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歌曲《映山红》的音乐塑造与美育价值

2020-11-30夏砚萍

戏剧之家 2020年34期
关键词:红歌演唱映山红

夏砚萍

【摘 要】红色歌曲是中国近现代革命史和社会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特殊现象。在这些红歌中,[1]《映山红》是传承度比较高的歌曲,我们最开始知道映山红是因为它是一种植物,生命力非常顽强,风雨飘摇不折腰,所以映山红也是英雄花;后用它比喻红军英雄抗战的精神,生命不息、拼搏不止。傅庚辰创作的歌曲《映山红》广为流传,无论是京剧还是影视作品中都有出现。本文介绍了《映山红》的创作背景、作者情况及音乐形象,以弘扬正能量,全面感受红歌带来的魅力。

【关键词】《映山红》;红歌;演唱

中图分类号:J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34-0080-02

一、歌曲《映山红》的概述

(一)歌曲《映山红》的作者介绍

歌曲《映山红》是由我国当代著名作曲家傅庚辰创作的,傅庚辰出生于1935年抗日战争时期,12岁参军在东北音乐工作团当小演员;1948年,他开始系统地学习乐器;1950年,凭借自身的努力和天赋,进入了东北人民艺术剧院歌舞团,担任乐队工作;1953年,怀有爱国热情的他加入了志愿军;1954年他被送入东北音乐专科学院正式学习音乐,热爱作曲、爱好音乐的他怀着满腔热血开始收集和创作大量脍炙人口的经典红歌;1964年,他为故事片《雷锋》所作的音乐受到了业界一致好评,也成为他的成名作,这个阶段他还创作了影片《打击侵略者》、《地道战》中的插曲;1974年创作出歌曲《映山红》,是电影《闪闪的红星》的插曲。电影《闪闪的红星》是一部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中国儿童红色影片,值得关注的是,作曲家傅庚辰为电影《闪闪的红星》谱曲,[2]作为这部片子中的插曲的《映山红》也因此走进大众的视野。

(二)歌曲《映山红》的创作背景

傅庚辰的爱国热情皆抒发在歌曲中,他创作的红色歌曲流传都很广,其中他在电影《闪闪的红星》里创作的插曲《映山红》,还是在机缘巧合的情况下改写出来的。1973年底,他完成了《闪闪的红星》总谱,带着谱子回到北京准备录制时,意外瞧见了临时放在桌上的《闪闪的红星》文学剧本的第三稿,其中几句深入人心,他不禁哼出了相匹配的旋律,在场的音频老师们听到后都非常认可,他本人也认为这首《映山红》更适合作为电影插曲,于是他将手中已经完成了的《手捧红星盼红军》和《热血迎来红旗飘》改成了如今传唱度极高的经典红歌《映山红》。

二、歌曲《映山红》的音乐塑造

(一)歌曲《映山红》的歌词分析

歌词的开头“夜半三更哟,盼天明”,表达了当时人们急切的心情,期望早点见到红军英雄们。其中“哟”字,既是表现语气,又是承上启下的协助词,每一句的中间部分都镶嵌着一个“哟”字,能形象生动地表达战争时期人们的朴实心愿。同时“哟”字的后面连着一个“盼”字,突出强调人们盼望胜利、期盼红军早日得胜归来的急切心情。

歌词中的“若”字,则是为后面歌词中描写红军到来埋下伏笔,意思是希望红军回来,表达了心中共同的愿望,英雄要平安归来。这就是红歌精神,它影响着我们,陪伴着我们,激励着我们,鼓舞着我们,让我们不断向一个伟大目标靠近,汇聚在一起,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二)歌曲《映山红》的演唱处理

歌曲的原唱者邓玉华是国家一级演员、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在她的歌聲中能听出声乐艺术的科学化和民族化,她在歌唱中不断追求和探索,成就了她甜美、清亮的演唱风格。演唱这首《映山红》时,她嗓音中带着浓浓的江西山歌风味,让人听完后印象深刻。《闪闪的红星》影片中的插曲《映山红》是由潘冬子的母亲来演唱的,歌词流露出真情实感,歌曲的旋律更是动听而发人深省,表达了苏区人民对红军的信赖和期望之感。2005年《映山红》被著名歌唱家宋祖英翻唱,红遍了大江南北,流传至今,后来还出现了各种样式的演唱形式,其中包括齐唱、合唱、对唱、分声部重唱等,用不同形式演绎这首作品,更加深了当代人们对老一辈红军英雄顽强不屈精神的崇高敬意。只有用丰富的情感进行表达,才能够更好地把握这首作品,才能更为完美。

开头前两个小节的旋律起伏不大,应将夜晚宁静的氛围凸显出来,第二个小节开始有了附点加连音线增加情绪波动,语气词“哟”恰好能将旋律表现得更为明显,在演唱“哟”字时要连绵不断地推出气息,而后紧接着是“盼”字,连接上行的旋律,表达了人们知道这虽不现实,却依旧由衷地期盼。

歌曲的第一段结尾部分,中间“哟”字旋律较长,装饰音很好地延续到后一句的开头部分,为第一段结尾句增加了起伏感也为第二段高潮部分作下了铺垫。74小节到77小节,是整首曲子的高潮部分,“若要盼得红军来”这里,需要通过上下行波动的旋律形式表达情感,将盼望之情再一次升华,此处的“红军来”,是情绪的最高位置,演唱这段时,必须饱含激情。要想歌曲推进到高潮,装饰音是关键,不断推动气息,保持情绪,迸发出情感。

86小节至结尾,歌词及旋律都很悠长。歌曲的基础在于呼吸,歌曲发声的动力在于气息,合理地运用气息、保持气息平稳流畅才能将情感抒发出来。结尾部分加上rit.渐慢的效果,拉长了结尾,也加深了听众的印象。

在歌曲《映山红》的演唱过程中,要使头腔处于高位置,胸腔与头腔共鸣加深,从而进一步强化情感变化和表达,装饰音较多且处于长音处,绵长的气息抒发着词中的深意,换气以及呼吸的点要及时,为下一句开头保持高位置做准备。结尾时,在伴奏中有延音记号的出现和由强至弱的情感变化趋势,给歌曲的结尾留下了深意。情感的表达是关键,把握歌词和旋律的特点并结合自身理解,感悟时光易逝,映山红却依旧鲜艳,点明这岭上漫山遍野盛开着的映山红,在那意境里,仿佛望见了当年的红军英雄得胜归来的一幕。

三、歌曲《映山红》的美育价值

(一)继承和发展

1.传唱中传承:还记得在2009年“快乐女声”的舞台上,当年的“季军”黄英就是以一首经典红歌《映山红》红遍大江南北,她特殊的山歌嗓与歌曲《映山红》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听起来别有韵味。很多著名歌唱家也翻唱过这首歌曲,无论是作为民歌还是流行歌曲,总能带给听众不同的感受。但相同的是,每每听后心中都会涌动着爱国心。

2.乐器中传承:各种方式改编的红色歌曲都受到了人们的喜爱,一方面旋律为大众所熟知,另一方面也能引起听众的共鸣,带给听众更多的想象与思考空间。改编过的《映山红》所用乐器也非常之多。钢琴、小提琴、古筝、葫芦丝等不同版本的改编,西洋乐器与中国民歌结合,再加上一些技巧性的变化,颇具艺术性。不同艺术形式改编的红色歌曲,深深地影响着爱国爱音乐的学生群体。

3.影视作品中传承:建党80周年,京剧《映山红》反响非常热烈,该片讲述了女游击队员为了取得革命胜利艰苦奋斗的故事。观众对京剧《映山红》的故事有了深入的理解,其也得到了专家学者的一致肯定,这给歌曲《映山红》也贴上了一个新标签。

4.文化中传承:小时候,走在比较老、旧的巷口,总能听到录音机里的歌曲,很多都是传唱至今的红歌,当时的想法就是革命英雄真的很伟大,因为有他们,才有今天的和谐安定,对每首歌颂将士们的歌曲,都记忆犹新,感觉歌声能够深入人心,引发共鸣,总想学着去唱。到后来才发现,真正深入理解、深入感悟,才能够表达其中的情感,就像这首《映山红》一样,要先进行理解,再加深印象,最后传递情感。

(二)學生培养和社会观念

1.从学生的培养来讲:新中国成立至今已有70多年了,作为学生群体,继承先辈的革命精神和发展当今的爱国主义是必要的,校园里的音乐课堂上也总少不了红色歌曲,这说明红歌对于学生群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非常关键。

2.音乐教学的过程也是进行德育渗透的过程。[3]从社会角度来讲,音乐教学不仅可以滋养心灵,更能传播正能量。歌曲《映山红》正是给予了我们积极奋斗、勇往直前的力量。通过这样的歌曲,可以激发人内在的正义感,在享受这首歌曲时,其蕴含的情感、内涵都会形成一股无形的力量爆发出来。无论是大、中、小学生还是已经就业的社会人士,都很需要培养和激发爱国主义热情,都需要学习演唱红色歌曲,回味红色经典。红色歌曲是很好的教育方式,有利于优化学生们的价值观念,体会到军人不屈不挠的精神,时刻谨记正义终会战胜邪恶的真理,富有激情,英勇奋进。学生群体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只有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才能让其体会到老一辈为了追求和平的艰辛与不易。通过《映山红》此类艺术作品,可以滋养人们的心灵,这也正是经典红歌的价值所在。

综上所述,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当下,音乐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是必然趋势,[4]继承和传播这类优秀的红歌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从中体会到“不忘国耻”的历史指引,激发我们更好地建设伟大祖国。

参考文献:

[1]王颖峰,李红梅.承袭江西红色歌曲 拓展主流文化意识——关于<十送红军>的艺术再探讨[J].当代音乐,2015,(19):78.

[2]郭建民,赵世兰.歌唱艺术·歌曲创作·音乐传播——三者互动的研究视角[J].当代音乐,2015,(07):13-22.

[3]尹静.以美育德 以德育人——浅谈小学音乐课程的德育渗透[J].当代音乐,2017,(22):49-51.

[4]张媛媛.音乐教育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研究[J].当代音乐,2017,(21):34-35+38.

猜你喜欢

红歌演唱映山红
映山红又红
这里年年映山红
红歌是怎样“炼”成的(下)——《唱支山歌给党听》背后的故事
红歌串串烧
苏区红歌串烧
文登开遍“映山红”
映山红的故乡
MARCHING TO A RED DRUM BEAT 听红歌,说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