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走出去”视域下东盟国家汉语国际教育探讨

2020-12-28王炳易永忠

求学·教育研究 2020年14期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东盟国家走出去

王炳?易永忠

【摘要】随着“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不断进展,加强中国与东盟的汉语国际教育、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尤为必要。广西是面向东盟的桥头堡,广西高校承担着汉语国际教育的重任,以传播中国文化,让中国文化“走出去”。本文对东南亚地区汉语国际教育进行探讨,分析了东南亚地区汉语国际教育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改进汉语国际教育的建议,以期进一步提升汉语国际教育水平,培养更多高质量汉语国际人才,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加强国际交流,共筑东盟命运共同体。

【关键词】文化“走出去”;东盟国家;汉语国际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壮族自治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课题项目《新时代研究生学位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研究》、桂电-广州市雅信达英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和桂电-桂林市正鹏外语工作室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项目以及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创新项目《“主题教育”视域下桂北红色旅游文本翻译及外宣软件开发》(W2020YCX01)的阶段性成果。

广西位于中国和东南亚经济圈的结合部,是前沿地区、边境地区、环北部湾城市群所在地,是中国和东盟联系的桥头堡。中国与东盟要想深化合作,就要加强双方的互联互通。这就意味着以文化“走出去”为目标东盟国家汉语国际教育研究尤为重要。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以及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对外汉语教学发展迅速,对外汉语教师的供求矛盾也日益突显。一方面东盟国家在文化、母语和汉语水平方面各不相同,汉语国际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也有所不同。另一方面东盟国家的汉语教学现状要求我们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与意见。因此,在文化“走出去”的视域下,东盟国家的汉语国际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东盟国家汉语国际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汉语国际教育存在受一定的政策限制

东盟国家的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但目前孔子学院以非学历教学为主,主要开设选修课程。东盟国家对汉语国际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汉语国际教育存在受一定的政策限制。主要问题如下:第一,缺乏官方政策和资金的支持;第二,汉语教育尚属非国民教育,东盟国家不承认汉语教育的学历;第三,东盟国家对汉语的学习时间进行限制管控;第四,汉语教育缺乏足够的自主权,东南亚十国仅有六国将汉语国际教育纳入国家教学体系。

(二)汉语国际教育教师人数不足,质量不高

国际上刮起汉语学习的热潮,导致汉语国际教育所需的教师人数供不应求,严重缺乏拥有汉语国际教师资格证的汉语老师。汉语国际教育之重,重在汉语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教师关乎汉语国际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中国文化的“走出去”。同时汉语国际教育也要求汉语国际教师在知识结构、教学组织、适应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上不断完善和提高。而目前,教师队伍在数量上存在青黄不接的情况。加之,汉语国际教师在教学上缺乏一定的专业性知识、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缺乏了解当地的情况和缺乏跨文化交际的经验等也都较为突出。

(三)汉语国际教育教材体系不够完善

目前东盟国家的教材体系缺乏系统性、多样性,教材以通用型为主,缺乏根据针对东盟各国不同的实际的教材,缺乏能够因地制宜的校本教材,缺乏满足多层次需求的教材,缺少适用于不同国别、不同教学对象的实用性、趣味性、多样性、真实性、系统性和现代性的教材等。同时,汉语国际教育的教材难度稍大,教材与国际大环境脱轨,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

二、改进东盟国家汉语国际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增强民族凝聚力,弱化汉语国际教育政策受限

东盟部分国家开展的是三语教育,与英文相比,对当地华裔来说,中文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华裔对中文会感到更加亲切。如今的中国越来越靠近国际舞台的中央,在国际事务、经贸合作方面的话语权日益增大,综合国力和对国际事务的处理能力不断加强。在这一大背景下,东盟各国的华人为自己能说流利的汉语感到骄傲和自豪,这种民族认同感也为他们更好地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学好华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另一方面在汉语国际教育层面,要努力弱化官方的影响,大力支持民间汉语教育。政府应充当辅助者或配角,尽力扶植民间华语教育机构,努力支持民间汉语国际教育的力量。同时,孔子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的教育基金会等具有官方背景的非营利组织也可以积极吸纳海内外民间资本的投入,采用特许授权的合作方式,大力扶持民间机构。这样做不仅可以加大民间机构的参与度,让汉语国际教育在民间可持续发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大大降低东盟各国政府的教育经费支出。

(二)加速汉语国际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培育新生代教师

教师队伍建设事关汉语国际教育的成败,汉语国际教师是中国汉语文化的传播者,是汉语国际教育推广的关键。东盟国家应建立一个全方位多元化的教师群体,推进汉语国际教学的可持续发展。要解决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问题,需要中国政府和所在国政府、中国学者和所在国学者共同努力。在教师培养方面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采用短期式的强化师资培训模式,即利用节假日组织国内教师或聘请国内汉语教学专家学者对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师进行短期培训;与所在国政府合作直接开办师范学校,引进国外高水平教师,积极建立本土化的汉语师资培养体系,以更好满足东盟国家不断增长的汉语教育的需要。汉语国际教育面向的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使用不同语言的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是汉语国际教育的首要目标。而高水平的汉语国际教师对于汉语国际教育发展至关重要。

(三)加快汉语国际教育教材体系建设,改变编写方法

东盟各国应该加大对教材的投入力度,加大教材编写的专业化、本地化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使汉语国际教学真正推动汉语的全球化。中国学者与本土学者可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将通用型教材和当地情况进行结合优势互补。对于那些没有能力进行编写的国家,可以选择国内比较适合当地教学实际和需求的现有教材进行改编,以适应本地化的需要,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交往和工作学习中对汉语运用自如。

三、结语

在汉语国际教育风靡全球的大背景下,本文从东盟国家汉语国际教育的现状出发,分析了目前东盟国家的汉语国际教育尚未完善之处,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民间汉语教育;加速汉语国际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培育新生代教师;加快汉语国际教育教材体系建设,改变编写方法,促进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推进中国文化走出去。

參考文献

[1]洪柳.“一带一路”背景下东盟国家汉语教育发展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20(02):110-118.

[2]黄方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汉语教育状况探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4(03):102-106.

[3]刘振平.新加坡华语语法研究现状与问题分析[J].海外华文教育,2017(09):1180-1187.

[4]罗幸.东盟国家华语教育研究[J].社会科学家,2013(10):156-158.

[5]王恩旭.汉语国际教师自主发展导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4.

[6]吴英成.汉语国际传播:新加坡视角[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猜你喜欢

汉语国际教育东盟国家走出去
本期导读
汉语国际教育中教师利用对学生的正面评价促进教学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汉语国际教育中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发挥的作用
浅谈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拼音教学方法
俄将加强同东盟国家军事合作
东盟两次危机全靠中国伸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