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语言思维训练提升幼儿教师口语教学中“说话”的能力

2020-12-23陶建莉

西部论丛 2020年16期
关键词:问题

陶建莉

摘 要:幼儿教师口语教学中,不只要重视语音的标准程度训练,还要强化语言丰富性、条理性、灵活性训练,才能真正提升未来幼儿教师们的“说话”能力,为职业能力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说话”;问题;语言思维;说话能力

幼儿教师口语教学中“说话”能力训练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说话”训练一方面为了提升学生普通话口语水平,以达到相应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标准,另一方面为了提升学生口语实践表达能力,为未来幼儿教师的教学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为此在教学中我们会强调“说话”能力的训练,但在“说话”能力训练过程中,学生往往只重视语音的标准程度训练,从而在整体上提升较慢,说话能力的提升大打折扣。

一、“说话”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1、有口说不出,表达断断续续

训练中有个别学生出现开不了口的情况,只要一站起来或一看到说话题就紧张,脑子一片空白,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半天从嘴里挤出只言片语,或东拼西凑也无法达到“说话”要求达到的3分钟时长。这其中有心理原因造成的,但也有属于脑袋空空,心中无物;

还有不少学生说话不顺畅,词汇单调,在说话的时候会比较容易卡壳。拿到说话题之后,虽然努力组织语言,但就是说话不顺畅。说这句话的时候,头脑可能在想着下一句要怎么讲,说出来的话语断断续续,随时都是卡壳的,而且没有连接性,导致听的人也很难受,也严重影响说话的流畅度,导致从测试的角度讲,时长和说话流畅度都不达标。

2、说话无条理,杂乱无章

打开话题后一段话无正确的语序,东一句西一句,杂乱无章,想到哪里说哪里,因为不知道是想表达什么意思。这既影响了说话的流畅度,也会让自己的表达毫无头绪,容易混乱甚至中途“短路”。

很多话都会重复说,以至于说一句话,要重复地说好几遍,说到后面忘了前面,原本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却被说得很复杂,这样的情况也会导致听者云里雾里,很迷茫。整段表达显得七零八落,可听的内容很少,流畅度也大打折扣。说话没条理,是语言表达能力弱也是思维能力弱的体现。

3、說话呆板程式化,无趣味

测试时考生时常出现词语贫乏,语句组织过于简单,冗余成分过多,甚至相同的语句不断重复的现象。因而造成了单位时间里出现的词语量明显不足以及文不对题等现象。甚至在测试中还会陷入单一模式:开头一两句点题,还有点个性,符合题目要求,接下来就是“异口同声”了,所有的人说同个话题内容几乎雷同,或者同一个人说不同话题却套用相似的内容,干巴巴毫无新意,听起来语气语调死板无感情输出,这完全违背了“说话”训练的初衷,更不符合幼儿教师培养的目标。

二、“说话”问题形成的原因

思维和语言的学习二者之间是相互影响也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以上问题一方面是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学习态度造成的,另一方面则是教学中缺乏必要的思维训练,形成了思维和语言的发展不匹配不协调。

1、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脱节

而在这个语言表达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在充分迅速的带动我们的大脑进行思考,所以在运用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是在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

在“说话”教学中,过去我们特别重视“说”的语音标准度,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正确地表达这个层面,认识到了流畅度的问题而采取了程式化的教学方法,没有重视从思维训练的角度来提升语言表达的效能;主要去解决“说什么”的问题,而没有去研究“怎么说”的问题,这也导致训练没有把学生的“说”和“想”结合起来,所以“想”得不多而“说”不出来就成为了普遍问题;学生在以往学习中也更多擅长书面的表达,口头训练机会少,接受教师的多,自己主动表达得少,导致心口难开的状况。

2、思维僵化适应不了语言的多变性

“说话”是需要技巧的,而这些技巧的根本就是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只有我们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才能把握好说话的技巧,才能更加融洽的与他人进行交谈,才能适应不同的话题,自如地表达,让自己说出来的话更加贴合实际话题,自然流畅。

惯性思维,影响说话质量。只注重说话语音标准度的训练,说话把注意力完全放在字词发音上,说话的内容容易陷入流程,形成套路模式,甚至“说话” 变成了背记,任何的话题都变成了一个模板一个味儿。

在长期的语言训练中,学生被灌输太多的表达方法而鲜少有体验生活、关心他人、思考社会的时间与空间,因此拿到什么题目就说什么话,是他们的惯性思维,这也是惰性思维,更是简单思维。这种僵化的思维也导致“说话”训练彻底变成应试的工具,对真正提升幼儿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毫无帮助。

三、强化思维训练提升“说话”能力

1、加强语言思维的丰富性训练

首先是学习如何将内心的感受转化为别人听得懂的语言,学会用一句话来概念你的想法。而语言的组织需要语言的积累,训练中要先让学生注意积累一定语汇,学会同一事物用不同的词语表达,阅读、聆听和做笔记都是丰富语汇的方法。课堂教学可设计语言小游戏来检验成果;布置作业让学生积累生活素材,思考整理头脑,从而形成丰富的说话“资源库”。

接下来是打开思路,调动起所有的说话资源,这样才能做到思路清晰,内容源源不断。如何打开说话的源头活水呢,重要的是启发。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打开记忆的大门,教师可以亲身示范,自己即兴说几个话题,让学生放松心情,帮助学生打开思维。也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想说的内容,彼此触动启发,举一反三。教师还可以就话题设计一些有趣的小问题,引发学生回忆的兴趣。再比如,可以进行命题说话头脑风暴,打破惯性思维,学生在紧张有趣的氛围中,思路慢慢被打开,从无话可说逐渐到有话可说,到越说越多。

2、强调语言思维的条理性训练

思维的条理性训练旨在将散乱的内容变得更有条理。说话内容的转化的方法,一般是用逻辑结构来表达。最简单的逻辑结构是“首先——其次——然后”,“第一……第二……第三”,或者讲三个理由来支撑你的观点。

分析话题的时候,我们一般教给学生三种常用的思维路径。第一种是逻辑法,即按照逻辑顺序可以把每个话题分解为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如“我的朋友”,可以分解为三个问题:我的朋友是谁,我们为什么成为朋友,我和朋友是怎样相处的,有怎样的故事。第二种是时间法,即按照时间顺序可以把每个话题分为三个阶段:过去,现在,将来。如“我的愿望”,小时候(过去)我有过哪些愿望,现在我又有哪些愿望,将来可能还会有什么愿望。在时间顺序里面还可以运用逻辑顺序,如小时候的愿望是什么,为什么有这个愿望,最后结果怎么样。第三种是联想法,这种方法其实等于没有方法,就是说到某个话题,就想到某些人、某些事;说了第一件就想到第二件、第三件。如“向往的地方”,说到这个话题,我就想到头脑中印象最深的一幅画面,这幅画面引发了我最向往的地方,那么说完这个地方,接下来再来说说我其它向往的地方。这三种思维路径容易掌握,同时比较适合口头表达的特点。

3、强化语言思维的灵活性训练

反复训练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同一话题,熟悉不同体裁的话题的不同表达方法,做到熟能生巧。不同的话题有不同的語言表述风格,如说人说事类的可以多举例,例子越详细越好,多谈细节。说理类话题的就要在说事例的基础上进行简单分析,讲出一些道理来。说景类的话题就要进行充分的想象与联想,学会描摹画面,将时间与空间相结合,将自己脑中的画面详详细细地说出来。

有的学生只善叙事,不善于说理说景,那么可以将说理类与说景类的话题转化成说事类的。如“谈谈社会公德”“谈谈个人修养”,在开头解释一下概念之后,就可以直接举例子,正反面结合,说完例子简单肯定或否定一下即可。比如“我喜欢的季节”,也可以转化成讲述一年四季中发生的趣事。除了分类外,还可以进行话题合并,许多内容相近的话题,可以准备相同的事例,每个话题只要写好开头,灵活过渡到相应话题即可。

语言表达能力是思维能力的表现,语言表达的能力的强弱体现的是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言语表达流畅、敏捷、精确等方面就体现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思维表达能力。所以思维训练是“说话”训练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 陆文君.普通话命题说话训练常见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年03期

[2] 闫翠萍.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命题说话”存在的问题及教学对策[J].中国高新区,2017(15). 3、苏濛.普通话水平测试“命题说话”备考策略[J].文教资料,2013(12).

[3] 张力.普通话默读训练和思维训练[J].语文建设.1987年06期

猜你喜欢

问题
保障性住房选址问题分析及选址建议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避开“问题”银行股
试析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管理及控制
浅谈制造业企业成本控制有效性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完善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探讨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