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幅图写话教学要点

2020-12-21王晓群

王晓群

摘要:针对多幅图写话,应教会学生辩证地观察,找准基点;指导学生合理想象,铺设阶梯,突破盲点;把图画与文字、独创与分享结合,有创意地表达,凸显亮点。

关键词:多幅图写话教学 写话基点 写话盲点 写话亮点

统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首次出现多幅图写话。对学生来说,从单幅图跃升到多幅图,能力要求有进阶,训练起来有一定难度。突破多幅图写话教学重难点,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教师应抓住三个要点。

一、辩证地观察,找准多幅图写话的基点

多幅图写话离不开学生对画面内容的细致观察。教师想要引导学生获得更丰富的信息,应训练其辩证思维能力:从单幅图辐射多幅图,观异同,找联系;再从多幅图回归单幅图,察细节,重整体,以便在画面中找到故事要素,梳理故事情节,为写好故事打下基础。

首先,教师以填表的形式引导学生围绕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个要素观察四幅图画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了表格的提示,学生小组合作,很容易找到故事的主人公是小虫子、小蚂蚁、小蝴蝶,故事的主要情节是它们依靠半个蛋壳进行了一天的旅行,这些是四幅图画的共同点。不同点是地点、时间都在变化,蛋壳被做成了四种物品,作用也不一样。在比较异同的过程中,学生初步建立起对多幅图画的认识,不由自主地思考出图畫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搭建出故事的基本框架。

之后,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教师再引导学生关注每一幅图画,在观察细节的过程中充实内容,丰富情节。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的细微之处。如,这四幅图右下角的圆点代表什么意思?从哪里看出时间、地点在变化?蛋壳分别被做成了哪些物品,有什么作用?学生结合问题,仔细观察后发现:右下角的圆点代表序号,每幅图对应一个自然段,顺序不能颠倒,四幅图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链;不同的时间、地点能推进情节发展,蛋壳的不同作用是由特定的时段、环境决定的;等等。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有了观察四幅图画的思路和抓手,能有理有据地描述故事。

二、合理地想象,突破多幅图写话的难点

儿童的想象力丰富,但易陷于胡思乱想,易出现误区与盲区。在多幅图写话过程中,如果任由学生的思维信马由缰,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就难以保证。怎样让猜测变得合理,使联想变得精确?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寻找用途、猜测画名、联想画面等活动,初步构建“关注作用—猜测名字—联想乐趣”的思维框架,让画面在学生头脑中丰富起来、生动起来、活跃起来,为写出心中所想、体会创作的快乐搭建桥梁。

活动一:寻找用途。教师先引导学生根据观察所得的各种细节要素,找到想象的依据。如,聚焦多幅图的中心点,将想象的重点放在半个蛋壳的用途上,想象在四幅图画中,小虫子、小蚂蚁、小蝴蝶把蛋壳当成了什么,他们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就能合理发散思维,避免想象的盲目。

活动二:猜测画名。教师以给每幅图起名字作为突破,引导学生合理猜测。如,教师以第一幅图为指导,让学生想象蛋壳被做成了什么?三个小动物玩耍时的心情怎样?师生共同合作,为图一起名为“跷跷板之乐”。接着,学生依照这样的路径推测,很快发现了另外三幅图的奇妙之处,分别为它们起名为“热气球之奇”“雨棚之妙”“摇篮之美”。四种想象,四个名字,师生巧妙地将四幅图画串成了“珍珠”:乐—奇—妙—美。每幅图画的重点清晰地展现出来,为学生顺利表达铺好了基石。

活动三:联想画面。杜威认为,想象可以产生好的故事,但产生不出知识,因而还算不上是思维,只是感觉的绽放。当想象有了来由,有了推测,逐渐走向精确,抽象思维就产生了。蛋壳的作用找到了,每幅图的名字起好了,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从图名开始展开联想,突出每幅图画的特点。如,围绕四幅图分别点拨:三个小动物是怎样体会到跷跷板的乐趣的?它们被热气球带到天空中看到了哪些神奇的景象?下雨了,它们想到了什么奇妙的躲雨办法?天黑了,它们是怎么安排自己的住处、欣赏月夜的美丽的?通过精心设计旨在激发想象力的教学活动,使得学生徜徉在自由而又有规则的想象世界里。

三、有创意地表达,凸显多幅图写话的亮点

多幅图写话过程中,教师要将文字与图画结合,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把独创与分享结合,助力学生生成有亮点的语言表达内容与形式。

(一)绘本引路

小学生喜爱绘本这种图文结合的阅读方式,且有一定的绘本阅读基础,教师要凸显尊重学生的主体经验,促进学生自我语言建构的目标,统整阅读要素和表达要素,给学生布置为多幅图配上文字的书面表达任务。这样,多幅图写话就成了绘本创作过程,一条充满创意的学习道路便由此开启。在课堂上,教师出示学生已经阅读过的绘本《想吃苹果的鼠小弟》《我是霸王龙》《猜猜我有多爱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你们喜欢读绘本故事吗?这些都是我们已经读过的故事,非常有趣,是不是?今天,我们也来尝试当一个小作家,创作一个绘本故事,你们有兴趣吗?”学生带着创作绘本故事的热情投入学习,目标意识更加强烈。

(二)句式探路

多幅图写话内容丰富,有限的课时内无法做到对四幅图都细致指导。在组织学生表达输出的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句式填空的方式,有选择性地重点示范单图写话,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围绕第一幅图“跷跷板之乐”,教师将笔力放在如何体现“乐”上,设计了如下问题:“小朋友们,图中的小动物把蛋壳做成了跷跷板,这是我们用眼睛观察到的。它们是怎么玩的?这是我们转动小脑筋大胆想象到的。这一看一想啊,就让画面活了起来,故事更精彩了,旅行也更有趣了!”随后,出示句式填空题目(见图1),引导学生将玩耍的快乐具体化。

有了观察与想象的基础,紧扣“跷跷板之乐”,学生很快完成了这一幅图的写话练习:

早上,小蚂蚁、小虫子和小蝴蝶在广阔的草原上找到了半个蛋壳,它们高兴极了,连忙找来一根木条,把它做成了一个跷跷板。小虫子坐在这一头,小蚂蚁坐在那一头,它们俩上上下下,荡来荡去,小蝴蝶飞来飞去当裁判。它们玩得可真开心!

接着,学生按照这样的句式,完成了其他三幅图的写话练习:

小蚂蚁在地上捡了一块布和四根绳子,小虫子和小蝴蝶赶过来帮忙。它们把这些东西和蛋壳接在一起,做成了一个热气球。小蚂蚁、小虫子和小蝴蝶坐在里面飞向高空,小蚂蚁说:“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么美的风景,有高山,有云朵,有河流,真奇妙啊!”小虫子也连声说:“是啊,是啊,真的太神奇了!”

到了下午,天色变暗了。突然,天空下起了大雨,小蚂蚁灵机一动,把蛋壳倒过来,做成了一个天然雨棚。小虫子对伙伴们说:“还好有蛋壳做的雨棚,要不然,我们就被淋湿了。”就这样,它们三个好朋友躲过了一场大雨。

天黑了,月亮姐姐升上了天空,小虫子、小蚂蚁和小蝴蝶玩得非常累。它们躺在蛋壳做的摇篮里,一片叶子飘了下来,刚好给它们当被子。它们甜甜地进入了梦乡。

学生观察细致,想象恰当,语言表达上也注意了具体性与生动性,较好地实现了课堂学习目标。

(三)分享铺路

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在课堂上完成一篇完整的多幅图写话作品,并不容易,但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单幅图写话,却易于实现。如果将多幅图分解为单幅图,每个小组合作完成一幅图的文字表达,最后组合起来,就是一篇完整的写话了。以“绘本引路”,教师在写话环节提出如下要求:第一组写第一幅图,第二组写第二幅图,依次类推。教师发给学生的作业纸也经过精心设计,模仿了绘本的表现形式,将图画附在写话内容的上方,帮助学生将画面阅读转化成文字表达。课末,教师说:“小朋友们,你们发现没有?把你们写的单幅图写话连起来,就是三个小动物一天的旅行过程,就是一个有意思的绘本故事《有趣的一天》。”教师请每组派出代表向全班分享自己的创作,并把每组选出的作品现场装订成一本绘本,激励大家:“你瞧,我們也会编绘本故事了,今天回去,请每个小朋友把剩余的故事继续写完。有兴趣的小朋友还可以把这个故事延续下去,让有趣的旅行伴随着小虫子、小蚂蚁和小蝴蝶,开始新的一天的生活。”

虽然学生个体在课堂上只完成了单幅图的写话任务,但是他们以班级为单位完成了一幅完整的作品。在分享每组创作的过程中,学生倾听另外三幅图画编成的故事,为后面顺利输出做好了铺垫。

多幅图写话教学应为学生搭建观察、想象、表达等关键能力培养的支架,帮助学生完成这一挑战性任务,并收获学习的乐趣。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提升习作关键能力的教学改进策略研究”(编号:D/2018/02/28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方德佺.低年级文本解读要处理好三组关系[J].小学教学(语文版),2019(3).

[2] 陈飞.为儿童的表达素养而教——统编版三至六年级习作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J].教育视界,2019(14).

[3] 罗先慧.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2018年度综述——基于2018年《复印报刊资料·小学语文教与学》论文转载情况的统计分析[J].小学教学研究,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