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强化护理在单臂半环式骨折外固定器治疗四肢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20-12-10赵宏丹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20期
关键词:四肢针对性护理人员

赵宏丹

(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铁煤总医院骨科,辽宁 调兵山 112700)

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创伤骨科患者的数量明显增多,且骨折的严重程度也明显增大,给临床治疗增加了难度。近年来,随着生物学固定理念的不断完善和深入,骨折外固定技术因创伤小、有利于软组织的恢复等优势而被应用到四肢骨折的治疗中[1]。但外固定过程中,极易因多方面因素而导致针孔感染、骨折的再移位等等,最终影响到患者的康复;因此,强化对骨折患者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于促进患者康复、改善预后尤为关键[2]。本文主要对比、分析我院2018年5月-2019年给予单臂半环式骨折外固定器治疗的四肢骨折患者常规护理、强化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并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5月-2019年期间我院接收并行单臂半环式骨折外固定器治疗四肢骨折患者72例,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划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龄为17-73岁,平均(45.63±2.35)岁。本组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为18-72岁,平均(45.17±2.47)岁;本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强化对其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2组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强。入组标准: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并得到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研究均无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无恶性肿瘤者,无精神障碍或意识障碍者,本研究均无合并糖尿病者,无极度骨质疏松者,无合并先天性骨畸形者,排除妊娠或哺乳期女性患者。

2 方法: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包括:密切监测患者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告知临床医师;做好术前各项准备工作;强化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进行功能训练等。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强化对其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术前针对性护理干预。①给予护理人员系统化、科学化的培训:科室应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单臂半环式骨折外固定器治疗及护理的相关知识、与患者交流的理论方法、心理学等等;同时,制定行之有效的护理程序,比如:护理的目标、方法、效果、反馈等等,以最大限度提升护理的整体质量。②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术前,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向其讲解医院规章制度、病房制度等等,以得到患者和家属的支持、配合;同时,护理人员应详细为其讲解治疗的原理、优势、应注意事项等等,以提升患者治疗的信心。③术前准备:术前,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床上大小便训练以及咳痰、咳嗽等训练;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嘱患者戒烟、戒酒,少食刺激性的食物,并保持机体营养的均衡。此外,术前,护理人员还应指导患者完成各种辅助检查,并为其选择适宜的固定器,并对其进行消毒、灭菌。(2)术后针对性护理干预。①疼痛护理:术后,护理人员应主动和患者沟通,详细记录患者疼痛部位、程度和患肢的情况等;同时,护理人员还应采取科学的评估方法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并根据评估结果给予患者用药或按摩镇痛。此外,护理人员还可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训练、放松疗法等等来缓解疼痛感。②并发症预防:术后,护理人员应抬高患者患肢约15-30°,并科学摆放患者体位,这样,不仅能够增加患者的舒适感,而且还能够有效避免固定针刺伤患者皮肤。术后,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患肢皮肤情况,有无渗血等,并保持外固定器及其周围敷料的干燥、清洁,定期换药、换敷料。更换敷料时,护理人员应先用乙醇对其周围皮肤消毒,1天3-4次,以防发生感染。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定期检查外固定器牢固与否,并密切观察患者骨折部位有无异常活动或畸形,若有,须及时告知主治医师。③心理指导:大部分四肢骨折患者多是因突发事件所致,加之,术后患者自理能力、生活规律等等均发生了巨大改变,这在很大程度上给患者心理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术后,护理人员应强化对患者心理的指导和干预,循循善诱,让患者能够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和护理。④康复训练:术后,护理人员应尽早给予患者康复训练和指导,比如:未固定关节,可做肌肉的收缩训练。再训练的过程中,应切记:早期仅可做一些以促进肢体血液循环的运动,中期则可训练骨折部位上下关节,后期则是以促进肢体功能康复为主;训练过程中,应把握好训练的强度。

3 效果评定:(1)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2组护理前、后患者心理情绪进行评估,评分越高,患者心理状态越差。(2)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估2组患者护理前、后患者疼痛程度,总分10分,评分越高,患者疼痛程度越严重。(3)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对2组护理后患者生活的质量进行评定,具体包括:社会功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活力、总体健康、情感职能、生理职能等维度,各维度满分100分,评分越高,患者生活的质量就越好。(4)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问卷统计护理后患者的满意程度,总分100分,满意:≥85分,一般:65-84分,不满意:<65分;总满意=满意+一般。

5 结果

5.1 2组护理前、后患者心理状态对比:观察组护理前HAMA、HAMD评分分别为(31.26±2.65)分、(30.97±1.47)分,对照组分别为(31.11±2.54)分、(30.78±2.46)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7.25±1.42)分、(11.25±2.31)分,对照组分别为(20.36±2.96)分、(19.47±2.42)分;与护理前对比,2组HAMA、HAMD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5.2 2组护理前后VAS评分对比:护理前,观察组VAS评分(7.11±1.62)分、对照组(7.06±1.49)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VAS评分(3.66±2.95)分、对照组(5.46±1.09)分,观察组护理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5.3 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护理后,观察组发生愈合延迟1例、骨折移位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56%;对照组发生愈合延迟3例、关节功能障碍3例、骨折移位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7.78%,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5.4 2组SF-36各维度评分对比:护理后,观察组社会功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活力、总体健康、情感职能、生理职能等维度分别为(69.46±2.54)分、(68.79±2.54)分、(66.94±1.52)分、(70.49±5.25)分、(72.36±4.26)分、(70.16±4.29)分、(71.39±3.62)分,对照组分别为(63.29±2.59)分、(64.19±1.75)分、(60.39±2.41)分、(65.92±3.21)分、(66.73±3.49)分、(67.91±2.14)分、(68.93±2.33)分,观察组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5.5 2组护理满意度对比:护理后,观察组满意19例、一般14例、不满意3例,总满意度为91.67%;对照组分别为16例、9例、11例,总满意度69.44%;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讨 论

单臂半环式骨折外固定器是一种新兴的外固定仪器,此种固定仪器的操作较为简便,对骨和软组织再损伤较小,且发生骨不连的几率较低,因此,将其用于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确切[3-4]。但外固定过程中,也极易发生再骨折、针孔感染等并发症,最终影响到治疗的效果。

常规护理仅能让患者被动的接收护理,而无法提升患者自我防护的意识和能力,最终导致护理效果欠佳。本研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了行单臂半环式骨折外固定器治疗的四肢骨折患者强化护理,其结果显示:观察组HAMA、HAMD和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刘美铃等[5-6]研究结果基本接近;由此验证了强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四肢骨折患者生活的质量,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进而促进患者康复。这主要是由于:强化针对性护理干预不仅注重术后护理,而且还强化了对患者术前的干预,大大提升了患者对治疗、护理的信心和配合度;此外,术后针对性、系统性的护理干预,还进一步缓解了患者焦虑、害怕、担忧等不良心理情绪,从而主动投身到疾病的康复训练中,从而加快了患者康复的速度[7]。

综上所述,单臂半环式骨折外固定器治疗四肢骨折中,强化对患者的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缓解患者不良心理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进而促进患者康复,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和意义。

猜你喜欢

四肢针对性护理人员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加州鲈烂身病因复杂,准确诊断,针对性用药十分重要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跟踪导练(四)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护理中的应用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脑外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保护及预防护理纠纷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跟踪导练(四)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