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至可感温暖 理通方能高效

2020-12-21王运良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0年12期
关键词:接纳真爱赏识

王运良

[摘要]在学校教育中,与学生的沟通不可或缺,而不同的沟通方法所产生的效果却截然不同:正确而恰到好处的沟通能使学生不断进步,而欠佳的沟通不但起不到促进的作用,还可能会使学生走上相反的道路,甚至极端。所以,在与学生沟通时要讲究方法技巧,以使沟通产生实效。

[关键词]真爱;尊重;接纳;赏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中图分类号] G6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36-0087-02

教师,一直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对自己的学生都寄予了厚望,都想竭尽所能培养好学生。但是,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师生间的有效沟通不可或缺。然而,同样是沟通,不同的教师做起来效果却完全不同:与学生成功的沟通,对师生双方来说,氛围融洽,心情愉悦,对学生来说,能起到积极引导、扶正祛邪的作用,学生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学其道”;但失败的沟通可能会导致一场“口舌之战”,师生间情绪对立,有的学生甚至会走上极端。既然与学生的沟通如此重要,那我们教师应怎样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呢?

一、要施之于爱,这是成功沟通的前提

1.尊重学生

“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这就是说教育要有所成效,教师在平时工作中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生沟通时更要做到不恶语伤人,以保护学生脆弱的自尊心。我们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切不要因学生的某一个错误行为借题发挥,批评、打击学生的其他方面。像“害群之马”“你真是烂泥糊不上墙”这一类司空见惯的语言,可能会不经意之间摧毁一颗稚嫩的心灵,甚至会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2.接纳学生

接纳每一位学生是一种高尚行为,更是一种崇高的品质。或许有人会说:随便认同并接纳一个学生,会导致学生的故步白封,不求上进。这样的观点也不无道理,但是,我们试想一下,如果你不接纳甚至疏远学生,学生能接纳你、相信你吗?我们教师不应先要求学生将错误改正,变得完美无瑕后才接纳他,而是先宽容学生的不足,始终不渝的相信我们的学生能知不足而奋发,能朝着更好的方向学习,然后引领孩子们向前发展。让我们再来重温一下这个耳熟能详的例子吧:一个极其内向、学习又不好的学生经常举手回答老师提出问题,却总是回答不出来。反复多次后,教师在一次课余问他为什么不懂也跟着举手时,这个学生哭了:“老师,其他同学都会,都把手举得高高的,我不举手的话人家会笑话我的。”看着这个可爱而又可怜的学生,教师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后来,教师悄悄地告诉这位学生:老师看到你的上进和不服输,心里倍感欣慰,不过这样子会影响到老师的上课进度,以后老师提问时,如果懂的你就举左手,不懂的就举右手,老师就知道在什么时候提问你了。此后,教师努力创造条件让他回答他懂的问题。一个学期以后,这个内向的学生变得开朗了,学习成绩更是前进了一大步。后来,教师把这个方法告诉其他学习后进生,结果,他发现绝大部分后进生都进步了。

试问,如果这位教师在发现学生的问题后冷嘲热讽:“又不懂,又举手,丢不丢人?!”或者大声呵斥:“总这样,无药可救了!”抑或是无动于衷地说:“哦,你先回去上课吧,你的问题我了解了。”然后教师为了不浪费时间,在以后的教学中对这“啥也不懂”的学生置之不理,不给任何机会。那么,这个学生又会往哪个方向发展呢?结果值得我们深思。

3.赏识学生

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表示欣赏之意,這样能更好地激励他们勇于进步。“你的想法不错,很有价值!”“这个方法太棒了,让老师茅塞顿开。”这些言语看似平淡,但却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鼓舞他们的斗志。我们都知道:一个人不可能好到完美无瑕,同样,一个人也不可能差到“烂泥扶不上墙”的地步,只要教师用心,就不难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之处。正如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充分的赏识,让学生从成功中增强自信,享受成功的快乐。

二、要感之于心,这是成功沟通的关键

1.在和学生沟通时要做到“换位思考”

所谓“换位思考”,就是从不同位置、不同角度去看事物、想问题,去体会,去接受。我们教师与学生由于年纪的不同,相处群体的差异,以及思维深广度的不同,很容易在同一事物的认识上产生不同的看法。我们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要做到“换位思考”,置自己于学生的角色中,深切体验、理解学生的感受,在情感体验上尽量与学生步调一致,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还要引导学生置于老师的角色上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时常让他们设身处地地体验为师者“恨铁不成钢”的无奈与执着。这样,不但可以矫正各自的不良行为,也能使师生互感尊重与理解,这样,教师更易于耐心引导教育学生,而学生则更易于接受教师的教育。

2.在和学生沟通时不要苛求学生“全盘接受”

常言道:“严师出高徒。”这是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对工作认真负责的重要表现。但并不是说在师生相处的过程中,学生对老师要言听计从。其实,在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中,不同的人都会有不同的看法,何况我们教师和学生之间还存在着年龄及认知上的差异,怎可能在认识上完全一致。所以,在平常的工作中,教师要多深入到学生中去,对学生所为所想勤了解、多分析,找出原因,并对症下药。只有学生接受你,沟通才能更为有效。

三、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是成功沟通的保证

1.平等交谈,态度诚恳

所谓平等交谈,是师生双方以平等的姿态进行谈话、沟通,以达到解惑的目的,并不是教师说教的“一言堂”。因此,交谈既要有平等的心态,也要有诚恳态度。只有用既甜美又饱含知识营养的语言去感化启迪学生,才能促使学生在和老师的沟通中,说出他们的所想并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教育和指点。无休止的数落只能适得其反,无法达到有效的沟通。在一次体育课上,有两个学生因抢球而打架,被班主任叫去“批”了几节课,双方互相指责,“仇气”难消。而他们的语文老师却心疼地帮他们擦干净鼻血,并从抽屉中拿出针线帮他们缝扯掉的纽扣,她一边缝补,一边耐心地了解整个事情的经过,她深情而又诚恳地说:“同学好比亲兄弟,能当上同学是千年修得的福分,多难得啊!有什么事不好好商量,偏要打架!真叫人心疼。以后毕业分手了,想见面还不容易呢!”这普普通通的话语感动得两个学生争着认错,握手言好。

2.真诚赞美,慎用批评

(1)真诚赞美。

真诚的赞美不仅可以树起学生的自信,更可以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我国著名教育家卢勤老师曾指出:所有孩子都是好孩子,身上都有许多闪光点,只是有的没被发现,如果能被发现,他们的表现不比谁差。所以,我们教师在从教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个性的差异,因材施教,并对他们的亮点给予真诚的赞美,引领他们茁壮成长。

但赞美需把握重点,有针对性,要赞美具体的东西,并且要多样而又有创意,不能漫无日的地泛泛而谈。例如:在评价学生的答題时,教师如果泛泛说答得不错,那所起的促进作用将极为有限。我们要让学生知道,他的答题到底好在什么地方,有哪些还可以做得更好的。如:“这个题目你的解题思路很清晰、很全面,不但灵活运用了很多老师上课所教的知识,还运用了不少我们还没学到的知识,这和你平时多读书,勤学好问有很大的关系,继续努力,加油!”从这话语里,学生就会明白地发现自己的优点:上课认真听,不懂就问,课后勤预习,多看书。当学生的表现得到老师的肯定时,在以后的学习中就会继续精益求精,将自己的闪光点继续闪亮。

(2)慎用批评。

拿破仑曾说:“批评往往使人失去动机,毁掉人的意志力。批评除了给孩童的心中留下自卑的情绪外,并不能带来更好的结果。”因此,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要多一点耐心,抓住一个“理”字,把道理讲透,以理服人,多给学生“转弯”的机会,让学生能在和风细雨中明辨是非对错。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处罚更强烈。事实上,让学生认识到其错误未必一定要批评,在很多情况下,批评可能会产生更糟的结果。如果我们教师能宽容一些,给孩子们一个所谓的“颜面”,并运用恰当的方式对学生的犯错进行疏导,让孩子们认识到教师的善意,这样使他们既能认识到错误又能达到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

(3)激励上进,不判“死刑”。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告诉我们:“孩子们求学的欲望完全是由教师激发起来的,假如他们是温和的,是循循善诱的,不用粗鲁的方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而用仁慈的感情与语言去吸引学生,假如他们和善地去对待学生,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是可以塑造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所以与学生谈话要多激励,切忌“判死刑”。像“你算完了,屡教不改”“你迟早得坐牢”等等,将心比心,这样子起不到任何积极的作用,相反,可能还会使学生破罐破摔、越变越坏。虽然有的学生暂时落后了,但他们内心向上的愿望并没有改变,都希望自己能成为好学生。所以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放弃对所谓“后进生”的引导,要多激励,多用“别人可以学好,你也一定可以”“老师相信你一样可以为班级争光”等善意而又激励人上进的话语来给他们鼓舞,催他们奋进。

教育是一门沟通的艺术,它因有效的沟通而不断获得进步。虽然没有一把万能钥匙可以打开每一扇幼稚的心灵之门,也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可以唤醒每一位偶尔犯错的学生,但如果我们教师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能以“爱”开路,“情”“理”兼施,那么便能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进一步促进教育教学的和谐与发展。

(责编 韦淑红)

猜你喜欢

接纳真爱赏识
富婆妈妈迷失“真爱”陷阱,假病历护家遗祸绵绵
运用叙事疗法使问题学生在问题中成长
用心感受,用爱教育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对学生的爱
“赏识”催开作文花
西部城乡结合地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研究
从《沉睡魔咒》看迪士尼的苏醒
让阳光照进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