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0-12-13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教育资源优质教学资源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辽宁沈阳 110034)

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影响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极为广泛,比如各种形式的在线教育平台、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与服务、便捷的智慧校园服务等等,为广大学习者提供了便利的基础学习条件。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大力提高国民素质。这就要求开放大学建设过程中围绕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学习资源须满足广大学习者的需求。因此,资源建设作为开放大学建设的重点内容,需要分析如何进行资源建设与服务的问题,探索开放教育资源建设与服务对策,以适应开放大学建设过程中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一、数字化资源的定义和特征

(一)数字化资源定义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以数字信号在互联网上进行传输的教育信息,其中,应用到开放教育的教学资源主要为媒体素材,大致可分为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和动画类素材。其主要用途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某一问题。目前,数字化教学资源按照技术类型划分,在教育部2015年1月发布的《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中,将通用性基础教学资源大致分为媒体素材、试题、试卷、课件、案例、文献资料、网络课程、常见问题解答和资源目录索引等[1]。

(二)数字化资源的特征

1.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数字化教学资源在呈现方式上,主要以视频、音频、动画、文本、在线精品课程等类型混合式呈现;在呈现载体上,数字资源多存在于硬盘、网络或者云服务器中。数字资源具有开放共享等特点,现阶段大多以在线精品课的形式呈现,将所有类型的数字资源整合在教学平台上,供学习者在线学习。在当前开放大学建设背景下,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优质教学资源较为短缺,无法满足社会上各种类型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还有个别地区和院校仍然犹如信息孤岛,导致资源无法开放共享。数字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的特点能够促进优质资源的整合和信息共享,从而促进资源建设的发展,以满足开放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

2.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广泛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主要是由教师和技术人员针对某一问题经过教学设计、拍摄、制作等一系列环节而形成的教学资源。主要特点是短小精悍、教学内容针对性强,可以高效地帮助学习者个性化自主学习,强化操作、问题导向等内容,从而培养学习者主动学习的兴趣,解决工作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在当前开放大学建设背景下,需要重点开展资源建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多元化的学习需求。随着国家一大批精品课程的有序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通过在线学习平台的整合和管理,为学习者提供了多层次、多类别的学习资源,满足了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二、资源建设与服务存在的问题

电大四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开放教育教学资源,但在多年资源建设工作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资源的重复建设、资源利用率低、评审机制不规范、不注重教学设计等方面。

(一)资源重复建设

基于广播电视大学的特点,开放教育办学规模逐年扩大,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其专业设置包含了理、工、农、医、文、史、哲、教育等各类专业60余个,开放教育各专业的发展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特色发展的良好办学格局[2]。为了达到能满足全社会各类学习者人人能学、时时可学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目标,各省市电大结合自身情况和教学需求量体裁衣,打造符合自身办学特色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为远程教育教学服务,视频课、微课、动画、网络课程等资源多种多样。但由于全国电大系统缺乏统一规划,同时也缺乏合理有效的遴选机制,造成个别资源的数量与种类繁杂,同类课程资源数量很多,质量也参差不齐。从组织者角度思考,资源杂乱也给资源的梳理带来了很大的弊端,资源的重复建设也无法满足学校的创新需要,同时还造成了学校的资源浪费。

(二)资源利用率低

开放教育办学为更好地实现远程教育,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资源建设体系不完善、建设标准不统一等问题,造成资源的数量很多,而且有些课程拥有多个版本的同类教学资源。学习资源的开发定位出现偏差,没有站在培养学习者学习兴趣的角度去进行教学设计。从近些年资源管理平台统计服务的利用率来看,学习者热衷于与时俱进、符合现代社会个性化学习理念、学习内容较新的优质教学资源,而其他年代久远、教学内容相对落后、吸引力不足的资源的利用率逐年降低。如此一来,资源与选定的教材、大纲内容不匹配,无法使学习者与学习资源有机融合,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而且资源种类繁杂,很大程度上供大于求,这就造成了学习资源的浪费。

(三)缺少规范的资源评价机制

各建设单位建设要求不统一,缺少统一规范的资源评价机制,造成资源重复建设与使用率较低的问题。数字化学习资源对学习者的交互性、学习环境的支持,是影响资源建设评价机制的重要因素[3]。缺少规范的资源建设相关评价机制,势必造成对数字化资源的审核不到位,无法对资源的等级进行划分。资源的评价机制可以正确引导学习者结合个性化学习需求选取适合自己的优质教学资源,还可以从根本上杜绝资源重复建设和利用率低等问题。

(四)资源缺少个性化教学设计,吸引力不足

在开放教育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中,由于个别专职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不强,个性化开发能力较弱,导致小部分数字化资源多是录屏讲解,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无吸引力,资源质量较差。开放教育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应强调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在资源的设计上,要保证内容体系完整,凸显系统性、理论性,而职业教育资源要致力于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由于个别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对开放教育的教学理念认识不够,在数字化资源制作上缺少个性化的教学设计,个别专职教师只注重教学内容的讲解,无法融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缺少交互性,导致数字化资源的质量偏低。优质的教育资源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利用交互性的教学环节增强资源的交互能力,以此提升资源的质量。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资源建设相结合,是提升资源质量的重要保证。

三、加强开放教育资源建设与服务的对策

(一)规范资源建设管理服务机制,合理匹配建设学习资源

加强开放教育资源建设的服务能力,规范资源管理服务机制,科学规划数字化资源的供给问题。充分了解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合理规划,精准把握立项环节,打造供需平衡的优质教育资源,为广大开放教育学习者提供学习资源服务。当前,资源建设工作需完善整体规划,各建设单位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合理规划实施资源建设工作。采取有效的措施对资源建设进行部署实施,以专职教师与技术人员相结合的方式,合理进行教学设计和技术实现,合力打造优质资源。促进资源使用的导向与需求相匹配,合理规范资源管理服务体系,以需求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建设优质资源,匹配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同时提高资源利用率。

(二)整合资源,建立全面的数字教育资源推广机制

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推广,首先要整合各种形式的开放教育资源。通过平台整合资源,使资源可以有效推广和再利用。最根本的应建立数字资源的推广机制,通过数字化资源平台和各种与资源相关的比赛等推广数字化资源的使用,使开放教育的相关教师和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了解数字化资源的优势和应用价值[4]。为了推广资源,辽宁电大建立了资源管理平台,每年通过举办电大系统微课设计与制作大赛、优秀微课展播、国家数字化资源中心优秀资源评选等活动,大力推广优质学习资源。学校还通过鼓励广大教师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开展数字化教学资源项目建设,针对学习者个性化需求,打造特色优质学习资源。辽宁电大还通过参加省教育厅举办的各种信息化大赛,从而有针对性地打造优秀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更好地做好资源建设和推广服务。

(三)完善评审机制,优化资源多种利用

通过完善资源建设相关评审机制,可以合理筛选优质的教学资源,促进资源质量的提高。辽宁电大通过成立资源建设委员会,全面把关资源建设工作。通过聘请学科专家与技术专家,联合学校有关部门,结合资源管理办法、人才培养方案对立项的课程进行审核把关,并在建设过程中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通过严格的技术评审和教学评审环节,对教学资源进行全面的审核,采取评分、等级划分等形式,对数字化资源进行结题和管理,形成了客观规范的评价规则,从而促进了开放教育优质资源的快速发展。

(四)契合教育教学需要,因地制宜地进行资源设计

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打造体现开放教育办学特色的优质教育资源。可结合当地特色、传统文化、风土人情对资源进行定制开发。教学资源的设计应以培养学习者兴趣为出发点,从资源的内容、类型等多方面考虑。集中学校相关专家、优秀课程团队成员、技术专家、教学设计人员等,通力合作,采用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在线教育平台的优势,进一步打造一批精品开放教育课程资源。通过在线精品课程平台,集合多种资源类型和形式,通过交互和互动,激发学习者的兴趣,从而提升学习资源的有效利用。

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是一个长期持久的积累过程,随着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即将到来,数字化资源建设工作将结合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继续为社会输送优质教育资源,为广大求学者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以此来提升社会各层次学习者的知识水平。开放教育数字化资源应合理规划,全面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逐步使开放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得到更好发展,为广大求学者带来更多的学习体验。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优质教学资源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物理教材中STSE教育资源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重视城乡教育资源调整 保护农民家庭发展希望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新媒体环境下江苏省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
“优质父母”不能靠培训速成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育见未来共创美好——2019未来学校行业年会暨教育资源交流会圆满落幕
民用飞机航电系统虚拟教学资源建设
新型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