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调动学生兴趣,培育美学素养

2020-11-30黄丽娟

神州·下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美术兴趣

黄丽娟

摘要:成功的课堂教学需要一个有扎实功底的老师来掌控,不断提升自己,不断学习,不断去了解学生的喜好,放下身架,做朋友一样的老师,保持课堂内容的新鲜感,提高学生的参与性,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让课堂教学更有成效。

关键词:兴趣;美术;美学素养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如果说,探索、实践这些的感觉太高大上,那么简单一点说,我就想让学生感觉到美术课是有趣的,美术老师是有趣的,让他们喜欢上美术课,是因为美术课的有趣,美术老师的人格魅力,而不是美术课可以写作业,可以休息看课外书。

上好每一节美术课,是每个美术教师的追求,也是每个学生的期望。但初中有部分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我经常在思考这个问题,如何来调动他们上课的积极性,让课堂既活泼生动,又能“收放”自如呢?我在一次次思考与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就必须让精彩纷呈的艺术知识与课堂教学环节相互利用,互相渗化、融合。保持课堂内容的新鲜感,提高学生的参与性,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

我想到:好玩的东西一定有趣。初中年龄段的孩子,开始走向青年,但又保持着儿童爱玩、喜欢游戏的天性,所以,在课堂中适当加入一些游戏环节,或者直接是游戏的方式呈现整堂课。学生们的积极性能一下子调动起来,参与度变得非常高。比如,在九年级《长河漫步》一课,内容是中国美术史的相关知识,知识点很分散,老师干讲没什么意思,展开讲又没那么多时间,于是我就设计成了开心问答的形式,分组答题,边答边讲解知识点,小组间评比,看谁在规定时间内答对的题目更多,学生们的学习热情特别高,完全不像是初中学生,闷头题海不理人的状态。

新奇的东西,也总能让人觉得有趣,想去了解。初中美术课本内容覆盖的面是相当广的,從中国的,到西方的;从绘画到设计到雕塑到篆刻;从欣赏的到动手的,很多知识对学生来讲都是陌生的。但陌生的东西不一定就能让学生觉得新奇有趣,因此我也常思考,怎么能让学生对某些看似枯燥的内容产生新奇感。比如在《五角星》一课中,我想让学生了解超级写实主义与传统写实主义的差别,学会鉴赏和两个绘画流派的作品。在导入的时候就设置了一个“火眼金睛”的环节,让学生在一堆作品中,写出自己认为是绘画作品的序号,剩下的则是摄影作品。学生一边看那些作品,一边就感叹:简直分不出哪是画哪是照片啊!而这种感叹,本身就道出了部分超级写实的特点。学习的兴趣也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

还有,有内涵的东西,能够激发人的学习兴趣。人类总是希望自己是深刻有内涵的,如果能充分发掘一些艺术形式的深刻内涵,并让学生有所感受,那么相应的,就能提高他们对这种艺术形式的兴趣。比如《中国结》一课,还有《方寸之间》一课,考虑到现在的学生更多的接受现在文化,快餐文化,对传统文化不感兴趣的现状,这两课在导入时都充分的发掘了这两种艺术形式的文化内涵,象征意义,以视频的形式传递给学生,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手的兴趣。

当然,让学生感受到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能够学为所用,才能让他们真正意识到美术学习的价值。学生初一入学时,我会问他们:美术是什么?大部分学生都觉得,美术就是画画啊!其实绘画只是美术中的一部分,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利用美术的各种知识,去感受到生活中的美,甚至能进一步去把生活变得更美,对与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来说,才更重要一些。

比如在讲《画家笔下的色彩》时,我会讲到色彩的搭配在生活中的应用,色彩对于人的心理的影响,甚至从色彩的喜好上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特点。我向学生推荐了一本书《每天懂一点,色彩心理学》,又比如《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一课,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寻找实景照片中的纹样,并说出纹样类型,学生便能感受到,生活中到处都有美术的影子存在,也是美术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色彩和惊喜。

初中阶段的孩子,已经不满足于用绘画“表达”自己,他们开始关注:我如何才能画得像?所以,仅仅鼓励他们“没关系!大胆画!”已经不能对他们产生很大的激励效果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手脑的配合已经完全没有问题,之所以“画得不像”(专业一点说是:造型不够准确)是因为他们没有学会观察,没有学会将观察到的东西借助一定的小技巧,表现到纸上去。所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和绘画技巧,也是我的课堂追求的东西。

成功的课堂教学还需要一个有扎实功底的老师来掌控,不断提升自己,不断学习,不断去了解学生的喜好,放下身架,做朋友一样的老师,学生也会因此喜欢我,而我的课堂教学更有成效。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价值和品味,为自身积累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会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积累更多经验,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进而拓宽青少年的思维空间,擦亮青少年的心窗,创造美的天地,放飞莘莘学子的个性之梦,培养他们有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能力,这是我们每一个美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刘玲霞.美术课堂应渗透人文之美[J].考试周刊.2011(07)

[2]李瑞菊.让美术课堂充满活力[J].学周刊.2011(13)

[3]钱初熹.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美术兴趣
美术篇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巧用游戏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研究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
封底:国外太空美术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