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特征及启示

2021-01-13曹广莹

黑龙江科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事务管理事务高校学生

曹广莹

(黑龙江大学,哈尔滨 150080)

1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发展进程

1.1 顺应时代需求,螺旋式发展态势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包括新生注册报到、住宿生活、经济资助、咨询服务、课外活动、职业发展、学生健康、纪律处理等非学术性学生事务[1],大学新生教育也包含在内。

替代父母制。指美国学校对学生实施严明的纪律约束与封闭式监督,为学生在知识的、社会的和精神方面的发展负责[2]。高校校长及教职员工,不仅要完成知识传授任务,还要负责管理学生的社会、体育和课外生活。美国学生事务工作直接面对学生,从学生中获得第一手资料,并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各类咨询指导和服务,服务水准和专业性较强[3]。1961年替代父母制受到挑战乃至被废止。

学生服务时代。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高校学习,学生课堂学习之外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学生事务人员不仅要考虑学生入学和学校的负担能力,还要应对学生运动及校园文化多元化带来的挑战,其重要职责是评定学生学习成效以及为学生做好各种服务工作。

学生发展时代。1968年,美国大学人事协会将“学生发展”阐释为“人的发展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4]。在学生发展时期,学校将学生事务与学术事务相联系,自主学习与个人发展相结合。学生在学校的主人翁意识越来越高,每一个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都有权追求自我,实现自身独立。

学生学习时代。学生的学习不单指知识和技能的获取,也包括才智的培养以及形成一种可有效融入个人、职业和社区环境的自我意识。为创建丰富的学习环境,美国高校采取了许多措施帮助学生取得更深入的学习成就,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并锻炼技能的真实环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社群中,帮助学生发展友谊与归属感。

1.2 变革之风与当代学生生活

2004年,美国高校人事协会 (ACPA) 与全国学生人事工作主管者协会出版《重新思考学习:关注学生的校园生活经验》一书,强调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哲学根基是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2006年,《重思学习2》强调学生事务专业人员的工作角色要转变,要成为与学术教员协同合作的教育者。

1.3 改革前沿的学生事务工作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前进与发展,美国高校学生事务工作力争与时俱进,呼吁高校内部和校际之间的协力合作,以满足学校的教育使命和学生全面发展需求。在这样的形势下,学生事务工作必须勇敢面对挑战,思考应如何更好地为高校环境提供持续的驱动力服务,学生事务人员必须坚持继续教育、从事研究并做出新的学术成果,以推动社会继续向前发展。

2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主要特征

2.1 管理依据法制化

美国颁布的《学生人事宣言》《学生事务观》《高等学校学生事务管理人员行为规范》和《高等学校学生事务管理人员伦理标准》等文件提出了培养“完人”的学生事务管理宗旨[5]。2008年《高等教育机会法案》出台后,联邦政府进一步加强高校安全规章制度建设,要求高校报告校园犯罪、安全预警、安全预防系统方面的情况,学生事务工作方面的规章制度主要涉及危险事件披露,失踪学生名单公开等。

2.2 管理机构专业化

由于学生事务管理的特殊角色和功能,催生了美国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协会的产生。例如,20 世纪中叶前期成立的学生事务协会,涉及学生宿舍事务、学生活动、学生行为、法律咨询以及学习建议等。围绕公共事务成立的协会均为事务探讨、研究工作以及为职业发展提供场所。全方位涉及学生事务工作的协会主要有美国高校人事协会,简称ACPA。职责更为广泛、成为院校或大学领导团队一部分的全国学生人事工作主管者协会,简称NASPA。

2.3 管理过程民主化

美国学生事务管理“以生为本”的理念贯穿始终,坚持服务理念,在开展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方面,注重科学、合理、全面。在管理方式上,许多高校让学生参与学生事务管理的评价与管理质量评估过程,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如在进行新生教育时,学生事务工作人员和大学管理者通过问卷调查、大数据收集等方式进行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根据评估与分析结果进行新生教育内容的设计与安排,学校会依据学生最想了解和学习的内容安排适当的教育活动。

3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对我国的启示

3.1 加强理论研究,关切现实需要

随着高等教育迈入大众化时代,学生群体的多元化及高等教育质量建设都需要重视大学生及其学习经历。我国高等教育起步较晚,比较侧重宏观理念与体制结构研究,或开展课程、教学、学习等微观层面的研究。当前,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研究学生成长、了解学生需求已成为高校的迫切使命。

3.2 精简组织机构,突出执行力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拥有独立的管理机构,设立直接面向学生的办公室和学校一级的专门领导,高校顶层设计与学生民主自治相结合。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系统采取的是多级设置模式,层层推进,管理成本较高,传递信息效率偏低,专业化推进偏缓,学生需求反应偏慢[6]。鉴于此,应精简组织结构,采取扁平化的组织管理机制,减少中间管理环节,从而提高执行效率。

3.3 以需求为导向,构建服务体系

当前,高等教育职能逐渐完善,大学的性质发生变化,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学生事务工作者由管理角色向服务角色转变,以完善学生需求为工作导向是大势所趋。高校学生事务工作者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切身需要,提供心理咨询、就业指导、法律援助、学业帮扶等全方位服务内容。

3.4 更新管理理念,以人为本

要实现学生在社会环境下技能、道德以及未来职业准备的均衡发展,学生事务人员就必须为学生的知识与行为负起责任,更新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采取实践精神并根据学生的成就标准评定学习效果,学生事务人员需要同时考虑学生的学术学习和健康成长,也就是学生的全面发展,除需要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外,还需要把握环境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应对学生的学术和个人需求。

猜你喜欢

事务管理事务高校学生
北京市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活动“云”彩纷呈北京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CAS生涯服务专业标准述评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河湖事务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基于改进乐观两阶段锁的移动事务处理模型
一种Web服务组合一致性验证方法研究
以主体性思维成就内生式管理
管理学视角下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