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小众媒介的国家形象传播研究

2021-01-08王芳张光磊

国际传播 2021年4期
关键词:客舱受众飞机

王芳 张光磊

【内容摘要】    多元立体的国家形象需要通过多元化的主体、内容和渠道进行传播。作为一种小众媒介,一些航空公司的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在科普飞行安全知识的同时,将国家形象传播融入其中,以丰富的视角展现了航空公司所属国的自然风貌、人文景观、价值理念,等等。通过分析这类视频在传播国家形象方面的类型和特征,可以发现其主要采用了创制亲近性文本进行叙事、巧妙运用感性元素进行柔性传播等策略。中国国家形象的传播除了以大众媒介为平台之外,也可将类似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这样的小众媒介作为有益补充,并从扩大参与主体、传播深层次的中国价值观、探索融通中外的表达方式方面下功夫,推动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关 键 词】 跨文化传播;小众媒介;国家形象;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

引言

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①

真实、立体、全面的国家形象,需要多元化的传播主体、传播内容和传播渠道来展现。构建大外宣格局不仅需要CGTN、《人民日报》海外版和China Daily等外宣旗舰媒体,中国电影、中餐馆、孔子学院/课堂、社交媒体上的“网红博主”等也是外国人了解中国的窗口。拓展传播渠道、丰富传播主题对于对外传播非常重要。

伴随着传播受众的进一步细分,出现了小众媒介与大众媒介共同发展的局面。与大众媒介相比,小众媒介主要满足少数群体的个性化需求,服务的人群具有共同的兴趣,②其特点是:受众更加具体、明确;传播内容更具针对性和专业性。

作为小众媒介的一种,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是机载娱乐系统(In-flight Entertainment System)上播放的一类内容。机载娱乐系统一般安装于两个位置:一是支线飞机上的视频播放器,即安装在行李架下方中轴线上的可收放型液晶显示器,由乘务员操作控制;二是宽体客机上配备的音视频点播系统,即座椅背后的显示器。乘客可以自行选择点播系统中预存好的娱乐休闲项目,如电影、歌曲、游戏,这一系统还提供飞行信息界面功能。③播放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視频是航班起飞前的必经环节。航空公司通过在机载娱乐系统上播放标准化的飞行安全知识,包括救生衣、氧气面罩、安全带的使用方法,以及逃生出口的选择、应急照明的启用和安全须知卡的存放位置等信息,使乘客在享受旅程的同时,强化安全意识。在实践中,航空公司通常安排机组成员进行现场示范,与安全演示视频的播出同步。为吸引乘客注意,同时降低首次乘坐飞机的乘客的紧张感,一些航空公司推出富有创意、故事性强的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不仅树立和展现了企业的品牌形象,还助力国家形象的对外传播。

本文以多家航空公司的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为分析文本,探讨这一类型的小众媒介在传播国家形象方面的特征、类型和策略;思考在跨文化传播视域下,如何借助这一小众传播渠道塑造中国国家形象,助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一、研究综述

近年来,“国家形象”一直是学界的热点研究议题。在中国知网以“国家形象”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共得到1.3万多条结果。研究者普遍认为,国家形象是一国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对该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与地理方面状况的认识与评价。①近年来,国内关于国家形象的研究至少有四个方面的进展:一是新的研究对象,即增加了抖音、推特、脸书等新兴媒体中的国家形象研究;二是新的研究主题,如对于“一带一路”倡议、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议题报道中的国家形象研究有所增多;三是新的研究维度,以往的国家形象研究聚焦于媒介文本呈现,近年来则增加了受众对他国国家形象的感知研究,如分析英国公众眼中的中国环保形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英语国家受众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等;四是新的研究视角,相关研究表现出明显的跨学科特征,研究方法也更加多元。但是,学界关于小众媒介对于传播国家形象作用的研究成果仍然不多。换言之,基于受众细分的跨文化传播研究还需进一步加强。

针对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这类小众媒介,有学者研究了这类视频与国家形象构建的关系,认为这类视频不仅推介了飞行目的地国,更基于客舱这个短时间内形成的“小型社区”,通过“空间移情”的作用促使异文化群体对本国文化产生认同与共鸣,②探讨了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在推动情感认同方面的可能性,研究视角新颖。

纳入了国家形象传播内容的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在一定程度上与国家形象宣传片具有相似的作用。国家形象宣传片是以政府为主导,通过组织、调动社会各种力量,借助现代视听技术,以影视媒介及新媒体为载体,运用剪辑制作画面和音效等多种表现手段,从本国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地理等多方面提炼素材,展现其国家和民族特点,传播民族文化,树立国家形象的艺术样态。③由一国政府推出形象宣传片,被认为是公共外交的一种手段。公众外交是一国政府从被动应对国际舆论,到主动建立国家声誉的一种建设性的公共关系策略,能够全方位地塑造本国形象、提升本国的国际政治地位和增强国家的对外传播力。④与国家形象宣传片由政府力量推动制作和发布不同的是,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的创作和推广主要是企业行为。而且,国家形象宣传片力求全方位传播国家形象,而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中的国家形象传播则侧重于展现一国的旅游形象。一个国家的旅游形象(Tourism Destination Image, TDI)又称目的地形象,是一个国家选择、提炼、整合自身各种文化和旅游资源,以境外受众为对象,构筑、推介与传播的具有代表性与系统性的旅游口号、视觉符号等的形象组合。乘坐跨国航班旅行能够感受到地域和文化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伴随着旅游者的空间流动而存在,所以利用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进行的目的地旅游形象推介,是一种发生在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跨文化交际、沟通和传播行为。

由此可见,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是通过民间的、小众的传播渠道进行的一种常态化传播样本。对融入国家形象传播内容的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进行研究,能够丰富对国家形象构建的学术讨论,具有较大的研究和实践空间。

二、通过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传播国家形象的具体类型

不同国家的航空公司在传播本国国家形象时各有创意和特色,按照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内容的性质,大致可以将其分为展示类、纪录类和故事类。

(一)展示类

1.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类

这类视频类似风光片,直接向受众展示本国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是比较常见的一类展示国家形象(主要是旅游形象)的安全演示视频。例如,2021年,加拿大航空发布了一则安全演示视频,视频将安全须知与加拿大的自然风光相结合,在露营的房车内演示行李摆放,在狗拉的雪橇上演示安全带的使用,在绚烂的极光画面中演示如何将手机调至飞行模式,在山谷中的吊桥上演示紧急情况发生时的安全通道使用等。新加坡航空于2017年发布的安全演示视频呈现了一系列具有该国特色的视觉符号。视频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在画面中,身着富有东南亚传统风格服饰的乘务员徐行“经过”河川生态园、亨德森波浪人行桥、首都剧场等当地地标性景观,将安全知识穿插进不同场景,如利用剧场座椅模拟客舱座椅,讲解安全设备的使用。该视频以蓝色为主色调,光线多变,有助于受众在身心放松的情境中了解安全知识,同时感受新加坡的自然和人文魅力。除了视觉符号,这类视频也注重声音的品质,如同期声、音乐等元素的综合运用。

2.特色文化类

此类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通过加入富有国家特色的文化元素来呈现国家形象,特别是通过各类符号的聚合,把航空公司所属国文化中的代表性元素与飞行安全知识结合在一起,为乘客打造特别的记忆。荷兰皇家航空、日本全日空等多家航空公司在其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中都借力传统文化,激发受众关于航空公司所属国形象的联想。荷兰皇家航空的安全演示视频融入了该国国宝“代尔夫特蓝陶”的元素,这是荷兰代尔夫特出产的一种蓝白相间的彩釉陶器。在视频中,荷兰皇家航空的标志性蓝色与代尔夫特蓝陶的颜色互相呼应,安全须知被逐帧手绘在陶片上,风格简洁质朴,特色鲜明。日本全日空航空公司选用日本文化元素中具有高知名度的“歌舞伎”表演者作为安全演示视频中的主角,通过其夸张的身体语言演示安全须知的重点,并在视频中融入了浮世绘这一艺术形式,为乘客提供感受日本传统文化与艺术的机会。

一些航空公司将该国传统文化巧妙融入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凸显了所属国的人文底蕴;也有一些航空公司另辟蹊径,从现代视角彰显本国文化。在法国航空2021年的安全演示视频中,两名空乘人员身着附有飞行安全指示标识的服饰,以走秀模特的形象出現在T台上,时尚符号的运用符合受众对法国浪漫、时尚之国的印象。此外,二人还在卡尼尔歌剧院、凡尔赛宫、蔚蓝海岸、普罗旺斯葡萄园等场景的切换中讲解空中安全须知,优雅、生动地展示了法式风情。

(二)纪录类

此类安全演示视频类似微纪录片,强调真实性,可以进一步分为人文类和科普类。

人文纪录类的安全演示视频串联起过去、现在与未来,代表性作品是澳洲航空2020年推出的《百年安全之旅》。视频展示了澳航的百年历史和不同历史时期的机型、制服、服务,把飞行安全要点穿插进不同年代的介绍中。在这段时长8分20秒的视频中,澳大利亚音乐家James Morrison通过萨克斯管、小号和长号等多种铜管类乐器,演绎了100年来各个时期不同风格的音乐。视频结尾的歌曲I Still Call Australia Home是澳航此前发布的多个安全演示视频曾经使用过的配乐。该视频还提到了澳航募集善款帮助世界各地困难儿童的善行,传播了倡导公益慈善的价值观,塑造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航企形象。澳航作为国家航空公司,承担着连接澳大利亚与世界的重要角色,其企业形象的塑造给乘客打开了一扇了解澳大利亚的窗口。

科普纪录类的安全演示视频重在普及自然科学知识。如新西兰航空与新西兰南极局合作推出的《保护南极大陆》安全演示视频,以好莱坞影星阿德里安·格兰尼在南极进行科学考察为叙事框架,把飞行安全知识介绍融入其中,如在冰川画面中结合手机拍照这一场景提醒乘客将手机调至飞行模式。该视频还设置了双重故事线:在新西兰的坎特伯雷博物馆,一群小学生透过屏幕观看阿德里安的科考过程并与之对话,乘客很容易产生代入感,与小学生一起学习南极知识,如企鹅种群数量、南极冰芯等。视频满足了人们求新、求知、求美的需求,塑造了新西兰致力于保护地球环境的良好国家形象。

(三)故事类

此类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结合安全须知讲述完整的故事,有的以已有的动画故事、电影故事为蓝本,有的则是原创故事。

新西兰航空依托热门电影《霍比特人》,与新线影业、米高梅电影公司、华纳兄弟合作制作系列安全演示视频。其中,《万米高空的意外之旅》安全演示视频讲述了电影《霍比特人》中的咕噜(Gollum)首次搭乘新西兰航空的航班而展开的一段奇遇,吸引喜爱原版电影的受众回味电影所展现的神秘世界,也对未看过原版电影的受众构成吸引力。视频将安全须知融入故事情节,如主角围观部族战斗并举起手机准备拍摄时,不慎将手机落入峡谷,这时出现字幕“飞机上不得使用电子设备”。海南航空推出的动画版安全演示视频同样妙趣横生,例如《葫芦兄弟羊年历险》巧借经典同名动画片的人物和叙事主线,将老爷爷带领七个葫芦娃与妖精斗争、最后获得胜利的故事设置在机舱情境中,情节与飞行安全要点相结合,如妖精在飞机上制造颠簸,使客舱处于失压环境,葫芦娃随即展示氧气面罩和防冲击姿势的使用。该视频在中国经典动画风格中隐含了正义战胜邪恶、团结就是力量的价值观念。

海南航空的《阿唐的空中奇遇》是一个原创故事类安全演示视频,主人公阿唐由茶宠①变身而来,一身戏曲中的武生装扮,和几个卡通人物一起踏上第一次飞行之旅,在经历了种种不适应飞行安全规则的尴尬事件后,最终平安抵达终点。乘客不仅可以在阿唐的奇遇故事里轻松学习安全知识,还能领略中国的茶文化、戏曲文化。新西兰航空的《南秧鸡飞行安全之旅》安全演示视频讲述了小女孩珍妮在新西兰航空和新西兰环保部的帮助下,护送虽有翅膀却无法飞翔的南秧鸡前往合适栖息地的故事。南秧鸡被新西兰列为国家濒危保护鸟类,一度被认为已经灭绝,直到1948年在默奇森山(Murchison Mountains)被重新发现。在这个故事里,飞机一路飞跃了新西兰的几处自然景观,这些也是南秧鸡和其他一些濒危物种的主要栖息地,包括现实中南秧鸡被发现仍然存活于世的默奇森山。画面中,空乘人员在珍妮驾驶的树屋飞机上为机器人和南秧鸡讲解如何系好安全带和佩戴氧气面罩等知识。在切入视角上,小女孩珍妮自己驾驶树屋飞机,人物形象聪明、勇敢;在叙事结构上,珍妮发现走失的南秧鸡并带它回家,内容温馨感人;在人物选择上,以可爱的小女孩作为主人公,充满了爱心和梦想;在国家的特色元素的运用上,通过自然景观、特有的珍稀动植物,充分展现了新西兰航空与新西兰环保部在自然保护上所作出的努力,也一如既往地进行了目的地传播,展现了美好风光与人文特色。

三、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在传播国家形象方面的特征

(一)传播学一般特征分析

总体来看,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的传播主体、内容、媒介、受眾、效果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传播主体具有非官方色彩。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的传播主体以航空公司为主,尽管存在航空公司与政府机构合作的情况,如新西兰航空与该国的旅游、环保等政府部门合作,但整体而言,传播主体没有明显的官方身份和政治色彩。

第二,传播内容为公共信息。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的主要目的是对乘客进行安全教育,飞行安全知识与乘客切身利益相关。与国家形象传播相结合的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通过设置各种创意主题,把所属国的标志性景点、特色建筑、民族文化等融入飞行安全教育中,属于公共信息传播。

第三,传播媒介在短时间内具有唯一性。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的播放媒介为机载娱乐系统,对受众而言,这一媒介使用方便而且免费。视频在飞机起飞前统一播放,乘客须关闭电子设备的Wi-Fi,选择其他媒介的可能性较小,因而从客观条件看,这类视频的触达率较高。

第四,满足受众群体不同层次的需求。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的受众是乘坐航班的旅客。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类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包含的安全知识能够满足乘客的安全需求,优秀的视频有可能进一步满足乘客的情感和归属需求。对于本国乘客而言,包含国家形象传播内容的安全演示视频容易唤起他们对本国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对于外国乘客而言,本身就有了解目的地国的需求和动机,而在乘坐飞机的特定时间和空间情境中,建立与此相关联的独特媒介记忆,有助于形成与目的地国的情感联结。因此,这类视频从引起受众兴趣开始,引导他们对目的地国的认知层次逐步递进,从感知到理解,进而实现认同。

第五,产生传播国家形象的效果。不同国家、不同航空公司的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努力建构各具特色的国家形象,对国家形象与文化精神进行具象的表达,例如日本的“观光立国”、新西兰的“100%纯净的新西兰”等。

(二)说服传播的特征分析

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是一种典型的说服传播。关于说服传播的内涵,学界有强势灌输论、态度行为论、目的反应论、创造过程论等观点。①其中,持态度行为论观点的学者较多。这种观点认为,说服传播“通过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式信息传递,促使个人或群体自愿改变观点或行为”②。

说服传播有三大前置条件,即能力(Ability)、动机(Motivation)、机会(0pportunity),合称AMO。能力指受传者是否具有必要的知识和阐释信息的技能,这是一个完全取决于受传者自身的因素;动机是指受传者对于加工信息的渴望程度,这是一个由受传者与即时情境在互动中共同决定的因素;机会是指受传者接触讯息时的环境是促进还是妨碍信息加工,这是一个外在于受传者的情境因素。①受传者自身及其所处情境的AMO三因素影响说服传播的效果。

通过AMO框架对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进行分析:第一,这类视频的受众主要是国际航班的乘客,其中一些人具有较多的跨国旅行经历,对目的地国具备一定程度的认知,信息加工能力比较好。其二,乘客需要了解飞行安全知识,也有了解目的地国的需求。新颖有趣的安全演示视频能够吸引乘客注意力,满足其娱乐需求,而科普人文类的安全演示视频能够满足其求知求美的需求,因此受众的信息加工动机也比较好。其三,安全演示视频提供关于目的地国的一些信息,让乘客有更多机会了解这个国家,增加了接触信息的机会。因此,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的受众AMO三因素均处于较好的水平,从说服传播角度分析,可能产生较为理想的传播效果。

现代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个体对社会事物的判断既依赖于理性因素,也依赖于感性因素。前者表现为对效用最大化的追求,而后者则表现为社会认同,它使个体获得与群体的一致性和同一性,从而产生情感上的亲近和归属感。② 一方面,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传播飞行安全知识,展现航空公司所属国的自然风貌、人文景观,具有实用价值,构成影响受众的理性因素;另一方面,在“空间移情”作用下,富有吸引力和文化内涵的安全演示视频能够让受众产生认同感,是影响受众的感性因素。

四、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的国家形象传播策略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在传播国家形象方面主要运用了以下策略。

(一)创制亲近性文本进行叙事

创制亲近性文本是实现有效跨文化传播的重要基础。亲近性指文本的表达方式与文化解读者期望的方式相一致,与其思维方式相一致,与其解读心理相一致。③

成功的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基于受众普遍认同的事实,以生动有趣的叙事方式来呈现情感和价值观,从而引起受众的注意,并有效提高受众的接受度;将飞行安全知识与所讲述的故事有机融合,促使受众体会叙事背后的情感与价值。在叙事手法方面,借鉴了纪录片的创作思路,即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细节化、细节画面化。安全演示视频采用亲近性文本叙事,拉近具有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之间的心理距离,减少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折扣,能够更好地传播国家形象。此外,文本的亲近性意味着关注“差异性”,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特点,制作针对性强的视频版本,在飞往对应国家和地区的航班上播放,进一步体现了对细分受众的重视。

(二)巧妙运用感性元素进行柔性传播

爱情、亲情、友情、乡情、同情,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都是人类情感中最原始、最易触动人心的部分,由此,广告创意中诞生了“3B原则”,即合理运用“Beauty”(美女)“Beast”(动物)“Baby”(婴儿)等元素进行传播。许多航空公司的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都借用了这一原则。如有的航空公司推出儿童版安全演示视频,由儿童穿上航空制服,讲解安全须知;有的视频在讲解如何穿戴儿童救生衣时,也会为宠物穿戴救生衣,凸显动物保护理念。这样做符合柔性传播的特征:挖掘蕴含在表象下的深层文化特质,方法较为含蓄,意在激发受众的联想。

结论与启示

提升国家软实力,是国家形象研究与实践的重要方向。我们不仅需要打造具有公信力、影响力的全球媒体传播矩阵,也要从小微處着手,利用易被忽略的小众媒介,不断发掘新的传播载体,结合国际受众认同的事实逐步向纵深挖掘,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增进国际受众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

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能够成为构建和传播国家形象的载体。整体而言,我国航空公司的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在优化创意、提高内容生动性、吸引受众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在跨文化传播视域下,通过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展示国家形象,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第一,扩大参与主体。一方面,推动航空公司与政府部门合作。澳洲航空、新加坡航空、菲律宾航空、法国航空等都曾与本国旅游部门合作,整合资源、开拓思路。另一方面,重视航空公司与其他企业的合作。新西兰航空与电影公司合作推出以《魔戒》《霍比特人》等热门电影为主题的系列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海南航空也与专业的动画公司合作,保证了视频制作的专业水准。

第二,传播多层次的中国形象。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传播国家形象,安全须知是第一层次,推介国家的旅游和文化是第二层次,建构国家形象是第三层次。目前,我国航空公司的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内容较为单一,更多的是展示秀美山川,而较少讲述环保、可持续发展等多元的、深层次的价值观。因此,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的主题可以更加多样化,呈现更加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即文明大国形象、东方大国形象、负责任大国形象和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第三,探索融通中外的表达方式。在跨文化传播中,当解码者来自与编码者不同的文化语境时,可能对同一符号生成不同的理解。因此,飞机客舱安全演示视频要想传达深层次的国家形象,让外国受众看得懂、能接受,不仅需要好的叙事框架,还需要融通中外的表达。换言之,要用有特色的中国元素,阐释价值观接近、共通的东西,让不同文化语境下的人能够比较准确地理解中国符号的意义,对中国文化产生亲近感,进而产生共鸣、共情、共振,加深对中国的认同。

找准公约数,是融通中外的基础;突出中国形象,是融通中外的灵魂。要通过海外受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让中国观点变成世界语汇、成为国际共识。①实现从事实认同到感情认同、从感情认同到价值认同的过渡,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国际受众开始认同我们的事实、感情和价值,就是我们核心竞争力的开始。②中国需要在文明交流与互鉴中,寻找更多的国际传播渠道,在这个过程中,小众媒介可以作为国家形象传播的有益补充。

(责任编辑:林凌)

作者简介:王芳,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传媒学院教授;张光磊,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社会转型背景下电视综艺节目的价值引导研究”(项目编号:17BC054)的阶段性成果。

①《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 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人民日报》2021年6月2日。

②陈力丹、霍仟:《互联网传播中的长尾理论与小众传播》,《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

③甄文静:《国内民用客机机载娱乐系统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科技与企业》2016年第10期。

①孙有中:《国家形象的内涵及其功能》,《国际论坛》2002年第3期。

②郭毅、孙小兵:《飞机安全演示录像与国家形象呈现》,《对外传播》2020年第11期。

③侯洪:《国家形象宣传片的界说、发展策略及国际传播》,《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④同上。

①茶宠是喝茶人饮茶品茗时的把玩之物,多为紫砂或澄泥烧制的陶质工艺品,也有一些质地为陶瓷或者岩石。

①申蓓:《论政府公共关系中的说服传播——以两个个案为例》,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

②龚文庠:《说服学——攻心的学问》,北京:东方出版社,1994年,第115页。

①Petty,R. E. & Caciopoo,T,J.,Communication and Persuasio:Central and Peripheral Routes to Attitude Change,New York:Spring-Verlag,1996;MacInnis,D.J. & Jaworski,B.J.,“Information Processing From Advertisements:Toward An Integrative Framework”,Journal of Marketing,Vol.53,No.4,1989,pp.1-23.

②蒋晓丽、张放:《中国文化国际传播影响力提升的AMO分析——以大众传播渠道为例》,《新闻与传播研究》2009年第5期。

③杨保军:《创制亲近性文本:跨文化有效传播的重要基础》,《国际新闻界》2001年第6期。

①文建:《把握国际话语权 有效传播中国声音——习近平外宣工作思路理念探析》,《中国记者》2016年第4期。

②章晓英:《从CGTN看融媒体的国际传播》,https://world.huanqiu.com/article/article/

9CaKrnK6afj。

猜你喜欢

客舱受众飞机
飞机失踪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飞机客舱内的空气循环
乘坐飞机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
神奇飞机变变变
飞机飞起来啦
注意力 约会力 亲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