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2020-12-09鲁芳芳

小学时代·上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情境教学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鲁芳芳

【摘  要】  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的场景,激起、保持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人类语言的源泉是生活,有生活才有语言;从婴儿时期咿呀学语,到学龄前期学会说话,儿童大多没有老师,也没有教科书,就是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会语言的。此外,运用情境进行语言训练,亦是外语教学中常用的手段。综上,无论从人类学习语言的发展过程,还是从专业的语言学角度分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模式是很有价值的。

【关键词】  情境教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三“情”合力,依情动情

情境教学中的“情”并非是凭空产生的,它植根于教材及生活之中。“情感”的来源大体可划分为三类:师情、生情和文本情。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云:“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家在创作时,只有自己先感受到了鲜明的人、事、景、物,心中生情,不吐不快,进而诉诸笔端。概括而言,作者是用语言文字表达胸中之“情”。经编者遴选、后期加工,能成功入选小学语文课本的阅读教材,基本上都具有鲜明的形象,融入了创、编者的情感。此外,儿童不是空着脑袋进入教室的,学龄期的儿童有了一定的生活阅历和情感体验,却常常“有情而不自知”。

文本情和生情之间不是必然畅通的,这就需要师情来联结,可以说,师情是情感合力联结的纽带。如何联结?一方面,教师要认真钻研、把握教材,在备课过程中就需进入角色,倾注纯真的情感,努力顺应作者的思路,体验创、编者情感的脉搏,使教材描写的客观世界成为自己的主观感受。另一方面,又要关注学生身心特点,移情思考,从儿童的视角去“动情”。合理优选、创设情境,这种经过人为优化的特定的情境,连同教师的情感一起作用于儿童的心理,真正把学生带到课文描写的那个情境中去。达到“以情动情”,以自己的恰到好处的情感去影响学生,使其情感参与认知活动,充分调动儿童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

如部编版语文四下课文《桂林山水》,创、编者想传达的理念便是祖国山河的秀美,而漓江的山水则是壮丽山河中的明珠。教学时,教师可从学生曾经获得的美的生活经验、旅游经历入手,呈现导语,创设情境,带领学生来一次奇妙的假想旅行。巧妙利用学生的这种映像的复苏和愉悦的情绪,从脑海中已知的美的景象向未知的课文语言描写的美的景象过渡。在教学过程中,深刻把握文本情,让学生不仅体会到桂林美,更感受到祖国山川的秀丽,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总之,需要注意的是:情境教学的纽带是“情感”,所创设的情境必须与教材的基调、抒发的情感相吻合、协调,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探境入界,动态整合

取“情境”,而不取“情景”,其原因就在于“情境”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不是单一、静止的。

所谓“作者胸有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每篇课文几乎都描写了一个特定的情境。课文中的一个情境便是一个整体。其中包含着作者所要传达的情感、蕴含的哲思、或说明的道理。所有这些都是由具体的字、词、句、段、篇构成了一个整体,并以一定的表现形式展现在读者面前。情境教学正应从这个具体的整体出发,把知识、能力、智力、情感培养综合起来进行教学。

创设情境的途径优选后,还需考虑到情境的连续,也就是随着教学过程的进展,创设一个连着一个的情境,使教学过程始终伴随着儿童的情感活动向前推进,并一步步得到深化。“教材无非是例子”,一篇文章可拿出来教的东西很多,局部的语言训练,一词一句都可创设相应的“情境”。但教者不该止步于局部的情境片段设计,而应将“境”作为一个动态的整体来看待,充分利用反映论原理,这样才符合文本创编的特点及儿童学习、整体发展的规律。

如教学《赵州桥》一文,可先通过语言及图片形式,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入情境,使之仿佛跟随老师一起来到河北赵县的洨河边,细细观察。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进入李春当时设计这座桥的情境之中,进入角色,以赵州桥建造者的身份思考:如何让桥上人与马车可以并驰,如何让桥下有更多的船可以通过,又如何在发大水时减小洪水对桥身的冲击等等。这样教师就可让学生从游览者、建造者和创作者的多重角度去感受,使之惊叹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充分理解了桥的建造艺术和说明文的构思、写作思路。

三、“情”“境”结合,几点提醒

综上,情境教学中的“情”“境”二字,各自内涵丰富,又有机融合,不可割裂。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尝试着运用情境教学,是有必要且又切实可行的。不过在运用过程中,需要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几点:

1.重实质,轻“形式”。在运用该教学模式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要从教材语言出发,最终又落实到语言上。即从“语言→情境→语言”不断沟通结合,情境才不致虚设落空。在情境中始终注意教材语言文字的落实,即对教材语言的理解、运用,不可流于形式,忽略了教学的本质。

2.手段灵活多样。要让情境能产生作用于儿童心理的良好效应,必须讲究一定的强度律。心理学规律指出:被感知的事物,只有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被感知得清晰。同时,语文阅读课随着课结构的变化,情境展现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为此,运用情境教学时,可灵活采用多种手段,如:生活的真实、音乐的渲染、图画的再现、角色的扮演与语言的描绘。在运用过程中,又常可将这些手段结合起来,使儿童多种感官兴奋,产生积极热烈的情绪。

3.入境有序,重点突出。在尝试整体运用情境教学时,情境虽是作为一个整体让儿童去感知的,但在教学过程的不同步骤上,李吉林认为:“还应根据某一环节具体的教学内容及要求,在总情境中,突出、强化某一客体或局部情景。”具体地说,在初读课文→精读课文→研读课文过程中,这些不同的步骤上,情境显示的强度、角度及手段应是不一样的。它始终要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联系在一起,并由这两者决定。因而带入情境要有序,注意做到重点突出。

优选、创设及最优利用情境,是该教学模式的核心。而如何正确把握“情”与“境”的内涵,似乎又成了核心的核心。只有先厘清了两者概念及关系,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才能更有方向性和目的性。

【參考文献】

[1]叶树彬.情境教学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课外语文,2019(03):142+144.

[2]汪成建.创设情境 有效生成——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名师在线,2019(14):14-15.

猜你喜欢

情境教学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