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腑以通为用”浅论大肠癌的中医治疗

2020-12-28胡力高静东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4期
关键词:热毒证型大肠癌

胡力,高静东

(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2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苏州市中医医院,江苏 苏州)

0 引言

大肠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及死亡率逐渐上升。据2018年全球最新癌症数据调查显示,大肠癌的发病率居第4位,死亡率居第2位[1],尤其是晚期大肠癌的5年生存率低于10%,发生转移的5年生存率为19%[2]。目前对于大肠癌的治疗仍以西医为主,主要治疗方法有外科手术治疗、化疗、放疗、生物治疗以及分子靶向治疗等。但由于大肠癌发病隐匿,通常发现时已经是晚期,治疗中药物毒副作用所导致的机体免疫力下降以及耐药性产生等因素,导致有相当一部分大肠癌患者在治疗后发生复发、转移,最终死亡[3]。因此,中医药治疗大肠癌逐渐受到重视,通过近几年的临床研究发现,联合中医辨证施治,可以延长大肠癌患者的生存期,减轻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并且对于减少大肠癌术后复发与转移,提高耐药性也有着积极的意义[4,5]。

中医理论认为大肠为六腑之一,主司传化糟粕,具有“泄而不藏”、“实而不满”的生理特点,并提出了“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的学说,在临床治疗中广泛运用,指导多种疾病的治疗,因此,从“腑以通为用”对大肠癌的发病和治疗进行讨论,期望为临床治疗大肠癌提供新思路与新方向。

1 病因病机

大肠癌的病因主要分为外感和内伤:外感六淫、饮食失常、情志不调、起居无序、久病体虚等均可导致大肠癌的发生[6]。目前中医学界对大肠癌病机的理解有着各自的观点。比如潘敏求提出“虚、瘀、毒”是大肠癌的基本病机;庞德湘教授认为大肠癌是湿热毒邪蕴结,气血瘀滞不畅所致;刘嘉湘教授则认为大肠癌的发生多是由于脾气不足,运化不利,湿浊内蕴,气化失司,湿浊之气,郁久化热,浸淫肠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瘀滞凝结而成。总结近年来各位医家的观点,可以将大肠癌的发生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气滞学说、血瘀学说、热毒学说、湿聚学说及正气虚弱学说。虽然现代医家对于大肠癌病机有不同的见解,但也有一定的共性,总体可以认为大肠癌的病机主要分为正虚和邪实两端。

1.1 正气不足是大肠癌发病之本

中医理论认为疾病的发生乃是正邪交争的结果。《景岳全书》中云:“正气不行则邪滞得以居之”,正气不足,机体免疫力下降,无力抗邪,外邪侵入人体,则百病由生。正气不足可责之于脾虚肾亏。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无力运化水谷,气血失和,肠腑失于濡养,气滞不行;肾为先天之本,肾亏对于大肠癌发病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为“肾为气之根”,肾中精气不足导致“肾主纳气”功能失常,机体气机紊乱,影响肠腑气机通降,二为肾阳虚则温煦气化不利,寒湿之邪内生,阻滞气机,肠腑气行不畅。由此可见,脾虚肾亏可从多方面导致大肠腑气不通,大肠传运功能减退,无法正常传运糟粕,秽浊之邪等停聚大肠,成为大肠癌的发病基础。

1.2 血瘀、热毒、痰湿为大肠癌起病之标

周仲瑛教授首倡“癌毒学说”,认为癌毒是恶性肿瘤形成的先决条件[7],癌毒可以在血瘀、热毒、痰湿等邪的基础上酿生,阻碍气血正常运行,又可复生血瘀、热毒、痰湿等,形成脏腑组织虚损。“气塞不通,血壅不流”,气滞血瘀渐久可化生积块,形成癌瘤。《黄帝内经》指出:“血气稽留而行阻,因宿便日结成积也。”;“百病多因痰作祟”,痰湿之浊蕴积大肠,气行不化,导致脉络壅塞,腑气不通,癌毒渐生;热毒属火,火性炎上,易伤津、耗气、动血,机体感受热毒,肉败血腐,壅聚不消,阻塞肠腑,化生癌毒,发为癌肿[8]。血瘀、热毒、痰湿等秽浊之邪,留滞肠腑,皆可化生积块阻碍肠腑功能,导致大肠气机不畅,腑气不通,传导失司,无法正常传运糟粕,血瘀、热毒、湿毒等秽浊之邪无法传输体外,久结大肠,化生癌毒。癌毒日久,损伤正气,使正愈虚,正愈虚则癌毒愈盛,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大肠癌临床疗效不佳,易于复发转移,死亡率逐年上升。

《素问·举痛论》中说:“百病生于气也。”肠腑功能的正常运行有赖于气机的通行状态,气机不畅则肠腑功能失调,疾病始生。可以认为,“腑气不通”贯穿于大肠癌发生与发展的始末,重视通腑的治疗不失为一个临床治疗大肠癌的新方向。

2 中医治疗

2.1 临床经验

探究名老中医治疗大肠癌的经验,“腑以通为用”的思想在其中有着重体现。如潘敏教授治疗大肠癌患者时在健脾补肾益气同时注意理气,使补而不滞,随着患者正气恢复,逐渐加强清热解毒、散结之品抑制肿瘤;周岱翰教授认为大肠癌病机与“壅塞”有关,提倡在大肠癌治疗中应使气机升降出入达到平衡状态,从而达成扶正祛邪,调整阴阳的目的;花宝金教授认为大肠癌发病关键是气机不畅,邪气久留,产生积聚,应重视调理气机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

2.2 基于“腑以通为用”— 治宜通腑

辨证论治一直是中医临床治疗遵循的重要原则,而证型则基于病机,现临床上对于大肠癌病机的认识各有侧重,证型也不尽相同。何文婷等[9]通过统计近20年国内发表的大肠癌的中医文献结果显示,大肠癌中医证型排序由高到低分别是脾肾阳虚34.6%、脾虚湿盛23.8%、痰瘀毒聚8.3%、气滞血瘀6.0%、气血亏虚3.6%等。王国娟等[10]通过统计国内发表的大肠癌的中医文献,发现大肠癌证型分布特点如下:非手术放化疗患者湿热蕴结型最多,占18.07%;手术后大肠癌患者气血两虚型最多,占18.52%;化疗后大肠癌患者脾气不足型最多,占36.16%。大肠癌证型繁杂,治则也不甚统一,根据王振祥等[11]统计近10年中医或中西医治疗大肠癌的文献结果得出大肠癌的治则分布先后为:益气健脾、健脾益肾、益气养血、化瘀解毒、清利湿热等。通过对相应文献的数据挖掘可以发现,现临床上主要出现的证型与治则基本能够前后呼应,虽构词不同,但含义相近。主要可归纳为脾肾不足,气血亏虚,湿热瘀毒痰聚等。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且“肾虚脉络空虚,癌毒传舍”,脾虚则气血失和,气行不畅,腑气不通,健运失司,湿浊内生,化生癌毒,加之肾虚易于癌毒传舍,发为本病,且缠绵难愈。用以益气健脾、健脾益肾之法,使脾气得充,脾主运化功能恢复,气行通畅,腑气得通则湿浊自化;“正气虚,则是邪留之处”,气血亏虚对大肠功能影响最大的病理因素即是气滞,气滞则腑气不通,邪留不去,化生癌毒,发为此病。用以益气养血之法,使气滞得除,腑气通畅则外邪自除;湿热瘀毒痰聚等秽浊之邪,阻滞气机,积而成块,阻滞肠腑,扰乱肠腑功能,久之积滞更甚,蕴而化毒,发为本病。用以化瘀解毒、清利湿热之法,消积除滞,腑气通畅,恢复肠腑功能。

总之,无论是从名老中医治疗大肠癌的经验还是对大肠癌的文献研究结果,不难看出“腑以通为用”思想在大肠癌治疗中的重要地位。

3 讨论

“腑气不通”贯穿于大肠癌病程始末,是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基本病理因素[12]。目前临床上对于大肠癌的治疗,无论是证候、治法还是方剂选择、中药运用等方面种类较多,特别是在证候、治法方面经常出现一意多词,未能形成一个规范化的中医临床诊治措施。因此,期望通过对大肠癌病因病机的分析,临床上合理对症的证型统计,以及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的总结,使基于“腑以通为用”学说的通腑治疗为临床治疗大肠癌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并对大肠癌的中医治疗做出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热毒证型大肠癌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型与血脂和炎症指标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的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
基于数据挖掘的小儿肺炎中医辨证分型研究
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证候要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警惕大肠癌的蛛丝马迹
益气活血解毒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验案浅析
经内镜支架置入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左侧大肠癌性梗阻的临床价值
丁书文教授辨治老年高血压特色
大肠癌 早期诊断很重要
178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及流行病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