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提升语用能力

2021-01-13赖丽惠

考试周刊 2021年99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

摘 要:阅读教学,作为语文课程的中流砥柱,应以“语用”为核心目标,通过“巧妙创设语境,激活语用动机”“开展语文实践,探寻语用奥秘”“搭建阅读平台,提升语用能力”等方面引领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提升语用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巧妙创设语境;开展语文实践;提升语用能力

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新课标澄清了人们对语文本质的曲解、误解和种种遮蔽,正本清源,点明了语文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根本目标,就是语用学习。语文实践是提升语用能力的基础,听、说、读、写是其根本属性。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的“大块头”,教师要以“语用”为核心目标,凭借教材,引导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方法,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一、 巧妙创设语境,激活语用动机

语用,亦即语言文字的运用、使用。笔者认为,语用训练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在具体、真实的语境中正确、规范、个性地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最后把学习到的语言文字运用规律熟练运用到学习、生活、工作当中。语言的运用离不开具体、真实的语境。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创设交际语境,如联系上下文语境、社会文化语境等,激活学生的语用动机,积极、主动参与语文实践,学习语言运用。

以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开篇文《天地人》为例,本课图文结合,以国画为背景,形象、生动地揭示了“天、地、人”这三个事物:天,覆盖着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地,承着这地面上的万物;人,生活在天地之间。天地间,以“人”为贵。与此同时,文本还呈现了“你、我、他”人称代词,承载着对“人”的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交往。“天、地、人、你、我、他”这六个字,既是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汉字,同时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识字时,教师可以采用象形感知、追溯字源等方法,創设语境,把生字的来历、意义、道理简单化、具体化、生动化,通过课件展示、图片演示等方式展现出来,让学生体验真实生活中的“阴天、雨天、晴天”“草地、菜地、雪地”“男人、女人、老人”等,领略汉字的生动、有趣与美感。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当创设具体、真实的交际情境,师生之间进行互动,引导学生借助生字卡,开展自我介绍或者询问他人,比如,“我叫李小明。”“你的名字叫什么?”“他和你是同桌吗?”……学生在交际、交流中不断巩固生字,如,帮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你、我、他”的含义,感受几个人称之间的亲密关系。

以上教学,依据学生已经掌握的语言因素,联结生活经验、生活实际,创设一个个具体、真实的语用情境,学生透过一个个汉字,感知生活与语言文字、客观世界的联系,感受、吮吸中华文明几千年沉淀下来的精神财富,并积淀、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知行合一,较好地实现了语文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

二、 开展语文实践,探寻语用奥秘

听、说、读、写是语文实践的根本属性,它们相辅相成,互为作用。听、说、读、写中最主要的实践活动就是读和写。读,是语言文字运用的理解、感悟,理解、感悟作者怎样运用语言表情达意;写,是个性化运用语言,学会怎样运用语言表情达意。阅读教学,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领悟语言文字运用规律,探寻语用奥秘,提升语文素养。

(一)“读”占鳌头,整体观照

读是语文实践最常用、最直接的手段。一篇文章,尤其是精读、“教读”类课文,必须整体观照文本,遵循阅读教学的整体性原则,引导学生沉潜文本,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

1. 初读——整体感知文本

初读文本,一般适用于第一课时,旨在整体感知文本,属于感性直觉阶段。它主要包括两个阶段:一是信息源的整体、全面把握;二是在知觉上的基本判断。初读时,要注重新旧知识联系、整体感知及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巩固等;引导学生采用默读、朗读、略读、浏览等读书方法,把文本读正确、通畅,获取文本原始信息后直接、本真的感受。

2. 品读——回归提升文本

品读文本,主要用于第二课时教学,旨在通过文本局部、重点内容的品读,理解、感悟字里行间包蕴的情感、内涵,获得情感体验,并诉诸朗读,表达个人情感,将文本语言融入精神世界,积累沉淀。品读时,应注重文本的整体回归与提升,注重读的拓展和写的迁移等。

(二)透过文本个性探寻奥秘

入选统编教材的每一篇文章都有“文本个性”,“文本个性”通过遣词造句、语言风格、谋篇布局、立意选材等形式体现,这些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就是我们要学习的语言运用的方法、规则、范式,就是我们教学的价值。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个性”,优化语言实践过程,探寻语用规律,学习语言表达形式,积累语用经验。

1. 品评精妙传神的遣词造句

为了表达情感,作者往往通过凝练、精妙的语言,丰富、优美的修辞,细腻的描写,传递着深邃的情意。古诗《游子吟》中的“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透露出伟大而无私的母爱;《伯牙绝弦》一文中的“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让钟子期、伯牙这一对知音形象跃然纸上;透过《雷雨》中的“压”“垂”“哗,哗,哗”“越……越……”“渐渐地,渐渐地”等,我们仿佛看到了雷雨前、雷雨后的景象……教学时,我们要引导学生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咀嚼、品评作者遣词造句之精当、传神,发现语句的音韵美,感悟字里行间承载的浓浓情意。

2. 发现典范优美的组段方式

小语教材中不乏经典、优美的组段、构段方式,阅读教学时应重点关注,引导学生探究、发现总分结构、起承转合、顺叙、插叙、倒叙等典范、优美的语言规律。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奇妙的世界”最后一篇文章《火烧云》为例,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学段特点及单元语文要素“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重点教学“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语段。教学这一语段,不仅要引导学生关注、品读描写颜色、形状极多极快相关词句,更要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作者表达秘妙:第3自然段描写颜色之“变”,紧紧围绕中心句“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来写。第4、5、6三个自然段,运用相同的结构——“火烧云出现时的样子——怎样变化——消失”描写火烧云形状之“变”,感受作者对天地大美之爱,为下面的小练笔“描写变化着的事物”做好铺垫。

3. 探究独具个性的谋篇布局

到了高年级(五、六年级),学生单纯学习字词、段落是远远不够的。这时的阅读教学重点应放在篇章,探究作者如何谋篇布局,把握文章的自然过渡、详略得当、前后照应、描写顺序、行文线索等。譬如部编本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单元)的《夏天里的成长》,著名大作家梁容若以“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为中心句,从动植物的生长、山河大地的“生长”、人的成长三方面进行具体描写。综观全文,构思巧妙,首尾呼应,结构清晰,语言优美,表达独具特色,是学生学习写作的一篇经典范文。教学这篇课文,我们应围绕单元语文要素“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从以下几个板块展开教学。

板块一:初读课文,梳理脉络。默读课文,找出文章中心句,说说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句“夏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来写的。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思维导图展示学习结果,了解各个自然段围绕中心都选取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整体把握文章脉络。

板块二:关注“生长”,品读语段。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文中和“长”有关的语句,采用配乐读、想象画面读等多形式朗读,梳理围绕中心意思写的方法:选取典型事物、抓住主要特点、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板块三:合作探究,发现秘妙。组织学生开展合作讨论:“作者写了各种各样的事物,为什么一点儿都不觉得凌乱呢?”“文章第2、3、4自然段可以调换顺序或者随意删除吗?”通过辨察品评,发现作者的写作秘妙:先说中心意思,再按照植物、动物、山河大地的顺序,由万物生长写到人的生长,是从不同方面,如动物、植物、人等,抓住特点来表达中心意思。

板块四:学以致用,拓展阅读。引导学生快速浏览梁容若先生的原著《夏天》,发现两篇文章的共同点:都是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来写。读一读朱自清散文《春》,看看作者围绕《春》写了什么内容?结合所学,想一想: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改善?最后,引导学生仿照文章的写法,以“春天的脚步近了”为中心句,写一篇小短文。

以上教学,立足散文文体特点,基于课文结构的独特性,学生在高质量的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不仅发现、学习了作者别具一格的谋篇布局方法,较好地落实了单元语文要素。同时,学生思维、语用能力也得到了同步发展,可谓是“一举多得,相得益彰”。

(三)读写结合,实践运用

读与写相融互促、同生共长:读是输入性语用,写是输出性语用;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提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班级学生的特点、学段目标,认真解读文本,深入挖掘“读写结合点”,设计指向语用的随文练笔,如仿写、改写、扩写、补白、续写等,对文本的词句、段落结构、谋篇布局进行再创作,让学生在读与写相互促进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如学习《葡萄沟》时,可依据文本中“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的写法,引导学生进行仿写,学习先分写再总写的写法,学习如何写具体,如何概括写;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课文描写“孔隙”的写作方法,写一写福建省永安桃源洞的“一线天”;学习了《小艇》,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作者独特的谋篇布局,写一写内蒙古响沙湾的“骆驼”。长此以往,学生的语用能力一定能得到有效提高。

三、 搭建阅读平台,提升语用能力

语用,是一种能力。提高语用能力,单靠语文教材是不够的。统观一至六年级语文统编教材,我们不难发现:部编本教材增加了“和大人一起读”和“快乐读书吧”栏目,解决了长期以来课外阅读被弱化、边缘化的痼疾,实现了课外阅读课程化,这是极其难能可贵的。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体会教材编写者的良苦用心,充分利用“和大人一起读”和“快乐读书吧”等,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从课内学习走向课外阅读,引向广阔的生活大世界,综合运用课内所学的阅读方法,自觉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多读书、读好书。与此同时,教师还可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如学习了《西门豹》,可以进行课本剧表演;学习了《沙滩上的童话》,可以引导学生编写童话……或者举行演讲会、读书报告会、专题研讨会、辩论赛、参观访问等,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不断提高语用能力,不断升腾精神的力量,实现生命的自由拔节。

叶圣陶先生说:“学习语文的目的在于运用,就是养成运用语文的习惯。”语文实践是语用能力提高的基础,语用能力的提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语文实践动力。阅读教学,教师应凭借教材这个“例子”,让学生在听、说、读、写实践中,不断探寻语用规律,提高语用能力,最终养成自主读书、自能读书、自觉运用语言的习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叶圣陶.认真学习语文[N].文汇报,1963-10-5.

作者简介:

赖丽惠,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平和县三径小学。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谈小学低年级有效阅读教学
以微型写作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阅读教学应拒绝“伪问题讨论”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