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持人语

2020-11-28

鄱阳湖学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存在论美学学术

21世纪已经过去了整整20年。在回顾与反思这20年的美学进展时,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生态美学研究都已经成为一个难以忽略的学术亮点。特别是对于中国美学来说,生态美学是国际化程度较高并且已经在国际上产生较大影响的美学形态。曾繁仁教授的学术探索对于形成这种学术局面发挥了引领性乃至决定性的作用。

以2001年为界,曾繁仁的学术研究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学术领域为西方美学和审美教育;第二个阶段则主要集中在生态美学建构上,以参加2001年“全国首届生态美学研讨会”为起点,先后出版了《生态存在论美学论稿》(2003)、《生态美学导论》(2010)、《生态文明时代的美学探索与对话》(2013)、《生态美学基本问题研究》(2015)等著作。其中,《生态美学导论》还被翻译成英语在国际上出版发行。这一系列著作初步建成了独树一帜的中国生态美学理论体系,代表着当前国际生态美学的最高成就。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曾繁仁的生生美学研究。“生生美学”最初由笔者于2002年正式提出,其理论要点为16字真言:“美者自美,因人而显;生态审美,生生不息。”该学说此后一直默默无闻,直到2017年10月20日曾繁仁在《人民日报》发表《生生美学具有无穷生命力》一文大力倡导。2018年1月7日曾繁仁又在《光明日报》发表《解读中国传统“生生美学”》,进一步将中国的生生美学和英美的环境美学、欧洲大陆的现象学美学鼎足而三;随后在期刊连续发表了一系列学术论文,大力倡导生生美学,专著《生生美学》也已经完成并将交付出版社出版。生生美学对于如何实现中国传统美学精神和审美智慧的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提供了一个比较成功的个案。

本期“学术访谈”在曾繁仁与程相占之间展开,二人比较深入地讨论了中国生态美学的最新进展及其与生生美学的关系,回答了李澤厚先生对于生态美学所作的“无人美学”的批评。赵奎英的论文《生态美学、生态美育与生生美学——曾繁仁生态美学研究的三大领域及其内在演进》,深入细致地梳理了曾繁仁从认识论美学到生态存在论美学,从生态存在论美学到生态存在论美育,再到生生美学的学术探索历程及其理论成果,中肯地评价了曾繁仁为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美学体系所作的卓越贡献。张超的论文《论曾繁仁生态存在论美学的四重建构》,以曾繁仁的生态存在论美学为理论核心,讨论了曾繁仁围绕审美存在、生态人文精神、生态现象学与生态审美教育四个方面所进行的理论建构,对于我们准确地把握曾繁仁的生态美学思想具有一定的意义。

应该明确指出的是,生态美学尚未成熟,其建构过程肯定还要持续一个较长的时期。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生态美学、理解生态美学,了解生态美学的来龙去脉及其理论思路,并参与到生态美学的构建工作中来。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存在论美学学术
雅克•朗西埃文学研究中的感性存在论
印花派对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试论海德格尔元存在论概念的出现及其意义1
纯白美学
春食色彩美学
“妆”饰美学
《资本论》:经济学术语中的哲学革命
评“实践存在论美学”丛书
董进霞 治的是学术 过的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