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师范院校美术学专业应用型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

2020-12-23公希萌

西部论丛 2020年16期
关键词:美术学师范院校课程体系

摘 要:文章以地方师范院校为研究对象,以美术学专业学生为研究主体,以应用课程体系的构建为落脚点,在对构建原则进行简单概括的基础上,结合现有不足,从优化设置、增加内容等方面出发,分别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构建策略,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员以启发,确保师范院校能够表现出更为理想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能力。

关键词:美术学专业;地方师范院校;应用课程体系

前 言

新课程改革对美术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而负责向社会输送美术教师的师范院校,虽然拥有了更多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挑战,如何使学生拥有符合社会要求的良好素质与能力,自然成为教师讨论的核心问题。对地方师范院校而言,模仿专业院校模式对学生进行培养,通常无法取得理想效果,将应用课程体系与教学活动相结合成为大势所趋,本文所研究课题的价值有目共睹。

一、课程体系构建原则

(一)开放性

美术学是面向中小学培育美术教师的主流专业,且在大多的师范院校已经开办多年,因此师范院校普遍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与成果。现阶段,面对社会经济的告诉发展,对中小学美术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师范院校就读的美术学专业学生,自然成为填补人才缺口的中坚力量,围绕其课程培养体系展开研究改革势在必行。美术学课程体系的改革构建刻不容缓,现在落实课程体系构建的相关工作时,师范院校应以学生就业方向为导向,当就业岗位群确定后,结合岗位特点和要求,对应用专业方向加以明确,通过对开发课程平台进行构建的方式,确保每位学生都有相应的学习模块,可使自身知识与技能得到显著提升[1]。事实证明,结合发展方向对课程体系进行构建,可使学生的就业要求及方向得到直接体现,在扩大发展空间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更加精准的定位,从根本上解决职业困惑和学习盲目的问题。

(二)综合性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美术学课程体系构成,均分为基础课、专业课和公共课,强调纵向发展专业,却忽略了横向联系其它学科的必要性。由此而引发的问题,便是学生不具备开阔视野,即便拥有新的灵感或创意,仍然无法利用富有条理性的语言,对个人想法进行准确表述和表达。而当今社会对人才所提出要求,逐渐由单一性转为多元化,要想成长为复合型人才,地方师范院校应将学生发展视为根基,通过提升艺术修养的方式,将传统本位思想彻底打破,为综合性应用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便利。

二、课程体系构建策略探究

美术学专业应用课程体系的构成相对直观,主要有通识教育、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而地方师范院校开设基础课程、通识教育的时间,通常集中在低年级,通过必修教育的模式,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接受到相应的教育,面向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采用选修教育更加适用,师范院校应以现有资源为依托,结合学生表达出的选修意向和人数,对课程内容加以确定。

(一)准确把握现有不足

1.专业课程

地方师范院校对学生进行培养的方向,主要是拥有坚实的基础理论与技能,可以借助自身创新精神和能力,高效开展美术教学及相关活动的美术教师。专业课程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现阶段,地方师范院校所开设专业课程,通常分为专业理论与专业技法,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部分教师发现,现有课程存在体现明显的不足,例如,少数技法被遗漏,教学内容与实际脱离,理论课程仅占较小比重等,而对日后教学有重要作用的艺术理论、美学理论等课程,其课时尚未得到合理分配,由此而引发的问题,便是学生理论素养无法达到预期。展开来说:一方面,师范院校对美术学专业课程进行设置的依据,通常是参照专业艺术院校,例如,低年级学生重点学习水粉、素描和装饰画,高年级学生以个人兴趣为依据,从板画、油画和国画中,选择未来两年的主修方向及课程。由此课程设置可见,师范院校对美术专业学生进行培养的重点是一专,而非课程改革提出的多能,技能残缺等问题无法避免,而存在上述情况的学生,通常无法承担起美术教师的职责[2]。另一方面,现阶段,部分师范院校仍未对理论课程引起重视,仅预留极少课时,供教师对专业理论进行讲解,而美术学专业所涉及理论,主要有艺术概论和国内外美术史,结合课程改革对美术学科的定义可知,要想使其人文性得到凸显,教师既要具备高超的技艺,还应当拥有良好的艺术修养与人文素养,现有理论课程无法满足上述要求,对其进行优化及创新势在必行。当然,亟待解决的问题,还有课堂效率尚未达到预期,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兴趣难以得到激发等。

2.教育课程

教育课程的内容,通常是本学科所涉及教学理论、手段和实践经验,由此可见,教育课程的本质是职业训练课程,旨在使学生拥有成为优秀教师的基本条件。现阶段,地方师范院校面向美术专业学生所开展教育课程的内容,通常为教育理论及实践,其中,教育理论是指教材教法、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而实践课程逐渐由见习与实习向微格教学进行延伸。

通过对师范院校相关课程落实情况进行调查可知,下列问题较为常见:其一,教育课程以大班教学为主要形式,其效率无法得到保障;其二,教育课程尚未得到深入,缺乏科学指导和课时严重不足的情况,不仅会影响学生对教育理论知识的掌握,还会制约其实践技能的发展与完善,应当引起重视。

(二)确定课程构建方向

由新课程改革提出要求可知,要想使美术教师肩负起自身职责,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对应用课程体系进行构建,具有突出作用。

1.优化专业课程设置

新课程改革将中小学美术课程的内容分为造型表现、欣赏评述、设计应用及深入探索,而高中美学课程的内容相对丰富,主要有鉴赏、设计、书法、绘画和现代媒体等,由此可见,只有美术理论知识扎实及美术技法全面的教师,才能确保教学活动正常有效的开展,其效果自然更加容易达到美术课程的要求预期。结合现行美术课程标准可知,美术学科的发展趋势,主要是从注重一专转变为注重多能,應该通过加大速写、素描等课程比重的方式,确保学生对美术技法有更加全面的了解,课程标准所提出要求,通常能够因此而得到满足[3]。另外,对技法类课程进行开发也很有必要,现阶段,地方师范院校向美术专业学生所传授技法较为专业,例如,雕刻,在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这些专业技法并不适用,这也间接说明了优化专业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学习专业技能和提升理论素养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二者均无法脱离对方而独立存在。对美术学专业学生而言,专业技能的内容,主要指的是美术理论与技法理论,例如,构成学、透视学与色彩学,要想使理论素养得到提升,则要不断学习美术史、艺术概论等专业理论。综上所述,要想使学生成长为能够实现自身价值的人才,教师应对理论课程内容加以丰富,在现有美术史、艺术概论的基础上,酌情增加美学、鉴赏的相关内容。除此之外,確保上述课程均有理想课时,同样是优化课程设置的重点,这样做可使学生表现出更加理想的人文素质及理论修养,教育目标随之达成。

2.增加教育课程内容

对美术学专业学生而言,教育理论课程的内容相对繁杂,不仅有常见的教材教法、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还有教育史、教材分析与普通心理学。另外,更新教育实践形式也很有必要,现阶段,仍旧沿用传统的见习与实习,虽然可以取得一定成效,但无法达到课程改革所提出要求,而信息时代的到来,为教育实践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以微格教学为代表的诸多全新形式,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对其加以应用所取得效果也有目共睹。事实证明,增加教育课程内容所带来积极影响,通常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更加系统的掌握;其二,为学生职业角色的构建助力,确保学生明确个人职业规划为美术教师,从而以更端正的态度,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中。

当教育课程拥有系统且全面的内容后,教师就应将重心转向“如何使课程实施效率获得有力保障”的方面,实践所得经验表明,要想达成上述目标,其前提是以教育理论课所展现出特点为依据,对课堂教学及考试所适用规章制度进行建立,为教学效率提供保证。而教育实践能否取得理想成效,通常取决于师范院校为美术学专业学生预留的实习时间,只有拥有充足的时间,在加强教师指导的基础上,对见习与实习等活动的流程加以规范,才能确保教育实践得到落实,相关课程的价值自然能够实现[4]。另外,如果条件允许,地方师范院校可酌情引入专业人才,通过定期召开座谈会等方式,确保每位学生的疑惑均能够得到解答,避免内心存疑使后续学习活动的开展受到不必要阻碍。

3.引入公共选修课程

在地方师范院校就读的美术学专业学生,其就业方向主要是中小学教师,通过错位互补的方式,确保各地区均有充足且优质的师资力量。对课程内容进行选择时,教师应对教育部所颁布指导方案引起重视,综合考虑多方因素,确定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确保美术专业特点可得到直观体现。

美术学课程改革明确指出,美术的人文性极为突出,属于典型的人文学科,而不同年代、不同时期所创作美术作品,通常蕴含着不同的人文精神,这点应当尤为注意。作为人文学科的美术,与其它人文学科的联系十分紧密,例如,音乐、哲学及历史,由此可见,师范院校对美术教师进行培养时,将人文知识及素养纳入课程体系很有必要,通过开设以人文学科为主的选修课的方式,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基础上,为其人文素养的提升助力。

结 论

通过对上文所叙述内容加以分析能够看出,在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审美修养等方面,美术学专业拥有其他学科不具备的优势,为确保该学科能够得到持续优化的开展,作为美术教师进行培养的主要阵地,师范院校应当花费更多精力与时间,对应用课程体系加以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使美术学专业学生拥有成长为优秀教师的先决条件,成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 刘晨韵.应用型高校美术专业实践类课程教学评价方法研究——以泰州学院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6):117-118.

[2] 杨琬莹,蔺宝钢.美术学背景下城市雕塑专业设计类选修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13):6-7.

[3] 张京峰.应用型课程群的建设与教学改革──以山西大同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类应用型课程为例[J].美术文献,2020(04):83-85.

[4] 史世任,刘小莲.文化产业背景下美术学应用型课程体系改革实践[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6,26(03):94-97.

作者简介:公希萌 性别:女;出生年月:1983.04;籍贯:河南郑州;民族:汉;学历:大学本科;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美术设计。

基金项目:地方师范院校美术学专业应用型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2019JGB398)

猜你喜欢

美术学师范院校课程体系
师范院校中OBE理念下生本教学的产出分析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师范院校应有“师范味”
作品赏析(2)
作品赏析
浅谈新形势下美术学创新发展路径探析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师范院校应进行一流的教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