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0-11-24石小强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生活情境教学应用小学数学

石小强

【摘   要】  教师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融入生活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起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链接,既可以帮助学生得到更多的收获,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主要分析了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几点应用方式。

【关键词】  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数学作为一门充满了数字、推理、计算等抽象理论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接触起来难免具有一定的难度。将生活情境应用到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中和数学的枯燥感,提升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一、积极创设生活情境辅助教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容易被忽略的一些细节性问题,并善于从这些生活细节中挖掘出相关的小学数学理论知识,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链接与融合,对于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数学问题有一个更加立体与全面的认识。

比如,在讲到乘法这一相关的数学内容时,教师在正式教学之前可以安排学生将自己的小玩具或者其他杂物都带到学校里来,然后组织学生将各个小玩具的价格写在纸上并贴在玩具上,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了解玩具的价格。此外当学生进行物品价格制定时,教师也可以制作若干张纸币作为交易的货币,这样可以保证情景的真实性。当交易货币与交易货物制作完成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简单的超市情境,并从班级中选出若干名顾客和两名收银员。在正式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扮演顾客,在学生所提供的各个货物中选出几个等价值的物品,将其交由收银员,让其进行总价格的计算。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引导,指出学生在物品价格计算中所存在的问题。通过“模拟买卖”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乘法运算的含义。

二、借助信息技术导入生活情境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结合当前应用越来越广泛的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将一些生活化的情境以一种更加生动与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既可以促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小学数学的课堂学习之中,又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比如,在讲到小学数学中“统计”等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设备与信息技术将日常生活中的水电费统计数据展示给学生,并在展示过程中向学生讲解“统计”的相关知识,这可以加深学生认知。在教学之初,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进行共同探讨,引导与帮助学生理清统计思路,并向学生讲解统计学理论知识与统计流程;之后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设备上展示的相关数据表格,鼓励学生不断拓展自己的思维模式,还可以一边引导学生“如果掌握了这项知识,自己就可以帮助爸爸妈妈核对家里的水电费账单”,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与探索兴趣。此外,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生活情景创设时,也可以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当前社会人均收入情况调查表”,让学生明白当前人均收入情况以及多数人的收入情况。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制定调查表,并指导学生在调查表中写下“你是从事什么职业”“你的月收入大约为多少”等问题。当调查问卷制作完成后,教师可以将问卷打印出來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在社会中进行统计。最后,教师可以将学生所统计的数据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通过这种多媒体创设生活情景的方式,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统计知识的认识。

三、小组合作共同探索生活情境与数学问题

教师需要在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学习优势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将能力与知识储备相对互补的同学尽量分在一个小组里面,并通过设立小组长、小组发言人等多个岗位,增强学生在小组内的参与感与存在感。学生在之后的生活情境与数学问题的探索过程中才会发挥出自己最大的优势,也才会得到更加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另外,数学教师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也要善于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不断引导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的团队活动之中,为学生能够顺畅地施展自己的能力与才华提供机会。

比如,在讲到小学数学中的“位置与方向”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去操场等空间比较宽阔又具有一定安全性的室外,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相关位置与方向的记录与测定。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小组需要派出一名记录员,其他小组成员则要分别站在操场的不同位置,并且每一位组员都要以记录员所在的位置为原点,进行自己位置与记录员位置与方向之间的关系描述,而记录员则要完整记录每一位组员的描述,之后不同小组的记录员互换位置,再根据之前的记录结果,按照上面的位置与方向描述分别找到对应的地点,确认之前每一位组员的描述是否无误,出现错误的同学则要受到相应的惩罚,而全组成员如果全部都准确无误的话就可以得到教师的一份奖励。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是将难以理解具有一定难度的数学知识成功转化为了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境与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四、布置生活化的数学作业

要想真正实现学以致用,更多的是要强化对学生课下时间的重视,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自律能力相对较差,为了更加科学有效地巩固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强化学生对生活化数学知识的认知与掌握,小学数学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也要侧重于与生活情境相关联。

比如,在讲完简单的加减乘除等相关内容之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个陪妈妈逛超市的作业。在陪伴妈妈去超市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结合所购买的东西进行实时运算,最后在收银的时候观察自己的计算结果与最终的收银结果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的话那么学生则要对照收银单与购买的物品进行二次核对,直到找出自己的错误。第二天学生只需要将自己的计算过程与收银单一起上交给教师即可。通过这种方式的作业,一方面切实强化了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传统数学作业的趣味性。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有效发挥出生活情境的作用,教师要从生活资料的选择入手,通过利用信息化的技术、选择合适的情境教学地点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J].现代阅读,2017(16).

[2]梁绍玲.浅谈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6(03).

猜你喜欢

生活情境教学应用小学数学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探讨
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例谈打造生活化物理课堂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阶微分方程的初等解法及应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