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本教育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探究

2020-11-26程月

西部论丛 2020年3期
关键词:生本教育习作教学小学语文

程月

摘 要:语文是小学阶段的基础性学科之一,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思维以及逻辑思维有关,而写作教学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关系到学生听说读写多个方面能力的发展。但就目前小学习作而言,由于缺乏科学的教学策略和指导方式,学生的写作能力并不能有一个较好的提升。基于此,本文从生本教育理念指导下,尝试研究相关策略以提升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质量。

关键词:生本教育;小学语文;习作教学

习作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师教学的重点内容,但是对于学生而言,学生语句匮乏,脱离生活、缺乏素材、缺乏兴趣、无话可写等问题,使学生难以体会到写作的魅力,习作教学的质量更难以得到提高。为此,我尝试研究习作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阅读,掌握一定的开发习作素材的能力,同时,通过线上线下双师课堂,对学生习作进行积极地评价引导,激发学生对于习作学习的兴趣,从而实现学生习作水平的提升。

一、生本教育理念

生本是与师本相对的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其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坚持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其教育理念将学生放到中心地位,一切活动都围绕着学生开展,重点在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从而实现学生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中,教师一般会用看文章的方式去评价学生的习作。而生本教育理念是从以生为本的角度看待习作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写习作,更需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如何表达自己对于世界、社会以及生活的看法。因此习作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外在情感的表达,更需要关注学生内在情感的培养。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习作教学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育人”作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逐渐形成健康的人格[1]。

二、习作教学实施策略研究

(一)从“想”到“享”——习作兴趣的培养

针对小学阶段学生写作过程中出现“无话可说”的问题,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写作情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主动参与到写作过程当中,进而激发其对于写作的兴趣。但是当前微信、微博、微视频等口语化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导致小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读写较弱,无法对写作话题产生较为深刻的理解。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创设写作情境,丰富学生对于生活的感受与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尤其是科学技术应用逐渐普及的当下,教师应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技术,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将学生对于抽象题目的感受直观化,同时还可以借助丰富的图片资源等,激发学生的写作和表达欲望[2]。

如在三年级上册的“续写故事”时,教师可以在网络教学空间中提前发布预习任务,比如“你学过或读过哪些寓言故事?都用了哪些好词好句?你有什么好的修辞方法让你的习作得到了大家的赞赏呢……”同时让学生在学习群里进行分享和讨论,同学们可以通过讨论区,发现到习作的好方法和好技巧,而老师也能通过在群里互动,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学习;在上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示故事的内容,并引导学生们根据自己看到的内容写故事,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造能力以及创造热情;之后教师收集学生的作品,并给予相应的修改意见,指导学生进行修改,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只有以学生的直接体验为基础,将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生活体验。因为课程活动以学生为核心,所以学生不仅会对学习的计划或设计感兴趣,更是会对学习的结果也感兴趣。从而激发学生从“想参与”逐渐过渡到“会分享”。

(二)从“课内”到“课外”——习作素材的开发

素材是构成习作的重要内容,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其生活阅历不够,知识储备和积累不够,这就导致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出现不知道写什么的情况。因此教师一方面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日常观察能力,注重学生的日常积累工作。

为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采用写日记、写周记的方式,将自己的情感体验以及生活中的人和事记录下来,便于运用到写作过程中,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另一方面,学生则需要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拓展自己的知识积累面[3]。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开展阅读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从而提升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因此这就需要教师提前做好准备活动,准备好同学们可能喜欢的课外读物带到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并且组织学生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根据教师的要求对阅读材料进行记录和标记,从而提前自身的阅读能力,并且为阅读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最后在阅读分享交流会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又例如,可以通过设计表格或者完成思维导图来训练学生提取信息与整合信息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善用自己的写作素材。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观察与体验之后,脑海里对某些素材其实已有了清晰的画面与认知,这些所见、所闻、所感其实都是学生习作的重要素材,通过借助表格和思维导图,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提炼与整合自己所想要表达的信息,真正达到在习作时能够学会"抓特点、写清楚、有序写"的目的,使他们写出的文章不会千篇一律,同时也让学生的思维概括能力达到了很好的训练。

学生习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想象的基础也是生活,因此,通过引导学生从观察到阅读的习作素材的开发,就是在一步步地拓展学生对现实世界和生活认识,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对新知识进行理解、体会和掌握的过程。

(三)从“模仿”到“创造”——习作评价的引导

学生的自我评价,是习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如果完成习作时不认真,那么完成之后,通常也不会或者不知道怎样检查修改。此时,教师就要重视引导学生,先从错别字和病句开始检查。再通过同学之间的互评,对某些句子甚至段落是否可以用更好的表达方式来思考……最后,到教师对于基本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的再次评价,让学生从模仿文段入手,进而到对习作的脉络和主题等深入学习,提高学生谋篇布局的能力,提高写作质量。

而特别要注意的是,在最后教师进行评价时,要考虑到小学生受挫能力比较弱,教师要引导学生尽量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尤其对于习作水平较弱的学生,更应该给予鼓励和表扬。同时,要针对不同习作水平能力进行评价,尽量使用启发性语言。

而在写作教学活动中,写作方法和写作方式的多元化讲解,能够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抓住写作的侧重点。其次,教师需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知识训练如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基礎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得文章内容更加生动和鲜活。尤其针对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缺乏条理性的问题,教师需要从写作方法入手,引导学生优化自己的语言表达,提高习作质量[4]。

综上所述,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环节,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针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积累素材等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最终激发学生对习作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杨斌林,胡彪.谈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7,(3):3,5.

[2] 曾亦平,刘琳.语文教学,生本教育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生本教育分析[J].新课程·小学,2018,(7):51.

[3] 黄月明.小组合作促进生本教育 ——以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为例[J].新课程·上旬,2019,(1):135.

[4] 冀彦锋.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浅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35):39.

猜你喜欢

生本教育习作教学小学语文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关于小学数学单元感受小研究设计的思考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