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通用设计理念的电影与Vlog研究

2020-12-23陆柏陈岩

艺术科技 2020年22期
关键词:以人为本

陆柏 陈岩

摘要:本文从通用设计理念出发,分析影视艺术形式中电影和Vlog的特点,从产品设计的角度重新审视影视创作中商业性和艺术性的辩证关系,并探索其演变的内在逻辑。

关键词:通用设计;Vlog;商业电影;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22-000-02

Vlog是video和blog的合成词,即视频博客,手机拍摄功能的日益强大和网络的升级换代为网络用户提供了用视频影像替代文字图片来记录生活的可能性。2018年开始,国内各网络平台开始加速推动Vlog发展,发起各式各样的制作活动,提供剪辑拍摄发布相关的软件,Vlog在各个年龄层次网络用户中迅速推广,用户黏性不断提升。

通用设计理念是西方设计师提出的一种设计方向,致力于让设计的产品最大限度地被每个人使用。该理念由无障碍设计演变而来,却并不局限于残障问题,而是将所有人都看作产品的对象,最终实现盈利的目标。

Vlog和电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影视艺术形式,从内容形式到传播放映都完全不同。但是,当我们使用通用设计的理念,将二者都作为一种影视产品来审视时会发现,Vlog的出现和发展过程并不令人意外,Vlog和电影的不同是相对的、表面的,其发展的内在逻辑是一脉相承的。

1 通用设计理念与影视的碰撞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贾樟柯导演提出了《关于发展我国无障碍电影事业的议案》,将无障碍电影引入了公众视线。实际上,无障碍影片在中国已经发展了十几个年头,许多电影都提供了针对视力障碍人士观看的无障碍版本,其在原片基础上,通过穿插旁白解说帮助观众理解影片内容,体现了现代社会的人性关怀。

可是,就无障碍设计理念本身来说,自从1974年的提出之日起,就显示出了很大的局限性:无障碍设计所采用的残疾人优先的原则过于局限,排斥了其他使用者,即使是残疾人本人也会感受到非刻意的歧视,从而产生出抵触心理。最直观地来说,日常生活中就经常能看到许多无障碍设施难以发挥真正的作用,如盲道因无人经过被随意占用、无障碍卫生间被堆满杂物等等。许多城市只能通过强制的行政命令来确保这些设施的正常运行,无形中也加深了残障人士与其他使用者之间的矛盾。

为解决无障碍设计理念的弊端,西方设计师在80年代末提出了“通用设计”的理念,用以取代原有的无障碍设计理念。通用设计理念以营利为目的,把普通人在内的所有人都看作不同程度的能力障碍者,认为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每个人具有的能力不同,在不同环境具有的能力也不同。通用设计希望产品能尽量满足所有使用者,综合考虑不同人群的认知能力,满足多种环境,同时做到经济、美观。

简单来说,以电影为例,同样是听力问题,不应该局限于有听力障碍的残疾人,还可以包括听力下降的老年人、不能接受快语速的中年人和儿童、特殊情况下不能听声音的年轻人等等,涉及生理、心理、环境等多种方面。如果一部电影被打上了针对听障患者的标签,那么失去的就不仅仅是这部分普通观众,甚至许多听障患者也会产生排斥心理。而通用设计的理念没有针对性,将弱势群体与大众一视同仁,扩大产品的受众,继而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降低产品的成本,最终实现良性循环。如果说无障碍设计更多的是一种公益,依靠政府支持,通用设计理念则从一开始就把目光锁定在了利润和商业化运作上,通过提供人性化的产品击败同类竞品,满足消费者的喜好。正是基于这些优点,通用设计理念在80年代末提出,并于21世纪被大力引入国内,融入了各行各业的设计和生产过程中。

也就是说,通用设计理念虽然是从无障碍设计演变而来的,但是其范围并不局限于特殊群体,而是一种适用于商品整体的宏观的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通用设计理论的服务对象是商品,其理论追求的核心是获利,而电影、电视剧、短视频等绝大多数影视作品,所追求的主要也是经济价值,其本身也具有商品属性,因此这两个领域得以交织和共鸣。

2 通用设计理念视角下的影视作品重新审视

商业性和艺术性是电影的两大特性,其相互作用在促进电影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电影对自身定位的摇摆和迷茫。因此,脱离电影原有语境,从商品设计的视角去审视电影这款“商品”,就显得极为迫切和重要。

首先,通用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提倡“容错性原则”,该原则要求让误操作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减到最少。电子文档误操作可以撤销,那么电影错过了剧情能否再次“接上”呢?这样的电影观念在以往几乎是不可想象的——电影剧情讲究环环相扣,甚至大多数影片的准则就是尽可能精简,怎么有多余位置留给重复交代剧情的元素呢?这在影院这样认真观影的情境下自然无可非议,但是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弱势人群,对于随时可能被打扰、零碎时间观看的普通观众却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而且即使是影院里的影迷,其实也提出了类似的要求:现在上映的大片越来越长,剧情环环相扣,观众往往要全神贯注两个小时以上,对生理心理都提出了不少挑战,为此国外甚至还有专门的网站总结每部电影的“尿点”在哪里——所谓“尿点”是个诙谐的说法,指的是电影里情节上的空档期,方便观众上洗手间。现在许多电影都以标榜自己“全程无尿点”为荣,但是商业电影作为商品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如果需要觀众和生理相抗衡,需要观众在上厕所和错过剧情之间痛苦抉择,那么这种电影还能够算是个好商品吗?

通用设计另一个与之相辅相成的原则是“信息明确性原则”,指的是为重要信息提供不同的表达模式(声音、画面等),确保信息的冗余度。如果说容错性原则偏向在电影纵向时间线上进行备份,信息明确性原则则是在电影横向时空上方便观众理解。传统的电影理论要求声音和画面传递的信息不重复,讲究声音和画面的巧妙结合,“信息冗余”的原则看似与电影对于“声画对位”的要求相矛盾、又与“声画同步”增强现实的目的无关,但是却对观众十分重要。如果仅仅通过一闪而过的某个景物特写、一句台词、一个眼神动作传递重要的情节信息,普通人都面临着错过的风险,更何况是特殊人群呢?

既然通用设计理念与当前的电影产业存在着诸多矛盾,是不是其本身就与电影的艺术身份相左呢?答案是否定的。实际上,在艺术方面,通用设计理论“面向大众”“面向缺陷人士”甚至于不需要认真观看的特点,并不和电影的艺术性相冲突。

以动作和情节为例,通用设计理论要求节奏慢、情节较为简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艺术性低,不意味着“不美”。实际上在好莱坞电影出现之前,中国传统的戏剧、早期的电影从来也没有将动作情节安排得如此紧张刺激,依然创造了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以中国传统戏剧来说,以元杂剧为代表的中国戏剧以情感而不是情节作为基点,剧中人物常常将情节搁在一边,抒发对具体事件以及生活环境的感情,情节是分散甚至静止的,“以情感总结节构成高潮,使全剧的场景、剧中人物情感、作者的情感交融成感人的总体意境”[1]。西方的叙事学也有类似的观点,电影叙事学在追求情节复杂的线性结构之外,还存在以《城南旧事》为代表的缀合式团块结构、以《海滩》为代表的交织式对比结构等叙事结构,它们都不需要有复杂的情节,而是将叙事魅力放在对影片整体的感知上。就算是对于线性结构,也“不意味着它只能讲述通俗易懂、惊险刺激的故事,而不能拥有艺术思想上的深刻与复杂”[2]。这都说明复杂的剧情不是电影唯一的出路和唯一的评价标准。

除了动作情节,在声音方面,通用设计理论反对长篇累牍的台词,尤其反对为了跟上画面节奏而导致的语速过快问题,这和电影的美学要求是一致的。实际上,以面向盲人的无障碍电影为例,目前采用的旁白解说并不是一种好的方式。周传基先生在讨论声音的可能性时写道,盲人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可以通过声音判断材质、位置、形状大小,甚至可以根据人们交谈时的语气、用词等判断它们之间的关系[3]。换句话说,即使是最为极端的盲人群体,只要给予足够多的真实信息,也是可以“听懂”电影的。经过导演仔细安排的环境音能够传达给他们距离、材质等诸多信息,同时对于其他观众来说,这个环境音并不让人感到多余,反而加强了观众对于故事情节的把握。这也就是说,遵循通用设计理念并不需要让影视作品做出巨大让步,并不需要同时有字幕、旁白等许许多多内容,仅仅通过导演选取并提供足够的“真实信息”就可以完成叙事,这种对于真实细节的把控与电影人的追求是一致的。

正是由于观看电影的诸多不便,所以在移动设备越加发达的今天,电影似乎不再是人们外出娱乐的首选。从数据上看,中国电影受众平均年龄只有24岁,40岁以上观影群体只占3.2%[4]。当然,电影走过了百年的历史,有其独特的艺术追求,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艺术评价体系和完整的产业链。因此,虽然从2015年至今,对于网剧、网络电影的研究和制作呈井喷式发展,但是一直到2020年,才因为疫情隔离的原因,使一小部分院线影片选择了线上放映,如《囧妈》《花木兰》等,传统影院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3 通用设计理念视角下Vlog的优势

随着移动设备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影视产品与用户需求联系更加紧密[5]。曾经一度被排除在电影院之外的观众再一次受到资本的青睐,移动视频市场被短视频迅速抢占,Vlog则是短视频产品中的佼佼者。2019年Vlog在我国发展迅猛,用户规模扩大到2.49亿,抖音、快手成了中老年人手机中的常用软件。为何小巧简单、成本低廉的Vlog可以形成如此庞大的用户规模和体量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通用设计理念给这个问题提供了答案。

3.1 受众

在通用设计理念的指导下,影视作品受众是“所有人”——既包括老人、小孩、残障人士和文化水平较低的观众等特殊人群,也可供普通观众在特殊环境和情况下观看,比如嘈杂环境、无声环境、光线复杂环境以及注意力分散的情景等。对于普通年轻人来说,在课间、交通工具内、办公室中等特殊场景中观影追剧占到了其全天观影娱乐的很大比例。试想年轻人在地铁中为打发时间而看视频,时不时台词没听见,时不时错过几秒剧情,还要倒回去反复观看,该是多么麻烦!

从上文提到的“信息冗余度”和“信息明确性原则”的角度来看,Vlog提供了多种方式传达信息,既包括字幕、讲稿、表情动作,还会将重要的内容做成醒目文字列在屏幕上,在视频中也会多次回顾和总结主题内容。凭借着这种视频形式,观众可以轻松了解创作者想要传达的观点、分享的故事和介绍的物品,而不用担心受到环境或自身条件的影响。

3.2 渠道和盈利模式

通用设计理论的受众群体不仅限于年轻人,这一特点决定了这类影视作品不会通过院线放映,而是走线上放映的模式,以此面向最广泛的观众群体,这恰恰和新媒体时代的盈利模式是一致的。在传统的印象中,放电影赚的是电影票钱和零食钱,电影院的目标群体自然是消费能力强的年轻人,钱是从消费者手中赚取的。而在新媒体时代,流量本身就是财富,也就是看得人越多盈利越多,即使这些观众不一定进行消费。

以Vlog为例,好的作品吸引观众去看,播放平台会抽取一部分广告利润按照播放量奖励给作者,创作者也可以直接和厂商联系进行软推广。还有的创作者将粉丝引流到自己开设的网店,实现产品变现[6]。正是因为盈利模式的转变,受众基数的扩大成为了Vlog乃至短视频、自媒体创作的首要目标,其核心与通用设计理念相一致。通用设计理念从一开始就把目光锁定在了利润和商业化运作上,通过扩大产品的受众,提供人性化的产品击败同类竞品,从而满足消费者的喜好,实现规模化生产。

3.3 艺术追求

Vlog与电影群众性的要求相一致,也与通用设计理论的公平性和灵活性原则相呼应。电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最大众化的艺术,表现了人民群众的思想和愿望,适应人们的审美趣味,電影院曾经是人们下班后必去的场所。但艺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受资本运作的影响,具有阶级性。商业电影的目标群体主要是年轻人,因此剧情内容一般也是服务于年轻人,讲述年轻人的冒险、爱情、叛逆和梦想,容易忽略消费能力弱的群体。而Vlog的创作者遍布大江南北,职业、年龄、文化水平跨度极广,从农村的田间地头到北上广的写字楼,都有人以最真实的场景作为画布,讲述着他们专属的故事,吸引着各年龄段观众的眼球。

对真实的追求一直是电影人的奋斗目标之一,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曾经把影像看作电影的本体,认为电影的优势就在于相比于绘画和戏剧更为真实地记录世界。而Vlog的魅力恰恰就在于真实,甚至比电影在真实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

艺术作品的真实是经过作家筛选过的真实,电影在拍摄剪辑的过程中,难免将导演预设的观点和想法强加给观众。而Vlog的创作者就是故事中的主角,其创作逻辑要所反映的意识形态相一致。以农村生活Vlog为例,从视频中人物对世界的看法一直到创作者剪辑的方式,都反映着一名农村创作者的思维和想法,其艺术形象与社会生活内在规律和内在逻辑相吻合。因此,现实主义电影、纪录片乃至于喜剧片的粉丝都可以找到他们喜欢的Vlog视频和创作者,甚至将Vlog看作更优的选择。

4 结语

基于通用设计理论视角可以发现,正是由于对用户规模的重视,Vlog才能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异军突起,成为影视产业中一颗璀璨的新星。而对于电影创作者来说,参考通用设计理论,巧妙地利用叙事方式满足更大范围的观众群体,是扩展我国观影群体的一剂良药。

参考文献:

[1] 李昌集.情感结节与戏剧高潮——元杂剧结构方式的研究[J].艺术百家,1987(03):107-114.

[2] 李显杰.电影叙事学:理论和实例[M].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341.

[3] 周传基.电影·电视·广播中的声音[M].中国电影出版社,1991:90.

[4] 尹杭.老年群体观影情况调研报告[J].当代电影,2018(09):143-147.

[5] 周榆.用户自制短视频的用户需求研究[J].艺术科技,2017,30(06):111+238.

[6] 宋威.融媒体时代美食类短视频的创新与发展分析[J].艺术科技,2019,32(02):109.

作者简介:陆柏(1996—),男,江苏徐州人,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电影叙事、电影美学。

陈岩(1979—),男,江苏徐州人,戏剧与影视学专业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影视批评、电影叙事、电影美学等。

猜你喜欢

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高校学籍管理制度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青年理论的当前价值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对宪法沿革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