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日本垃圾分类现状分析如何解决中国高校垃圾分类问题

2020-11-25牟一鸣罗志娇

银幕内外 2020年5期
关键词:垃圾分类高校

牟一鸣 罗志娇

摘要:垃圾分类处理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日本作为我国的近邻,在垃圾分类处理上堪称典范。而在我国,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生活垃圾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这不仅加重了社会的环境污染,对社会管理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我国高校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力军,所产生的校园生活垃圾也不容小觑。因此,为了更好地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开展,解决中国高校垃圾分类问题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校区为例,利用查阅文献等方式了解了日本对于垃圾分类的研究现状并进行分析,同时利用调查问卷及实地走访等方式进行考察,发现了一些存在于校园中的关于垃圾分类的问题,并由此提出了新的适合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校区的垃圾分类问题解决方案,如完善垃圾分类的相关设置及形成以高校为中心的新型循环经济模式等,为国家解决高校垃圾分类问题提供有意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垃圾分类;高校;循环模式

一、日本的垃圾分类

日本的岛国地貌,匮乏的土地资源不允许对垃圾进行大规模的填埋处理,只能主要通过焚烧这种方式处理垃圾,在日本,通过燃烧处理垃圾可以将垃圾体积减少到二十分之一;而且七成以上的垃圾回收要利用依靠热再生的方式,然而这种方式备受争议,因为热再生会产生二氧化碳等,增加环境负担。另外,日本独特的包装文化,也使日本成为了一个垃圾制造大国,人均制造的垃圾量超过了很多发达国家。而后,日本政府也逐渐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所以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如今已被称为世界上垃圾分类做得最好的国家。

(一)生活垃圾分类条目细致严苛

日本在生活垃圾分类方面做得格外细致严苛。在日本,最大分类有可燃物、不可燃物、资源类、粗大类,有害类,这几类再细分为若干子项目,每个子项目又可分为孙项目,以此类推。几年前,日本横滨市就已经把垃圾类别由原来的五类更细分为十类,并给每个市民发了长达27页的手册,其条款有518项之多。试看几例:口红属可燃物,但用完的口红管属小金属物;水壶属金属物,但12英寸以下属小金属物,12英寸以上则属大废弃物;袜子,若为一只属可燃物,若为两只并且“没被穿破、左右脚搭配”则属旧衣料。而德岛县上胜町更是把垃圾细分到44类,并计划到2020年实现“零垃圾”的目标。

(二)注重生活垃圾的预处理

日本人不仅仅是将生活垃圾细分,他们还强调垃圾要经过“特殊处理”才能扔进垃圾桶。比如,在厨房产生废油后,日本主妇们会自己付钱去超市购买一种凝固剂,凝固剂倒入废油中就能使液体的油变为固体,然后将固体的油用报纸包好,作为可燃垃圾处理掉。此外,对于一个普通的塑料瓶,相比中国简单地随手丢进垃圾桶,日本对其丢弃也有详细的要求。首先应将瓶内的水或饮料喝光或倒光,其次还需要进行简单的水洗,然后取下瓶盖,撕掉标签,踩扁后再根据各地区的垃圾收集规定,在指定的时间内丢弃到指定地点。这些无疑都大大方便了塑料瓶的后期处理工作。

(三)出台相应法律法规进行保障

自日本着手推动全国性的垃圾分类运动以来,政府相继出台了许多法律法规,从1900年的《废弃物扫除法》到1970年的《废弃物处理法》,再到2000年的《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都不同程度的促进了日本垃圾分类的发展。另外,在2018年日本国会还制定并发布了《第四次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计划》,针对当前社会发展中存在的资源生产性停滞、相关人才亟待培养等问题,推出了新的发展目标及改进工作的具体举措。在日本健全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的规范下,社会各界共同遵法守法,才有了如今的显著成效。

(四)加强国民的环保意识教育

日本政府非常重视对幼儿园、中小学学生的环保教育,还将垃圾分类相关的内容编入教材。孩子在上幼儿园时,就学到了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比如喝过的牛奶盒要自己清洗后才可以扔掉。而大阪的所有小学则都会开设一门名为“环境科”的课程,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让学生们学会垃圾分类和垃圾处理。另外,他们还会组织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到垃圾焚烧厂进行课外实践。这些都有利于日本学生从小树立起垃圾分类回收的集体意识。因此,日本形成了以政府牵头为主、社会响应为辅的环保教育体系。

二、我国的垃圾分类

(一)我国的垃圾分类现状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物质消费水平大幅提高,我国生活垃圾产生量迅速增长,环境隐患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目前,我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垃圾产出国,且保持着8%—10%的年增长率。如今,全国2/3以上的城市深陷“垃圾围城”困境,很多城市的垃圾已无处填埋。针对于垃圾的处理,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可以有效改善城乡环境,促进资源回收利用,加快“两型社会”建设,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为切实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已制定了《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并且,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底,我国要基本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在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

方案中还提到,要动员社会参与,要强化国民教育,着力提高全体学生的垃圾分类和资源环境意识。加快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教育基地建设,开展垃圾分类收集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建立垃圾分类督导员及志愿者队伍,引导公众分类投放。

(二)垃圾分类,高校先行

高校作为人才的聚集地,更应垃圾分类我先行,且我国高校群体日益庞大,在这个庞大的群体中产生的生活垃圾不容小觑,现阶段,大多数高校仍然缺乏科学的垃圾分类管理体系和配套的垃圾处置措施,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对城市环境建设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我国的高校,由于快递频繁、外卖量大等因素,校园里的垃圾清运量逐年增加。我们主要以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校区为例,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文献研究等方法,調查了学校的垃圾分类现状,并进一步研究了存在的问题。我们发现,学校方面缺乏垃圾分类的相关硬件措施,并且学校在关于垃圾分类回收这一问题上,缺乏相应的宣传与引导。而高校大学生自身在垃圾分类上的意识以及行为上就有所欠缺,两者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所以高校应把垃圾分类和生态环保教育作为校园精细化管理和全方位育人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统筹做好组织管理、宣传教育和校园配套建设等各项工作,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品牌活动项目,最终形成人人知晓、普遍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

三、学校实施垃圾分类的建议

小组成员根据前期实地考察、调查问卷及文献查阅等方式得出的调查报告得知,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校区在垃圾分类的工作开展方面仍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学生垃圾分类意识薄弱,缺乏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学校在垃圾分类方面宣传与引导不足,学校缺少相关硬件设施等,针对此类问题,综合小组内所有成员的看法,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完善垃圾分类的相关设置

1.细化垃圾分类

在实地考察中,小组成员了解到在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校区内校方只是简单地将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或者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在全國上下掀起“垃圾分类”的热潮后,在威海市印发《威海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后,该校又在此基础上在餐厅周围新增设置厨余垃圾,但仅仅这样是不够的。在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校区学生反馈的调查问卷中也可以看出,学校的主备群体所产生的垃圾中,食物垃圾占93.51%,另外可回收垃圾以及废弃塑料均占80%多,其中有很大部分是由于外卖及快递产生的。因此可以看出,如果简单的将校内的垃圾分为可回收及不可回收两类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只有根据垃圾源头进行细致分类处理,才能更有效的进行垃圾分类工作。

以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校区学生宿舍为例,可在宿舍周围设置与以快递纸盒、废纸为首的可回收的纸质垃圾,以外卖餐盒为首的可回收废弃塑料垃圾,剩菜剩饭等厨余垃圾,废弃衣物、玻璃、金属为主的可回收垃圾以及废电池,手机等有害垃圾等相对应的垃圾分类箱,以方便学生进行垃圾分类。

另外,像现如今处在战疫情的特殊时期,口罩、一次性手套、护目镜等用于个人防护的医疗废弃物明显增多。尤其是像用过的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都应分类回收,作无害化处理,因此高校里应该设置废弃口罩专用回收桶,以防止发生二次污染等状况的发生。这样细分工作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同学面对垃圾不知道应如何投放的问题,也方便了垃圾分类工作后续的高效进行。

2.引入押金退还制度

目前世界上已有50个国家和地区引入了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品类范围覆盖面广。以饮料瓶为例,瑞典、挪威、丹麦、爱沙尼亚、荷兰、立陶宛等国家以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西班牙、苏格兰的部分地区已实行饮料标准包装物的押金制度。统计数据显示,在实施押金制体系的国家和地区,塑料饮料瓶能达到平均85%以上的安全回收率。而在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校区中,据调查问卷统计调查显示,产生的废弃塑料(塑料食品包装、一次性塑料用品等)一类垃圾占84.84%,因此可以对这类垃圾实行押金制度。

以饮料容器为例,学生在购买瓶装饮料时,根据瓶子的大小支付一至两元的押金。在学生喝完饮料后,将空瓶投入空瓶回收机器内即可退还押金。根据饮料容器容易堆积存在的地点,可在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校区内的超市、宿舍及教学楼附近设立空瓶回收机器,以方便学生退还押金。

经小组成员调查发现,学校的垃圾箱还存在“垃圾容易溢出”的现象。实际上垃圾箱内的垃圾数量并不多,只是因为经常会有体积较大的饮料容器或快递盒的存在才导致这种现象发生。而押金退还制度就可以很好的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能够有效地分离快递盒及饮料容器并做到垃圾分类回收工作。

3.严格监管垃圾分类行为

在小组的实地考察中,我们发现教学楼内的垃圾很多都被摆在桌面上,而宿舍的垃圾也是,都“一袋装”被扔进了垃圾桶。这些情况都无人管制,所以也惩罚不到个人。因此,为了垃圾分类的更好实施,为帮助保洁阿姨“减负”,大学生应提高自主分拣垃圾意识,同时,还可以实行垃圾分类监管制度:

(1)可以在垃圾分类区安装高清摄像头,运用人脸识别技术,能实时对随意倾倒垃圾,不做垃圾分类者进行追踪;

(2)可以组织垃圾分类监管小组,在校园内进行监督,对不进行垃圾分类的同学予以警告。也可鼓励同学们,对不做垃圾分类者进行举报,举报真实者可得到学分奖赏。

4.垃圾分类宣传多样化

在实施垃圾分类过程中,要形成人人知晓,普遍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宣传必不可少。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就给垃圾分类做了一个宣传曲:“报纸杂志硬纸箱,金属玻璃和织物,各类塑料饮水瓶,资源利用可回收……含汞含铅都有毒,乱扔会把环境污,有害垃圾红桶收,特殊处理才安全……”像这样的朗朗上口曲子利于学生们记忆。

学校层面也应将垃圾分类和生态教育作为校园精细化管理和全方位育人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可以设计垃圾分类小游戏并鼓励学生们登录了解,以游戏的方式会更利于学生们接受。同时,学校应多设置垃圾分类相关讲座,培养学生们的垃圾分类意识。并且多鼓励学生举办垃圾分类环保公益活动,将意识转化到行动上,会更有利于垃圾分类的实施。总之,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开展各种有校园特色的活动,最终形成人人知晓,普遍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

(二)形成以高校为中心的新型循环经济模式

即在学校与学校附近的垃圾处理厂之间建立一种循环经济模式。学校产生的厨余垃圾可以运送至垃圾处理厂,然后经垃圾处理厂的肥料化处理、饲料化处理或能源化处理后,其产生的化肥或燃气等再重新投入到学校中进行利用;另外,在垃圾处理厂进行垃圾处理时,所需要的劳动力及高技术人才都可以通过学校进行提供,进而形成了在学校与垃圾处理厂之间的就业与人才的流动关系;而垃圾处理厂也可以在学校提供的人才帮助下,进一步将垃圾处理厂摆脱“肮脏”的名片,将其打造成学校附近乃至学校所在城市的著名景点,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的循环发展。

1.高校与垃圾处理厂之间的厨余垃圾和化肥,燃气等循环流动

根据本小组成员的调查显示,在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校区中产生的厨余垃圾约占93.51%,由此可以看出厨余垃圾在校园垃圾中占不少的比重。据了解,餐饮垃圾处理后能够实现垃圾体积减量化达八至九成,里面的油脂可以提炼产生植物机油,用于工业用油,还能够防止非法提炼“地沟油”的情况发生;产生的沼气还可以用于发电。最后分解剩余的固体剩饭菜,可以用于堆肥再利用。按照45天完成一次堆肥、一吨餐饮垃圾产生0.4吨的有机肥计算,可以生产1.6~2吨有机肥。因此,厨余垃圾在输送至学校附近垃圾处理厂的处理后,在减轻了校园垃圾负担的同时也进一步实现了厨余垃圾的有效再利用。

厨余垃圾在垃圾处理厂回收处理时,主要有肥料化處理、饲料化处理和能源化处理三种方式。厨余垃圾的肥料化处理主要包括好氧堆肥和厌氧消化两种,这两种都能有效地将厨余垃圾进行资源合理化运用,从而使厨余垃圾经垃圾处理厂回收加工后变为有机肥,而这种有机肥又可以运输至学校用于校园绿化、校园餐饮蔬菜的栽培等工程。而饲料化处理则可以将厨余垃圾转变为高热量的动物饲料,从而促进校园餐饮行业中肉类的加速循环。厨余垃圾的能源化处理主要包括焚烧法、热分解法和发酵制氢等。焚烧法在处理厨余垃圾后产生的热能可以转化为蒸汽能或电能,这些能源则可以投入到学校的供暖供电中实现能源的回收利用;热分解法则能将垃圾转化为燃气、生物油和焦炭等,也可以投入到校园中使用实现能源再利用。因此,不管哪一种方法都能通过厨余垃圾将学校与垃圾处理厂之间有效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新型的循环经济模式。

2.以垃圾处理厂为中心发展旅游业

垃圾处理中心也可以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体。我们可以将垃圾处理厂设计为“绿色的森林”,让垃圾场不再是肮脏的代名词。将垃圾场的处理环节进行透明化处理,并且对外开放,允许市民以及游客进行参观,让他们近距离的看到垃圾变废为宝的过程。并且,可以在垃圾处理厂外围建立科普长廊,陈列由垃圾变成的“宝物”。同时可以将垃圾处理厂变为科技馆,为小朋友们展现垃圾的“魅力”,让孩子亲身体验垃圾处理的流程,使其产生浓厚的兴趣。不仅自己学会垃圾分类处理,还会督促自己的父母做好垃圾分类,助力垃圾处理。荣成文化底蕴深厚,且生态环境优美,拥有两个国家4A级景区,是旅游胜地。若将垃圾处理厂建造为旅游名所,不仅会提高人们对环保的认知度,也会为荣成这座城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3.高校与垃圾处理厂之间的人才与就业流动关系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环保的地位不断上升,机构不断强化,投入不断增多,环境质量由恶化到扼制再到转好,环保工作也由环保部门孤军奋战到现在的全党全社会都在干环保。在政策与资本的裹挟下,环保产业步入了全新发展阶段。在如今大数据、智能化的时代,需要的人才也是新型技术人才,垃圾处理技术的研究也成了环保行业创新的焦点。

以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校区为例,在学校周边建立垃圾处理厂,学校培养的技术人才就可以在垃圾处理厂就业,为环保添一份力。垃圾处理厂在处理厨余垃圾等垃圾时,为了使垃圾能够资源再利用,也会运用到许多新技术进行操作。如将厨余垃圾进行热分解处理时,由于热分解法对处理装置的腐蚀较小,应用前景广阔,但大范围的应用却成问题,在这过程中,学校的高技术人才就成为必不可少的力量,比如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校区的食品工程系学生,可以将有关知识运用到厨余垃圾的相关回收利用活动中,协助垃圾处理厂的工作;比如艺术系同学可以为将垃圾处理厂打造成旅游景点而出谋划策,发挥作用等。同时,大学生可以为市民进行垃圾处理技术的科普,在增长了自身环保知识外,也能使更多人了解到垃圾变废为宝的过程。总之,高校与垃圾处理厂之间的合作可谓互惠互利。

四、总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而高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更应背负起带头责任,把高校作为垃圾分类的前沿阵地,助力社会的垃圾分类工作。本文以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校区为例,阐述了通过调查研究后,发现的在垃圾分类上,学校及学生存在的意识薄弱,引导不力的问题。同时,针对问题,本文也提出了建议及设想。高校的垃圾分类工作应当根据自身校园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从而更好的推动生活垃圾管理向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康玲.日本、德国垃圾分类管理经验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06).

[2] 吕维霞,杜娟.日本垃圾分类管理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01).

[3] 一卓.来自海外的“分类绝技”[J].走向世界,2019(32).

[4] 陈冬梅,王宏宇.浅谈高校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性[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5(11).

基金项目:2019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校级创新训练项目“从日本垃圾分类现状分析如何解决中国高校垃圾分类问题”(编号:201910214303)。

作者简介:牟一鸣(2000—),女,山东滨州人,本科,研究方向:日语;罗志娇(1999—),女,山东德州人,本科,研究方向:日语。

猜你喜欢

垃圾分类高校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再生资源智能回收系统设计(宝特瓶类)
小学校本课程《垃圾分类》智慧教育案例研究
浅析我国农村垃圾处理难题
日本城市垃圾分类的做法
高校环境教育非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