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脑梗死患者行优质护理干预的价值研究

2020-12-23丁金凤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32期
关键词:老年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护理质量

丁金凤

【摘要】 目的 分析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行优质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 44例老年脑梗死患者, 根据护理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組, 每组2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优质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分以及护理工作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NIHSS评分(10.00±1.02)分低于对照组的(19.35±3.42)分, FMA评分(62.15±2.17)分高于对照组的(55.45±3.35)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基础护理、沟通能力、无菌操作、责任心评分分别为(8.45±1.36)、(8.55±1.12)、(8.66±0.69)、(9.00±0.56)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00±1.22)、(7.96±0.58)、(7.58±0.66)、(8.00±0.33)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干预价值显著, 可有效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改善运功功能、提升生活质量情况并强化护理工作质量。

【关键词】 老年脑梗死;优质护理;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质量;护理质量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32.072

据最新数据示:全球每年由于心脑血管疾病而死亡的病例数高达1500万人, 已位居致死疾病的首位, 其中又以脑梗死最为典型。通过分析脑梗死发病机制后发现, 该病与脑血管硬化、栓塞等因素密切相关。在动脉血管粥样硬化发展下, 会导致血管壁出现狭窄、阻塞病变, 从而进一步诱发神经系统病变。急性脑梗死具有发病急、病势变化快、致死致残率高等特性, 患者主要以神经功能损伤、语言和肢体障碍等症状为临床主要表现, 严重威胁其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调查发现, 在常规治疗过程中辅以优质的护理干预, 不仅可改善临床症状, 还能改善其预后[1]。为进一步分析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行优质护理干预的价值, 特选取本院44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展开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5月~2019年3月收治的44例老年脑梗死患者, 根据护理模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22例。观察组中, 男12例, 女10例;年龄60~85岁, 平均年龄(72.50±11.14)岁;病程1.5~5.0年, 平均病程(3.25±1.11)年。对照组中, 男11例, 女11例;年龄61~85岁, 平均年龄(73.05±11.22)岁;病程2.0~5.0年, 平均病程(3.50±1.14)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口头宣教, 叮嘱其治疗期间戒烟酒, 因此饮食以低脂肪、高热量、高蛋白食物为主, 可以适量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量。护理人员严格控制病房温湿度, 确保病房环境干净、温馨;指导服药, 避免患者随意增加或删减药量。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优质护理干预。①强化基础护理:做好宣教, 叮嘱患者住院以及在家休养期间一定要保持干净、温馨、整洁的环境;床单、被罩等物品定期更换。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播放舒缓音乐等方式来稳定患者自身情绪。住院期间, 协助患者开展穿衣、刷牙、擦洗身体等一系列活动;叮嘱患者每日定时排便, 养成良好的生活和个人卫生习惯。由于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休养, 因此需做好压疮护理, 避免形成下肢静脉血栓[2]。②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将我科病房环境、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等人员介绍给患者及家属, 做好健康宣教;主动、积极与患者展开沟通交流, 通过发放健康手册、知识讲座等途径确保其可以充分了解自身疾病。增加语言、动作交流次数, 给予其充分的心理安慰, 缓解不良情绪的同时让患者充分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尊重和关心, 从而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③安全护理:确保病房内地面平整防滑, 床边要设置防护栏, 厕所要设置扶手, 叮嘱患者穿防滑软底鞋, 避免跌倒。日常尽量穿宽松、柔软的衣着, 如果自身条件不允许, 不要打开水;日常行走需要护理人员陪伴。④康复护理:a.体位:严格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选择最佳体位, 肢体合理摆放, 逐渐从卧位平衡、站立平衡过渡至床边坐起和肢体功能锻炼, 在护理人员帮助下开展床上训练和体位变更, 控制在3 h 翻身1次[3];b.被动训练:睡眠期间要求护理人员定期更换卧位, 避免关节僵硬。避免仰卧位出现伸肌痉挛, 应每2小时更换1次体位。睡前护理人员可以用酒精按摩功能障碍侧的肢体, 并开展外展、内外旋等运动。⑤早期语言训练:分别在晨起和睡前进行, 主要以播放电视节目、音乐为主, 通过外界的声音来刺激患者中枢系统。将正确的舌头伸缩、喉头张合等动作教会患者, 进行锻炼3次/d。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 3. 1 观察比较两组护理前后NIHSS评分、FMA评分 采用NIHSS量表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内含意识、肢体运动、凝视等多方面, 分值0~42分, 评分和受损程度呈反比。采用FMA量表评估运功功能, 分值0~100分, 评分和运功功能呈正比[4]。

1. 3. 2 观察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护理工作质量评分 护理工作质量量表内含基础护理、沟通能力、无菌操作、责任心等内容, 每项分值0~10分, 分值和护理质量呈正比[5]。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护理前后NIHSS评分、FMA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NIHSS评分、FMA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观察组NIHSS评分(10.00±1.02)分低于对照组的(19.35±3.42)分, FMA评分(62.15±2.17)分高于对照组的(55.45±3.35)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护理前后护理工作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基础护理、沟通能力、无菌操作、责任心評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观察组基础护理、沟通能力、无菌操作、责任心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 在各种内外因素的推动下, 脑梗死已成为临床常见、高发性疾病, 该病主要由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导致脑组织软化、坏死。其中主要以老年人群为主。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剧, 脑梗死临床发病率呈逐年攀升趋势;该病发病早期, 患者并无特异性的表现, 所以在诊断时, 极易和颅内血肿、颅脑损伤等混淆[6]。随疾病进一步发展, 病情较严重者, 甚至会导致患者残疾或死亡;因此该病对患者生理和心理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是该病的突出特征, 而目前临床治疗该病, 周期漫长且后期极易复发。目前治疗该病, 药物保守疗法、亚低温、高压氧、外科手术等均是常见的治疗方案, 但以上不论哪一种措施, 均具有较大的风险, 极易导致患者在治疗后期出现语言、肢体功能障碍, 从而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可见, 以常规治疗为基础, 必须在治疗期间辅以优质护理干预, 旨在提升临床疗效并改善患者预后。

以往临床对脑梗死患者开展护理干预, 多借助常规护理等传统模式进行, 通过检测生命体征、口头宣教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等措施的开展, 来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改善患者预后。但随着护理模式的不断转型和患者需求的明显增加, 常规护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蓬勃发展的医疗环境和患者日益增长的护理需求, 因此需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实施更优质的护理模式[7]。优质护理属于临床新型模式, 在护理措施干预措施中, 以患者病例资料和病情发展为基础, 充分结合护理人员自身实践经验, 尊重患者意愿并开展护理干预措施。秉承并贯彻“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 从而制定优质、全面、详细的护理方案并实施, 确保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改善患者预后。

此研究结果示:两组护理前NIHSS评分、FMA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NIHSS评分(10.00±1.02)分低于对照组的(19.35±3.42)分, FMA评分(62.15±2.17)分高于对照组的(55.45±3.35)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前基础护理、沟通能力、无菌操作、责任心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基础护理、沟通能力、无菌操作、责任心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 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行优质护理临床价值显著。此研究所得结论和方巧琳等[8]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 优质护理在实际干预中, 严格按照患者病情发展实际情况开展干预, 确保护理措施更贴合患者的同时促进护理人员综合能力全面发展, 故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吴顺秀, 金璐, 彭翠柏. 循证心理护理策略改善脑梗塞后遗症患者认知功能、心境状态和生命质量的机制. 临床检验杂志, 2017, 6(4):795-796.

[2] 苏晓丽. 循证护理联合丁苯酞及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炎性因子和氧化应激的影响. 河北医药, 2019, 41(12):1907-1910, 1914.

[3] 许建华.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改善脑梗塞偏瘫患者肢体功能与语言, 活动能力方面疗效分析.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 6(69):119.

[4] 罗燕媚, 黎淑珍, 赵佩英, 等. 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19, 36(6):6-7.

[5] 张晓丽.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预防脑梗塞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效果.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9, 36(5):591-592.

[6] 吴传红.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改善脑梗塞偏瘫患者肢体功能与活动能力方面效果观察.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 4(31):115, 120.

[7] 朱晓莉, 孙凤华. 早期胃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在大面积脑梗塞减压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 4(32):171-173.

[8] 方巧琳, 封春娜, 刘泽霞. 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评价.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12):94, 96.

[收稿日期:2020-05-25]

猜你喜欢

老年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护理质量
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应用化痰祛瘀汤联合康复治疗对其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探讨
依达拉奉对短暂性脑缺血的干预效果观察
血栓通粉针剂在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前列腺增生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探析
2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循证护理效果研究
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