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研究

2021-01-13张红云于银山

黑龙江科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工作站导师

张红云,于银山

(淮阴工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1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培养质量出现了质的飞跃,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社会、部分导师及研究生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认知不清楚、认可度不高、概念模糊;部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接近学术性研究生教育培养方案,在实际开设的课程中,两者差别不大,不能很好地凸显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是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特点;企业导师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环节指导较少;实践创新平台建设不完善,专业实践环节没有达到理想效果等问题[1]。

2 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策略

2.1 重视生源,提高社会认可度

第一,贯彻落实招生规章制度,保障生源质量。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不应以完成招生指标为第一任务,应思考在招生复试过程中如何招到对特定职业感兴趣的学生,以提高生源质量。第二,加大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宣传,提高认知度。研究生培养单位应通过多种途径宣传研究生招生工作,扩大学校影响力,增加社会、学生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认知和认可度。

2.2 监控培养过程,推进质量提升工程

第一,引领服务需求。坚持立德树人,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以强化工程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满足特定职业特定领域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先进的技术方法和实践手段,在行业企业具有从事产品研发、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开发、装备研制、生产控制和科学研究等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第二,优化研究生课程体系。根据行业需求与专业学位要求,邀请行业专家确定培养目标、适时修订培养方案,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优化研究生课程体系,推进研究生示范课程和专业学位课程案例库建设。模块化设置课程,优化重组课程顺序,课程学习、专业实践、毕业论文互融,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以双导师指导与顶岗实践为抓手,知识学习与职业实践互动,提升职业技能与素养。做到质量导向、规范管理,学校统筹、学院联系,多层次构建研究生工作站,保障实践能力培养,推进专业学位课程案例库建设。

第三,强化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学校和学院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重视实习基地建设,鼓励企业专家担任兼职导师。硕士生导师应提高实验室装备水平并与企业积极合作,加强学位论文的应用导向,确保与培养目标相契合,管理部门要完善对实践过程和成果的监督管理。

第四,加强导师团队建设。围绕研究生培养,采用双导师制,校内外导师、管理人员对研究生进行协同管理与指导。导师及导师团队交叉融合,不断提高导师业务素质与科学求真精神。加强对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落实情况的评价,对研究生导师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制”。完善考评机制,制定相应的导师考核指标体系,按年度对导师进行考核评价,并将考核得分情况与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评奖评优、个人年度绩效考核相挂钩,对优秀导师进行奖励,强化模范引领作用[2]。

第五,严把学位授予质量关。落实导师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应在校企双导师指导下承担相应科研工作,开展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各研究生培养学院、导师要把握关键节点,做好研究生硕士学位授予各项工作,学位授予关键工作宜采用闭环模式。组织研究生学习学术道德规范文件,明确研究生在科研实践中应遵守的学术规范。实施论文检测,防止学术不端行为。

2.3 积聚优势资源,改善实践创新平台

第一,构建产业教授机制。向产业教授明确研究生、经费支持及科研奖励三种政策,通过共同开设课程、共同申请承担项目、共同发表论文、共同申请专利、共同报奖、共建共享平台六项举措,实现共同组建团队、培养研究生的目标。

第二,企业创新工作站建设。一要设立组织机构,校企双方应各派领导组成专家委员会,建立由公司管理人员、技术部门负责人和学校导师组成的技术委员会。二要加强项目管理,由校企合作导师提出研究项目,并择优立项,项目完成或到期即可申请结项验收,进行总结及经验交流,企业根据考核结果给予奖励。三要制定并执行规章制度,企业应制定工作站管理办法与研究生工作站相关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四要加强经费保障,企业提取出一定数量项目供研究生研发,并给予一定经费支持。五要明确成果知识产权,进站研究生所完成的项目和知识产权除有特别协议外,归校企双方共同所有[3]。

第三,加强高校工作站建设。一要聘请高水平企业导师,学校聘请企业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担任联合培养导师。二要确定双导师职责分工,校内导师负责培养计划制定、学术指导、论文审定等工作。企业导师根据工程技术问题,在实践环节、论文研究等方面进行联合指导,并负责研究生在站期间的工作安排、学术指导和住宿生活。三要制定进站培养计划。四要落实过程管理,研究生进入工作站后,在校企双导师指导下承担相应科研工作,并开展学位论文研究工作。五要完善出站鉴定。六要加强评估督查,学校研究生管理部门和相关学院组成督查组进行现场督查,及时总结、表彰、改进[4]。

第四,创新研究生实践改革。创新研究生实践改革,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水平和实践创新能力,着力培养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大力支持研究生科研创新发展,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应大幅增加经费投入,同时建议改革资助体系,学校配套经费来源由学校单一资助,增加为校、院、导师三维度资助,充分提高导师参与度,提高导师责任心,调动导师积极性,对于创新性较高的项目可增设重点项目,重点资助。学校与院系严格把控过程管理、结项考核和绩效评价,严把质量关。

3 结语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人才,如何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满足我国发展的需要是研究生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重视生源、监控培养、创新平台能够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提供重要支持和保障。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工作站导师
左权浙理大 共建工作站
“六有五化”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例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戴尔Precision 5750移动工作站
V eraW an g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爱情导师
36位导师的创业建议
德钧关爱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