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TGD续贯LC和急诊LC治疗老年Grade II级急性胆囊炎疗效比较

2020-12-29王哲近麻忠武俞海波肖竣金肖丹

浙江临床医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胆囊炎胆囊资料

王哲近 麻忠武 俞海波 肖竣 金肖丹

急性胆囊炎(AC)为普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1]。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作为AC首选治疗方案,已获得广泛认可。“东京指南2013”(TG13)根据AC的严重程度对其进行分级,其中Grade II级(中度)是指满足以下任何一项指标即可诊断:(1)白细胞计数升高(>18000/mm3);(2)右上腹可触及肿块;(3)腹痛>72h;(4)明显的局部炎症表现(胆囊周围脓肿、坏疽性胆囊炎、肝脓肿、胆源性腹膜炎)[2],对于这类患者东京指南指出可以急诊行LC或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D),其急性炎症程度有可能和手术困难增加有关联。因此,对于老年Grade II级AC患者,如何安全有效的治疗仍存在争议。因为严重的炎症和胆囊三角高度粘连,可能会增加LC的难度和并发症的风险。本文比较PTGD+LC与LC治疗>65岁Grade II级AC患者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96例急诊行PTGD+LC和LC的AC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1例,女55例;年龄66~91岁,平均年龄70岁。合并高血压65例,合并2型糖尿病43例。纳入标准:(1)年龄>65岁,性别不限;(2)有完善的临床资料,符合TG13急性胆囊炎的诊断标准,Grade II级;(3)起病时间>72h。排除标准:(1)Grade I/III级AC;(2)起病时间<72h;(3)明显局部炎症表现(胆囊周围脓肿、坏疽性胆囊炎、肝脓肿、胆源性腹膜炎);(4)既往上腹部手术史;(5)非结石性胆囊炎。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PTGD+LC组(37例)与急诊LC组(5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s)

组别 n 年龄(岁)体重指数(BMI) 性别(n) 白细胞(×109)CRP(mg/L) 体温≥38℃[n(%)]CT所见胆囊壁双边征[n(%)]高血压[n(%)]2型糖尿病[n(%)]ASA分级(n)男 女 I II PTGD+LC组 37 73±6 25±3 18 19 15±6 115±38 27(73.0) 20(54.1) 28(75.7) 20(54.1) 21 16急诊LC组 59 72±6 26±3 23 36 17±5 117±41 33(55.9) 28(47.5) 36(61.0) 23(55.9) 35 24 t/χ2值 0.483 -0.806 0.868 -1.953 -0.241 2.817 0.396 2.199 0.032 0.062 P值 0.630 0.422 0.351 0.054 0.810 0.093 0.529 0.138 0.857 0.804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予禁食、抗生素抗感染及全量补液支持等保守治疗,完善各项实验室及肝胆B超、腹部CT检查。PTGD+LC组:急诊手术风险大,不宜急诊手术,先行PTGD,具体操作方法:急诊B超定位下行穿刺点局部麻醉,B超实时引导下,18G穿刺针经肝胆囊床进入胆囊腔,抽吸出胆汁后置入8Fr猪尾巴管(库克,美国)行持续引流,术后予以积极抗生素治疗,待患者一般情况好转,手术风险相对较小,于穿刺后1周内行LC。37例患者行PTGD过程顺利,无穿孔、肝脓肿、出血等并发症。两组患者行LC均采用3孔或4孔法完成,所有患者术后均留置小网膜负压引流管一条,如术中发现胆囊三角粘连较重、胆囊与胆囊床界限不清、难以分离、以及不可控的腹腔内出血、管道损伤等情况,则中转开腹手术。两组患者均为同一术者完成。

1.3 观察指标 主要包括术中手术时间、失血量、中转开腹情况、术后相关并发症(胆漏、腹腔积液、感染)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PTGD+LC组比急诊LC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中转开腹率上无明显差异(P>0.05)。PTGD+LC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急诊LC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方面,PTGD+LC组有4例,急诊LC组有17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GD+LC组术后主要并发症出现在胆漏、肺部感染、切口感染,而急诊LC组并发症主要出现在胆漏、腹腔出血、肺部感染、术后呼吸、心力衰竭,切口感染。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s)

表2 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s)

?

续表2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广泛认为LC为急性胆囊炎的首选治疗方法[3],但老年患者机体功能退化、免疫功能下降,常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疾病,易导致麻醉耐受性差,急诊手术死亡风险明显增加,但择期手术的死亡率却可以明显降低[4-5]。如何使老年Grade II级AC患者安全有效的控制胆囊炎症发展,从而使高危急诊手术安全过渡至择期手术,降低其手术风险,变得尤其关键。

PTGD作为一种微创快速有效的胆囊减压方式,能迅速降低胆囊张力,排出感染性胆汁,从而减少细菌及毒素入血,减轻全身炎症反应,快速缓解症状,为AC患者行LC手术治疗提供有效的前期基础治疗[6]。同时PTGD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的优点,在临床得到广泛认可与推广[7]。

目前,对于老年Grade II级AC患者行PTGD后续的LC手术时机的选择缺乏定论,在较多文献报道中行LC的最佳时间从PTGD术后72h至77d不等,并未达成绝对的共识[8-10]。显然,对于行PTGD后续的LC手术时机的选择缺乏结构化的通用方法。国内有学者比较了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0d)和晚期(>10d)患者的手术资料,平均手术时间、中转率和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王毅[12]认为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术后1周即可完全恢复,并可耐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治疗。本资料显示,PTGD+LC组术中手术时间、失血量明显少于急诊LC组,中转开腹率无明显差异。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患者经PTGD引流减压后,胆囊张力明显减轻,炎症得到有效控制,术中发现胆囊呈急性充血水肿改变,胆囊与组织间水肿粘连为主,无大量纤维粘连形成,组织间隙相对疏松,胆囊三角区相对容易解剖。尤其是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患者,早期PTGD引流减压利于胆囊三角区炎症的控制,利于术中胆囊三角的解剖,从而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失血量。本资料显示,PTGD+LC组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均少于急诊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充分术前评估、完善术前准备对于患者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有重要作用。而急诊LC组因急诊手术患者术前围手术期准备不充分,高龄患者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COPD等慢性基础疾病,同时急性胆囊炎应激反应进一步加重老年患者的生理功能紊乱,综合上述因素急诊LC组术中出血相对较多、手术时间相对较长,术后更易出现肺部感染、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切口感染等并发症。PTGD+LC组因其有充分围手术期准备,能有效减少相关并发症,尤其在减少肺部感染、心肺衰竭等方面并发症优势明显。

综上所述,对于老年Grade II级AC患者,先行PTGD能迅速有效引流胆囊内脓性胆汁、 降低压力,缓解症状,控制感染,使风险高的急诊手术转为风险降低的择期手术,并提高微创手术成功率,降低LC手术中转率,且术后恢复更快,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胆囊炎胆囊资料
儿童双胆囊畸形伴胆结石一例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胆囊壁毛糙是患了胆囊炎吗?
胆囊炎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胆囊炎能不能根治
哪些胆囊“要不得”
腹腔镜治疗急性气肿性胆囊炎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