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星星美展”的当代美学意义

2020-12-23王人杰

锦绣·中旬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新时期

王人杰

摘要:中国当代美术发展中的“奠基展”,“星星美展”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抽象的表现形式对社会悲剧历史的记录中发现了“人”。其重要价值在于美术对人物关系的反思不只是体现在“尊重他人,从而获得他人的尊重”这样的认识层次,而是深层次领悟到,除了尊重他人的价值外,人更应该尊重自身存在的价值。美术创作在尊重自身个性价值的意识基础之上开始刻画和塑造富有鲜明个性特质的普通人。这一思想对中国当代美术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关键词:“星星美展”;新时期;艺术主体性

“星星画会”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是一个主张追求自由和自我表现的艺术团体。他们创作出具有现代主义风格的实验性作品,并因其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创作活动与历史事件而闻名。它表现出新时期年青一代艺术家对主体性提出的自觉呼喊与强烈要求。黑格尔说,“只有作为个别的有生命的主体,生命才是现实的”1。这表明,现实生活中的人是由单一个体的人共同组成了整体集合的人,如果整体的人能够被认可,那么就不应该否定个体中的人。正是在这种意识的引导下,第一届“星星美展”中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抽象的表现形式获得了来自各界的强烈反应。虽然参展的23个艺术家风格各异,但他们都不再以情景再现的方式来批判现实,而是通过“呐喊”来表露心扉。所以他们说道:“珂勒惠支是我们的旗帜,毕加索是我们的先驱”2。展览前言中出现了这样的文字:“过去的阴霾和未来的光明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我们多重的现状。坚定地生活,并且牢记每一次教训,这是我们应该肩负的责任”3。这个展览在一定程度已经流露出1985年来大量青年艺术团体共有的文化特征,透溢出新时期年轻一代艺术家对审美主体自觉与强烈的需求。

艺术家们在第一届“星星美展”的前言中清晰地提出,他们作品的创作意图来自于两方面:“对于探索者而言,世界充满了无限可能。我们用自己的眼睛来认知世界,用手中的画笔与雕刀来改变世界,我们的作品抒发各种情感,我们的情感传达各自的期盼。我们走向神秘的未来,毫无预示与指引,而这正是生活需要我们面临的挑战。时间不能在这里被盲目的割断,过往的阴霾与未来的阳光交织在一起,组成了今天我们多彩的生活。坚强的生活,且铭记每一次经验与教训,我们肩负着责任”4。从中解读到一种信号:一方面“星星”艺术家需要积极地参与到世界的活动中去;另一方面,要由审美主体意识推动的创作实践来观察和认知世界。由此看来,“星星画会”的艺术家们,其审美主体意识的表征,不仅是通过积极地参与世界,而且也是“用自己的眼睛”和“用手中的画笔与雕刀”来完善艺术语言。

如果说第一届“星星美展”的作品彰显了艺术家主体意识的觉醒,那么第二届的艺术家们则开始由单纯的情感宣泄向多元的艺术形式转化,进而显示艺术家在表现形式上的前瞻性和先锋性。第二届美展的前言中写下了这样的文字:“我们已不再是孩童,我们需要用更先进更成熟的语言与世界对话。在对世界的认知中,艺术本身就是一种标志,创作者的能力能够捕捉住世界上众多反应的瞬间。所谓排斥形式者,不过是恐惧除自身之外的任何存在。世界在不断缩小,每一个角落都留有人类的足迹,不再有新的大陆被发现。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人类的脚印已布满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视乎不会再有新大陆的出现。然而,今天新大陆就在我们眼前。任何一种崭新的视角和抉择都是对世界的一次掘进。创作的题材都来自于现实的生活和经历。我们投入到一场又一场的革命之中,充满变幻与迷朦,这成为了我们艺术的来源。当我们被释放的灵魂与创作的灵感发生碰撞时,艺术使我们的生活更为刺激。我们决不会与先辈决裂,相反的我们继承了先辈对生活敏锐的洞察能力和对未来的探索精神……”5。毋庸置疑,“我们不再是孩子”的声明表明了艺术家们的誓言,更表明了新时期成长起来的这一代人已经成熟,已经拥有了完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明确自己的追求,也能够辨析真正的“真、善、美”,并且懂得如何去判断、追求和奋斗。言外之意,他们这一代艺术人不再需要别人对自己艺术生活及艺术追求的说教,他们想要开辟艺术的新领域,而这一新领域不在别处,就在他们自己身上。

如上所述,“星星美展”既标志着新时期艺术家的主体意识的觉醒,又揭示了一个存在于新时期的重要议题,就是关于“艺术主体性”的问题。换一种说法,就是艺术是否应该以人为中心的问题。

事实上,人本来就应该是艺术的目的和中心,人的主体意识始终存在于人的审美实践中。其次,近10年的美学理论争论已逻辑地归结到人本身,“主体性”或“艺术主体性”的问题早已潜伏在已有命题之中。如果说关于美的讨论引出了人的共同本性,造就了“共同美”的认知;关于人性论、人道主义的探讨确认了人的共同本性的存在;关于马克思手稿的讨论进一步阐明了人的共同本性是自由、自觉地活动,而美的本质无非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过程,将这一切都作为前提,那么艺术的主体性就必然得到了确认。再者,对人自身的关注与对人自身价值的肯定是社会和科学发展的必然逻辑,是审美主体进一步觉醒的标志。最后,人应当被看作是历史的主体,因而尊重人的价值,发挥人的审美自觉性和审美创造力,是这一时期社会继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艺术创作发展的必然要求。

这正如刘再复所说,“提出主体性命题,绝不是主观随意的,而是历史的要求”6。人类是在深化对自然的探索认识,而人对自己的认识也同样得到深化。因此,“人類认识能力的重心,正在逐步转移到对人的内宇宙的认识研究人的主体性已成为历史性的文化要求”7。更为详尽的讲,从人的认识过程来看,人类在幼年时代,为摆脱自然的奴役,不得不把精力主要放在与自然的对峙上,进而无暇去认识自身。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人对于自由的认识深化了,于是便把重心逐步转移到自身上来,从而使人的主体意识得到提升与强化。所以,“星星美展”正是人审美主体的自我觉醒与肯定的这一过程中的必然产物。

注释:

[1] 【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朱光潜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114页。

[2] 张蔷:《中国美术十年》,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1年,第211页。

[3] 张蔷:《中国美术十年》,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1年,第211页。

[4] 高名潞:《中国当代美术史1985——1986》,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42页。

[5] 刘淳:《中国前卫艺术》,天津:百花文艺出版,1999年,第136页。

[6] 刘再复:《刘再复集——寻找·呼唤》,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8年,第90页。

[7] 【苏】列·斯托洛维奇:《审美价值的本质》,凌继尧 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第50页。

猜你喜欢

新时期
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
新时期高职院校班主任管理工作探讨
新时期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新时期国产武侠传记片的发展之惑
1980—1983年电影中的审美体验
新时期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新思路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