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融入生态教育理念研究

2020-12-28陈慕赫

求学·教育研究 2020年14期
关键词:生态教育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陈慕赫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要求对学生达到德智体美的综合培养已经成为全国大多数小学教育的共识,尤其对于小学音乐而言,其重要性逐渐得到体现,各种新式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层出不穷,并被引入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本文基于生态教育理念,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进行探究,分析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贯彻施行生态教育理念的可行性和具体措施,以期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综合水平。

【关键词】生态教育;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学校教育是一项系统化的教学活动,完善的教学理念、丰富的文化内涵直接关系到整个教学活动开展实效。在国家大力弘扬素质教育的新时代,特别是近年生态文明建设已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的大背景下,生态教育理念呼之欲出。生态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注重将生态学的哲学思维和深刻内涵融入整个教学活动中,打破传统的园丁教育和灌输教育,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是小学生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教育系统的重要一环。立足于生态视角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要求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构建独立且具有生态理念的教学系统,生态教育系统的构建需要保持生态的平衡,需要对生态进行有效保护,也要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和具有生机的课堂氛围。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需重视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生态化,需提升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和艺术审美能力,逐渐培养提高学生的人文艺术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和能力的提高提供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动力,也为学生终生艺术学习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增强音乐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小学时期正是学生脑部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独立思维意识的启蒙和发展的关键阶段。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是好奇心强,兴趣点多,注意力容易分散,抽象思维能力一般较差,但形象思维能力一般较强,容易对新鲜的事物产生浓厚兴趣。因此,对于小学音乐的教学,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比较理想的方式是,使学生能够在艺术氛围的熏陶中循序渐进地走进艺术、走进音乐,逐步提升他们对于音乐的学习体验感,在教师的持续点拨启迪下,逐渐增强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增强主观能动性。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音乐教材的教学内容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很多具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在小学音乐教材中得以体现,这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教学内容增加课程的鲜活性,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二、打破教材教学内容的限定,营造小学音乐教学的花盆效应

生态视角下的花盆效应指的是局部教学环境下实现生态效应。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营造花盆效应,需要针对学生的学习途径进行创新性探索,突破教材教学内容的局限性,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小型生态环境,使学生的学习内容能够体现创新性和多元性。比如教师在进行《有趣的声音世界》一课的教学时,低年级的小学生对于音乐的主观认知能力还处于低级阶段,教师可以基于教材教学内容,给学生呈现更多形式的音乐学习内容,例如播放生活中有规律的声音节奏、学校里的做广播体操的音乐、教师的手机铃声等生活中的声音,也可以通过敲击不同高度水的水杯让学生聆听,使学生能够体会到声音的奥秘和音乐的趣味性。

三、崇尚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唤醒小学音乐课堂的生机与活力

自然生态环境中生机是维持环境持续发展的关键,只有不断体现环境的生命力和活力,才能够保证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地为教学环节赋予生机和活力,使沉悶的课堂教学气氛活跃起来,赋予小学音乐课堂生机与活力。比如教师在进行《百鸟朝凤》的教学时,首先按照教材的教学内容安排让学生鉴赏唢呐独奏《百鸟朝凤》,使学生能够对中国传统乐器唢呐的音色和表现方式有所了解,进而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葫芦丝版本、笛子版本的《百鸟朝凤》进行赏析,让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不同演奏形式所体现出的不同特点,以更多元的形式体验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美感,教师还可以利用《百鸟朝凤》的钢琴、手风琴等形式的西洋乐器演奏版本与中国传统乐器的演奏版本进行比较赏析,使学生能够体会中国传统文化乐器与西洋乐器在音色、韵律表现、听觉感受等方面存在的差异,通过这种多种乐器鉴赏的方式使课堂教学气氛活跃起来,使学生对多样的乐器表现形式和应用特点有直观的体验,促进学生对多元音乐艺术形式的了解,同时也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

四、加强与其他学科之间相互融合,形成优势互补

生态教育理念下,更需要学生具备德、智、体、美全面的素质,其中美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与主要以形象思维、感性认识为主的音乐学科一样,其他学科如语文,同样以感性思维为主,它们均具有培养审美观、发展鉴赏美创造美的功能。因此,将音乐学科和语文学科融合起来,是生态教育和美育教育的集中体现。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做到了鱼和熊掌兼得,完善了教育模式,达到了优势互补的目的,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显著提高了学习质量。音乐是通过听觉来进行感情表达的,而文学则主要通过视觉进行情感表达。学生的感情世界是立体的,仅仅通过听觉或者视觉进行情感表达,对于教材内容的学习效果就相对较差,如果能够将两种情感表达方法进行融合,给学生带来立体的心灵冲击,教学效果就会明显提升,学生学习以及理解教材内容的效率也会显著提升。

在其他学科教学过程中融入音乐知识同样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学学科的题目可能会有标准答案,但如语文、美术等学科常常没有,因为只要认真地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就能得到其中一种答案。因此这类学科就要求学生能够放飞思想,充分打开脑洞,发挥想象力。而音乐学科则能够放松学生的心情,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思维空间更加开阔。多门学科融合起来,能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也就能够在这种氛围下更好地学习,学习效率以及学习质量会显著提高,这无论对于小学音乐教学还是其他学科来说都是有益的。因此可以说,在生态教育理念下,采用音乐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的办法是小学音乐课堂一种新的教学工具。

五、结语

生态视角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对生态学教学理念有深入的理解,能够立足于生态环境构建、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实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师需要通过增强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打破教材教学内容的限定,努力营造小学音乐教学的花盆效应,以及以教学方式多样化唤醒小学音乐课堂的生机与活力,并注重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以促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良好的学习气氛的形成,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小学音乐教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素质教育、生态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余莉菲.艺术教学的新视角——原生态音乐舞蹈艺术进入中小学的实践价值[J].东方教育,2015(7):309-310.

[2]赵丹萍.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的五大策略[J].学周刊,2016,10(10):191-192.

猜你喜欢

生态教育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基于生态教育理念的家具设计课程改革与研究
试论科技价值观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构建职业教育中生态文明教育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