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年段语文学习“四力”培育

2020-12-21张慧

关键词:表达力感受力四力

张慧

摘要:低年段语文教学要有意识地培育学生的四种能力。教师可由“图”及“画”,利用汉语拼音情境图和绘画实践活动,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接文本题材与生活话题,催化学生感受力的觉醒;巧借“故事沃土”,为学生埋下想象力的种子;改变口语交际尴尬局面,为学生表达力的提升搭建阶梯。

关键词:语文学习 观察力 感受力 想象力 表达力

观察力、感受力、想象力和表达力这“四力”对完成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等内容教学不可或缺。教师要有意识地创造各种条件,运用各种课内外资源,随时随地训练“四力”,为学生起步阶段的语文学习打好基础。

一、由“图”及“画”,促观察力生成

每个学段针对观察力的训练重点有所侧重,如针对综合性学习,新课标在低年段要求“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观察所得”,而在中年段则为“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用书面或口头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低年段,教师应侧重学生观察兴趣的激发和观察能力的初步培养。

(一)基于汉语拼音情境图的观察兴趣激发

汉语拼音情境图作为一年级汉语拼音单元中内涵丰富、趣味性强的教学辅助内容,画面情境与儿童生活经验直接对接,是简单易得的观察力训练素材。课堂上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观察情境图,再通过示范,让学生习得观察方法,组织学生开展观察活动并结合生活经验交流所得,再利用编顺口溜、唱儿歌、讲小故事等形式,展示观察成果,感受观察乐趣。

以声母“j”的教学为例,声母“j”的尾巴到底是向右还是向左,一直是困扰学生的一大难题。教学时,笔者让学生观察课本上母鸡追着蝴蝶跑的画面,观察声母“j”与插图的相似之处,进而总结规律,编顺口溜——“母鸡蝴蝶jjj”。每当学生分不清楚“j”的尾巴朝向时,笔者就会想方设法让学生回忆插图和顺口溜。这样,他们在语文学习中能切实体会到观察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和好处,日积月累,会更积极地参与到观察活动中来。

(二)基于绘画实践活动的观察能力培养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融入美术、科学等学科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以“观察”为训练重点的绘画实践活动。在学习完《拔萝卜》后,设计画一画“胡萝卜的生长过程”的实践活动;在汉语拼音《b p m f》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感受“爸爸、妈妈”这两个词语,设计“我为爸爸/妈妈画张画”的绘画实践活动;在学完《四季》后,让学生思考一年四季还有哪些代表性的植物,由此,设计以“画一画我的植物朋友们”为主题的绘画实践活动……

例如,围绕“画一画我们的植物朋友”,笔者专门策划了以“树”为主题的绘画实践活动。先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选择一种植物写生,提示学生可以针对植物的枝叶、花瓣等各个部分,从形状、颜色、大小等不同角度来描绘,并在家长的帮助下拍下自己喜欢的植物。在课堂上,学生分小组交流画作,并评选出可供班级展示的作品。教师组间巡视,及时记录学生交流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接着,在全班展示时,让推选出来的小画手对照着照片,描述绘画的构思和创作过程。这里有两个层次观察能力的训练:要画得像或者画得有创意以及对照照片解读绘画,都要求学生观察得当;“参赛”小画手和“评委”均需要仔细观察,才能画得好、评得准。这样有趣的绘画活动,让学生乐在其中,同时,观察能力也得到显著提升。

二、对接文本语言与生活话题,催发感受力的觉醒

蘇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唤醒学生对自己、对他人、对自然、对世界的感受力,必须从低年段抓起。教师可以结合文本中与生活对接的题材,巧用课堂提问,触发学生的生活感受力。

例如,教学《明天要远足》这一课时,笔者注意在课前情境创设和课后拓展环节,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你有过和家人或同学一起远足的经历吗?当时有什么感受?这样的话题唤起了学生的回忆和情感:“我和爸爸妈妈出去玩的时候,会买好多好吃的!好开心!”“我会很开心,然后一直拉着妈妈说话,问问题,妈妈老是说我烦,哈哈。”“我会和好朋友一起开心地跳起来!”此时,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也被调动起来,畅所欲言,内心的激动与期待展现得淋漓尽致。

诸如这样的文本还有很多,如《影子》《升国旗》《我多想去看看》《怎么都快乐》,它们能勾起学生的情感认同,将学生感受的触角引向生活,有所感、有所想。

三、巧借“故事沃土”,种下想象力的种子

一年级的教师总爱给学生讲各种故事,当他们听到故事中的主人公遇到困难时,会迫切地想知道结局如何,主人公是如何解决困难的。教师可以抓住这一契机,巧借故事的无限可能,与学生互动,让学生或想象或提问;也可以引导学生说说想法和感受。

例如,笔者将每节课课前5分钟设置为故事时间。为学生讲《一年级的小蜜瓜》时,其中提到孩子在下雨天玩耍的情景,恰好窗外也在下雨,笔者追问学生“这雨声像什么?”学生浮想联翩,诸如“下雨的声音像小提琴一样优美!”“小青蛙在雨中呱呱的叫,像在唱歌一样!”“小鸭子在池塘里游呀游,好开心!”“下雨的声音像小朋友在拍手”等精彩表达纷纷涌现。又如,讲《小老虎历险记》第五章,章节末尾并没有说明小老虎到底遇到了什么样的危险。笔者就抓住这一想象的空白处,适机组织学生展开想象:有的说小老虎可能被光头园长带回动物园了,有的说小老虎也有可能被小偷偷走了……

四、改变口语交际尴尬局面,搭建提升表达力的阶梯

口语交际、口头作文、书面作文,这三者呈螺旋式循序渐进之态。口语交际是表达力提升的第一个台阶,但实际的语文教学并未真正发挥口语交际的作用,容易造成“越教越不会说”的尴尬局面。

以《口语交际:商量》为例,交际材料为:一个学生在做值日生的当天过生日,他需要和同学商量,提早一点离开。在课堂交流环节,一位学生说:“我今天过生日,想要提前一点走,可以吗?”另一位学生快速以“可以”结束对话。一分钟不到,商量就结束了。学生没有表达欲望,教学沦为一次礼貌用语大比拼。这种现象折射出学生表达力欠佳的事实。如何改变这种尴尬局面,让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重视表达力,具备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呢?教师首先要重视口语交际板块的作用,同时要根据交际内容创设情境,让表达力的提升有阶梯。

第一,设定口语交际中的人物性格、身份。接着上文的例子,在第一次“商量”草草收场之后,笔者又指名第二组学生,并明确指出,与这位要提前离开的同学对话的,是位工作极其负责、认真的同学。学生这下才真正进入商量的情境:“我今天要过生日,可以提前一点走吗?”“那你的值日谁来做?”“能不能请你帮我一下?”“可是我自己的还没有做完呢!要是我帮你的话,肯定会弄到很晚,妈妈在外面会等得着急的!”“那我快一点做完,做完我就走,行吗?”“打扫得太快的话,肯定就没有那么干净了。要是老师来检查,怎么办?”“不会的,我一定会打扫得干干净净!” ……两位学生在三番四次的交锋中,表达欲望被充分激发。

第二,参与编排口语交际中的“状况”。仍以《口语交际:商量》为例,笔者在学生交流环节,参与编排了许多突发状况,让对话矛盾重重。“我今天要过生日,可以早一点走吗?”“可以是可以,可是谁帮你扫地呢?”“要不你帮我扫一下吧!”“我……”正当该学生要回答的时候,笔者突然出现:“你把你的值日工作做完后,到我办公室来一下!”笔者的这一点拨意在让学生明白:商量不一定都能成功。学生恍然大悟,也学着编排状况:“不好意思,我可能帮不了你了。”“要不你从老师那儿回来以后,再帮我扫下地吧!我下次可以帮你扫的。”“不行不行,我也要早点回家呢。”学生思维活跃,参与积极性高涨。在商量快要结束时,笔者又“现身”了,编排突发状况:让最后说要早点回家的学生一会去办公室一趟。一段新的商量又开始了。

总之,只有教师千方百计地让学生想说、有话可说,并且积极主动地去说,学生才能真正参与到口语交际中来,切实提升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 何捷.一篇一篇解读统编:小学语文统编新课这样教(一、二年级卷)[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9.

[2] 温儒敏.温儒敏语文讲习录[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9.

猜你喜欢

表达力感受力四力
巧解四力平衡问题——提高科学思维能力,促进核心素养的养成
卷首语
诗与感受力(创作谈)
创享空间
表达力的多元设计与实践探索——台北市南湖高级中学语文组“写∞手”教学活动探析
也谈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网络时代做好编辑需练就“四力”
修炼学校管理“四力”
语文教育表达力的理论构建与实践
提升“四力”夯实党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