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智语文在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2021-01-03雷倩王余

文学教育 2021年12期
关键词:操作方法情智

雷倩 王余

内容摘要:教育教学改革一直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其实现的根本途径就是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孙双金的“情智语文”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巧妙融合,为素质教育的发展做出了语文教育者应有的贡献。本文在研究“情智语文”核心思想的基础上,以课堂实例论述“情智语文”教学的一般模式和具体操作方法在教学中的运用,并进一步探究了“情智语文”的一般模式和具体操作方法对于语文教学的意义。

关键词:孙双金 情智 一般模式 操作方法

“情智语文”的关键在于“情”与“智”,“情”取情感之意,情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东西,而情感又是丰富的、复杂的、综合的。情感是一种羁绊,它能为人类之间提供表达和交流的契机。且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和老师,教育的过程也就是学生与老师之间以情化情,利用情感推进彼此心灵之间的无形距离。如果老师是一位不辞幸苦的园艺工作者,那么课堂上的孩子们就是花草树木的种子,而知识就是他们的根茎,情感就是供他们成长的沃土。孩子们需要在情感的土地上将知识深植,为自己提供成长的养分。所谓“智”是智慧,是大脑智力的体现。人对世界的认识都需要从视觉传递到大脑进行转码和处理,形成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这种认识能够表达出的是一小部分,其余一大部分都是更加透彻深沉的,是由理解升华到领悟的一种境界,只可意会而无法言传。

因此,我们所说的“情智语文”就是要在语文的课堂中,调动学生情感的萌发,以情为地基,在情感的基础上,搭建智慧的高楼大厦。利用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把情感与智慧结合起来,在把控学生情智的已有认知的同时,无限挖掘学生情智的潜能,使学生情智饱满,让课堂灵动活跃。

一.“情智语文”的一般模式

“情智语文”一般模式包括四种,即:入境——启动情智、感悟——生成情智、交流——发展情智、表达——展现情智。四种模式呈现的是如同登山式的递增趋势,逐层更进,推动语文课堂的有序展开。

1.入境——启动情智

万事开头难,要如何引导学生要进入课堂的学习,是一堂课开始的关键。“情智语文”的“入境”模式,就是要求教师根据每堂课的课本特点以及教学情况,真实有效又不拘一格地选用教学方法,引起学生注意,将学生的兴趣阈值调节到较高的位置,使其能够快速进入课堂氛围,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的学习上,完成开展课堂的启动情智这一环节,让学生饱含激情或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体验课文的情感,从而产生情感共鸣的效果。启动情智的环节,学生的情感和体验都处在一个相对轻松愉快的氛围里,除去学习的压力,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可以的到充分解放,其想象范畴是无限制的,此时,每一个学生的鲜明个性都能得到显现。而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引导作用也同样得到彰显。

2.感悟——生成情智

想要达到生成情智的目的,则需要学生用心去感悟。感悟是要求学生从外在的知识层面,传达到内在的情感体会上的,这就需要学生拥有真实的体验和情感共鸣。当学生习得课文所写的语言文字后,要运用智慧去理解感受语言的内涵和艺术。课文的语言情景具有一定张力和灵活度,文字具有丰富性和趣味性,学生可以通过联想和想象,去思考体悟文本的内在魅力。由此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创造能力都能获得进一步提升,老师给予了学生自由發挥的空间去生成情智。例如当热爱小动物的学生学习到相关内容的课文时,他们就会将自己喜爱小动物的情感体验带入到这篇课文的学习中去。这样的已有认知情感会帮助学生更好的品味课文、鉴赏语言,同时他们原来的情感也会在反复的品味欣赏中得到更加深刻细腻的升华和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则要注重向学生传达自己的丰富情感,让学生能够充分受到教师情感的感染,诱导学生情感的生成,使学生带着这份情感体验进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3.交流——发展情智

语文是语言和文字的交流沟通,语文课堂最重要的就是师生间情感交流互动的环节。教师与学生通过情感智慧的相互传递的方式达到发展情感的目的。学生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通过老师的引导,去感受语言的魅力,领悟其中丰厚的内涵,再结合自身进行知识迁移,身临其境般地感受情感带来的冲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内心产生强烈的体验和感悟,内在潜力得到充分发展,张扬的个性解读极其渴望得到表达。于是需要我们的教师为学生提供表现的舞台,选择形式多样的交流互动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一吐为快,向老师和同学大胆展示自己独特的情智和语文素养,通过交流,提高自己的思维表达能力。

4.表达——展现情智

学习的完整过程不仅仅局限于单方面的吸收,还需要大脑吸收后的反馈。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后,将自己内心产生的想法和感悟完整地表达出来,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学习语言既要求学生能通过口头进行描述,还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知识拓展,不断提高经验知识,丰富内在修养,将自己的思维用笔和文字记录下来。而老师则需要在这一过程中,发挥推动作用,引导学生在创造思维的帮助下学会表达、善于表达、喜爱表达,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开动脑筋去思考。

二.“情智语文”操作方法

“情智语文”的一般操作模式下都有不同的具体操作方法,我将以孙双金老师执教的具体课文为例展开探究。

1.入境操作方法

(1)认新入境:要求教师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选择恰当的切入点,抓主要矛盾,制造悬念,引起学生注意,产生学习探索的欲望。

例如《夜宿山寺》这一课,孙双金老师针对教学内容所提出的问题就是“入境”的华点所在。孙老师认为教学问题的提出要能及时得到学生的积极回应,因此他在上这堂课时,设计了一系列极具矛盾的问题。首先孙老师根据“手可摘星辰”中的“摘”字,让学生谈自己用手摘过什么东西。有的人说树叶,有的说水果,有的说花朵。其次,孙老师又问:有谁用手摘过星星?这时学生都说没有。最后,孙老师让学生们思考由手摘星辰能想到什么。于是学生们从山中寺庙之高,诗人想象之奇,诗人李白那超凡脱俗的思维方面展开了激烈讨论。

(2)认疑激趣:要求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自身的预习情况,主动对课文内容进行设疑。

例如孙双金老师执教《白杨》这一课时,让学生反复读题,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学生们从白杨的生长地、以白杨命名的原因、以白杨为主要描写对象、白杨的具体特征等角度提出了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恰好就是学生们感兴趣,想要去了解的课文相关内容。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会注意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在教的同时为学生解答疑惑。

(3)认境激情:要求教师能够基于课文具体内容,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营造浓厚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顺利进入情境后有感而发,启动情智。

例如在上《小溪流的歌》这堂课时,孙双金老师在语言表达环节中以学生们对小溪流的印象为依据,利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进行绘画创作。学生们学完课文的同时,黑板上也出现了于课文叫徐内容相关的各种彩色图画。孙老师采取具象化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课文所描绘的内容,让学生发散思维和展开想象。

2.感悟操作方法

(1)初读感悟,诱发情智。

①尝试读好:要想深入地体会文章情感,获得最真实的情感体验,首先就是要把文章读好。在学习文章的开头,教师就应当收集资料,寻找学生感兴趣的各式各样的“读”的方法,从中选择最恰当、最有效的一种方法,使学生能够沉浸到文字当中,把文章的字词句读得准确流利。让学生能够把书面文字,通过声音的转换,流利通畅地表达出来。

②尝试感悟:要求学生在最初接触文章时,通过读的方式,对文章的思想情感有初步的认识。

③尝试质疑: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了解把握文章思想情感的同时,以读设问,发现自己有疑惑的地方。而这些疑惑正是学生们的兴趣所在。

例如《找春天》这堂课,孙双金老师采取了形式多样的课堂读的方式:示范朗读、分组朗读、教师范读、集体诵读等,力求以多种朗读的方式,以读促学。

(2)细读感悟,深化情智。

①感悟形象:要求学生在品味鉴赏课文的同时,能够从文章的内容中感悟到作者为读者们描绘出的生动形象。

例如在讲授《白杨》一课时,孙双金老师要求学生自主分析白杨这一代表形象。学生们通过反复品读具体的字、词、句,总结白杨本性正直、坚强不屈的形象特点。

②感悟情理:语言文字内含情感、道理与价值观,学生在学习课文知识的同时,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反复体悟文本中的人文情怀,获得情感价值的有益启示。

③感悟写法:学生学习知识,不仅要感受语文魅力,还要获得表达和交流能力的提升。在理解思想情感的基础上,教师要进一步从写作技巧方面为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④聯想成悟:学生拥有无限的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提高。教师要在课堂上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以文本为跳板,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展开联想,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求异思维的目的。

例如《找春天》这一课,在进行到仿写环节时,孙双金老师为了让学生学习文章仿写的技巧,在已有的好文章的基础上,学会仿写,从而提高写作能力。于是,他搜集了大量资料,为学生寻找到了不同的仿写内容,在不局限仿写答案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了无限想象空间。

3.交流操作方法

(1)辩论式交流:强调表达的自由性和独创性,学生可以通过辩论发言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在课堂上灵活设置辩论交流环节,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表现空间,促进学生的个性和思维发展。

例如《落花生》一课,孙双金老师在结束本课文学习前,拟定辩论的主题:想成为落花生式的人还是苹果式的人?让学生就这一辩题,发表各自的观点和看法。孙老师为学生们搭建辩论平台,让他们自由选择辩论视角,使他们在情感价值取向的驱动下展开思考。由此可以看出,辩论式的交流既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又可以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倾诉式交流:有感而发。在深入学习课文和理解文章情感的基础上,学生有感而发,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倾诉出来,与他人分享并获得有效反馈,从而满足自己精神层面的需求。在该环节中,教师将转变为倾听者,与学生互动交流,将彼此情感共鸣的场域进一步扩大。

(3)拓展式交流:学习语文,要立足于文本,注意对文本的理解,同时还要注重文本外的拓展延伸。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课外拓展文本时,最重要的不是一味输出知识,而是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观察学生阅读后的反馈是否积极有效。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意识中对社会、文化等建立多维认知。只有拥有这样的教学效果,拓展性交流才会真正摆脱课本的束缚,为学生拓宽知识领域。

例如《白杨》一课,孙双金老师让学生谈自己最欣赏的树和植物,并运用“借物喻人”的方式,对自己的观点进行阐释。由此可以看出,孙老师有效地运用了拓展式的交流方法,让学生更加清楚地理解何为“借物喻人”,以及如何运用“借物喻人”。

4.表达操作方法

(1)迁移表达:学生将已有的认知经验运用到新问题的解决中去,通过锻炼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帮助自己获得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例如《找春天》一课,仿写这一过程具体体现在由孙双金老师详细讲解课文原句后,给出仿写片段,让学生将仿写段中所缺的动词、形容词、名词等补充完整。而创作过程则是孙老师带着学生们欣赏原创小诗,然后再给出创作题目,让学生们自由创作。孙老师是想通过由仿到创这样一种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学生学会仿写,然后再学会独自创作。

(2)想象表达: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的想象力是各种能力发展的有益助力。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教育教学中的契机,将文本知识、情感体悟、思维训练串联起来,聚焦于学生的想象点,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启动想象思维进行表达。

例如《找春天》一课,在课堂导入环节,孙双金老师由自己的姓氏问起,让学生联系到“孙悟空”,通过引导学生想象齐天大圣孙悟空的本领,来激发学生的想象点,引入语文课堂,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学习。

(3)感受表达:学生在阅读到语言文字材料时,都会产生不同的见解、感受和体验。教师在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的同时,更要引导学生去感受别人的表达,使学生从别人的观点中获得启示。从而让学生对语言的感知,不仅仅局限在语言文字的单方面理解,更体验到语言文字所传达出的情感。

孙双金“情智语文”的一般模式和具体操作方法在教学中的运用使语文课堂重获生机。在情感和智慧的交互作用中,师生彼此的心灵逐步靠近,通过交流表达和情感传递,有效破除师生间的壁垒。“情智语文”既强调语文教学工具性的同时,结合了人文性的特点,使语文课堂不再呆板木讷,打破传统,迸发活力。由此可见,“情智语文”为更多的老师和同学们提供了一条新的学习语文的方法和道路,使语文教育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双金.情智语文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中)[J].小学教学参考,2007.

[2]张琳琳.孙双金“情智语文”教学模式研究[D].渤海大学,2016.

[3]李颖桢.孙双金情智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

(作者单位:四川轻化工大学人文学院)

猜你喜欢

操作方法情智
情智教育下的英语实践探究
“情智英语”教学主张及实现路径
构建情智教育 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在“探究实验”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情智能力
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
精益价值管理的操作方法与实践
浅析原声电影对提高英语听力水平的辅助作用
微作文,让作文教学走上快车道
微课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
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情趣”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