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安职业教育大学语文课提升人文底蕴的教学路径探索

2021-01-13施发笔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人文底蕴大学语文教学

摘  要: 公安职业教育大学语文课提升大学生人文底蕴的教学路径,其一,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思政水平;通过词语外延解释,融入纪律作风教育;通过段落分析,提升道德水准,以此达到强化大学语文课堂思政教育的目的。其二,通过联系法,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觉;通过比较法,认识西方文化的局限,以此达到学生增进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目的。其三,通过文学作品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通过激发想像,增强学生对美的领悟,以此达到文学美鉴赏水平升级的目的。其四,通过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语言分辨和运用能力;通过引申法,辨析似懂非懂词语的具体内涵,以此达到提高学生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 大学语文; 教学; 人文底蕴; 高阶性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21)06-0057-04

大学语文是公安院校非常重要的基础课,它直接影响到其他课程的内容理解,同时,又关乎学生的审美观、文学鉴赏水平、思政水平的提高等。公安教育的本质是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并非只是教授学生业务知识、技术技能,而是还要注意人文素养的培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齐开足公共基础课程”“推动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大学语文课程在人文素养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也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公安院校担负着为公安机关培养人民满意的专门人才的重任,不仅需要传授给学生各种专业理论与知识、擒拿格斗技能等,而且需要不断提升人文底蕴,以便将来能够按照“十六字”总要求做好群众工作,维护社会治安,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做一个优秀的人民警察。而人文底蕴的增厚需要多学科的共同努力,大学语文课显然是其中最重要的课程之一。

大学语文的有效教学,也会给公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增光添彩。“大学文化是对大学本质、大学功能和大学发展规律理解和价值追求的集中反映,表现为在特定范围内较为稳定地存在共同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1]人民警察必须坚持政治第一,以德为先,坚持文化自信。目前,作为公安院校的校园文化的核心就是“十六字”总要求,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共同组成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内核。大学语文在政治文化培育、人文素养提高方面完全可以而且也应当发挥重要作用,为培养有抱负、有涵养、有文化的未来警官作出贡献。

大学语文课对于公安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益处颇多。因此,要充分认识到大学语文课的重要性,交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觉,增强大学生的人文底蕴,实现高阶性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一、课堂思政教育的强化

(一)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思政水平

写作本来就是大学语文课程的组成部分,但由于课程内容较多,课时偏少,写作往往不再列入其中。因此,可以有目的地把思政內容置于其中,布置课外小作文、小论文。实践中我们可以拟出一些小论文、小议论文题,如,联系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六字”总要求,以文化自信与民警形象塑造为题,写一篇小论文(或议论文),字数1500字以上。小论文(或议论文)决定了为文者必须有材料、有认识、有观点、有论证,而不可以通过记叙等方式含蓄地点出。如果不能准确地写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六字” 总要求,那就很难做到缜密地论证了;如果不能够很好地把文化自信与民警形象塑造联系起来,那么文章的各部分就不可能是一个整体;如果不理解文化自信中的“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则对于文化自信的理解就比较肤浅了。经过类似的小论文(或议论文)训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六字”总要求就会加深学生的印象,也会在他们的心中慢慢地生根、开花。教师正好利用这一时机在课堂上适当进行宣传或布置课外作业,要求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六字”要求的内涵及意义,这样能扩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六字”要求的传播面和记忆深度,提高大学语文课程的思政教育价值。

(二)通过词语外延解释,融入纪律作风教育

《公安专业人才招录培养制度改革的意见》(人社部发〔2015〕106号)提出:“突出忠诚警魂培育。坚持政治建校、从严治校,以培养‘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为首要政治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学管理的全过程,着力提高公安院校学生的政治素质,严格遵循‘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十六字’总要求,从源头上确保公安队伍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强化纪律作风养成。实行严格的警务化管理,保持规范严谨的学习、训练和生活秩序,建立有别于普通院校的公安院校管理制度,完善学生在校期间综合评价体系和淘汰机制,着重培养学生令行禁止、英勇顽强、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警察职业精神。”人民警察肩负“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保护公共财产,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人民警察法》)的重大政治、社会责任。培养未来警官的公安院校,必须把政治教育放在首位,而“十六字”作为政治教育的核心,必须加以强调,以使其得以树立、巩固并能体现在实际工作中。而思政教育不应仅靠思想品德课、纪律教育等硬性的思想灌输,还应该在大学语文等课程当中穿插进行,自然而然,潜移默化,这样不仅能体现“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学管理的全过程”,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效果。例如,“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雍也》)就可以先认识孔子所谓的“礼”指的是什么,在今天,“礼”应该包括什么,对于公安民警来说,“礼”又包括什么,通过“礼”的外延阐释,让学生体会、认识其现实意义,将“十六字”教育自然而然地熔铸其中。

(三)通过段落分析,提升道德水准

公安大学生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乃至优秀的人民警察,平时的生活中就必须有道德修养,树立人民警察良好形象。这是由于未来的公安工作对象、范围非常广泛,人民警察往往是政府形象的代言人,会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而大学语文恰恰在立德树人方面具有特别的条件。正如匡亚明先生所言:“从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中,我们不仅可以得到艺术上的滋养,同时更能受到道德情操上的熏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们应该在我国文学遗产中剔除糟粕,吸取精华,为我们的国防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因此,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帮助学生打好语文基础,增强文字表达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和审美情趣,特别是提高品德素质,是我们广大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的一项光荣职责。”[2]汪曾祺在《故乡的野菜》中写道:“我的家乡本是个穷地方,灾荒很多,主要是水灾,家破人亡,卖儿卖女的事是常有的。我小时就见过。现在水利大有改进,去年那样的特大洪水,也没死一个人,王西楼所写的悲惨景象不复存在了。想到这一点,我为我的家乡感到欣慰。过去,我的家乡人吃野菜主要是为了度荒,现在吃野菜则是为了尝新了。”文章通过对比,写出了新旧社会两重天,表现了作者对新社会的热爱和赞颂,通过分析、讨论,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使学生对共产党心存感恩,深刻认识新生活的来之不易,对社会主义新道德的真心遵从,对家乡的无比热爱,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准。

二、增进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一)通过联系法,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觉

“一个民族只有具备了文化自主、文化自知与文化自觉,才会形成独立的民族文化性格。”[3]如讲授《大同》一课时,可以归纳“大同”理想的主要特征,明了其社会价值,并认识到其作为共产主义理想的土壤的政治价值;讲授《<论语>十二章》一课时,可以将其中的“礼”与社会主义文明礼貌相联系,这样,既能使学生对孔子所说的“礼”有深入的了解,又能明白社会主义文明礼貌对古代的继承与发展及其区别。讲到孔子的“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的“绝四”思想时,可以联系生活实际,也可以联系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问题进行,体会“绝四”思想的启发意义。大学语文的内容其他课程一般不会单独提出学习或分析,所以,充分利用大学语文具体篇目学习的优势,与生活、工作等案例相结合,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大学语文的兴趣以及他们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程度。

(二)通过比较法,认识西方文化的局限,增强“文化自信”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通过比较能让被认识的对象特点突出,对被认识对象的认识会更加深刻。比较的结果是对事物的异同点进一步明晰,对事物的认识更加透彻。大学语文课中运用比较法,可以拓宽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范围,认识西方文化的局限,增强“文化自信”。课文《敬畏生命》(史怀泽)的首段说:“善是保存和促进生命,恶是阻碍和毁灭生命。如果我们摆脱自己的偏见,抛弃我们对其他生命的疏远性,与我们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那我们就是道德的。”史怀泽是法国的神学家,他的思想有其独特进步的一面,但也有其局限性,他所说的“善”“恶”“道德”与我们今天所说的区别不小,认识到这一点,不盲目地相信,而是通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比较,与“十六字”比较,与人民警察职业道德比较,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比较,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和人民警察的自豪感。讲授《西绪福斯神话》(加缪)一课时,可以将存在主义的“存在先于本质”与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进行比较和评论,认识到存在主义的局限与不足,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明白当代人生活的意义。

三、文学审美鉴赏水平的升级

(一)通过文学作品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提出:“深化体育、美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大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文学精品,通过作品分析,使学生领悟到文学作品的美妙之处。文学作品分析可从两个方面进行,一个方面是教师示范分析,另一个方面是学生自主分析。教师示范分析一定要精到,让学生体会到美感,能够起到示范作用。学生自主分析的作品,必须选择与教师所分析的作品同类型的或相似度较高的,否则,教师的分析示范作用难以在学生分析过程中发挥作用。学生可以口头讲析文学作品,也可以写出来朗读,或作为一份作业提交上来。如对于《春江花月夜》《八声甘州》《赤壁赋》等经典作品,可以让学生口头分析其中的一篇,另一篇则要求写出赏析性文章,要求用上文学鉴赏术语,写出作品的美妙之处,写出打动自己的地方,这样学生必然会认真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领悟作品内涵,认真学习和分析课文。这样,学生的文学审美鉴赏水平自然就会不断提高,有助于塑造“儒警”形象,增进对人民群众的亲和力。

(二)通过激发想像,增强学生对美的领悟

《八声甘州》“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杆处,正恁凝愁!”上片具有豪放美,下片直抒胸臆,具有婉约美;全篇怀人思乡,内容美、形式美。《春江花月夜》不仅具有诗歌的韵律美,而且还具有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借景抒情的优美。《赤壁賦》中典型的大赋手法表达:“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具有均衡美、整齐美,将情、景、理完美统一在一起的艺术美。要求学生熟读,直至背诵出来,增进对文学美的领悟,对美的事物的热爱和欣赏水平。

四、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的提高

(一)通过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语言分辨和运用能力

案例教学法并非注重案例分析本身,而是侧重于将语言理解与相关法律结合,以此达到提高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的目的。如某一则新闻,关于妻子遭滋事者调戏,丈夫刺死施暴者属正当防卫的事,不同的网站用了不同的标题:《妻子被调戏丈夫刺死施暴者判无罪》(人民网);《妻子遭调戏,丈夫刺死施暴者!正当防卫还是故意伤害》(凤凰网);《妻子被调戏 丈夫刺死施暴者被判无罪 为什么?》(新浪财经);《三亚:妻子遭调戏丈夫刺死施暴者;法院:正当防卫》(腾讯);《妻子遭调戏丈夫刺死施暴者,终审认定属正当防卫》(新华社)。这些标题哪个标题好一些?还是各有千秋、不分伯仲?让学生各抒己见,通过特定情境、对象、内容等方面的分析,认识语言表达对新闻发布的意义。还可选择公安新闻、公安公文,结合从课文中学到的有关知识,加以分析,找出优点和不足,提高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

(二)通过引申法,辨析似懂非懂词语的具体内涵

《大同》一课中有“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一句,其中的“亲”“孤”分别指的是什么?让学生明白词义扩大、缩小的道理。然后引申,“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分别指哪些人?可以出选择题让学生选:亲弟兄之间,亲姐妹之间,舅甥之间,父子之间,外婆与外孙女之间。这在学习和运用《继承法》中,从事治安调解、民事调解及法律咨询等,会经常用到。还可引申到现在的“孤儿”的概念,如一个男青年一直单身生活,他的两个姐姐早已出嫁,一个妹妹也跟着姐姐过,他一直享受着村里的孤儿待遇,那么这个男青年是不是孤儿?以此分辨“孤”词义的缩小变化。通过引申法,顺带着教给学生一些有用但一般在讲解课文时不会去讲的知识,可以供学生平时生活和在将来的公安工作中运用。

通过大学语文的教学,不断提升公安大学生的人文底蕴,实现可持续性和高阶性发展,为他们学习其他课程提供有力保障,为他们毕业以后能够做好本职工作,遵循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规范,诚心实意、卓有成效地履行人民警察职责,不折不扣地顺利完成任务,树立良好的民警形象,能够让公安机关满意、人民满意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百炼. 当前大学文化建设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J]. 中国高等教育,2003(24):5.

[2] 匡亚明. 语文教育与思想文化素质[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89(2):14.

[3] 李永胜,张紫君.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创新与文化自强[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9(6):90.

Exploration on the Teaching Path of Improving the Humanistic Details of College Chinese Course in Public Security Vocational Education

SHI Fabi

(Teaching and Research Department of Basic Courses, Jiangsu Police Institute, Nanjing 210031,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teaching path of College Chinese course in public security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humanistic knowledge. It holds that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evel can be improved through writing training, discipline and style education can be integrated through word extension explanation, and moral level can be improved through paragraph analysi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strengthen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 Chinese classroom. Through the contact method, we can improve students' consciousnes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method, we can understand the limitations of western culture, 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enhancing students' cultural consciousness and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literary works, we can improve students' literary appreciation level; through stimulating imagination, we can enhanc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beauty, so a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upgrading the level of literary appreciation. Through the case teaching method,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of language discrimination and application; through the extension method, analyze the specific connotation of words that are not understood, 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students' ability of language understanding and expression.

Keywords: College Chinese; teaching; humanistic details; high level

(責任编辑:程勇)

收稿日期: 2021-04-08

基金项目: 江苏警官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以提升人文底蕴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大学语文‘一流课程’建设研究”

作者简介: 施发笔(1963— ),男,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中国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人文底蕴大学语文教学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一)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二)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大学语文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美术基础教育模式的现状分析与创新
落实“文化基础”改变设计理念
浅谈新课程理念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落实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