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道德元素 创新课堂模式

2020-12-14蔡颖

考试周刊 2020年93期
关键词:课堂模式道德与法治

摘 要:《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立足于儿童的发展需求,以儿童生活为出发点、以培养具有良好品行、热爱生活、乐于探索的少年儿童为目标的综合性课程。文章结合自身实践经验,提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主要发展路径与教学策略:集合学科资源,实现学生与课程更高程度上的良性衔接;整合课程元素,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融合课堂模式,促进课程与生活的有机融合。通过如上发展策略,课堂教学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学科资源;课程元素;课堂模式

帕克·帕尔默在《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中所述,“好的教学是对学生的一种亲切款待”,作为新时代义务教育阶段教改新成果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应成为对学生的一份“美好款待”。这份“款待”要落实好,须重视教学的创新,真正发挥应有的教育作用。《道德与法治》教材与时俱进融入了新时代国家新要求,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立足教材,又要超越教材。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追求“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探索让好的教学成为对学生的一份美好的款待。具体的做法如下:

一、 集合学科资源,提高学生的课程衔接度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2016年诞生的新型德育课程,与原来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相比,新教材在课程性质、功能定位、教育理念和内容标准等方面具有一脉相承性。《道德与法治》教材是对于新时代课程要求的全新回应,立足于少年儿童的基本生活,在课程设计体现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我的内在整合,注重以个体经验为起点,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具体而言,《道德与法治》课程涵盖了品德教育、常识教育、社会历史教育、法律法规教育等方面的相关教育内容。笔者以为提供好的教学前提是读好教材,从教材要求出发,了解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从中选择有助于推动“美好款待”的“菜”。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单元是一个相对的教学整体,教学时,应将单元的内容进行通盘考虑,全面设计,就是在“备菜”,准备“菜谱”。准备中要“三备”,一是着手备单元,厘清各具体单元中的详细目标导向与单元主体内容,即单元中的价值目标元素和具体内容元素。如在部编版小学教材中,《骄人祖先 灿烂文化》一课提出“丰富多样的汉字、古老而优美的汉字、意蕴隽美的汉字、影响深远的汉字”。以课表为基本要求,激发孩子对于祖国民族瑰宝、即文字的热爱,并让孩子们逐步了解古代科技,认识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感到骄傲自豪。通过本部分的教学,学生将逐步了解汉字历经千年传承仍然生生不息的主要原因。进一步让学生体悟到,汉字不仅仅只是历史的展现、古代故事的表达、古代作品的呈现,也不仅仅只是一种传情达意的历史性工具,而更是在情感上维系中华民族、促进祖国繁荣发展的纽带,感受祖先创造出这种表情达意文字的高度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在汉字学习中,实现学生传承汉字精神的课程要求。二是着手备课文。以各单元的详细目标为基础,厘清不同课程的主要目标与学习内容,更具体把握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价值导向。如上述一课,为了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收集整理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网络资源,如“汉字小故事”“神奇的汉字”“汉字的魅力”等枯燥的汉字教学于看图、猜谜、赏画之乐。这样,学习过程就是寻找民族根的过程,字符作为中华文化发展脉络的最好呈现方式,扮演着中华文化的“活化石”角色,传递着来自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讯息。三是备学生。要分析和思考学生与课文目标与内容是一种什么关系。涉及汉字历史、汉字演变、书法艺术、有关汉字的故事等方面的准备,特别是要不拘囿于教材,可利用学生生活经验,针对学生的日常所见所闻及语文等学科学过的知识来设计教学。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积极选择更有意义、更有趣味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实现学生与课程更高程度上的有机衔接。

二、 整合课程元素,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

教材、教法、教师、学生,这几大元素在教室、课堂如何整合,形成美好的关系。笔者喻之为“烹饪”与设计“菜品”,帮助学生进一步获得“美好款待”。具体来说,在教学内容基本确定之后,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因人而异地设计与学生发展相契合的主题活动,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在民主、轻松、和谐、合作的氛围中发挥主体作用。

第一,重视教材,确定完整而翔实的活动目标。在进行相关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定位时,应认真思考与该活动相适宜的发展性目标,避免缺乏目标、偏离目标的错误价值倾向,切实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一次“送教”活动中,笔者就以“文字结情缘,有缘来相会。从进入学校的第一天起,咱们就是读书人了,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一场属于‘读书人文化之旅”;“四十分鐘大家将成为文化之旅的主人,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老而优美的汉字》,去感受汉字之美,体会汉字之趣,分享汉字之魂吧!”来定位,使得教学朝着了解汉字的悠久历史与发展特点、了解汉字熔铸着祖先的智慧与灵感的目标有序靠齐。

第二,要突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美丽文字 民族瑰宝》教材立足引导学生了解我国语言文字的多样性。从汉字、甲骨文到楷书。每种字体的风格,感受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因为大多数学生从小学习说汉语,写汉字,但缺少对我国文字的整体认识。选择了第二板块《古老而优美的汉字》教学要认识汉字历史悠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又要感受不同汉字形体具有的不同魅力。结合学科的特点,精心设计“挑战智慧解字王”活动体系,从第一关拼字游戏、第二关看偏旁写字到第三关按限定写汉字,老师不再是传统的课堂知识的教授者,而是走向实践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从注重教师的中心权威向注重师生平等沟通;从标准化发展走向多元化发展。

第三,进一步丰富活动形式,使得各类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符合。良好而高效的活动形式是活动顺利达成、取得切实成效的关键要素。引入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既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也能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帮助学生深入挖掘体悟所学知识的内在逻辑,进而将知识内化为发展效能。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往往热衷于如下的活动形式:(1)模仿秀:以教学的主体内容为依托,引导学生积极以生活为样本,模仿生活中各类人物的说唱跳写等活动。比如教学中,让学生当“新闻发布员”“故事分享人”展示自己收集的信息。(2)操作:教材中的部分教学内容,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操作,进而自主探索所学的知识,再如教学中设计“快乐寻宝图”让学生“猜猜我是谁”“找找我在哪”“看看我形体”;(3)表演:以饱含趣味性的表演为载体,在各类主体性才能的充分展示过程中,增添学生的发展自信与活动参与的积极程度。

三、 融合课堂模式,注重课程与生活的有机融合

在探索道法课堂教学的研究中,在打破“一支粉笔一张嘴一讲到底”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收获了主体意识与主体能力。但现实中也存在看似热热闹闹,丰富多彩,但收获不大的现象。好比准备了一桌丰盛的菜肴想招待客人,但没有精心地“整盘”,结果差强人意。笔者以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论采取何种模式,课前方案设计,教学过程中有效调控,活动后组织总结,展示交流等基本环节。更具体来说,教学过程应立足于学生导向,反映学生的内在需要,帮助学生寻找自身的课堂主体地位,从而获取更高效的教育体验与教育收获。

第一,为道德与法治教学做好“课前准备”。在课程正式开展前,应充分引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收集与调查。出于学生的个体品德来源对个体生活的全面认识与充分观察,因此,只有以学生为导向的教育活动,才能激发学生的内在主体情感与道德认同。在《古老而优美的汉字》的课堂教学中,应在课堂开始前以引导学生开展社会调研:让学生对生活中的汉字进行调查研究,也收集有关汉字的知识和故事。以广泛而系统的调查与统计为基础,学生将形成对汉字应用的全面理解,进一步体会汉字的价值与创造性,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与民族荣耀感。

第二,用心组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课堂活动情境”。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在场因素作为教学的出发点,采取以情境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具体来说,积极运用情境、发掘情境。作为一种德育的主要工具,前者强调情境在教学活动中良性的作用,后者注重情境的自主生成性,突出情境对于整体教学过程的背景性意义。在教学《古老而优美的汉字》的时候,充分创造条件,让四者统一于完整的活动情境中,让学生以“文化之旅的主人,走进《古老而优美的汉字》”,借寻“汉字之源、品汉字之美、究汉字之谜”三大活动板块,让学生参与“名家讲坛”“新闻发布会”“挑战智慧解字王”“奇妙故事屋”“快乐寻宝图”的课堂情境,感受汉字的博大精深,从而激发满满的爱国情怀。

第三,真心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课后延伸”。以深化教育为基本教学脉络,增添教学的延伸性,促使课程进一步以学生为本,促使教育更为全面地贯穿于学生的全体生活空间。针对此课内容,设计了三个拓展内容:其一,推荐诗歌阅读《赞汉字》,通过课堂外的充分延展,将课程融入学生生活的全过程与各方面,全领域地作用于学生个体;其二,推荐网络空间学习《神奇的汉字》,構建课堂内外的良性互动关系,促使课内课外的学生生活趋于和谐发展;其三,举办“寻汉字之源,赞汉字之美”主题板报,为学生创设“致知笃行”的发展空间,使之进一步了解自身的现实生活,将已经在课堂上积极汲取的知、情、意、行等美好品德践行于课外生活之中。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让课堂教学成为一份美好的款待,需结合教材自身的特点和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以开发的视野、发展的眼光来处理学科资源、课程元素、课堂模式,才能真正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促进素养的整体提升,真正实现课程标准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陈光全.品德课程教学的“课后延伸”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9(8).

[2]郑航.基于情境的道德教学及其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4(9).

作者简介:

蔡颖,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市晋光小学。

猜你喜欢

课堂模式道德与法治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宽与活小学教育阶段专业集群式课程模式改革构想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