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大连科技学院新校园概念性方案设计

2020-11-30曹阳苏醒

戏剧之家 2020年34期
关键词:概念性规划设计

曹阳 苏醒

【摘 要】本论文是围绕大连科技学院新校区规划设计展开的阐述,整体以大连科技学院提倡的“新工科”理念为依托,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可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满足教学质量评估要求、实现人才扩展的概念性方案。本文主要从项目定位、项目研究意义和项目规划内容这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新校区;概念性;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34-0197-02

一、本项目的概述

大连科技学院的新校区位于大连外国语学院旅顺校区附近,周围多为居住用地及其配套设施,如有亿达蓝湾、盐场新村、大连外国语学院家属区及私立小学等,总占地面积约为367亩。

二、本项目的研究意义

(一)满足国家人才需求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大连科技学院是定位于“新工科斯坦福”的中国新工科联盟成员之一,也是引进新工科院士团队的本科院校之一。为了响应科教兴国战略,在全国率先升级传统工科、打造国家工程教育品牌,以期提高旅顺、大连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和综合竞争实力,推动大学与城市的互动发展,肩负着发展地方经济和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

(二)实现大连科技学院教学评估达标的迫切需要

虽然现已有东、西两个校区,但仍不能满足学校自身发展和办学规模扩大的要求,同时如果就地扩充、建盖教学用楼,会显得当前校区十分拥挤,因此建设新校区、改善现有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提升自身竞争力,是实现学校教学评估达标的迫切需要。

(三)达成大连科技学院人才扩招的基础保障

基于高校普遍扩大高等教育供给的大背景下,科学的校园规划能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通用空间和可变空间,这意味着校园内可容纳人数将会增多,故而可在保障良好的育人环境下为莘莘学子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学校的知名度,甚至保证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四)促进大连科技学院发展的必然选择

要想让学校的办学规模、质量、效益、地位等方面获得不断提高,就必然要竭尽所能地破解现有瓶颈,而当前最主要的问题是老校区趋于饱和,没有足够的空间可以释放来适应新的教育理念的实行,故此新校区的建设在此时就是一个很好的机遇,是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本项目的现状分析

(一)国内高校新校区建设现状

1.规划布局方面

国内新校区项目普遍占地规模大,资源利用粗放,多用道路将各院系进行相对独立的分割,少有交叉或联系,故而显得过于严肃和理性。

2.形式方面

普遍追求大气魄、大轴线构图和象形寓意,造成规划者为竞标成功而形成的形式主义盛行。

3.校园形象方面

一些名校不仅在教学方面成绩突出,而且在育人环境方面也有各自特色,例如牛津大学的校区规划给人开放的感觉,斯坦福大学给人整体统一的感觉,清华大学给人优雅的感觉。但当下大部分学校的新校区规划设计,却因新老建筑与景观缺乏联系、不协调、不统一等因素削弱了校区特色。

4.师生活动原则方面

部分学校存在没有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进行规划,不考虑师生的行为规律,例如生活区与教学区间隔过远,导致学生活动不方便。

5.创新方面

部分学校存在没有把握办学特色和价值取向,生搬硬套,片面追求形式上的创新,未能真正结合地域文化、价值进行规划设计。

(二)大连科技学院现有东、西校区建设现状

1.东、西校区教学资源跨度大,使用不方便。

2.东、西校区通过连廊连接保障教师、学生人身安全。

3.土地利用不够合理,导致资源浪费。

4.新旧建筑不够统一,風格略有脱节。

5.区域缺乏鲜明特色。

四、本项目的定位

自2017年起,我国高等院校陆续开启了新工科改革的道路,使得“新工科”成为近几年的热门词汇并开展得如火如荼,而产、学、研的合作是当代大学建设“新工科”的必然选择,高校需要着眼于未来科技发展的走向和新兴产业发展的趋势,从而构建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模式。故此经过研究之后,本规划设计将定位集中于产教融合道路之上,并以此为新校区的建设理念,依托大学城的集聚优势,构建产业需求导向,致力于高校与地方经济的协同发展,重视综合性、继承性、适应性人才建设,具体见下文。

五、本项目的规划内容

(一)规划设计方面

在校园整体规划上分别从人文(在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基础上,额外融入老校区的校园文化)、经济(依托教育聚合优势、致力校企协同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审美(因地制宜打造绿色、和谐交融的校园环境)等方面进行考虑,设计一个集满足师生学习、生活、锻炼、交往、观赏等内容于一体的易到达、易识别、可集聚的校园环境。本项目将新校区划分为“两空七区”,“两空”指的是两大空间,即右侧的核心空间和左侧的配套空间;“七区”指在两大空间基础上再细分七大功能布局较紧凑的区域,即由上至下排列为左侧的运动区、阅读区、宿舍区、休闲区、家属区,右侧的教学综合区和产教融合区,其中教学综合区与产教融合区面积相对其他区域来说更大一些,主要是考虑新校区的定位更偏向创新创业方面,能有效区别于老校区的教学环节及理念,故此在新校区的建设中会对产教融合的教学及实践相关内容加大投入的比重,那么落实在规划上即为加大空间占地。同时,在规划上还考虑了师生是感受校园环境的主体这一点,为了满足学生在校园内的跨越性,于是将宿舍区规划在左侧区域居中的位置,这样做主要出于学生无论到达哪个区域都比较方便的目的,不易因远而产生惰性,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设计思路。

另外,上述所说的“两空”其实还可以进行上下划分,也就是说,上面为教学及配套空间,下面为产教融合及配套空间。之所以将教学区与产教区分离,主要是因为教学空间偏向于普通层次的学生,而产教空间更倾向于企业、教师或高层次、高水平、高进阶的学生,故此将二者做了一个划分,这样两个区域无论在管理还是查找等方面都较方便,具有一定实用性和科学性;同时,产教区配有相应的住宿、幼儿园等刚需设施,让从事相关工作的教职、企业人员不必有后顾之忧;教学区则配备跟学生有关的刚需环境,如体育场、图书馆、综合楼等,以此来满足学生的课余生活。

除此之外还要说明一点,就是整个规划共有两处车流出入口,右侧出入口位于教学综合区和产教融合区之间,为主入口;左侧出入口在阅读区与宿舍区之间,为次入口。再加上功能区域的划分,使得车行路线简洁明了,不管是校内还是校外人员均能比较直观地、快速地寻找到目的地。与此同时,园区车流路线还要尽量做到人车分流,加强区域间的联通性,充分、合理地布局停车场,这样才不至于使某个区域过于拥堵,而降低空间环境的使用感受。

(二)景观设计方面

校区整体布局以直线条为主,但是如果整个方案均采用直线,又让人感觉太生硬、死板,这个时候联想到大连的地域、文化特色,即三面环海拥有丰富的海洋文化,故此将海浪元素提炼成曲线,将其运用到铺砖纹理和设计感较强的路径上,这样使得整个方案生动、活跃很多,具备构图的艺术性。不过又出于资金、造价成本的考虑,整体规划最终以较大面积的统一铺装,配以小面积的花式铺装进行设计为多,如篮球场、图书馆、教学区、产教结合区这几块,铺装相对来说较素净,以个别造型奇特的花坛为点缀,是降低造价成本的好方法;而幼儿园和大广场则以花式铺装为主,其中幼儿园自然不用多说,主要是为了让孩子有一个童趣、温馨、浪漫的环境,大广场主要出于绿化考虑,为了与其他绿化空间道路相匹配,故此也采用曲线形式。同时,用大面积、不同颜色的草皮取代铺装,并将其重复运用也是降低成本的途径。虽然绿化上有重叠部分,但是并不影响园区的识别性,一方面是因为重叠区域位置、形状、建筑、植物等不同;另一方面,虽类型一致,但以不同颜色的草皮进行拼接,随机性很大,仍存在不同。这里说明一下,之所以会小面积地运用重叠的绿化设计,主要是因为它有一个好处,就是规划元素既不会太多显得杂乱,也不会因为造价过高而不切实际。

新校区整体地势相对来说较平坦,为了營造起伏感,在不同区域内如综合区、教学区都有加入阶梯元素来进行设计,这样可以丰富空间层次感。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绿植高矮的搭配进行层次感、构图感的划分。总的来说,外围植物相对高一些,起到遮挡的作用,如上方靠近外围城市道路和家属区与宿舍区之间靠近外侧道路处,都设计了一片小树林,它们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和隔离性,可以给师生提供一定的缓解空间;园区内的绿化植物相对矮一些,颜色变化多一些,从而拉开层次、距离。其实本项目之所以有这么多绿色区域的规划设计,不仅是为了美感,还使空间环境得到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皆因绿植也具有生命力,可以从老校区移植一些树木,使这种可持续性继续延续下去。

另外,园内景观小品相对较丰富,如为了凸显校园文化,将大连科技学院缩写“DIST”转换成园区座椅、园林小品等,将学生优秀艺术作品做成雕塑或展示墙等,以此突显、加强校园文化及其特色。而且园区个别地方配备水系的景观,打破全是绿植的装饰性。

(三)建筑设计方面

建筑方面仍然采用老校区的红砖作为外墙设计,这样新旧校区虽然建筑物不同,但是风格、颜色、材质相同,仍呈现一定的延续性,也是对老校区校园文化的继承与弘扬。

所以综合上述阐述,校区规划较整齐,区域划分明显且相连,整体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能满足师生的学习、生活、锻炼、交往、观赏等需要,具有一定的实用性、适用性、文化性、科学性、整体性、细致性、创新性、特色性,是一个易于识别、易于到达、易于积聚的开放的、绿色的、和谐交融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章许灏,钟石泉.绿色交通理念下的大学校园交通规划研究——以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为例[J].城市研究,2018,(2).

[2]周峰越,于斐.共享理念下大学新校区建设的土地利用方式研究——以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白城校区为例[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2).

[3]巴梦真.人性化视角下的校园景观设计研究[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8,(12).

[4]麻欣.“叙事景观”在校园景观设计中应用研究[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7,(11).

[5]伍朝晖.高校校园景观地域设计初探[J].居舍,2018,(7).

猜你喜欢

概念性规划设计
刘璐规划设计作品
规划设计作品
未来主义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基于城市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规划设计初探
探析戏剧类书籍装帧设计
浅议生活元素在动画片中的应用
规划设计
夜郎古国游乐园剧院概念性方案设计
当代佛教寺庙规划设计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