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团课程化建设对学校教育的优化

2020-12-06樊江峰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学校教育校本课程

樊江峰

摘要 社团课程是学校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之外开发的适合学校自身发展的校本课程之一,社团活动在丰富学生生活、开阔学生视野,增加学生阅历、提高学生素质等方面作用明显,而社团课程化建设有利于彰显学校办学的价值取向,社团课程品牌化凸显学校内涵的办学品味,社团课程常态化体现学生活动的主体责任。

关键词 社团课程 学校教育 校本课程

伴随学校教育的扎实推进,各种社团活动在中学校园悄然兴起并蔚然成风,且逐渐形成一种时潮。我校作为江苏援建的新学校,起点高,标准高,百姓的期望值高,办学之初学校就把社团作为课程内容纳入到学校课程计划并赋诸实施,它弥补了学科课程教学的不足,满足了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一、社团课程化建设的价值取向

教育改革如何进行才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课程如何设置才更有利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社团课程化建设给我们以启迪。泰勒的课程论启示我们,要使活动课程化就必须解决教学的几个基本问题,即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怎样评价?社团课程化建设回答了泰勒课程论的几个基本问题,即我们的社团课程要确立什么样的教育目标——为什么教的问题;我们要选择什么样的社团课程教学内容——教什么的问题;我们要社团课程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用什么方法教的问题;我们要如何检验社团课程建设成果——教学评价问题。

1.依據学生兴趣爱好选择社团课程

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是一个人力求接近某种事物、探究某种事物,并从事某种事物活动的一种心理行为和内心需求。我校社团课程很多,但不代表每个社团都适合每一位学生,社团活动内容安排必须符合学生兴趣爱好和心理需求,我校通过自上而下安排和自下而上举荐双向选择完成学校社团活动课程内容的安排,进而实现100%学生参与社团课程活动,100%老师参与指导社团课程活动,100%社团覆盖100%师生,既解决了社团课程活动过程中老师为什么教的问题,也解决了学生需求什么样的社团课程的问题,既能使社团活动课程化,也符合泰勒的课程理论。

2.依据学生认知水平编制社团课程

从心理学角度讲,认知是指人们获取某种知识并对知识进行加工应用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等。人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和人对事物的认知过程是密不可分的,而人对事物的认知过程就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社团课程活动内容一旦符合了学生兴趣爱好,那么如何编排社团课程活动就成为社团课程建设的关键,而学生对某种事物认知的过程是与其心智水平和心理特征相适应的,所以我们社团活动课程内容的编排既要符合学生的生理特征,又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既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又要满足学生的能力要求;既要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又要拓展学生的知识视域;既要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3.依据学校培养目标设置社团课程

目标是人们对某种活动结果预期的主观判断,是人们在头脑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主观价值趋向,也是对某种活动效果的一种预期判断,为活动的走向指明了方向。我校学生培养目标是“品行端习惯良基础厚能力强身心健有特长”,如何实现这一目标,除了国家规定的课程外,社团课程化建设就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路径,通过社团课程化建设,活跃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利于满足学生个性需求,提升学生自我管理水平,有利于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

4.依据多维评价机制引领社团课程

评价是指对一件事或一个人的判断、分析后得出的结论,而多维评价指的是对人或事从不同视角不同维度进行综合评价。统一的评价体系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发展的需要,也不符合社会对人的多样性需求和价值的认可。多维评价不仅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全学生的人格魅力,而且有利于教师能满足专业成长的需要,满足引领社团课程化建设的需要和品牌社团健康成长的需要。

二、社团课程化建设优化学校教育的路径

社团活动在丰富学生生活、开阔学生视野、增加学生阅历、提高学生素质等方面起了很大作用,但学校如何实现学生发展目标?如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如何凸显学校办学品位?社团课程化建设不失为一条有效路径。

1.以社团课程品牌化凸显学校的办学品位

(1)规范课程机制,强化制度保障

社团课程活动淡化了班级管理模式,打破了教育教学时空的界限,满足了学生多样化需求,这就需要学校加强对社团课程的管理监督,建章立制,以制度为准则,建立适合学校发展的社团管理机制。

①品牌社团课程建设根源于制。社团建立之初就要建立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如社团成员的选拔机制、活动过程的监督机制、结果考核的奖惩机制、三全育人制度、全员导师制度等,从制度管理入手,切实做好制度建设;活动过程中必须要有相应的活动流程,每一个社团课程要有课程计划,每次社团课程要有活动记录,每学期社团课程要有成果展示,每学期社团课程要有活动总结,只有规范社团课程活动的机制,才有利于促进品牌社团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以及良性发展。

②品牌社团课程建设教化于导。品牌化社团建设源于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根于学生的认知与素质,关键在于教师的指导与教化。我校100%学生参与社团课程建设,所有社团活动覆盖100%师生,实行三全育人制和全员导师制,老师对社团课程内容的指导是品牌化社团课程建设的前提;老师对社团课程过程的辅导是品牌化社团课程建设的关键;老师对社团课程价值的引导是品牌化社团课程建设的方向。

③品牌社团课程建设内化于心。社团的本质是一种校园文化,社团课程是一种校园文化活动和行为,品牌化社团课程建设是社团成员对社团课程内容的一种文化体验,是对社团课程价值的一种文化认同。自发成立社团课程小组,自愿参与社团课程活动,自主管理社团课程过程,用心建设品牌社团课程,需要学生发自内心的参与,用心体验,真心付出,从而激发他们参与社团活动的兴趣,激活他们参与社团活动的动机,激励他们在社团活动中成长,进而成为品牌化社团课程建设的内在生命力。

(2)整合课程资源,发展品牌社团

术有专攻,教师有特长、学生有爱好、学校有资源,如何优化整合学校资源尤其挖掘有价值资源,对建立有特色有创新的品牌社团尤为重要。一方面将广大老师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推进品牌社团的建设,一方面将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挖掘,丰富品牌社团建设的内涵。如梅宇航老师负责的《看电影学物理》这一社团课程已经成为学校的品牌社团,影响巨大,活动成果编写成专著已经正式出版。它是老师根据自己的特长设计的个性化社团课程,又根据大多数学生对电影感兴趣这一爱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看电影学物理》的编写既借鉴了“人本、多元、开放、互动”的研究性学习的“镇江一中模式”,又针对物理教学中忽略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素质的培养;既是围绕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的发展和关注学生的未来”,又对现有教材的补充与延伸,可以说是整合学校资源建立品牌社团的杰作。

学校不仅要利用好校内资源,还要充分利用好家庭资源和社会资源。“模联”社团课程就是在学生对英语学习浓厚兴趣的基础上,整合我校和众多校友的优秀资源,從学术角度对联合国会议的一种仿真模拟,它是一项积极向上、富有教育意义的社团课程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们扮演不同国家外交代表,围绕国际热点问题召开会议,“代表们”遵循议事规程,在会议主席团的主持下,通过演讲来阐述观点,为了“国家利益”辩论、磋商。他们通过与友好的国家沟通协商,解决冲突;通过投票表决来推进国际问题的解决。模联社团课程增强了学生对于联合国的组织结构、规程和功能的认识;促进了学生以国际化的视野来看待问题,提升对现今重大国际问题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组织策划能力、协调管理能力、研究写作能力、现场辩论能力、矛盾解决能力、英语运用能力、沟通交往能力等,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通过学生社团课程品牌化建设的形式强化了学生的集体意识,通过学生社团课程品牌化建设的内容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通过学生社团课程品牌化建设的价值陶冶了学生的道德情操,通过学生社团课程的品牌化建设凸显了学校的办学品味。

2.以社团课程常态化体现学生发展的主体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五四青年座谈会上说过,“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学生主体”强调学生是学习和生活的承担者,“学生主体责任”强调学习、成长是学生主体责任,通过常态化的社团课程活动践行“学生主体责任”是对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的落实。常态化管理是学校追求完美的有力措施,是学校实现办学目标的管理理念,是学校适应社会竞争的必然驱使。通过社团课程常态化建设创新高中育人模式,探索学校迅速提升办学质量的路径,为消除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提供样本,探索可复制的经验与机制。

结合学校工作,推进社团课程制度化建设;结合校园文化,打造社团课程品牌化建设;结合学生工作,促使社团课程常态化建设。进而促使学生的主体责任意识不断增强,主体参与意识不断增强,促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组织参加社团课程活动,定位自己的舞台,锻炼自己的能力。如我校小红帽志愿服务社团,在学生社会公益和自我管理方面发挥巨大作用,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被评为2019年校园十大新事之一。学生自愿接受社团课程教育,自觉接受社团课程管理,自主参与社团课程活动,迸发他们的内在驱动力和增强他们的自我控制力,使学生主体责任在社团课程常态化建设过程中得以落实。

“全人教育”理念“强调教育的使命是培养真正全面发展的人、完善的人,是具有主体性并能够把握自己命运的人,是作为人的人而非作为工具的人”[1]。学校以学生主体参与原则建设常态化社团课程成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重要载体,也成为激发学生热情、增长学生才干、提高学生素质的有力抓手,尤其是现代学校教育强调综合素质评价和实施学分制的背景下,学生通过常态化社团课程活动进一步认清了自我、激励了自我、发展了自我,使学生主体责任在常态化社团课程管理过程中得以体现。

社团课程建设既要品牌,更要成果;既要特色化,更要常态化,如我校的机器人社团成立时间不长,但从队伍组建到活动策划、模型设计、参赛获奖,都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我管理团队,自行预设目标,自主安排训练时间,他们在刻苦训练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在技能培训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在域内比赛中实现自我价值,比赛获得团体一等奖。从学生角度讲,发挥了一技之长,从教师角度讲,挖掘培养了人才,从学校角度讲,满足了学生的愿望,实现了学生的价值,学生主体责任在常态化社团课程目标达成过程中得以升华。

参考文献

[1] 刘宝存.全人教育思潮的兴起与教育目标的转变[J].比较教育研究,2004(09).

【责任编辑  郑雪凌】

猜你喜欢

学校教育校本课程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浅析学习英美文学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