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那坡县黑衣壮民歌文化及传承发展研究

2020-11-30冼婧

戏剧之家 2020年34期
关键词:传承发展

冼婧

【摘 要】广西那坡县的黑衣壮有着深远流传的壮族民歌文化,历经多个时代变迁,现在仍然保存比较完整。通过文献资料和口口相传实地考察的方法,就怎样去传承、保护、发展黑衣壮民歌文化,进一步地做学术研究得出结论:大众对黑衣壮民歌文化的发展前景认知不够,该文化传承方式人群太单一,歌曲的推陈出新不够等。因此,建议加强相关部门和人士对黑衣壮民歌文化传承的重视和扶持,加强对黑衣壮民歌文化的创新利用,扩大黑衣壮民歌文化的传承人群。

【关键词】广西那坡县;黑衣壮;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34-0074-02

黑衣壮是广西壮族的一个奇特支系,主要分布在广西与云南边界的那坡县。黑衣壮主要以黑色为主色系的服饰并且以黑色作为族群的标记。由于他们千年幽居在大石山深处不与外族通婚,保留了许多古老风格,沉淀出具有独特风情的黑衣壮文化,被称为壮族“活化石”。本文通过对黑衣壮的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找出不足和可借鉴的部分,对黑衣壮音乐文化特色进行分析整理与挖掘学习,同时引起政府及相关部门、相关工作者的重视,并且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和创新。本次调研对黑衣壮民族风情文化和山歌的发展有一定的意义。

一、黑衣壮民歌研究方法

(一)以那坡县黑衣壮民歌文化的传承发展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图书馆和网上查阅相关黑衣壮民歌相关资料和文献进行了解。

2.实访访谈法:通过实地考察,去到当地向相关人员了解当地特色的民风民俗民情;通过对地理人文环境背景形成的了解;通过参观当地著名的文化风俗博物馆快速地了解黑衣壮的历史和变迁;通过对当地生活群众、相关文化管理部门人员、民族音乐的传承人“歌王”進行访谈,了解黑衣壮民歌的分类区别和现场演绎,并深入探讨山歌的特点和山歌的未来发展走向。

二、黑衣壮民歌概况

(一)黑衣壮

中国有个黑衣壮,黑衣壮人在那坡。黑衣壮是壮族中具有传奇色彩的族群,自称“敏”“仲”“嗷”,5.18万人,因着装全黑而得名,在历史长河中,至今仍保存着完整、多彩多姿的民间歌谣艺术。随着黑衣壮民族文化品牌的成功打造,黑衣壮歌谣向世人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为世人所关注,被誉为“广西民族音乐富矿”和壮族民歌颂德的“活化石”,具有非常突出的文化现象和精神文化,具体表现在歌舞、风俗、信仰等方面。其中黑衣壮能歌善舞,形成与众不同的民间音乐文化特色,也展现了那坡黑衣壮独特的文化艺术特色和魅力。

(二)丰富多彩的黑衣壮民歌种类

1.“虽敏”

“虽敏”歌类20多套。分布在北部大石山区的城厢、坡荷、龙合等乡镇一带。结构为七言四句一首,押韵。属高低两声部,刚健、纯朴、浑厚、低沉。

2.“论”

“论”又称“过山腔”,曾有长歌、敬歌等近百套,现遗不足70套。除本县广为传唱外,还流传至周边的越南高平省、云南富宁县和广西靖西市一带。五言、七言、五七言、七九言两句或三句甚至四句一首,格律多种多样,韵律是脚腰韵,非常严谨。歌声有穿云破雾之势,悠扬、委婉、高亢、甜美、圆润、清晰。

3.“哎的呀”

“哎的呀”也称“尼的呀”,目前保留的歌目仅有10多套。主要分布在城厢镇那桑村一带。五言两句或三句一首,押脚腰韵。缠绵婉转,抒情亲切。

4.“春牛调”

“春牛调”俗称“盘”,目录有22套。分布在龙合乡信合村的果三屯和坡荷乡果把村的卡空屯。五言四句一首,押脚腰兼尾韵。音调尖而细,细而绵,真音假音并用,爽朗、明快。

5.“请仙歌”

“请仙歌”顾名思义。在坡荷乡中山村、那池一带,每年农历二、三月间,人们搭起歌棚,虔诚地请“仙姑”下凡传歌、对歌。目录有2套。五言两句或三句一首,押脚腰韵,音调悠扬悦耳。

6.“盘锐”

“盘锐”涉及的内容有10多套,目前只有龙合乡定业村那益屯保留。七言四句一首,押尾韵。歌声嘹亮,激情。

上述六大类歌种,从民间分类习惯来看,有神话传说、人物传记、环境变迁、历史事件等的事歌;有倾吐苦难、控诉压迫的苦情歌;有反映自然、生活经历的农事歌;有向往美景的赞颂歌;有待人接物的礼仪歌;有传统习惯的风俗歌:吊唁奔丧的祭歌,婚嫁满月、新房落成、老人生日的祝酒歌;最风趣的是令人陶醉的情歌,它包含抒情、初恋、连情、逗情、赌情、定情、盟誓、赞美、相思、忠贞、离情、叮咛、痛惜、怀旧、重逢、苦情、叹情、斗情、白头偕老等20多种内容。

(三)黑衣壮民歌传承方式

黑衣壮虽是壮族的一个支系,但是黑衣壮人民有较强的种族意识,再加上黑衣壮常年深居大山之中与外界交流也比较少,所以黑衣壮本身的民族特色文化受到冲击比较小,保存相对比较完整。

黑衣壮民歌传承一般靠家里会唱山歌的长辈给小辈口传心授。到了后来,教育部开始重视这种民俗文化的特色遗产,就开始有学校专家、教授老师慕名而来采风,对山歌进行整理收藏,编创出版一些优秀的作品。他们回到城里以后,开始培养一些优秀的歌手进京演唱,在人数达到一定规模后又成立合唱团,参加东盟博览会演出,将黑衣壮的这种特色文化推广到世界舞台上。不仅如此,政府还组织各种关于黑衣壮的传统歌圩、歌节,调动当地人民的积极性,并且通过举办比赛,与邻省进行交流,提升邻省人民的兴趣。开办民歌培训班,培养年轻的青年歌手传唱民歌,使黑衣壮的山歌文化得以广泛流传。

(四)黑衣壮人民对黑衣壮民歌的认知

现代化生活使传统民族文化受到冲击和挑战,那坡是黑衣壮文化流传地,所以那坡人民有责任和义务将黑衣壮文化传承和发展下去。在这次采风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年轻人对本地民歌不是很了解,甚至说不清一些细节。在通过对当地歌王的了解后才知道,许多后辈年轻人由于汉化越来越严重,已经开始不愿意去接受他们老一辈的山歌传承,很多年轻人选择远离家乡到广东打工。壮族山歌文化在地方普及和宣传学习方面不够深入,导致后辈年轻人“忘本”。

(五)黑衣壮民歌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黑衣壮民歌传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黑衣壮民歌传承方式单一

黑衣壮民歌传承方式单一,都是依靠会唱的人口传心授。没有具体的方针去学习,也没有政策的要求,宣传力度不够。学习演唱人群都是老人、小孩,年轻人都出门在外,忙于工作,传承人群比较单薄。

(2)黑衣壮民歌传承缺乏专业人才

现代化的生活导致现在年轻人不太关注传统民歌,现实生活中也缺少了对山歌的一个规范和专业技巧的指导。大部分民众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学习,只在闲余时间开展一些业余活动,加上场地和设备资金投入都比较有限,导致黑衣壮民歌文化难以得到良好的传承和发展。

(3)黑衣壮民歌传承机制不完善

政府对黑衣壮民歌保护力度不够。近些年黑衣壮民歌文化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接触的传承人越来越少,从以前的人人张口即来到现在只有极少部分人能演唱,呈现出逐渐衰弱的走向。原因在于当地政府没有给予相应的保护政策和方针,使得那坡黑衣壮人民对这种自己民族的独特文化逐渐地不重视。

(4)黑衣壮民歌改造创新不够

黑衣壮民歌随时随地唱,没有规范性,曲调又相对单一,在创新的时候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改造创编的歌曲既要符合大众审美,又不能失去本身的特色,才能提高学习者和传承者的兴趣。

2.黑衣壮民歌传承发展的对策

黑衣壮民歌传承发展,需要呼吁群众积极参加,通过社区、电视、网络渠道宣传,提高黑衣壮民歌的品牌口碑,加强其风格特点。尽量提高人们对黑衣壮民歌文化的认知,发挥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和运行机制,给予黑衣壮文化传承发展的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在当地学校开展黑衣壮民歌文化的学习和普及,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创新学习和传承。在现在自媒体盛行的时代,可以鼓励优秀的传承人走向新时代的舞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黑衣壮独有的民族文化的魅力。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黑衣壮民歌有其自己的特色,但是演唱传承方式比较单一。缺乏专业人才,都是年纪大的老人在维持,其发展受到了限制。缺乏创新,甚至很多知识连专业人士也没有了解透彻。政府相关部门的保护力度不够。

(二)建议

加强黑衣壮民歌相关宣传,打造品牌的传承人,增加影响力。发挥政府相关部门的主导作用,促进那坡音乐文化繁荣稳定地发展,加大在学校学习黑衣壮民歌的相关课程,加大对年轻人學习黑衣壮民歌的吸引力。不仅要在物质上加大扶持,也要在思想上充实加入民歌传承的年轻后备军。多举办有关黑衣壮民歌的活动或者比赛,加强对黑衣壮民歌的保护和传承,加强社会对黑衣壮民歌的关注。

四、结语

广西黑衣壮民歌是我们文化的瑰宝,我们要持之以恒地发展培养相关人才,同时加强政府部门的支持和社会的投资,促进其延续和发展。接下来,在如何吸引人们延续民歌文化、如何提高作品质量等各个环节,保证黑衣壮民歌文化的持续发展,仍需我们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刘豪,胥汝涛.广西那坡县黑衣壮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及传承发展研究[J]. 运动精品,2018,(7).

[2]平静.黑衣壮歌师的传承与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3]白翎.广西黑衣壮民歌的传承与发展[J].中国音乐,2005,(04).

[4]薛莲.传承民间音乐,弘扬民族文化——苍南职业高中民族音乐教学调查研究[J].北方音乐,2012,(05).

[5]靳相林.声乐表演艺术中观众审美心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

猜你喜欢

传承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苗族鼓舞的传承及发展探讨
浅论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民族声乐创新教学与贺州瑶族民歌传承初探
传播学视阈下淮海戏传承发展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