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制造环境下“互联网+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2021-01-10望君儒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6期
关键词:智能制造校企合作模式

望君儒

摘要:智能制造是一种高级智能化的制造系统。随着大数据与虚拟化生活等新型科技理念的衍生,使许多科技化的产物急需专业型人才在对这些科技方面人才的培养上面临挑战,所以高校需要在短时间内处理好与智能制造业之间的关系,将“互联网+校企合作”模式落到实处。

关键词:智能制造;互联网+校企合作;模式

引言

2017年2月14日,教育部、人社部、工信部共同印发了《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规划对企业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近些年我国产业结构发生改变,高校作为专业人才培养基地,更是要紧跟行业发展的需要,在新的形势下,实施数控人才知识更新。因此,本文以智能制造为背景,探讨如何在数控类课程教学中进行改革和探索,以培养出符合市场与企业需求的人才。

一、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建设的研究意义

随着智能装备制造业的迅猛发展,该行业高素质智能制造类人才的缺口越来越大,相关企业对此类人才的需求也变得愈发迫切。与此同时,部分企业转型、改造以及升级进程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智能化升级与改造原有的生产线或生产设备,所以对高水平智能制造服务团队的需求也变得越发急切。在智能制造中,人才是发展的关键。因此,为了实现数字化工厂,为了满足当代企业对智能制造的物联网人才、智能制造系统相关人才以及数字化维修人才的需求,迫切需要建设机电类专业群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训平台。例如,京津冀智能制造企业积极开展产教融合实践平台建设,加快相关企业智能化升级改造,面向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训平台推进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数控技术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现状

为适应智能制造产业发展,需培养具备从事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领域工作的专业技能人才,能在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等相关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系统集成、运行维护与管理、技术支持与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富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只有通过设备的实际操作训练,在贴近真实工作环境的实训场景中进行实战,才能培养契合企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但工业机器人实验设备昂贵,且占地面积大,部分本科高校因经费、实验室建设场地限制等因素,难以购置足够数量的工业机器人实验实训设备,导致机器人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条件受到限制。课堂上多名学生共用一套实验实训设施,导致学生课上独立操作实训设备的时间较短,进而造成学生对设备及其操作过程不熟悉,降低了教学效果。

三、智能制造环境下“互联网+校企合作”模式

(一)加强完善课程结构和知识体系

基于智能制造环境,在“互联网+校企合作”模式落实的过程中,互联网已经走进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各个企业的发展更是离不开互联网,所以用人单位在对于熟悉互联网技术的人才需求量都是很大的。有很多企业选择和高校进行合作交流,企业需要做的是在合作院校中举办讲座,为学生们讲解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及重要性,帮助学生分析当今市场对于互联网技术人才的需求,而高校要做就是尽力培养有能力的互联网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提升学生的整体技能水平,为合作企业提供有生力量和技术力量,保证企业有不断的活力,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能够稳步前行。

(二)精心制作和优化基于“互联网+”课程资源,《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在2013年就是校级精品课程,且公开出版了配套教材。面向新工科专业,在现有课程网站资源的基础上,将课程的教学实施任务、课程的课件、微教学视频、优质校外课程资源等整合至“超星学习通”学习平台,构建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型。2020年9月在2018级机制专业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反响较好。

(三)校企“双元”建设结构化的育训师资团队

培养“双师型”教师、优化“双师”结构是职业院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围绕钢铁智能制造人才的培养和培训,通过公司统一部署、机制保障、政策引导,学校与昆钢各相关企业以“技能大师工作室+项目”为纽带,围绕智能控制在冶炼、轧制、加工的渗透应用举办专题研修班,通过自学、外出考察、专家授课、课题攻关,建立校企人员互聘、互学、互助机制,开启校企人员流动“旋转门”,制定了教师企业锻炼制度、参与企业项目,及时掌握行业的新动态、新要求、新标准、新工艺、新方法,提高教师实岗操作能力和教改能力,“双师”能力显著提升。充分挖掘企业人力资源,优化人才育训师资队伍的“双师”结构,把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引入课程开发、培训包开发、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学历培养和职工培訓、基地建设和资源建设的各项工作中,使人才育训与企业需求有更精准的对接度。

(四)虚实结合,校企合作共建

实验室是高校开展实验教学、实现高校素质教育和学生创新创业的主要场。学院建设工业机器人实验室除了能够满足机器人工程专业“工业机器人仿真技术”“工业机器人编程与应用”和“机器人视觉与检测技术”等课程的实践教学;满足“机器人综合设计”“机器人机械基础与机构学课程设计”“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等集中实践环节的需求;还需要满足该院校企合作特色班“智能制造工程师班”对智能制造项目实践、工程工艺项目实践、机械制造项目实践、工程应用实践的需求;该实验室还能开展其他专业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的部分实践内容。该实验室作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平台之一,还要满足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等活动的需求。综合上述因素,重庆移通学院采用虚实结合、校企合作共建的方式,建设工业机器人实验室。结合企业岗位需求、专业发展、课程建设,校企共同完成实验室建设方案。既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又符合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

(五)校企“双元”构建育训评价体系

校企“双元”构建了由学校评价、企业评价及第三方评价机构共同组成的智能制造人才育训评价体系,对学历培养及非学历培训的质量进行评价。学历培养质量由学校、学生、企业、第三方评价机构从就业率、就业质量(月收入、职位晋升、就业现状满意度、工作与专业相关度等内容)、职业技能资格取证率、职业发展连续性、职业迁移能力、专业核心课程的有效性等多维度进行评价。非学历培训质量则由企业员工、企业、第三方评价机构从培训课程(包)的针对性、系统性,培训课程(包)与实际岗位需求的匹配度,培训成果转化度,培训效果(员工岗位适应能力提升度、工作绩效增量、工作效率)、培训实训基地、培训师资及能力水平等多维度进行评价。

结束语

综上所述,市场中的企业多种多样,为了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行业,学校应当联合企业共同分析市场对于人才需求的走向,并作出正确的判断。智能制造在生产行业中越来越被重视和应用,这也使得互联网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对此高校需要不断的培养高技能人才,帮助学生顺利的就业。另外,学校应加紧与企业间地合作,并联合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最终实现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祝溪明,王秀梅,翟上.产教融合智能制造中心建设探索[J].中国设备工程,2019(24):210-211.

[2]李迅.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培养问题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9,6(A1):80-81.

[3]裘子剑.院校专业建设服务无锡智能制造发展的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9(12):15-17.

[4]韦相贵,欧跃发,刘科明,张杰权.“互联网+先进制造”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科学,2019,10(23):26-27.

[5]顾伟国.新时代智能制造背景下产教融合的内涵解析与实践路径[J].职教通讯,2019(23):59-64.

猜你喜欢

智能制造校企合作模式
永续债券探析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