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力信息技术 优化数学教学

2020-12-21陈瑜华

教育界·A 2020年13期
关键词:优化教学信息技术小学数学

陈瑜华

【摘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提供了方便。新时期,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都产生了巨大改变。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需要教师强化“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本文阐述了借助信息技术优化数学教学模式的策略,以供相关教师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优化教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教学中,教师适时恰当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直观化、趣味化、形象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进行数学思考;有助于发展学生自主探索能力,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一、激发兴趣,创设有效情境

小学数学学科特点是“抽象、概括”,而小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更容易理解比较直观的事物。因此,在实际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提供与教学有关的图形、文本、动画、影视等材料,为学生学习数学创设图文并茂的有效情境,将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趣味化、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动态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与感悟能力,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这一课时,教师以故事引入教学:“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上次的比赛,谁赢谁输?”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之后教师接着引导:“兔子输了比赛,很不服气,它跟乌龟约好今天再比一次,你们愿意给它们当裁判吗?”然后用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龟兔沿着圆,同时从一个点(12点的位置)出发赛跑,圆上等距离分布着12面色泽鲜艳的小旗。之后显示比赛结果:兔子跑了一圈,乌龟跑了一大格。学生欢呼:“啊!这次兔子赢了!”这时教师请大家数一数,乌龟跑了一大格,兔子跑了一圈,是几大格。学生回答:“兔子跑了一圈是12个大格,乌龟跑了1大格。”教师将12面小旗变成钟面上的12个数字,借机引导:“请大家仔细观察,这是什么物品?”学生脱口而出:“钟表。”教师顺势引导:“观察钟的表面,都有什么呀?”学生积极踊跃发言。这样的情境引入,把童话故事与认识钟表联系起来,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既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又创设了使学生想要继续探究新知识的有效情境。

二、主动参与,提升探究能力

现行的数学教学中实践内容虽然丰富多彩,但是部分内容跟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偏差。学生无法具体感知教材中的活动,也无法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为学生创设数学情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主动参与数学学习,在实践活动中感知数学。有了有力、真实的体验,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动力就会大大提升,探究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例如,在教学综合与实践课“营养午餐”时,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帮助学生感受吃饭中的学问,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对什么才是有“营养”的感到好奇。为此,教师以问题为载体,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但这里,教师没有提出问题,而是让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提出了一系列有趣的问题,如“我想知道为什么食物是有营养的”“我想知道什么是热量、什么是脂肪、什么是蛋白质”“我想知道为什么我最爱吃的炸鸡排营养不全面”等, 此时学生主动参与,正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好时机。笔者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罗列出想解决的问题,然后让他们通过各种方法,如请教父母、上网收集资料等来寻答案。第二天的课堂上,笔者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让他们展示、共享学习成果。在多媒体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主动参与教学,形成有效互动。学生之间平等地共享学习资源,既培养了学生资源共享的意識,又提升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突破难点,增加课堂容量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比较单一、被动,一块黑板的容量使授课内容展示受到限制。而信息技术具有模拟性,可以生动直观地展示文本无法直接展示的内容。教师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摆脱传统的、被动的注入式教学,使抽象的语言具体化、枯燥的内容直观化、深奥的知识浅显化,从而增加课堂容量,凸显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圆的认识”中,用圆规画圆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亦是教学难点。由于画圆方法的多样性及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正确掌握画圆的技巧并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为此,笔者将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和注意点制作成微课:要想画规范的圆,就要用圆规。圆规有一个头、两只脚,把带尖的一端在纸上固定住不动,带笔芯的一端旋转,就能画出圆。然后提出问题:这两个脚之间的距离能变吗?什么不动?什么动? 除用圆规画圆外,你能用带绳子的一支笔画出圆吗?在学生尝试之后,笔者播放体育教师在操场上用绳子画圆的录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在室外大空间画圆的方法。最后,笔者播放了一小段微课,配上画面、背景音乐等介绍了《周髀算经》的画圆方法。《周髀算经》中记载,“圆出于方”。所谓圆出于方,说的是最初的圆形并不是用现在的这种圆规画出来的,而是由正方形切割而来的。通过这一微课,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博大精深。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示范画圆,采用跟学生一样的工具,不仅使学生通过观察、模仿、操作掌握了用圆规画圆的正确方法,还突破了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画圆不好操作的难点。加上播放录像、介绍相关的数学知识,这样画面感十足的课堂,将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生动,增加了整节课的容量。

四、打破局限,提升信息素养

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了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可见,生活中数学与信息素养密切相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前收集信息,并指导学生对信息进行整理,从而打破时空局限,正确合理地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有效地开展数学学习活动,进而让学生逐渐具备对信息的收集、整理、运用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例如,在教学“负数的认识”时,笔者提前让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每晚播放的“天气预报”,并收集生活中与负数相关的信息或数据。上课时,笔者让学生展示所收集的信息,并请一名学生上台对着短片模仿播音员进行播报,使学生感受负数的实际意义,从听觉和视觉上感悟生活中负数的存在。接着,笔者出示教材上“南北5个不同城市同一日温度气象”的地图,结合图片链接在课件采用“局部放大”和“闪烁”的方式,让学生直观获得温度高低的冷热感受及文字叙述形式的温度记录;然后演示课件,让学生观察温度计“上升”“下降”的过程,从中领悟零下温度、零摄氏度、零上温度在温度计的位置与顺序关系,建立数轴模型。

教师如此借助信息技术,便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把现实生活与数学课堂有机融合,形成“数学生活化”与“生活数学化”之间的交接和转化。这一教学模式,能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使其体会到数学的魅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五、探索创新,感受学科融合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跨越不同学科知识点间的学习沟壑,提升课程的设计能力和立体化教学能力,需要教师不断摸索数学与信息技术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

例如,根据信息技术与数学两门学科的课程标准,教师将学科关键能力“平面图形计算”与“编程”作为体验探究的工具,让学生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结合信息技术中的编程知识制作正方形、长方形和圆等图形的面积、周长计算器应用程序。学生在这样的跨学科课程活动中,感受到了学科知识的关联,激发了学习和探究兴趣,提升了计算思维。总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操作、演示,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探索中萌芽,使学生的数学学科经验与信息技术密切联结,计算與编程的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升,从而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掌握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并将其正确合理地运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是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时代的需求。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只有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机整合,辩证地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让学生的学习更具开放性、自主性、创造性。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的结合对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环境、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丁杨华.例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高效整合[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2):24-26.

袁华.例谈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J].数学教学通讯,2011(33):23-25.

梁昊欣.谈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08):86.

鲁建华.浅析通过信息网络技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策略[J].名师在线,2019(32):78-79.

猜你喜欢

优化教学信息技术小学数学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浅谈如何开展高中历史教学
小学语文的趣味化教学探析
优化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巧借现代信息技术优化中职会计教学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