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科背景下行动导向法在领导科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2021-01-10丁志慧

科教导刊 2021年19期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思维导图

丁志慧

摘要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强调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教学,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应用能力的综合培养,广泛应用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中的教学方法。较传统教学而言,具有较大的优越性。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领导科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从内容上、形式上丰富了课堂教学,以任务模块、思维导图等有趣新颖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课程教学参与度,提升了课程教学效果。

关键词 行动导向教学法 任务模块 思维导图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19.047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Action-oriented Method in Leadership Science Teach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Arts

DING Zhihui

(School of Law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Yichang, Hubei 443002)

AbstractAction-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emphasizes the participation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eaching, pays attention to practical teaching links, highlights the comprehensive cultivation of application ability, and is widely used in the practical curriculum reform teaching methods.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teaching, it has great advantages. The application of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in leadership science curriculum teaching enriches classroom teaching in in terms of content and form, and stimulates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with novel forms, such as task modules and mind maps, which improves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curriculum teaching and improves teaching effect.

Keywordsaction-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task modules; mind maps

0引言

在新文科背景下,僅仅注重理论学习并以结果导向性来评价学生,引导学生参与课程学习显然是不够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是强调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教学,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应用能力的综合培养,广泛应用于应用型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改革中,如公共关系学(齐晓云和张丽,2019),也契合现阶段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文科人才培养目标。作为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核心课程“领导科学”,无论是为了适应新文科改革,还是为适应不断发展的公共管理现代化、科学化、专业化的迫切需求,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公共管理专门人才,都需要对“领导科学”课程教学进行主动尝新探索、反思总结,从而实现“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堂内外结合转变、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向形成性评价为主转变”。因此,在“领导科学”教学中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具有十分重要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1“领导科学”课程教学现状

“领导科学”课程作为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以及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本课程主要是研究组织中领导活动的规律及其有效运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艺术性。然而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就课程教学的受众学生而言,他们无社会实践经验,课程教学中核心概念和知识点理解都存在一定困难;就课程教学的教师而言,他们多采用以讲授为主,其教学效果对教师的组织实践经验依赖性较大,一般而言,领导经验较为丰富的教师相对于领导经验不足的教师,课程教学效果会更加好一些。具体来说,领导科学课程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课程教学形式多以教师讲授为主,且单向授课居多,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存在不足,导致课堂效果、学生对知识点的需求等把握不够充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二是课程课时少,学生必要的专业知识贮备不足,在实际教学中,领导科学课程的教材注重理论体系的学习,较为全面反映了中西方领导活动的演变及其规律,但理论知识点过多,课时又较少,直接导致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困难较大,学生更谈不上对课程内容的深层次思考。三是学生仍以“记笔记、抄笔记、背笔记”三部曲完成课程的学习,学习热情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四是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缺乏创新与深度。高校中现有领导科学课堂教学也尝试了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并现场展示等教学方法来增强该课程的趣味性与实践性,但实践教学的效果甚微,最终流于形式(王红梅等,2020)。

2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概述

行动导向教学法兴起于德国,它颠覆了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坚持以“学”为中心,以“行动”为导向,把学习视为一个自我管理、自我控制,并且能够不断优化自我的过程(凌淑莉,2021)。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共同确定“行动”具体内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主动、全面的自我学习管理,在学习中完成师生商定的任务,达到增加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行动”任务贯穿整个过程,学生在一系列的讨论、分析、操作等“行动”环节,建构了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际应用能力(朱英,2020)。总之,行动导向教学法不仅传授了学科理论知识,而且学生的职业能力也得到培养。

Jank和Meyer(1991)认为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主要是优势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学生的兴趣作为课堂教学的起始点,师生共同商定行动的内容,课堂教学不再局限于教师唱“独角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教学评价注重师生、生生互评的评价方式,学生较早参与到课程教学设计中,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

因此,通过对“领导科学”课程教学的改革研究,设计一套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系统掌握领导理论与领导方法的基本知识,为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和开发学生领导力打好基础,为我国公共部门或组织输送有效的人力资源。

3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领导科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过程

3.1课前学习、任务设计阶段

围绕“领导科学”课程的核心概念和知识点展开,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基础性工作:一是制作好多媒体课件,拟定好教学任务书,明确课程目标。二是教师结合领导科学的核心内容拟定出与学生重点讨论的行动方向。三是设计行动方案,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基于师生确定的行动内容,以小组学习和讨论的形式总结出观点和结论。包括建设“任务驱动”模块和建设“思维导图”模块。前者是指教学任务的选择与设计、任务实现设计、评价方式设计等内容,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及角色扮演等;后者是指问题的确定以及主题关键词的选取、思维扩散路径推演和思维导图的绘制等内容。四是改革课程考核方式,由过去的终结性考核改为形成性考核。成绩分为小组成绩和个人成绩两部分,各占50%,小组成果展示以小组形式计入成绩,小组成员所形成的成果汇编文件计入个人成绩。

3.2下达行动任务阶段

行动导向教学法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应用能力的综合培养,其核心思想是确定学习任务,通过师生共同确定的学习任务来实现课程的教学效果及教学目标。任务的设置原则是根据教学大纲内容和组织实际运转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在下达行动任务阶段:首先,教师第一次课要让学生知晓、明白课程的总体任务,任务内容、任务情境等核心要点,让学生了解教师对任务的设计初衷与要求,了解需要师生商定的内容或环节,以便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具体来说,行动任务总共分为两个模块:一是“任务驱动”模块,共设计了三大任务模块,如领导风格模块等;二是“思维导图”模块,共设计了5个主题关键词,如信任、公平等。然后,教师引导好学生运用课程核心知识点拟定出“行动”的整体思路,帮助学生理解任务,而不是让学生肆意发挥脱离课程任务,同时也要注重领导科学的相关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最后,学生根据任务模块的喜好自由组队,要求每队至多10人,提高学生在团队中的参与度。

3.3任务执行阶段

任务执行阶段分为两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学生课前依据所选任务模块,组队学习讨论,制定出任务执行计划、小组分工等,小组成员通过教材、中国知网等途径查阅、搜集、整理任务相关资料,基于任务设置的情境,学生逐步完成任务,形成小组的“作品”。第二部分是教师的课堂教学,在课堂上教师一方面根据课程重难点,梳理出核心知识点,强化学生对课程知识体系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归纳“行动”中所遇到的困惑,帮助学生梳理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4任务成果展示阶段

成果展示包括课中小组成果展示和课后小组所有成员成果汇编的文字材料两部分。前者是学生基于小组成员共同完成的任务成果进行讲解展示,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讲故事”的能力,锻炼学生在大众场合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学生的成果展示环节,在第一次课师生共同商定出“双限”原则,即成果展示时间每一组限定30分钟,展示形式限制为一类(如PPT、角色扮演等)。成果展示环节规则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取舍,学会抓知识的重难点,主要考察团队协作和创新的成果。后者是小组的成果汇编文字材料,包含小组分工、成员贡献率、小组成员基于任务模块的研究报告。该环节主要考察小组成员个体的写作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5任务综合评价阶段

整个行动任务的评价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小组内部评价,根据任务执行过程中,小组成员各自对最终成果展示的贡献率来评判,其目的是让学生理解管理过程中公平重要还是合理重要;第二部分是生生互评,各小组在任务成果展示过程中,小组间对内容的互评与讨论,对于任务模块的主题达成一定共识;第三部分是师生点评,教师在整个行动任务中进行全程观察与监控,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目标适时给予各小组一定的建议,教师针对学生表现与任务模块的执行情况进行点评,并根据学生成果展示的内容再补充相应的理论知识。

4行动导向法在领导科学课程中应用效果的评价

行动导向教学法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有效方法之一,其在“领导科学”课程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生缺乏工作经验导致知识点理解困难的不足,帮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释周围发生的行为现象,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了该课程专业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将前沿的教学资源、教学工具、教学方法带入领导科学的课堂,从内容上、形式上丰富课堂教学,以任务模块、思维导图等有趣新颖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参与课程教学,提升了教学效果。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课程授课规模为大班教学,呈现出教室大、学生人数多等特点,增添了教师对任务模块推进、成果展示的监控难度,不利于师生互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第二,课程总课时较少,每一组成果展示时间只有30分钟左右,导致小组选择成果展示的形式受限,较为新颖的角色扮演、情景剧等涉及较少,也制约了师生、生生在同一主题上的互动,影响了任务模块执行的深度与广度。第三,课程教学新技术教学手段应用不足,目前课堂教学中较多使用雨课堂、QQ群、微信群等载体实现行动任务的学习,但课时和授课规模对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的制约,应尝试通过慕课、微课等新技术的平台(苏婷婷,2020),将课堂内的讨论和分享拓展到课堂外,实现更多形式的学习。

基金:2020年三峽大学高教研究项目(项目编号:GJ2023)

参考文献

[1]凌淑莉.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行动导向教学探究[J].西部学刊,2021(05):51-54.

[2]齐晓云,张丽.《公共组织行为学》的教学改革研究——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09):116-117.

[3]苏婷婷.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大学英语“线上+线下”教学中的应用[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06):55-58.

[4]王红梅,宁小花,孙静,等.基于同伴教学法的“领导科学与艺术”课程教学实践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27):59-61.

[5]朱英.行动导向法在“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0(11):20-21.

[6]Jank,W.Meyer, H.: DidaktischeModelle. FrankfurtamMain: Comelsen Scriptor, Neute Lektion: Handlung sorientierte Unterricht, 1991,S.337-374.

猜你喜欢

行动导向教学法思维导图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听障生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可视化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
论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高职数学教学中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融合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