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现状、问题及发展路径研究

2020-12-23马雪蒙潘甜

西部论丛 2020年16期
关键词:发展路径教育

马雪蒙 潘甜

摘 要:十八大以后,我国教育的历史方位已由教育大国迈入教育强国,意味着人民群众对接受更高层次、更加公平和更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更加强烈;而高质量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作为迈入教育强国的基础,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存在“重科研,轻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本科教育质量下降、智能时代技术冲击等问题,其发展路径也亟待探索。

关键词:一流本科;教育;发展路径

一、问题的提出

自2015年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问题一直是“双一流”建设的研究热点。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离不开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因此一流本科教育质量成为决定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到2035年我国要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这一战略部署在明确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方向的同时,强调了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的重要性。

二、一流本科教育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教育部提出要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打造金课,建设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一万个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和一万个左右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等一系列举措得到众多研究型大学的支持与响应,掀起了本科教育建设的浪潮,并且气势足,声势壮,来势猛,这让本科教育在舆论上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反映出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意识的觉醒和复兴,以及在千奇百怪的改革后对高等教育常识的回归。一流本科教育的重心在于一流人才的培养,各高校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以人才培养为目标,因校制宜地发布了各具特色的一流本科建设方针和指南,从教育资源、教育环境、教育评价等方面着手实践与探索,在收获经验的同时也发现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存在较多问题,其发展路径仍亟待探索。

三、 一流本科教育现存問题概述

(一)“重科研,轻教学”

学科带头人既是科研掌门人,又是教学引领者,其首要工作是策划本学科所盖的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建设,把科研上的领先转化为教学的领先,推动科研与教学同步前进,依势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而实际上却是大相径庭,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就要与世界一流大学比,中国就在可量化指标上与美国一流大学进行比较,最早比研究生人数,比教师博士比例,比研究经费等,后来比SCI、SSCI论文数,比论文被引数、高被引论文数和学者数,比国际合作论文数等;所有比较的指标中没有一项同本科教育质量挂钩,这必然导致“重科研、轻教学”现象的产生。大学排名靠科研成果,学科评估重数量轻质量,教师评价重科研成果轻教学成果,大学无法形成科研与教学同生共进的探究文化,进而丧失了科研和教学彼此互补、相互滋养的良好局面,大学教育改革与发展陷入僵局。

(二)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20世纪80年代开始,为将学生培养成能独立思考、且对不同的学科有所认识,以至能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成长为完全、完整的人,中国高等教育界开始刮起通识教育之风,先是少数校长和大学,然后是主要研究型大学,到现在全国的普通高校、应用型高校、高职高专均在广泛推行通识教育,通识教育自西方起,引进本土应有相应调适,而近些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界教条主义、照搬照抄、盲目跟风现象较为严重,缺乏思考和判断,“拿来主义”盛行。大多数通识课程程度肤浅,相当于高中课程,要求低,训练不严,学生所得比高中课程还要少很多,大学本科教育因此高中化了,大学生也就平庸化和幼稚化了。其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分离,表没有把通识教育精神贯穿到专业教育之中,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缺乏体系上的贯通,且通识类课程质量堪忧。

(三)本科教育质量下降

本科教育质量下降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高等教育大扩招是其关键性因素,扩招导致高等学校生源质量下降,从而在总体上使得高等教育质量下降。近数十年来,中国人口增长较为缓慢,GDP增速呈不断下降之势,然而高等学校招生增长却似脱缰之马,急速狂奔,与此同时高等院校配套的办学条件、教学资源、师资并未同步完善,“僧多粥少”的局面屡见不鲜,同等条件下学生能获取的教育资源较以往更少。其次是教育偏向的影响,在一流研究型大学,教育是研究的附庸,教师是学者的附庸,大学和教师的声望与评价指标都聚焦在研究上;因此建研究型大学、建世界一流大学,就要搞研究,就要发展研究生教育,这必然要忽视或轻视本科生教育,导致本科教育质量下降。

(四)智能时代技术冲击

人工智能是现阶段最具革命性的技术,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已步入融合创新、智能引领的新时代,人工智能科技的高速发展给本科教育建设提供坚实技术基础的同时也带来了冲击:智能技术能够胜任绝大多数重复性的工作,并且能在许多领域,例如医疗方面,有着超乎常人的反应速度和成就;此外,通过智能技术能够实现优质教师资源一定层度上的均衡分配,“人机共教”创建的智能教学场景,能够帮助学习者实现最佳的学习效果,提高教与学效率。这意味着智能时代的生产力要素变革和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其将对劳动市场提出新的能力要求,进而传导到社会系统中肩负主要人才培养使命的本科教育系统中去,主要体现在本科教育的教与学、教育系统结构、学生就业能力等方面;而传统本科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时代的要求,在这样的冲击之下本科教育将如何应对,是一流本科教育建设需解决的一大难题。

四、一流本科教育发展路径的探索

(一)更新教育思想观念

教育思想观念对于科研与教学、通识与专业的关系处理存在着重要影响,为适应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的趋势和现实,应及时更新教育思想与观念,给予本科教育在思想上最大程度的支持:

1.树立先进的教育观和教育价值观。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围绕立德树人开展教学工作,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本科人才。实现科研与本科教学的融通与平衡发展,利用雄厚的科研实力和浓厚的学术文化氛围为本科生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重视本科教学对学生的培养作用,通过优秀师资不断提高本科教学水平,为学校科研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储备人才。

2.树立现代的教学观。践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突破传统的“千校一面”“万人一面”的培养模式的禁锢。研究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选择权,鼓励学生兴趣特长的发展,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育教学体制机制改革。由此需要在课程设置上进行重新设计,实现通识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融通,既要注重本科基础阶段全面的通识教育,提升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形成高尚的道德修养、宽厚的知识面、敏锐的思维与判断力、良好的审美品位,同时又要注重学生个性化的选择和培养,在专业教育阶段为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和模块搭建平台。

(二)建立科学管理运行机制

在经历了一系列强调研究、科研的教育改革后,本科教育质量正显著下降,与此同时本科在大学中、高等教育系统中以及大学教师与学生心中的地位也在下降,因此要建立一流本科需要逐步提升本科教育的地位,主要从管理运行机制着手:

1.完善本科教育教学管理结构。要根据学科发展趋势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调整和优化院系设置和教学组织,加强教学管理和质量保证机构建设,完善本科生导师制,优化学校的教学治理结构,提高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治理能力,不断改善教育教学管理效能。要完善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立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制度,保证社会知情权和公众问责权。

2.革新本科教育教学管理体制。要改革教师聘任制度和考核制度,创新学生事务管理制度,完善常态管理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健全教务公开和教学信息透明机制,落实教师学生的参与权和监督权,发挥院系和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完善产学研合作、产教融合培养本科人才的体制,建立線上教学与线下教育融合育人、科教协同育人、高水平科研支撑创新人才培养等机制,为培养本科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制度保障,为拔尖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三)深化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必须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发挥学校优势特色的原则,探索构建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质量保障体系。在我国建设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一流本科教育需要遵循开放创新理念、以本科课堂改革为中心理念、多方主体理念与社会整体变革理念,从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和培养条件方面进行改革:

1.培养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学本科教育要明确培养学术型、应用型或技术型人才的目标定位,形成多种人才培养类型组成的教育体系。从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面向社会特定需求的角度研究和细化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和要求,特别关注智能时代对劳动力市场提出的新要求。

2.培养内容。优化本科生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设计,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平衡好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科专业基础与职业技能训练之间的关系,兼顾系统性、前瞻性和实用性,已有专业知识体系里一些能够被人工智能技术所替代的实践知识应及时更新,人工智能技术无法取代的职业能力知识需更加受到重视。设置与智能学科形成的交叉学科领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知识为传统学科赋能,合理安排教学实践和职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3.培养方式。将智能技术融入到课堂之中,以智能虚拟教师为技术起点,系统整合已有的智能教育技术,发挥智能技术集群效应,进而创造出一流的本科智能教学环境来增强本科生的学习效果;在原有的课程体系上增加人工智能知识或新开一系列人工智能技术的课程,开发“人工智能+X”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智能技术素养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4.培养条件。要加快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格局。由于智能技术革命会造成社会整体性变革,以往仅依靠高校开展一流本科教育的育人边界应该被打破,高校要与社会用人单位建立更紧密的全方位协同育人机制,加快推进校企合作,产学研紧密结合人才培养新举措。

结 语

在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注定面临着众多的挑战和机遇,本文从教育思想观念、管理机制、人才培养等方面分析了一流本科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而探索其未来发展的实践路径,为设计出适应新时代的本科教育新样态而努力,为高等教育界高喊“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而教育行政部门和大学的政策、措施和做法却无法跟进的局面提供解决建议,让一流本科教育的建设不再是口号。

参考文献

[1] 母小勇.一流本科教育:培养目标与实现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20(07):33-39.

[2] 李硕豪.论一流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J].中国高教研究,2018(07):12-16.

[3] 余秀兰,宗晓华.一流大学的一流本科教育:特征与评价[J].江苏高教,2019(02):4-11.

[4] 袁福.一流本科教育的内涵特征、结构要素与建设路径[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9,40(04):195-199.

[5] 钟秉林,赵应生.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的大学文化——关于当前大学文化建设工作的若干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09):14-17+59.

作者简介:马雪蒙(1990-),女,蒙古族,内蒙古赤峰人,新闻学硕士,任职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党政管理。

潘甜(1997-),女,汉族, 贵州毕节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0级硕士研究生,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

猜你喜欢

发展路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互联网+农业”信息化发展路径探讨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教育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