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

2020-12-15张帆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24期
关键词: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张帆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有必要的。在培养的过程中,学生的能力素质、数学知识的结构特点以及复杂程度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教师需要注重知识的转换,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的联系,使他们能够建立起知识的基本结构框架,而不是直接将问题的答案告诉学生。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加强思考,不断钻研。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4-0146-02

1.小学数学中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意义

在调查当中发现,小学数学课堂上很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一部分学生认为数学比较有趣,他们的探索精神被充分激发了出来;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数学很难,尤其是几何知识难以理解和掌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存在差异。在数学当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

(1)数学是学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主要学科

传统数学教学当中过于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主要是通过考试和测试的方式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这种以结果作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进步,缺乏对能力培养的重视。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在新时期,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了重要的目标,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教学的过程而不是结果。而数学本身就是一门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需要发挥自身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在学习几何知识的时候,需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也开始接触各种学习方法和数学思想,比如,对比分析法、知识点概括法、判断推理法等,这些方法和思想都为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在数学教材当中也为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便利,比如,在内容导入模块当中通过动画图片等形式为小学生设立了相应的情境,在这样的情境当中学生可以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2)数学教学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数学与其他学科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涵盖了很多公式和定理,通过这些判断形式的内容形成了一个确定性的体系。在这个体系当中,符合和逻辑术语就是基本的数学符号,这些符号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逻辑推理之后就得到了新的判断,而这些判断经过组合之后形成了数学学科。小学数学的内容虽然并不高深,其中的推理论证也并不多,但是判断推理的形式仍然比较常见,这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人类的成长的阶段,最初形成的思维能力都是具体而形象的,我们的大脑习惯使用这种思维方式来记忆与学习。而在知识学习的过程当中,我们的思维开始从简单变得复杂,思维能力也开始从具体变得抽象,由无序变得具有逻辑性。小学生就是处在这一变化阶段,在这个时期对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2.在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过程当中的问题

(1)传统小学数学教材不重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目前小学数学教材的教学重点并不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是重视理论知识的培养。这对于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具有不良的影响。与此同时,目前使用的小学数学教材当中,对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特点结合并不密切。从教材的基本内容上来看,教材当中每个章节之间的连接性并不强,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并不高,学习能力也正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因此,面对这种教材可能会出现难以理解的情况,从而会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除此之外,目前小学数学的教材在编排的时候,还只是以文字与数字为主,圖片等较少。这使得数学知识的抽象程度更强,小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难度比较大,对于思维能力的培养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2)教师的能力与素质不符合实际需要

在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当中,教师是主要的引导者,因此教师的能力与素质对于培养的效果也具有重要的影响。目前,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目前许多小学数学教师虽然已经意识到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但是会由于种种客观因素而无法实现培养目标。主要原因是教师自身的经验不足和能力有限造成的,他们没有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在调查过程当中发现,有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只是按照教材的内容与顺序进行授课,没有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来针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与拓展;没有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对授课的顺序进行调整。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虽然可以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但是无法真正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在无法跟上教师的讲课进度的时候就可能会对数学学习产生不良的情绪。

3.在数学教学当中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

(1)创设教学情境,整合教材内容

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避免直接将公式告诉学生,从而通过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并与学生共同探讨公式的推导,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将该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与此同时,在讲解习题的时候,教师也要注重与学生共同探究的过程,不能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教师还需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整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比如,在学习百内加减法的时候,学生通常会觉得这些运算规律比较枯燥难记,因此对于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不感兴趣。而对于数学运算知识的学习来说,只有学生在掌握了运算规律之后,经过不断的练习才能提高运算能力与运算速度,为接下来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为学生放映《小熊开店》的动画,将其中的数字运算知识包含在动画当中,这样学生就能够在观看动画的同时思考相关的数学知识。这种动画情景的创建改变了知识的载体,使学生乐于参与其中。在该情景故事当中,小动物们在小熊的水果店里购买水果,然后根据水果的价格付钱给小熊。小熊同时也需要根据小动物们购买的水果来找钱给它们,教师可以在这样的情景当中询问学生:“小熊应该找多少钱给小动物们?”,这时候小学生就会积极思考,在这个过程当中提高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2)将数学知识联系生活,提高教师个人素质

大多数小学生不愿意学习数学是因为他们认为数学与生活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不像语文知识那样能够直接应用于生活当中。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需要使学生意识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明白数学知识就是直接来源于生活,同时是能够解决生活问题的。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师需要利用自身的相关生活经验,在理论教学当中增加实际生活的教学案例,尤其要多列举小学生平时常见的生活案例,例如,超市购物价格计算、长度测量与计算等。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在生活当中发现数学问题,思考数学问题,同时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因此,要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建立联系,教师还需要具备较高的能力与素质。比如,在学习了统计的相关知识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本周家庭生活当中的费用支出进行统计。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学生需要了解家庭当中的各项支出,并从中发现更多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4.结语

总而言之,数学的逻辑性与抽象性都比较强,为了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思维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在小学数学课堂当中培养思维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促进学生独立思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创设教学情境、整合教材内容,同时提高个人素质、实现生活化教学。

参考文献

[1]钟桂德.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04):199

[2]王伟柏.网络平台学知识,逻辑思维微课出—基于微课的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训练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4):206

[3]张羽,黄振中.“抢跑”真的能赢吗?—小学数学校外辅导对校内教学和数学思维培养的影响[J].教育发展研究,2018.33(18):7-12

猜你喜欢

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