎微、忧心忡忡,从而造成不必要的臆测,引发惶恐与压力,导致心理疾病。[2]

(二)老年人对社会生命的无助

马克思提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老年人生活在社会共同体中, 和他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老年人的生命是一种“共在”,不仅属于自己,也属于生活共同体的社会。这种“共在”就是社会生命,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当代社会家庭亲职功能不彰,代际之间较难相互理解,[4]家庭矛盾加剧,亲情滋养弱化。当老年人无法与社会或者家庭有效沟通时,老年人的社会生命是无助的。

同时,互联网智能时代的资讯传播基本都通过网络进行。老年人对智能设备不敏感,无法及时接受相关讯息。这在无形之中使老年人与社会脱节,加剧了老年人社会生命的无助,导致老年人面临更多孤独、苦闷和空虚。这种孤独苦闷往往还伴随着对老年人自尊心的打击,这会让老年人认为自己的生命毫无意义。于是一些老年人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停留在过去的生活模式中,总觉得今不如昔,陷入社会生命迅速衰老的困境。

(三)老年人对精神生命的无力

老年人的精神生命是自身使用社会生命与自然生命的指南,是身心发展的精神内核和内部驱动力量。精神润泽生命,才能扬弃自然生命的自在性,超越社会生命的被动性,才会使生命充满着智慧理性的光辉、道德的升华和价值的情思。[5]精神生命的具体表现是爱,包括爱自己、爱生活、爱国、爱社会。目前,我国部分老年人的精神生命是无力的、干瘪的,充斥着无效的辛劳,没有兴趣爱好,没有判断力,不正视自己的需求。这是漠视自身生命需求,不知如何自爱的表现。老年人精神生命的偏颇,生命认知态度的不同,将使他们的生活状态与质量产生明显差异。正如法国哲人莫洛亚所言, 老人的真正不幸,不是身体的衰败、生理的退化,而是固有知识的禁锢所造成的心灵的冷漠。[6]

二、老年生命教育的含义与价值

(一)老年生命教育的含义

生命教育研究最早起源于1968年的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在加州创办“阿南达村”学校倡导和实践生命教育。他的生命教育主张向内发掘自己的生命意义与存在价值,获得心灵的充实与满足,从而不被现实社会的物欲所遮蔽,最基本的目的是使青少年远离毒品。全球明确使用“生命教育”这一概念的是 1979 年在澳大利亚悉尼成立的“生命教育中心”。我国生命教育研究起源于20世纪末叶澜教授有感于中小学课堂教学遮蔽了教师和学生的生命活力,从而提出“从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并发出“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的号召。[7]当前,生命教育的界定大多由这三个起源分化成为三种分支,分别认为生命教育是教育的一种目标价值追求,是按照教育内容区分所得的一种教育类别,是一种教学方式或教学风格。本研究中的老年生命教育含义是保障并全面提升老年人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老年人的生命是丰富的、多层次的。按照老年人生命的存在场域划分,可以将老年人生命的存在分成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三个方面。由此又可以定义老年生命教育是接纳老年自然生命、融洽老年社会生命、提升老年精神生命的教育,包括生存教育、生活教育和使命教育三个方面。生存教育延伸生命的长度,使命教育拓宽生命的宽度,生活教育增加生命的高度。[8]

(二)老年生命教育的价值

1.防护疾病,保健老年人的自然生命。老年生命教育可以使老年人及时了解各种疾病的生理知识并学习基本的预防措施,从而保健其自然生命。老年生命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自然生命。使老年人习得维持自然生命健康的相关知识技能,达到全面积极的健康,提高老年人延续生命自然长度的意识是老年生命教育的基本价值。

2.时代共融,发展老年人的社会生命。老年生命教育围绕老年人所在生活环境群体的生命展开,帮助老年人明确自身的社会角色,发挥积极的社会影响力。融洽老年人的社会生命,和睦旧有社会关系,建立新生社会关系,实现个体自我与社会自我的统一。同时,在联合国 2002 年的老龄化国际会议中,确立“独立、参与、照顾、自我实现、尊严”为21世纪老龄问题行动规划的基本原则。其中,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成为积极老龄化的核心和精髓。[9]老年生命教育拥有发展老年人社会生命的价值,消融老年人生命的孤寂感,建立老年人与社会、老年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达成共在共融的生活境界。[10]

3.直面考验,唤醒老年人的精神生命。老年人的精神生命是自然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升华,是生命最具个性和活力的表现。老年生命教育中的使命教育旨在帮助老年人保持稳定、乐观的精神状态,是老年人接受教育发展自身的内部驱动力。使命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引导老年人进行人生自觉,体悟生命的积极价值与意义,珍视与热爱自己的生命,激发积极生活的内驱力。老年使命教育可以使老年人感受到爱,使老年人在自觉自爱、家庭之爱、邻里社会之爱中重塑生命观、生活观,正视死亡,珍视自身生命。发自内心的爱是推动生命前行最根本的力量,正如蒂利希在《新的存在》中所言,“爱是赏赐给有限者的无尽和战胜死亡的力量”。[11]

三、老年生命教育实践存在的问题

近十年来,我国老年教育工作者对生命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实践。老年人对待生活的心态也在逐渐变好。但是老年人生命教育实践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个人化与娱乐化的价值取向偏颇

当前,我国老年生命教育大多集中在“吹拉弹唱”等传统娱乐项目上,偏重于以休闲娱乐为主的消遣性课程。这些课程能够满足老年人的部分身心需求,更多是以帮助老人消遣闲暇时光为第一目的。但老年生命教育无法回避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老年人首先需要有生命活动的基本生存能力,才能真正实现幸福生活、完满人生。在实践中,老年生命教育基本上以老年人的个人生命为价值基础展开,内容和形式都是为老年人个体服务,体现的是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这会使老年人的社会责任心日渐缺失。这样的课程体系下,“消遣乐趣”替代了“教育”的本质价值取向,即老年人得以全面发展。老年人在娱乐过后素质未得到提升,以至于面对一些公共卫生安全危机或自身非健康状态时,没有承受和处理的能力。这不符合老年教育发展规划指出的“要将组织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老年教育机构基础能力提升、学习资源建设整合等作为重点推进计划”。[12]

(二)教育内容陈旧与片面

目前,老年生命教育实践主要以兴趣爱好的闲暇教育和宣传健康知识的公益讲座为主。一方面,教育内容较为片面。老年生命教育是使老年人全面发展的全人教育,需要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全方位的学习需求。美国成人教育学家霍华德·耶拉·麦克拉斯基提出,老年群体学习需求有五大层次,即应付型需求、表达型需求、服务型需求、影响型需求和自我超越型需求。[13]我国现阶段老年生命教育较多满足了应付型需求与表达型需求,在其他方面比较缺失,仅关注形式上的寿命延续,忽视了老年人平静生活的内在生长。对老年人的社会生活、精神心理方面很少涉及。另一方面,老年生命教育的内容较为陈旧,时代性较弱。老年人多方面的认知需要及时更新,尤其是健康生存知识。即使极少数老年大学在生存健康教学中引入了一些新的课程,但在教学目标、课程设置和课堂表达等方面仍不尽科学,其效果并不理想,影响了生命教育的质量。

(三)教学形式迟滞与单一

目前,结构化的老年生命教育只在老年大学与一些设施较完善的社区中可以进行,且仅有线下课堂一种教学方式。老年人一旦无法到达现场,就无法接受教育。这使得行动不便的老年人间接丧失了受生命教育的机会。同时,这也无意间提高了接受老年生命教育的物质门槛,使其难以普及。因此,老年生命教育需要最贴近老年生活的教育,要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14]显然,目前的老年生命教育尚未达到这一要求。

四、我国老年生命教育的破解之策

(一)转变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决定、支配主体的价值选择。鉴于现阶段老年生命教育存在娱乐消遣、个人本位价值取向的偏颇,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努力改进。

在理论上,老年教育研究者应重视老年生命教育的基础研究。目前,老年生命教育研究中实践部分较多,应适当将研究重点放在基础理论上。理论指导实践,只有当理论基础足够厚实,老年生命教育实践才可以有的放矢,大胆尝试。

在实践上,各类老年教育机构要紧跟时代步伐,时刻牢记促进老年人全面发展的宗旨,充分体现老年生命教育的教育性本质,使老年人可以得到持续、全面地发展。老年教育者要在做好课时传授的同时,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老年教育的重要内容。[15]

(二)丰富教育内容

老年人的生命是拥有丰富层次的生命。老年生命教育的教育内容应照应老年人所有的生命层次,围绕老年人生活全方位展开。目前,我国老年生命教育内容太过单薄,无法适应老年人的生命需求,使得老年人对世界的变化依旧无法理解与适应。因此需要进行改革,丰富老年生命教育内容。

1.更新生存知识。认知自然生命是老年生命教育的基础。老年生命教育应在目前的基础上加强生命的相关知识,围绕自然的、本能的生命展开,满足基本的生理和生存需求,消除老年人对一些疾病的错误认知,引导老年人关注健康和寿命两个主题,树立“善生”而又“善终”的人生态度。及时更新老年人生存的相关知识作为教育内容,提高老年人自理、自助能力,尽量降低生命受到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伤害的概率,减轻社会和家庭的养老负担。

2. 补充生活内容。虽然老年人进入自然衰老的阶段,不参与社会生产,与社会距离看似较远,但依旧需要社会关系维持自身生活,需要在周围环境的支持下根据自身的能力参与社会活动,继续为社会做贡献。因此老年生命教育的内容必须引入社会生活内容。

首先,老年生命教育需要开展生命关系教育。生命关系教育通过加深老年人对生活日常人际事物的理解,达到与人际环境的和谐相处。生命关系教育的内容重点有生活实用知识和代际沟通理解两类。生活实用知识具体包括居住方式选择、家务劳动协商等。代际互动类知识引导老年人增进邻里亲人间的相互了解与接纳,避免和消减沟通隔阂。[16]通过生命关系教育增加亲情滋养,减轻心理焦虑,提升社会生命品质是实现家庭和谐的前提,也是老年生命教育进一步开展代际教学的基础。

其次,需要开展社会参与教育。这里的“参与”不仅指参与组织社区活动,还包括用线上的方式参与社会活动,这就要求老年人掌握必备的智能设备使用技能。老年生命教育需要增加智能设备使用课程,如智能手机的使用等,促使老年人认识并接纳社会新事物,逐渐形成积极应对的意识和态度,做回生活的主人。

3.增添心理保健知识。第一,合理开展死亡教育。老年生命教育有其特殊性,青少年生命教育的范围与重心在于认识生命的美好,而老年生命教育重点在于接受并珍惜生命的离去。[17]“死亡”是中国人的传统禁忌话题,死亡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缺少死亡教育的调试会愈加虚化老年人的生命价值和歪曲老年人的生死观,在老年群体中大力普及死亡教育成为大势所趋。但每个人的死亡都有其个性,不能以统一的、集体的形式传授。因此,老年死亡教育不能操之过急,需要长期倾听与陪伴,作出同理心回应,用经典诵读、音乐放松等方式表达情意和理解。使老年人认识到生命发展的规律,珍惜并敬畏生命,以有限之生命,追求无限之生活。

第二,有效开展危机教育。21世纪初,贝克提出“风险社会”的概念,即“我们正生活在一个风险社会中。风险变故永恒存在”。[18]在面对自身突发疾病时,老年人产生的不良心态警示老年生命教育实践者要重视老年危机心态教育。危机心态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危机意识。在风险社会里,危机意识首先决定风险伤害,老年人应保持对危机的警惕和敏感性;危机知识。除了科普各种自然灾害发生的自然过程和应对方式,还应开展家庭变故处理教育,指导老年人获得充足的养老资源;危机心理。帮助老年人在危机面前保持勇敢镇定,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危机中的责任感。明确老年人在危机中的责任,不随意揽责,不逃避责任,拒绝不负责任的行为。

(三)完善教学形式

结合当前老年人的生命现状,老年教育工作需要改革当前传统的教学形式。老年生命教育应结合老年人的身心发展与学习特点,借鉴其他国家和其他教育领域的成功经验,运用更灵活多样的形式。

1.教养结合,营造教学生态。老年生命教育可以影响老年人全方位的生活,老年人的生活也可以融进老年生命教育。在这一过程中,家庭、教育场所与社会作为老年生命存在的重要场域,需要三者相互配合,共同营造充满爱与关怀的教学生态,为老年人的生命需求提供保障。在家庭层面,老年生命教育应有家庭成员的参与,从而加强代际沟通,适当融入老年人生命教育。这样的教学方式在整体上也体现了生命关怀。

在社区层面,要将老年生命教育和参与社区生活相结合。老年教育机构和社区组织可以通过更有效的合作来提供教育支持,[19]如社区设立老年志愿岗位引导老年人参与社区服务,协助老年团体活动向社区外拓展。

在老年教育机构层面,教学活动设计应首先立足于老年人的群体特征,根据老年人个体当下生活经历进行个性化构建。注重对老年人生活场域的理解与沟通,疏通解决老年人精神生命的苦闷与空虚,并鼓励老年人成为多场域学习的体验者、参与者和创造者。

2.线上线下,扩充教学通道。我国老年生命教育应大力发展线上教育,根据老年人的身心特点以及最新的健康知识设计线上课程,在各大网络教学平台开设专栏,打通线下与线上的教学通道,营造线上教学为辅,线下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这有利于解决老年人行动不便无法面授的难题,提高老年生命教育效率,使老年生命教育得到普及。[20]

3.室内户外,拓展教学空间。目前,大部分老年生命教育只在室内进行,这样的教学形式忽视了户外教学的优势。户外教学可以使老年人亲近自然,愉悦身心,增强学习的乐趣性。老年人在户外活动中可以感受生命发展的规律,吸收丰富的自然知识。体验生命是老年生命教育的直接途径,因此,老年生命教育需要室内、户外相结合,借鉴成功经验尝试多种新式教学方式,如组织参观博物馆、设计老年生命游学、组建学习圈等,引导老年人领悟生命、珍惜生命、积极生活。

猜你喜欢

老年人生命生活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