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阅读学习任务群教学实践初探

2020-12-06刘晓静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20期
关键词:解读

刘晓静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推出一项建设性举措———“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首次提出“语文学习任务群”概念,“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随着新课标的推出,高中语文教学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也影响着初中语文教学。因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就语文课程本质而言,初高中是一致的。初中语文进行任务群阅读教学也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学生探索个性化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在“语文学习任务群”这一新课改背景下,赵镜中先生提出了“群文阅读”阅读的概念:“学生的阅读量开始增加,虽然教师还是习惯于单篇课文的教学,但随着统整课程的概念推广,教师也开始尝试群文的阅读教学活动,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任务群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任务群的提出不在于提出一个新概念,而在于用这个新词明确语文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讲。要从学生的所思所想出发,启迪学生能思能想,达到学生的应思应想。由此设计的教学活动就是《课标》所说的“任务群”,不论是专题的、群文的、整本书的,还是单篇的。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对此认识虽然尚不透彻。但努力从“单元主题的群文阅读”“名家专题的群文阅读”“整本书的群文阅读”进行初中阅读学习任务群实践。

一、单元主题的群文阅读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材选入的古诗文皆是文质兼美、思想涵丰富,既具有工具价值、又具有人文价值的经典篇目。用比较法进行群文阅读教学,让学生从语言的角度去“比较”领悟文本中蕴含的言语智慧 ,感受和体验文本中的形象和情感之美,能欣赏、比较、鉴别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文本。

群文阅读教学的“对话”流程: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情景,学生与情境对话;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共同探究,学生之间互相对话;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诗文,学生与知识积淀对话;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学生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话;引导学生与诗文与文本对话,明白作者意图;教师利用提问、点评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诗文,师生之间互相对话。

二、名家专题的群文阅读

苏轼,作为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文学家,他在诗、词、文、赋、书、画等方面都成就极高,对后世影响甚大。不仅如此,其独特的人生思考和文化性格也影响了一代代中国文人。即便在教材中苏轼作品更多以单篇的形式出现,我们仍然有必要以教材内的资源为主,结合教材外的资源,梳理、整合适合初中生阅读的苏轼作品资源,并通过对其诗词文等作品的鉴赏,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苏轼其人,同时掌握阅读与鉴赏古诗文大家作品的基本方法。

授课者将苏轼人生的主要经历及其重要作品进行梳理和整合,形成“走近苏轼”主题教学的汇编资料,包括《苏轼年谱、行踪简编》《品读苏轼之关键词解读》《苏軾诗词文选读》《名家解读苏轼》《苏轼书画选》等阅读材料。

在教学内容的确定过程中,授课者试图以苏轼的人生脉络及其人生中的关键节点为主要依据确立教学内容。在授课过程中力图实现单篇经典阅读与群文阅读相结合,阅读课与活动课相配合的授课形式。由此,设计出以下五项教学内容。

(一)“初识苏轼”,帮助学生实现对苏轼人生整体脉络的把握。阅读材料有《苏轼年谱、行踪简编》《品读苏轼之关键词》等。授课时长为1课时。

(二)“苏轼在杭州”。由于苏轼人生经历的特殊性,分析他不同时期同一地点的代表作品,可以梳理出苏轼在不同人生阶段及境遇下的写作对象及思想情感的变化。阅读材料为《钱塘六井记》《饮湖上初晴后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去杭十五年复游西湖用欧阳察判韵》《与莫同年雨中饮湖上》《次韵仲殊雪中游西湖二首》等。授课时长为1课时。

(三)《记承天寺夜游》。以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唯一一篇苏轼散文《记承天寺夜游》为起点,结合苏轼的人生经历,阅读苏轼同一时期同一地点(黄州)的作品,梳理苏轼情感的丰富性和多层次性。阅读材料为《记承天寺夜游》《答李端叔书》(节选)《与李公择书》(节选)《初到黄州》《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苏东坡突围》等。授课时长为1课时。

(四)“苏轼的精神突围”,通过阅读苏轼黄州、惠州、儋州时期的部分作品,进一步体会苏轼三次被贬后的心绪变化,对比精神突围的异同,从而分析苏轼实现精神突围的内外因素。阅读材料为《苏轼诗词文选读》。授课时长为1课时。

(五)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主题为“身边的文化遗产”。其中涉及文化遗产的推荐与评选,以及搜集材料、申请报告撰写等内容。苏轼作为中国文人的典范代表,他的作品、精神力量与人格魅力都值得作为特殊的文化遗产加以继承和弘扬。因而,授课者决定以此为契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定《苏轼纪念馆规划设计方案》,并在汇报课上讨论设计方案。此为第五项教学内容,授课时长为2课时。

王宁先生说“学习任务群要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有意义的讨论解决学生不喜欢读书的问题”。“群文阅读”正是通过有趣且有意义的活动设计,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在活动探究基础上充分阅读,体会到阅读带来的快乐,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与经典文学亲密接触时,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解读
论体育课教学质量的事与例
超越生死的爱恋
解读李渔《怜香伴》中的假凤虚凰
毛姆名篇《江之歌》的再解读
微情景教学法在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个案解读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特色的解读
从文学空间视角解读吉尔曼的《黄色墙纸》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