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师型”教师运营管理思维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2020-12-21吕江唐颖

科技风 2020年34期
关键词:双师型实践教师

吕江 唐颖

摘 要:对于酒店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培养对应用型本科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从培养教师具备运营管理思维的实践进行了综述,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内涵特征做了初步的探讨,指出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并探讨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运营管理思维;实践

Abstract:It is crecial of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teaching achievements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nivercity that the construction and training of the"dual-talented"teachers of the hotel management profession.The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ual-talented" teaching team made a preliminary discussion,pointed out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training process,and discusse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dual-talented" teachers;operation management thinking;practice

在我国,上海的王义澄最早于1990年12月提出“双师型”教师概念,他在《中国教育报》第3版发表题为《建设“双师型”专科教师队伍》的文章,提出教师工作对“双师型”教师素质要求,“参与学生实习过程、选派教师到工厂实习、参与重大教学科研工作、多承担技术项目”,满足这四方面要求,表明达到“双师型”教师水平。

学界存在着不同理解,主流观点持有双证说:即凡持有教师资格证和职业技能证书等两个证书的在职在岗教师认定其为“双师型”教师;双能(双素质)说:即具有一名教师必备的职业素质与能力,又具有一名技师所必备的职业素质与能力的专业课教师认定其为“双师型”教师。双证+双能说:即对前两者的综合,大部分普遍认同的标准。双职称说:目前教育部门比较倾向的一种类型,要求“双师型”教师既要具有讲师以上的职称,又要获得本专业资格证的中级以上职称。也有认为“双师型”教师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双师素质”,二是“双师结构”。“双师型”教师概念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的标准制定者基于本体视角上提出的,使得“双师型”教师标准五花八门,在实施与执行过程中,各相关方都从各自的视角进行阐释,各有优点和不足。

建设和培养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应用型本科高校长远发展的重中之重。目前双师型教师标准大都以证书论,主要研究在内涵界定、机制创新、激励手段、师资培训体制和基地建设等方面,同时对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等都有考量,但对双师型教师运营管理等能力却难以衡量,也难以将这方面的能力传递给该专业学生。酒店行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盈利性凸显的行业,行业对后续人才需求要求具有运营管理思维能力,能确保酒店获得市场竞争力和一定盈利能力的专业人才。洛桑教学运营模式下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对推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洛桑教学模式本土化推进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及培养途径

洛桑教学模式本土化推进过程中,“双师型”教师能力培养重点是针对在教学+运营+科研的多重教学环境中,多管齐下,在师资结构、在职培训、教师个人发展等多方面开展“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在教师实践专业技能创新——运营管理思维能力的培养。(1)师资结构的特殊性。国际酒店管理学院是桂林旅游学院与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合作办学项目,目前项目已有初具规模,我院是集2国教育体制特点、2校教学优势资源、2种教学模式合一的创新教学体系,为了满足学院+酒店的教学环境,确保进阶式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大一学生实操课程在酒店运营环境中进行教学授课,这样的教学环境对师资人员提出了一个高的要求,除了具备基本教师教学技能,还应具备酒店专业知识和运营管理思维能力,需要有较深酒店行业工作背景的专业酒店人来担任教师角色。同时为了满足应用型本科教学发展要求,这就需要教师队伍的师资既要具备一定教学科研能力同时还需具备一定运营管理能力的“双师型”教师。(2)该教学模式下师资队伍的在职培养。“学院+酒店”的教学环境给创新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和良好的平台环境。我院现有教师队伍中,既有学界教师,又有海外学习背景的国际化人才,更有行业丰富从业背景的专业人士,如何把教师的多种能力融合一体,摆在了教师队伍建设上来。我院将教师能力培养融入到酒店实际运营中,把运营指标与教学指标相结合,让学生在正常教学中认识和理解酒店运营的真谛。(3)在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个人发展需求凸显。既要达到教学要求质量不掉队,又要保证所管理的运营部门“营收”不亏损。市场中的酒店是一个盈利性企业,作为未来酒店职业经理人的培养摇篮——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本科院校,没有具备运营管理思维的学生将未来无法在职场上求得生存,这要求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具备教学、科研能力,同时还需具备运营管理思维能力。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运营管理思维培养策略

基于满足教学、运营、科研要求的前提下,对教师任职及个人发展等要求构建培养模式,实现教学与运营的完美结合并达到教师科研发展需要。(1)该模式下的“双师型”教师应拥有“4+5+1”,即4个能力、5种证书及1个认证。4个能力是理论教学能力、专业技能实践指导能力、运营管理思维能力、科研研发能力;5个证书为毕业证书、教师资格证书、专业技术等级证书、行业任职工作证明书、职称等级证书;1个认证为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学习指导师”认证证书。在双教学模式下在职教师,既需要有基本的教学技能,又要有高校教师教学、科研能力,还要有酒店运营管理能力。(2)运营管理思维能力的體现。在酒店运营基础上进行专业知识技能的教学,则代表教师所管理的部门在运行过程中达成各项相关经营指标,这对教师的运营管理能力提出来很高要求。只有教师具备这样的能力,才能通过教学各环节传递给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具备运营管理思维的学生到了职场才能更加受到市场的青睐。除了常规本科院校对教师教学考核外,我院对讲授酒店运营专业课程的教师构建了一套运营管理指标的考核机制,如从酒店运营角度,每个运营岗教师负责酒店一个部门的日常运营,该教师除了负责本门课程的教学之外,还肩负着部门“日常经营性”事务,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担任着部门经理的管理角色,教学各环节与部门日常“经营管理”和人、财、物管理相互交融。为确保教学效果及所管理部门的有序运作,对教师的考量指标会从教学质量、经营指标、能耗指标、顾客满意度指标、运营工作量等关键性指标上进行多方考核和度量。(3)推进“双师型“教师能力培养体系建设。找差距寻短板,将各岗教师进行分类,做出人员素质模型进行分析,根据目前现有的双师型教师任职标准,找出差异,形成岗位能力模型,就不足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对于运营岗教师,侧重提升教学实践能力和课程设计实施能力、科研能力的培养,丰富运营知识的积累;对于理论教学岗教师,采取沉下去、送出去的方式参与酒店实际运营过程,培养酒店运营管理理念和思考方式,提高企业家经营意识。在日常工作相互交融和工作伙伴结对组合中推进教师间的相互学习,形成互补。积极利用校企合作平台作为教师运营管理思维能力培养措施落地的试验田,让教师有机会参与到企业实际运营管理中去,通过在企业兼职、挂职学习、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充分了解酒店实际运营操作、管理体系、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等,促进教师持续培养,确保应用型本科教师队伍建设步伐和方向与行业发展同步。(4)建立健全教师分类考核及奖励激励机制。针对酒店专业教师进行分层分类,完善各岗各类教师工作量分析,建立教学、运营、科研工作成果等量互换机制,解决以往一个标准对教师的考核方式。只有合理奖励配合良性的激励机制才能提高“双师型”教师的积极性及工作能效,把运营考核指标纳入教师评价体系中来才能进一步激发教师工作源动力,让对正常教学和日常运营管理的付出得到应有认可,在教师招聘录用、职称晋升、绩效奖励等多方面得以综合考虑。制定和出台鼓励参与“教学+运营”教师的激励机制和奖励政策,引导和激发教师丰富自身运营管理理论和实践知识,提高教师参与运营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加强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资金投入,助推酒店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运营管理思维能力的自我提升,将这种能力通过言传身教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做与学的过程中得到培养,达到师生教学相长,并能在今后实际酒店运营中被认可。

三、结语

目前,随着竞争激烈的酒店业发展,酒店需要大量有运营管理思维能力的未来接班人,但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缺乏酒店运营的土壤环境。为确保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能够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紧跟时代和行业发展需要,建设和培养高素质、具备运营管理能力的教师队伍对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的长远发展尤为重要。“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且发展的过程,现有运营教学环境对培养教师运营管理思维能力的模式还需要不断地进行研究和探索,因此,不可能一步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继续推进和落实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丰富并梳理了“双师型”教师内涵,逐步推进酒店专业教师运营管理能力的培养,增强专业与行业接轨,不断完善教师评核体系和激励机制,整体提升酒店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综合能力,促进培养的人才能适应市场发展需求,为应用型本科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义澄.建设“双师型”专科教师队伍[N].中国教育报,1990-12-05(003).

[2]路飞,肇立春,等.应用型本科专业“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及途径[J].教育现代化,2019(8).

[3]时锦雯.“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报告[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1).

[4]高新星.新建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9(12).

[5]程莉萍,陶卫平.应用型本科院校“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管理,2016(3).

[6]袁艺,项阳.新时代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探讨[J].贵州农机化,2019(1).

项目:文化和旅游部“双师型”师资人才项目-“校企‘双师联合授课的实践与方法研究”

作者简介:吕江(1976—),男,浙江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旅游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唐颖(1981—),女,广西桂林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型事件管理、节庆旅游开发。

猜你喜欢

双师型实践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秋天在哪里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美育教师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