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扎根理论的航空公司员工故意违章行为分析*

2021-01-13朱新艳李婷婷

关键词:违章范畴航空公司

朱新艳,罗 帆,李婷婷

(武汉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强劲增长,我国民航运输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航空旅客周转量和货运周转量始终保持在高位运行;与此同时,运载能力急剧增长对我国航空安全带来的挑战也日益突出。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的统计资料表明,人为因素是飞行事故发生的最主要原因,而马锐等人对我国民航业三十年间发生的飞行事故人为因素的研究发现,技能差错导致的飞行事故总体呈下降趋势,而违规所导致的事故却相对攀升,占据了飞行事故人为因素的首位[1]。这一点明显不同于国外的研究结果[2],可以归因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西方文化推崇遵章守制,而我国文化更多强调中庸之道和变通之术,重人情轻规则,致使违规行为较多出现。所以,探究我国民航业员工违规行为的构成因素具有更显著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根据民航安全管理体系(SMS),违章行为是指个人在完成任务时有意偏离规则、程序或所受培训的一种不安全行为,这里的“有意”强调违章行为是由当事人的主观作为所致,具体又分成两种情况:一是故意违章行为,即当事人清晰地知道规章制度、程序、标准,却实施了与之不符的行为,性质属于明知故犯,存在着主观的故意性;但有别于蓄意破坏行为,当事人并没有制造航空不安全事件或事故的恶意动机和主观愿望。二是无意识违章行为,指由于专业知识欠缺、能力不足,在没有深刻、全面掌握安全规章的情况下,盲目、冒险作业或操作失误而导致的违章行为,违章者可能对自己的违章行为毫无察觉,因此没有主观故意但有主观过失。民航业的管理实践表明,无意识违章行为通过各民航单位长期不懈地进行安全培训,已经得到了较为有效的遏制,目前治理航空公司员工违章行为的症结在于故意违章行为。因此,本文将航空业界故意违章行为作为研究重点,细化成“航空公司”、“空管机构”、“机场”三个方面,聚焦于“航空公司员工的故意违章行为研究”。

国内外学者对故意违章行为进行的深度探讨主要集中在采矿、建筑、工程、车辆驾驶等领域,比如,李乃文、马跃等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本框架,对煤矿工人故意违章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3];尤方华则提出,包括故意违章行为在内的反生产行为在动机上体现为情绪性和工具性两大类[4]。而学界有关民航业故意违章行为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在中国知网上可以看到,近二十年来关于民航业违章行为的文献只有十余篇,其中常见的研究思路是对民航业各单位核心员工分工种剖析故意违章行为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管控对策,即对航空公司的飞行员[5-7]、机务维修人员[8-9]、签派员[10-13]分别进行故意违章行为的研究,如王云丰对民航飞行员违章行为的研究发现,飞行员故意违章的人为因素有三类:认知和态度类原因、利益类原因、情绪类原因[5];马越通过构建航空维修人员故意违章行为模型,揭示出维修人员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过去的行为、个人的道德及背景等对违章行为的产生有重要影响[8];答芸深入分析飞行签派员的工作特性,得出了工作倦怠这种心理因素对签派员的人为差错产生正面影响并通过自我效能感进行调节的结论[12]。通观现有文献对民航业故意违章行为原因的分析,不难发现一个比较突出的误区——将行为产生的环境诱因和行为人的主观动机混为一谈,将二者统统视为违章行为的影响因素而不作具体区分,从而造成某些既非情绪驱动又非利益驱动的违章现象(如“个体以前违章未被发现于是再次犯规”、“班组其他人违章引发从众行为”、“部门不重视安全规章的氛围导致员工违章”等)在理论上缺乏对应的心理机制界定。关于故意违章行为的管控,现有的研究大多以传统思路为主,注重事后经验教训的总结和汲取,也有少数学者提出了预防预控的理念,比如,通过对民航飞行员人格特征和心理素质的测评,筛选出不安全行为高发的飞行员或对其进行提前干预[6-7],但对预警管理和事后管理如何划分的问题往往停留在常识层面上,还缺乏心理层面的逻辑推理和解释。此外,现有的研究方法也比较单一,多使用文献分析、经验总结等常规方法,只有少数学者尝试了实证分析、仿真建模等量化研究方法[6-7,9,12]。相对于民航业故意违章行为的多发性和影响的广泛性,现有研究显得比较薄弱。因此为了深化有关民航员工故意违章行为的理论研究,本文结合行为科学和风险管理的双重视角,选择代表性的航空企业进行实地调研,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力图找出多工种员工故意违章行为的共性影响因素和演进机理,为航空公司从全局层面上治理故意违章行为提供可行性建议,助力其提升整体安全管理水平。

一、研究方法及数据收集

(一)研究方法

扎根理论是一种从实际资料出发,从行动者的视角,自下而上,对资料进行不断归纳、提炼、对比,以分析社会现象发展过程的质性研究方法。它不需要在研究开始之前建立理论假设,而是通过对获取的原始资料进行抽丝剥茧的编码和分析,发展出理论[14],适用于员工故意违章行为这类以行动为主导的、复杂的社会互动过程的研究。本文选用扎根理论来分析航空公司员工故意违章行为。

(二)数据收集

本次研究的数据来源于调研所获得的访谈材料、风险通告、事故调查报告、违规事件处罚通告,以及大量的岗位工作规范、业务标准等规章性文件。本文课题组于2019年7月和11月两次前往D航空武汉公司开展实地调研,同年12月到W国际航空学校进行实地调研,并通过网络对D航空四川分公司的机务维修人员、X航空福州分公司的飞行员、Y航空公司的签派员、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的飞行学员做了个人访谈,还在“空管机构”、“机场”的实地调研中对航空公司人员的故意违章行为表现进行了侧面求证。

1.访谈对象的选择。访谈对象的选择要保证样本的有效性和代表性,因此本次访谈对象按照以下标准进行甄选:(1)访谈对象应具有航空运输相关专业知识并具备3年以上工作经验;(2)访谈对象涵盖航空公司核心业务部门、管理部门、服务部门以及航空公司以外(空管、机场、航校)的相关专业人士,以充分掌握航空安全参与各方的理解和经验;(3)访谈对象的数量满足理论饱和的要求,即新抽取的样本再也提炼不出新的、可用的信息就停止采样。27位访谈对象的基本信息见表1。

2.访谈过程的控制。

首先,在访谈之前对受访者说明访谈的目的是做学术研究,访谈记录由课题组专人处理,严格保密。在征得受访者同意后,课题组对访谈过程进行录音。每位受访者的访谈时间控制在45-65分钟。访谈方式采用半结构化的深度访谈,并努力营造畅所欲言的访谈氛围,尽量保证收集信息的真实有效。访谈内容围绕着“航空公司员工工作中的故意违章行为”这一主题,设置了如下的问题:

(1)请您谈谈对“故意违章行为”的理解。

(2)据您观察,所在部门员工的故意违章行为多不多?严重程度如何?

(3)据您观察,所在部门员工故意违章常见的有哪些表现?

(4)哪些原因可能会导致员工出现故意违章行为?请举例说明。

(5)员工个人出于哪些想法会选择故意违章?请举例说明。

(6)在什么情况或条件下,员工会放弃或减少故意违章的念头?请举例说明。

(7)据您观察,所在部门哪一类或者哪些特征的员工故意违章行为出现较多?

(8)员工个人故意违章会有什么后果或影响?

(9)你认为要有效遏制员工的故意违章行为,航空公司层面应该怎么做?

3.访谈记录和文本的整理。

课题组根据访谈录音和笔录整理出访谈记录27份,从调研现场收集的工作文件中筛选出与本次研究相关度较高的18份,共整理成45份合计约6.7万字的数据文本,作为本研究编码的原始资料。

为验证访谈对象数量理论饱和与否,从整理完成的数据文本中随机选取40份作为编码的质性分析材料,剩余5份作为验证材料。

表1 访谈样本的基本信息

二、研究过程

扎根理论的研究过程有标准化的范式[15],如图1所示:

图1 扎根理论的研究流程

(一) 数据编码

1.开放式编码。

本文首先将原始资料分解成以句或段为单位的语句,用Yi(i指代序号)表示;再逐句把与故意违章行为相关的词语用下划线标签出来;然后进行归并、概括,形成初始概念(用ai表示);接下来,对得到的概念进一步抽象、归纳,提炼出范畴(用Ai表示),并对范畴赋予明确的定义或内涵。鉴于篇幅所限,用表2列举开放式编码的少许内容,而完整的范畴内涵界定——最能体现研究基本功的步骤——将放到主轴式编码一节中展示。

表2 开放式编码的过程(节选)

Y21机务这块的老同志都是部队里出来的,作风应该比较谨慎,但是可能他们工作年限长,经验比较丰富,反而更容易采取“替代动作”代替“标准动作”。因为以往采取了一个等效措施替代工卡的程序,觉得不会出事,也确实没出事,就感觉自己这个措施是可取的。Y22习惯性违章其实也正常,他自己认为是个捷径,可能过去的经验也证明比规定的做法更为实用。Y23机务维修日常实行师傅带徒弟的培养方式,说实话,有些师傅自己工作中就不严格遵守“针对工作单卡要看一条做一条签一条”的规定,怎么可能指望徒弟不违章。Y24公司维修部经理一般是很有权威的、工程师级别的,经理在工作中要求一线维修人员应该怎么做,可是在进行实际操作中自己却实施违章行为,这给基层的维修人员带来很不好的示范。Y25比如桂林航空那个网红进入驾驶舱的事件,这肯定是违章的,而且公司都有报告机制的,飞机上每个区域也是有相应负责的乘务员,但是很多人碍于当事机长的情面,想到都是一个机组的,人家都不说,自己也没必要讨嫌,就没有阻止,也没有继续报告。Y26机务人员结构较复杂,包括老一批的部队转业人员及新一代专业院校毕业生。常会见到部队出身的班组长与院校毕业的新员工之间思维观念不同,班组氛围不和谐,容易导致员工消极怠工。Y27处罚通告,2018年某日,地服部配载平衡室保障某航班时,因调舱减货1650KG,配载平衡员未及时将信息传递给机组,机组进跑道前才收到新的舱单。这个不安全事件中除了配载员违规,事后查明部门管理也有问题,监督检查工作流程没有严格执行。Y28我们公司现在有5种报告系统,鼓励员工发现你所在部门执行的与规章手册上面不一致的,就报告。但不少员工觉得报告了,公司就会通报出来,还要做专门培训,制定或修订各种手册,最后还是要增加他们自己或整个部门、班组的精力和无形的成本,大家都不愿意报告了。Y29公司的政策和指导思想,直接影响签派员的心态和工作积极性,公司高层天天喊安全第一,可是为了节省飞行过程中耗费成本,领导们就忽略天气变化,要求签派员采取就近的方式安排机场备降,甚至指示在有些机组加油时打折扣。Y30航班准点率高的公司当然经济效益也更好,航空公司之间就要竞争准点率。要提高航班准点率,航线维修中,维修人员只能尽量缩短每一项维修工作的工时,减少飞机停场时间,有时就不惜违章。a13个人过去的违章经验(外)a22求证(内)a15他人或领导的违章示范(外)a22求证(内)a23从众(内)a16班组(部门)的不安全氛围(外)a23从众(内)a17公司的安全文化偏差(外)a23从众(内) A03示范诱因(外)A06验证性动机(内)

通过开放式编码,提取出40个初始概念,经过整理分析,剔除出现频次较少的初始概念,进一步归纳和提炼,并发掘概念之间的类属关系,最终形成12个范畴,分别是:利益诱因、不满诱因、示范诱因、工具性动机、情绪性动机、验证性动机、知觉行为控制、人格特质、违章频率、违章程度、目的达成状况、后续影响。

2.主轴式编码。

由于开放式编码得出的各范畴之间关系仍不明晰,本文中按照重要程度和出现频率对各范畴进行聚类,并借助“因果条件—行动或互动策略—结果”这一典型分析范式,探究各范畴之间的关联关系和逻辑关系,归纳出更高一层的主范畴5个(用Bi表示),至此,完成主轴式编码。编码过程见表3。

表3 主轴式编码的过程

行动或互动策略B02内在动机A04工具性动机工具性动机指出于追逐个人利益而激发个体采取违章行为的内部驱动力,与外部环境中的利益诱因衔接。这一动机通常会以个体对违章收益与违章风险成本的理性判断为前提,因此工具性动机下辖“获得利益”、“减少成本”两个维度。A05情绪性动机情绪性动机指为了发泄或表达对公司的消极情绪而激发个体采取违章行为的内部驱动力,对应于外部环境中的不满诱因。这一动机往往具有情绪之情景性和冲动性的显著特征。 情绪包括现时情绪和持续情绪两种形式,不同情绪形式对故意违章行为产生的作用不同。由现时情绪动机诱发的故意违章行为一般是偶然性的,而由持续情绪动机诱发的故意违章行为可能反复出现,甚至逐步加剧。A06验证性动机验证性动机指出于获得自我认同或群体认同的需要而激发个体采取违章行为的内部驱动力,与外部环境中的示范诱因匹配。这一动机表现出更多的认知思维。验证性动机涵盖了“求证”和“从众”两个初始概念。B03调节因素A07知觉行为控制知觉行为控制在心理学中泛指个体能否成功实施某种行为的知觉,在本研究中具体界定为航空公司员工对个体采取违章行为的控制能力与难易程度的预判,反映个体对促进或者阻碍其违章行为实施的特定因素的认知。 知觉行为控制包含两个维度,即违章的自我能力评估(自身具备的实施违章行为的能力如何)和违章的客观条件评估(客观条件提供的实施违章行为的资源、机会或阻碍措施如何)。A08人格特质人格特质通常指能使人的行为倾向表现出一种持久性、稳定性、一致性的心理结构,此处定义为更容易使人故意采取违章行为的一些持久、稳定、一致的心理结构,比如尽责性、心理调控能力、归因倾向、投机倾向等。B04故意违章行为A09违章频率违章频率指个体在某一时间内采取故意违章行为的次数。根据违章频率的多少,可以将故意违章行为划分为“偶然性违章行为”和“习惯性违章行为”。偶然性违章行为是由于特定的情境和条件诱发,经过当事人有意识的决策判断而表现出来的单发性的违章行为。它会因违章后个体目标达成与否而停止或重复,但在心理上未达到固化和定型程度,每次出现偶然性违章行为都需要个体在意识层面上做出反应。 习惯性违章行为指同一违章行为反复发生,逐渐形成固定化或程式化的不良工作习惯。从心理过程来看,它起始于由明确目标导向、意识判断引发的行为,过渡到不经目标选择、潜意识引发的行为。习惯性违章行为受心理定势支配,简化了行为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具有相当的顽固性、隐蔽性和污染性,比较难以治理。A10违章程度违章程度指根据故意违章行为的性质和对组织造成的后果,而作出的严重性判断。按照我国民航业的惯例,依据违章的严重程度,将故意违章行为划分为“有后果违章”和“无后果违章”。 有后果违章指故意违章行为造成了现有各类民航规章指明的事故或事故症候或显见损失的不安全事件。这类故意违章行为后果严重,但在全部违章行为中所占比重很小。无后果违章指故意违章行为未造成显见损失的不安全事件。这类故意违章行为后果轻微或产生不良后果前即被纠正,但在违章行为中占比最大。结果B05违章后果A11目的达成状况目的达成状况指个体实施故意违章行为后是否实现了个人最初的动机、满足了相关的需要,不同于范畴“违章程度”所指的对组织带来的后果。目的达成状况可以分为“目的达成”和“目的失败”。A12后续影响后续影响指个体实施故意违章行为后因目的达成状况而对今后违章行为出现的数量和强度所产生的作用。后续影响表现为“增加/增强违章行为”、“减少/减弱违章行为”。

3.选择式编码。

选择式编码要从上一步发展出来的主范畴中高度概括和提炼出一个能够统领各范畴的核心范畴,然后借助故事线,串联所有概念和范畴来解释全部现象,即发展出新的理论框架。从操作过程来看,选择式编码与主轴式编码差别不大,只是选择式编码的处理层次更加抽象。本文对5个主范畴进行选择式编码,提升出“航空公司员工故意违章行为的演进”这一核心范畴。用图2来呈现核心范畴对主范畴的统驭结构。

图2 核心范畴对主范畴的统驭结构

形成核心范畴之后,需要检验核心范畴能否统领全部主范畴,即能否寻找到故事线。故事线是围绕核心范畴、阐述主范畴之间典型关系、囊括各种脉络条件、对整体现象进行解释的概括描述。围绕核心范畴“航空公司员工故意违章行为的演进”,本文挖掘出如下的故事线:首先,航空公司员工故意违章行为有其滋生的外部环境;其次,员工出于某种内在需要产生故意违章的动机;接下来,在个体人格特质的持续影响之下,经过对实施违章行为难易程度的评估和判断(知觉行为控制),员工可能外化和进一步发展违章行为;最后,故意违章行为必然产生相应后果,个体根据违章目的达成与否,决定今后是否继续故意违章行为。

(二)模型构建

通过编码,本文挖掘出了各层级的概念和范畴,明确了各范畴之间隐含的相互关系,循着故事线,以流程图、概念模型的方式将上述关系和所研究的现象刻画出来,完成了理论框架的初步构建,最终呈现的“航空公司员工故意违章行为的演进机理模型”如图3所示。

图3 航空公司员工故意违章行为的演进机理

此模型显示,航空公司员工在外因和内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违章行为的意图,具备了“故意”的要件;这种意图能否转化为实质性的违章行为,关键在于调节因素——人格特质和知觉行为控制——的方向(推动或阻碍)及力度(增强或削弱)。只有“故意”之念受到人格特质和知觉行为控制的强力助推,员工才会真正实施违章行为;一旦员工实施了违章行为,后果随之出现——对当事人而言,直接后果是对个体实施故意违章行为是否实现了初衷给予当期反馈,间接后果是对个体今后采取故意违章行为的频率和程度给予延期反馈。对航空公司而言,无论这种故意违章行为在当期是否产生严重损害,从长远来看,都会对组织的安全文化造成不良影响。现阶段航空公司对违章后果已经有了比较充分的认识,大量针对违章行为事后管理的措施被总结出来并付诸行动,比如增加安全规章的复训、加大违章惩罚的力度、弥补现有规章的漏洞等。然而,上述演进机理模型还提示,在故意违章行为实施之前,航空公司就可以有所作为,进行违章行为的预防预控,比如在日常管理中采取措施消除员工不满的因素、在配置和提拔时甄选具备不易违章人格特质的雇员、在作业流程中落实交互检查和监控视频来改变员工对违章难度的判断等。这是目前航空公司进行风险管理相对薄弱的部分,也是未来航空公司提升安全水平的进取方向。

(三)理论饱和验证

理论饱和检验是为了保证研究者所获取的范畴和所提出的理论足以充分地解释现有社会现象,一般通过对新增材料的分析,再也无法挖掘出新的概念与范畴,就可以确定理论达到饱和。本文对收集到的前40份数据文本完成编码后,将后5份数据文本用作理论饱和验证,同样经过三级编码,识别出的概念都能归入到之前编码获取的概念中,没有再挖掘出新的概念与范畴,仍然符合“航空公司员工故意违章行为的演进”这一核心范畴,由此可以认定,本文所提出的理论模型具有较好的理论饱和度。

三、结 论

(一)研究结论和创新性

通过实地调研,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本文挖掘出航空公司员工故意违章行为的共性影响因素,推导出故意违章行为演化的机理,即航空公司员工在外部诱因和内在动机共同作用下产生违章行为的意图;意图经由人格特质和知觉行为控制两个因素的调节,可能转化为实质性的违章行为;违章行为的后果具有当期反馈和延期反馈的功能,均会影响个体今后的故意违章行为,从长远上会改变组织的安全文化,因此有必要对故意违章行为演化的全过程进行预防和治理。本文建构的理论模型中提炼出既往研究中没有提及的员工故意违章的验证性动机,还揭示了航空公司开展违章管理的阶段性差异——先期的预警管理和后期的事后管理,因而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二)研究局限与展望

通过扎根理论的分析,本文找出了航空公司员工故意违章行为演化过程中的构成要素及其关联关系,但还无法阐明各要素相互之间的作用程度,有必要通过实证数据加以深化;其次,本文构建的“航空公司员工故意违章行为的演进机理模型”是相对静态的,如果能进行仿真处理,模拟员工故意违章行为在复杂环境中的动态变化,会提高理论的解释效力;此外,有关航空公司管控故意违章行为的对策部分我们在研究中只是点到为止,还需要后续研究深入挖掘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

猜你喜欢

违章范畴航空公司
中国美学“气韵”范畴之“韵”探颐
航空公司的低成本战略及其实施对策探讨
打 车
IATA上调2021年航空公司净亏损预测
拷问 涂改号牌扣12分,重吗? 它可能是违章、违法的前提!
语文阅读教育中的三对重要范畴辨正
广州交警使用无人机抓拍违章车辆
汉语依凭介词的语义范畴
陶艺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