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典文学中的乐

2020-11-30王英霞

戏剧之家 2020年34期
关键词:文学

王英霞

【摘 要】中国古典小说中有许多对戏曲、乐人、乐种、乐象的描写。小说所产生的文化现象,可以说是人类生活的反映,是活动的记录和历史发展的积淀。而音乐文化是最能够跨越社会制度,跨越空间、时间和人类语言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源自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得益于社会制度和人类文化的滋养,为后人了解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提供了完善的历史资料。

【关键词】文学;乐象;历史资料

中图分类号:J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34-0072-02

我是一名中学音乐教师也是一名文学爱好者,古典名著中的《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警世通言》等都曾经多次阅读。职业的原因,使我注意到小说中的音乐及其表演,并产生兴趣,也对中国古典小说中的音乐史料产生了浓厚的学理认识。

小说中有许多对单曲、套曲、乐人、乐种、乐象的描写。如婚丧嫁娶、会亲访友、祝寿生子、加官进爵、店铺开张、节日家宴等在厅堂里的演出和女子深闺里的小唱,其所涉及到的点戏、行当、妆扮、乐器、伴奏、歌舞乐俗等具体情景与细节,在保存戏曲、音乐史料上,成为一部部活态“音乐史”。小说所产生的文化现象,可以说是人类生活的反映,是活动的记录和历史发展的积淀。而音乐文化是最能够跨越社会制度,跨越空间、时间和人类语言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源自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得益于社会制度和人类文化的滋养,为后人了解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提供了完善的历史资料。透过这些乐象,人们能领略到当时城镇市民中绚烂多彩的音乐文化。这些小说为研究当时城镇市民的音乐文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也为后人探析当时市民的音乐文化提供了新的途径。

《金瓶梅》(后文中会以《金》代替)这部被冯梦龙称为明代“四大奇书”之一的文学巨作,是一部极具争议的文学作品,也是一部能够让人多方面研究取资的书。凡是读过该书的人,尤其是喜爱音乐艺术的人,都会被小说中所描述的乐人、乐种和乐象所吸引。人物的生活娱乐中,音乐是贯穿始终的。虽然清代的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也有许多关于戏曲的描述,可真的与《金》比较起来,却是虚多实少。[1]在整部小说中,宋元南戏、元明杂剧,直至写到明代传奇,甚至是各种杂耍和名不见经传的“步戏”之类的戏曲表演,可谓是形式多样、应有尽有。如传奇演出有海盐腔,也有苏州子弟演出的昆山腔。[2]通过看西门家的婚丧喜事,以及会亲、庆寿、生子、加官、宴请宾客、店铺开张、节日家宴时在厅堂里的演出,或者女眷在深闺里的小唱,[3]可以发现,除了绘声绘色地描写演唱、不厌其烦地引录唱词之外,也写到了点戏、行当、妆扮、乐器、伴奏、歌舞乐俗的具体情景与细节等等。小说中涉及到的有民歌、小曲小令、说唱戏曲、戏曲音乐、曲牌、乐器、剧本、表演形式以及戏俗,还写到当时流行的歌俗、樂俗、乐社等等。这些涉及到的是音乐的本体与客体问题。这些音乐现象用现代观念来归类,涉及到乐器学、民歌学、戏曲艺术、说唱艺术等等。根据统计,整部小说引用的剧目有25个,单曲有140首之多,套曲也有50套,其涉及到的乐器有20多种。以上数据充分说明:从保存音乐史料的角度来说,把《金》称之为明代隆庆至万历年间的一部活态“音乐史”,可以说是当之无愧。

下面我就文学作品里的歌唱文化、戏曲文化和佛教音乐文化做一些理性论述。

一、文学作品中的歌唱文化

歌唱是人们表达强烈情感的一种方式,[4]是语言的升华,是对语言表达的补充。中国传承悠久的歌曲、戏曲,记录了古代辉煌的歌唱文化。小说亦受中国歌唱文化的影响,从其中大量地使用歌曲、戏曲就可看出中国歌唱文化在小说中的深厚积淀与鲜明反映。从小说的整体来看,其中的歌唱活动大致可以分为唱歌、唱曲、唱戏。唱歌是指演唱一些小曲、小令类歌曲;唱曲指的是曲艺演唱、灯词弹唱和散曲、套曲的演唱;唱戏指的是搬演戏曲。

小曲演唱,在小说里可以说是音乐生活的主流。中国音乐史学家杨荫浏先生对于小曲的观点是:“小曲,亦称小令”,认为它们其实是一回事。小曲、小令一般都是独立的单曲,多来源于民间的流行小调,形式短小,自由活泼,当时也叫“叶儿”。这些歌曲,可以用作家乐,也可以由专业的歌妓或是妓院的娼妓来唱,所唱者甚多。

小说中套曲的演唱,是歌唱文化中重要的一笔。套曲又称套数、散套或大令,它是一种较小曲、小令来说结构更为复杂的音乐艺术表现形式。它是由同一宫调若干曲子按照一定次序连缀起来而成,必须有同一宫调两支或两支以上曲子,不论长短必须一韵到底,末尾往往加一尾声。套曲可长可短,伸缩自由,可叙述故事情节,也可写景抒情,与杂剧比较接近,相比较来说,套曲只有清唱没有科白,所以也有把套曲叫“清曲”的。这些套曲既起到推动情节的作用,也发挥应景的功效。

小说中有很多的歌唱活动都是结合故事情节以体现人物情感的。文学作品中各种歌曲的演唱,为现代人了解古代各种歌唱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二、文学作品中的戏曲文化

《金》和《红楼梦》中记载了大量的戏曲作品,涉及到的章回之多以及使用的频率之高,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极为罕见。这些戏曲作品不仅与小说的情节需要融为了一体,而且具有很高的历史史料价值与民俗价值,同时也对考察明代中后期和清代世俗平民文化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金》中以大量的篇幅来描写西门家演戏唱曲的生活图景,可称得上是明朝中后期城镇市民中戏曲盛行的缩影。小说中,搬演戏曲成为人们娱乐消遣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涉及到的各类戏曲中,有搬演戏曲片段的描述,有支曲的录用,也有某支曲子中个别句子的录用,亦或只是提到剧、曲名字,一带而过。海盐腔的搬演尤其受到西门家的青睐。根据统计,海盐腔的搬演分布在十八个章回中。由此或可推见,海盐腔的搬演,已经成为明朝中后期的时尚文化之一。《金》为海盐腔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史料记载,使后人得以了解明朝南戏四大声腔系统中海盐腔的发展、传播全貌。

小说中详尽地记载了搬演海盐腔的戏曲活动,它是当时的一种城市时尚娱乐活动,同时也是明代城市市民文化中的一种独特现象,并表现出了多方面的戏曲功能。(一)标志使用者身份的礼仪功能。作为承应官家的重要礼仪之一,海盐腔的搬演过程和形式,成为小说中人物社会交往和身份地位的象征。(二)有着潜移默化的娱情功能。戏曲的搬演具有很强的娱情功能,搬演过程中形成了城市市民独特的消费文化。(三)有推进小说情节发展的功能。(四)有记载社会民俗的功能。小说中,无论婚丧嫁娶、宴请宾客,亦或偷欢调笑,海盐腔的搬演都成为了当时城市社会生活中独特的表达方式。这种方式,表现出了明朝中后期城镇世俗生活的民俗风尚。(五)有寓教于乐的教育功能。戏曲的教化功能由来已久。戏曲作品往往在潜移默化中起到寄寓劝惩的作用。

总之,小说世界里,戏曲的搬演,即反映了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也起着约束真实生活中人们的道德伦理的作用。通过对小说中戏曲史料的分析,我们能够勾勒出明代中后期戏曲文化的盛行状况及发展流變,因而其具有非常重要的戏曲研究价值。

三、文学作品中的佛教音乐文化

佛教音乐是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中的珍贵遗产。当代佛教音乐文化的研究,大致有两种途径:(一)搜集、整理现存的寺庙音乐和民间佛曲;(二)古代遗留下来的典籍和乐谱。但是现代留存的佛教音乐已是残缺不全并多有变化,而且古典记载多有不详,传世的古代乐谱更是不多见。

佛教具体什么时间传入中国的,我们现在很难予以考证,但它传入中国就逐渐被中国原有的宗教文化所融合,最终被融合为中国化佛教。跟随佛教传入中国的还有佛曲,佛曲跟佛教一样经历了相似的融合过程。宋、元以后,佛教音乐由于城市市民阶层的出现而日渐通俗化,并影响到了中国说唱音乐和乐器演奏等各个方面。透过当代流传下来的宋词的词牌和元曲的曲牌,我们可以看到佛教音乐影响的深刻印记和宋元佛教音乐吸收民间音乐的印记。自唐朝时期的俗讲宝卷起始,至宋代,佛教音乐可谓盛极一时,直至绵延到明清时期,影响了近代多种戏曲和曲艺音乐。在明代,佛教音乐日益通俗化,并且深入民间。许多的佛教音乐以民间音乐曲调来演唱。明成祖朱棣在永乐十五年,曾经颁布了《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名称歌曲》五十卷,令全国的僧人学习演唱,其曲调大部分是当时流行的南北曲。明、清时期到近代,佛教音乐与唐宋时期相比较来说日渐衰微。但在衰微的同时,因受佛教音乐的影响,民间器乐及说唱音乐却日益繁荣。所以说佛教音乐文化的兴衰体现了其与民间音乐文化融合发展的过程。

总之,任何时期的文学作品,都有着不同的社会作用,人们也能从中获得各种有益滋养,而作品中的音乐文化是最能够跨越社会制度,跨越空间、时间和人类语言的一种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体现在百姓的各种生活习俗中。我们通过对这些艺术现象进行研究,有可能真实地还原作品中的社会生活、音乐习俗等,也有利于我们对传统艺术文化的了解和传承。

参考文献:

[1][2][3]黄霖.说金瓶梅[M].北京:中华书局,2006:187.

[4]孟凡玉.音乐家眼中的红楼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当下文学的尊严与自信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我爱上了文学
对“文学自觉”讨论的反思
CNN intelligent early warning for apple skin lesion image acquired by infrared video sensors①
文学
我与文学三十年
我与文学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