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糖尿病患者行胰岛素强化治疗时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2020-12-08彭莎莎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45期
关键词:空腹低血糖胰岛素

彭莎莎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江苏 南通 226000)

胰岛素治疗是糖尿病患者常用治疗手段,但治疗过程中患者容易发生低血糖,应注意患者血糖水平,有针对性的开展护理干预,从而提升预后效果。本研究对低血糖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开展护理干预,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6月~2019年12月接收的100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与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相符,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妊娠期糖尿病、意识障碍、继发性糖尿病、心力衰竭、心脑血管疾病;其中男52例,女48例;年龄37~80岁,平均(58.5±2.9)岁;病程1~10年,平均(5.5±1.8)年。

低血糖判断标准:采取血糖仪(德国拜安捷)对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低血糖判定标准:空腹血糖值<3.9 mmol/L,餐后2 h血糖值<4.4 mmol/L,存在出汗、心悸、乏力、饥饿感、交感神经兴奋症状。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均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三餐前皮下注射短效或超短效胰岛素注射,每天3次,每天胰岛素注射量为30~60 IU。

1.2.2 低血糖原因分析

(1)糖尿并发症多,病程长,肝肾功能及胰岛素降解速度受到影响,药物半衰期相对较长;(2)受病情影响,患者胰岛素清除能力下降;(3)患者对糖尿病、低血糖缺乏正确认知。

1.2.3 护理方法

(1)健康宣教。仔细向患者讲解糖尿病相关知识,告知胰岛素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低血糖,告知患者常见低血糖症状、处理方式,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

(2)运动、饮食指导。指导患者科学饮食,遵循医嘱按时、按量用药,确保用药、饮食平衡;运动应尽量安排在餐前1小时,胰岛素注射后应尽量避免运动,做好发热、酮症、感染预防。

(3)药物护理。遵循医嘱合理控制胰岛素注射剂量,胰岛素注射应在餐前进行,注射应避开血管、肌肉,切勿在同一部位多次注射;胰岛素强化注治疗期间应注意血糖水平、并发症监测,特别是年龄较大患者,应加强监测力度。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低血糖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经SPSS 25.0处理,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卡方x2检验计数资料,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100例患者干预前空腹血糖(12.81±3.20)mmol/L,餐后2 h血糖(18.78±4.42)mmol/L;干预后空腹血糖(6.15±1.08)mmol/L,餐后2 h血糖(8.79±2.08)mmol/L;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9439,14.4607,P<0.05)。

干预前50例出现低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为50.00%;干预后20例出现低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为20.00%;干预后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9.7802,P<0.05);

3 讨 论

糖尿病属于慢性终身性疾病,据相关资料统计[1],我国20~70岁群体中10%存在糖尿病,尚无根治方式,主要以控制患者血糖,降低高糖毒性为主,避免视网膜、微血管病变为主。胰岛素是常用控制方式,但容易产生低血糖,造成不可逆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提高左室收缩功能、心脏血液输出量,加快心率,促使血压升高,特别是胰岛素强化治疗低血糖发生率更高,还可能诱发脑梗死、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心绞痛,直接致使患者直接死亡,故在胰岛素强化治疗时必须加强患者护理[2-3]。本次分析发现,胰岛素强化治疗低血糖发生多与胰岛素使用量,运动、饮食、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通过健康宣教、运动、饮食指导、药物护理等针对性护理干预发现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过程中应密切对患者血糖水平、胰岛素用药量进行监测,遵循“小剂量增减”原则,每次增减胰岛素范围控制在1~4单位,将空腹血糖控制在6.0 mmol/L以下,餐后2 h血糖控制在8.0 mmol/L以下,但切勿太低,一旦患者胰岛β功能、胰岛素敏感性得到改善后,应及时减少用药剂量,同时,还应加强适应证控制,积极进行健康宣教,合理控制饮食,避免低血糖[4]。

胰岛素强化治疗时患者容易发生低血糖,通过针对性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低血糖发生率[5]。

猜你喜欢

空腹低血糖胰岛素
您对低血糖的这些看法 原来都是错的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胰岛素种类那么多,别再傻傻分不清
胰岛素拆封前后保存有别
胰岛素笔有哪些优缺点?
糖友,当心低血糖突袭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
空腹喝水
空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