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毕业生社会化心态的引导与培养

2021-01-13

黑龙江科学 2021年17期
关键词:社会化心态毕业生

曹 鑫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北京100000)

大学生群体具有思想、文化层次高的特征,培养其积极的社会化心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大学毕业生即将进入社会,由原来的学生身份逐步转变为正式社会成员,心理方面会产生较大变化,要想促使大学毕业生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就需要大学生完成社会化心态这一转变,培养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以更加积极向上的社会化心态进入社会,最终实现人生目标[1]。

1 大学毕业生积极社会化心态概述

大学毕业生积极社会化心态包括:第一,自尊自信。自尊自信是在事情处理过程中表现出尊重和相信自己的一种素养,同时也是大学毕业生未来立足社会发展的根本所在。第二,理性平和。理性平和是指大学毕业生通过平静的、稳定的心态开展事务,具体体现在处理事务时的客观性、合理性。第三,积极向上。积极向上是指面对困难和问题时能够做到主动思考、努力进取的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

2 大学毕业生社会化心态的引导与培养面临的问题

2.1 缺乏正确的价值引导

当前,我国大学生群体中部分人存在不良的社会心态、行为及思想,导致部分学生产生较为负面的心理。发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的价值观出现了偏离,缺乏正确引导,对社会制度、社会功德等缺乏敬畏之心。高校应加大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培养学生积极的社会化心态。但就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来看,存在教育力度不够、教育实效性不足等问题。

2.2 网络信息判断能力较弱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大多通过网络媒体,网络环境本身具有虚拟性特征,网络中的负面信息会引发大学生的消极社会心态,严重情况下会使其对未来生活和学习失去信心。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判断能力相对较弱,其在信息溯源、查证等方面的能力不足,经常会出现盲目评论、转发等行为。此外,受网络环境中错误思想的影响,部分学生未结合自身家庭经济实际,出现互相攀比、挥霍等行为,还有些学生通过借贷的方式购买奢侈物品,这都不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

2.3 缺乏实践经验和锻炼

大学生在校期间大多数时间用于学习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对社会实践方面的接触机会相对较少,社会阅历和经验较浅,在提升道德品质、端正良好心态、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升个人综合能力及规范自身行为表达等方面存在不足。因此,高校应为大学毕业生提供更多社会实践机会,以培养其积极的社会化心态。

3 大学毕业生社会化心态的引导与培养策略

3.1 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力度

第一,引导教育学生正视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同时也要看到在各领域中取得的发展成就,促使大学毕业生从内心深处形成对国家和社会在情感方面和理性方面的认同,主动投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来。第二,引导大学生站在正确的角度上,理性对待社会中存在的不良现象,认识到国家对问题的重视及治理决心。第三,培养大学生爱党爱国、诚实互助、积极进取的优良品质,不要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加大对大学毕业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并将其融入学生的生活、学习各方面,培养大学毕业生积极的社会化心态,教师应主动将思政元素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促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可以获取精神方面的鼓励和引导。

3.2 通过人文关怀做好大学毕业生心理疏导工作

高校应结合自身办学实际不断完善心理服务工作,通过人文关怀的方式进行大学毕业生的心理疏导工作,以此提升大学毕业生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心理素质,促使大学毕业生养成积极向上的社会化心态及健全的思想人格。第一,高校应进一步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等服务功能,针对不同专业开设相应的心理教育课程,根据专业需求确定必修课、公共课以及选修课等课程形式。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加强理论知识的教育引导,通过案例教学法等方式帮助学生从内心深处掌握心理调节的技巧,以便在学生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时,能够及时通过所学知识进行心态调节。如果仍然无法消除心理焦虑,应到高校设立的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高校应构建心理咨询平台,配备心理咨询教师,使学生能够通过专业的心理干预辅导缓解其心理焦虑问题,通过人文关怀帮助大学生走出心理困境,运用积极心态面对未来学习和生活。第二,大学毕业生容易产生矛盾、焦虑、困惑等消极心理,应及时开展有效的疏导教育。学生若对某些事情存在偏见,就容易对此产生长期性的错误理解,使自己陷入痛苦焦虑的状态,从而对生活、学习产生负面影响。高校辅导员、心理教师等应从多方面给予学生人文关怀,在尊重和关心学生的过程中与其建立良好的关系,引导学生倾诉内心焦虑,耐心进行心理疏导,纠正学生错误认知,使其能够理性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成败,以此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社会化心态。

3.3 建立实践活动长效机制

第一,高校应加大志愿者服务精神的培养和弘扬,通过这种方式丰富学生学习之外的生活,高校可与社区成立长期的志愿者服务合作关系,以此鼓励学生在业余时间参加志愿者活动,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同时也可以在社会实践中学习到医学类、法律类、心理疏导等相关知识,为其未来进入社会工作奠定良好基础。第二,利用寒暑假时间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要利用好这段时间,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开拓自己的视野,学习更多实用技能。例如,高校可组织学生参与下乡支教、文物保护、体育赛事服务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能够帮助大学毕业生转变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在为他人提供服务的同时也能够培养自身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以及积极向上的社会化心态。第三,建立实践活动长效机制。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和实习奠定良好基础,实习企业对于即将进入社会参加工作的学生而言,是接触社会、提升自身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好机会,在长期社会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够养成积极的社会化心态,更好地应对其在未来工作中面对的障碍和困难[2]。

4 结语

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群体,其自身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实践水平等对于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高校应不断加强大学毕业生的社会化心态培养,使其以更加积极、更加努力的社会化心态投入到社会建设中,积极面对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阻碍和困难,实现自身的价值。

猜你喜欢

社会化心态毕业生
人这一生,都在为心态买单
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探讨
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做谦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